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926之崛起-第4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次中东路事件,张汉卿和苏俄私下签约,就曾引来国人一片责骂。这次北蒙如果丢了,那时我蒋中正就会成为众矢之的,成为舆论攻击的目标。若再有汪精卫等所谓的党内元老作祟,我蒋中正大概只有下野一条路可走了。”
“你们也看到了,前几天舆论对于北蒙的事情闹得很凶,好在文戈还算争气,打了一场振奋人心的大胜仗,这才让国内舆论对政斧的压力稍有缓和。”
说到这里,蒋介石轻轻吐出一口长气,提高声音说:“北蒙要是再能有一场满洲里那样的大捷就好了,那样国民政斧的威望在国内外就会空前高涨起来,广州问题也就会不费一枪一弹,迎刃而解了。”
停顿了一会,蒋介石又很是无奈地说:“只是这次不同于中东路,这次是苏俄有备而来,40多万大军,又有飞机大炮助阵……”
蒋介石很是忧虑地摇摇头道:“我们实力太弱,现在即便举倾国之力,也不会是苏俄的对手地。还是畅卿说得好,只有我们先安定了国内,然后积极发展经济,整军备战,才有可能和苏俄一较短长。”
“可是这需要时间,学生们都年轻,一帮文人们又不谙政治军事之道,只会逞口舌之快,真要如他们所愿,中央军大举北上抗苏,打不赢不说,国内恐怕很快就要乱成一团,甚至还有可能被共党借机赤化。”
“现在的北蒙,像满洲里大捷那样的胜利是不可能再出现地,不过也不是完全事不可为,只要文戈能下定决心,誓死作战,第四路军不退出北蒙,哪怕仅据有北蒙一偶,我们也就保持了在北蒙的军事存在,再经国联干涉,事情就还有转圜余地,中央政斧的压力也就不会很大。”
何应钦忧虑地说:“委员长所言极是,我组织了几次图上作业,北蒙我军绝无战胜可能,最好的情况也就是第四路军残部最后退守北蒙西南山区据守。”
张群暗暗摇了摇头,见蒋介石还在幻想着国联出面干涉,心中不忍,犹豫了一下说:“委员长,我看我们是不是考虑和苏俄进行谈判解决北蒙问题?”
话一出口,张群自己就已经后悔,这实在是一个馊得不能再馊的馊主意了。
果然,张群的建议,被蒋介石坚决断然地摇头否决。
“北蒙问题绝无谈判之可能,苏俄要的是北蒙全境,达不到目的他们是绝不会罢休的。要想谈判解决问题,必须要有实力做后盾,苏俄的实力要远远强于我们,它是绝不会在这个问题上妥协地,除非我们拱手把北蒙送给他们。”
“若真如此,我蒋中正就是不折不扣的卖国贼,不仅无法面对国人,我蒋中正也无颜再做中华民国的领袖了,直接把汪精卫请回来好了。”
蒋介石越说语气越高,最后竟有些激愤,这让张群的颜面有些挂不住,张群脸色不禁微微有些发红。
话说到这里,蒋介石也发觉自己说话分量太重了,张群也是为自己担心,才有些口不择言,正所谓关心则乱。
蒋介石端起桌上的水杯,喝了一口水后,不再提和谈问题,而是踌躇满志地说:“以我们自己的实力和苏军硬顶那是一定不行地,和谈更不可能,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要国联出面干涉。十月革命后,列强曾经集体武装支持白俄,也武装干涉过苏联,现在也同样不会愿意看到苏俄这个共党国家坐大。”
“这次我找儒堂来,就是想要了解国联对苏俄入侵的态度和将采取何种行动,制止苏俄对北蒙的入侵?既然你们都来了,也都一起听听。儒堂,你来说说吧。”
蒋介石话一出口,屋子里立刻变得鸦雀无声,包括在蒋介石面前一向不是很注重言行的宋子文在内的众人,都默默地低下了头,甚至都不敢多看对国联充满希望的蒋介石一眼,众人眼中都充满了无奈、痛苦、愤怒以及对蒋介石的无限同情。
王正廷脸色发白、嗫喏着张了几次嘴,可就是说不出话来……

第五百零四章 抗战列强虚伪(二)

见众人这样的表情,蒋介石的心脏猛然一紧,手臂不禁一颤,端在手中的杯子里的水都洒出了少许。他感觉身体好似突然跌入冰窟中,浑身冰冷,寒彻骨髓。
蒋介石已经完全意识到,王正廷今天带来的一定是一个极坏的消息,这些人在外面候见时,已经知道了内容,这才有张群方才口不择言,建议自己和苏俄谈判的话。
蒋介石现在完全能想象得到王正廷带来的是什么样的坏消息,虽然这样的坏消息让他极为震惊,也让他内心痛苦万分,可他还是倔强地在众人面前努力保持着平静。他慢慢地放下手中的杯子,费力地用双手扶着椅子把手,努力支撑起他那有些僵硬的高挑瘦削的身体,挺直身躯,坚强的迈动重逾千斤的双腿,默默地走到窗前。
九月的南京,本应风光秀丽,气候宜人,可是此刻外面却天色阴暗,厚重的铅灰色云层不知什么时候已布满南京城的上空,压抑得让人感觉喘不上气来。
蒋介石就这样默默地站在窗前,双眼茫然地望着窗外,一动不动。
屋子里的人,都很想要安慰蒋介石,可又不知用什么话才能慰藉蒋介石那伤感,且沮丧至极的心情。
蒋介石在窗前独自沉默着占了良久,才头也不回,用低沉沙哑的声音说:“儒堂,列强都是什么态度?你就实话实说吧。”
蒋介石的神态让王正廷心中十分难过,他努力控制住快要失控的情绪,声音略有些颤抖地说:“国联五个常任理事国中,英法曰的口径很统一,好像是事先商议好似的,他们说‘北蒙历史原因复杂,他们不好贸然干预。希望中苏两国保持克制,并且采用合适的方式自行解决。’没有加入国联的美国,他们也和英法意的态度一样。”
“还有,他们还说,鉴于中苏两国已经处于事实上的交战状态,他们不会卖武器给我们。”
见蒋介石只是默默地听着,既不表态,也没有什么动作,甚至也没有回头。
王正廷只好硬着头皮继续说道:“据我们外交部在布鲁塞尔的外交人员私下了解到的消息是,列强之所以不敢主持正义,谴责苏联对北蒙的入侵,甚至也不愿意卖给我们武器,完全是因为苏联现在正在不断地大量从欧美列强那里购买工业制造设备和粮食以及工业产品,甚至还包括武器。”
“苏联外长立特维诺夫,现在正率领一个大规模的工业设备采购团在欧洲各国巡回考察,不经要去英法意,还有瑞士……”
王正廷继续说道:“据说,这两年苏联每年都会花费数以亿计的资金,在欧美这些国家进行采购,这对饱受经济危机影响的欧美列强帮助极大,以至于欧美列强都很害怕得罪了苏联人,失去巨额的订单,影响到它们国内的经济形势。”
“虚伪!列强们都是自私自利的伪君子!”宋子文再也掩饰不住激愤的心情,大声骂了起来。
杨永泰叹了口气,摇摇头说:“别看列强们嘴上说的好听,总是一副道貌岸然的卫道士摸样,其实它们骨子里都是为了它们自己国家的利益着想,只要是它们自己可以得到实际利益,即使是损害了上帝的利益,它们也会毫不脸红的。”
为了不让蒋介石过于难过,王正廷打断杨永泰的话,把唯一一个可以称作好消息的消息说了出来。
“不过,德国和意大利这两个国联常任理事国的代表,虽然在表决时他们投了弃权票,倒是在私下场合向我们明确表示他们是受到了英法的压力。而且还分别向我们的外交人员表示,德国和意大利政斧愿意暗中卖武器给我们,支援第四路军抗击苏军入侵北蒙。”
张群苦笑着说:“德国和意大利这两个国家都和苏俄素有积怨,尤其是意大利,他们的领袖墨索里尼十分坚决。这次投了弃权票,应该还是受国内经济所累。”
宋子文也说:“意大利是欧洲几大强国最弱的一个,不仅科技和工业生产能力远不如英法德,它的能源供应还百分之八十来自英国,它是不敢做得太过分的,对我们的帮助恐怕会很有限。
林蔚也插话道:“德国是一战战败国,受《凡尔赛条约》的限制,德国没有重武器可以卖给我们,至于意大利人吗,它们的飞机和重武器不要说要比欧美差很多,比苏联的也要差,对文戈的帮助不会很大。”
“列强们的态度,文戈知道吗?”
蒋介石好似没有听到这几人的话,而是转过身问王正廷。
此时,在蒋介石的脸上已经看不到任何激愤的神情,平静的好像是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过。
王正廷虽然很惊讶蒋介石竟然能如此镇定自若,可还是赶快回答道:“文戈知道这件事了。”
见蒋介石微微皱了皱眉头,王正廷以为蒋介石是误会他没有先报告,而是先通知了宋哲武,忙解释说:“委员长指示过,外交部要和北方边防长官公署积极配合,协助第四路军从国外购买武器装备。因此,太原方面派北方边防长官公署对外联络处处长毕广恒来南京和外交部接触联络。所以,这些事情,文戈通过他都知道。”
蒋介石没理王正廷的解释,追问道:“文戈是什么态度?”
王正廷这才明白蒋介石的不快,并不是他想象的那个意思,他这是担心列强的态度影响到宋哲武抗苏的决心,这才松了一口气。
“据毕广恒说,文戈表示,他从来就没相信过国联能有能力制止苏军入侵,也从没把希望放在过国联身上,甚至包括列强拒售武器他也有所准备。因此,不管列强卖不卖武器,他都会抗战到底,绝不退缩。”
“他已经通过私人关系跟美国有关方面取得了联系,据说,美国方面虽然仍然不同意卖武器给我们,可是在美国柯蒂斯公司和普?惠公司等大公司的游说、努力下,美国国务卿亨利?史汀生倒是松了口,表示他们虽然很难卖武器给我们,可是还是可以做些变通。文戈已经在和美国柯蒂斯公司和普?惠公司进行联系,准备从它们那里购买航空发动机。”
“另外,文戈还希望兵工总署能利用这个机会,尽可能多地从德国购买武器生产技术,并请德国人帮助中央政斧建设兵工厂和飞机、汽车制造厂。”
“他不买飞机,买发动机做什么?”
蒋介石没有理会王正廷的后半段话,不解地紧紧追问道。
“毕广恒说,他们太原的飞机制造厂现在已经自己能制造飞机,姓能还不错,并不比列强的飞机差。只不过,他们自己造的大马力航空发动机现在还很不稳定,现阶段他们自己制造的飞机只能先购买国外的发动机。毕广恒还说,他们的专家说,美国的航空发动机姓能很好。”
已经神态正常的蒋介石,走回自己的座位坐好后,突然问道:“军政部航空署不是在马尾建有一个飞机制造厂吗?他们不是也能制造飞机吗?”
对于蒋介石跳跃极大的问话,在场众人都是一愣。
这个问题本应由何应钦回答,可是何应钦迟疑了一下,对蒋介石道:“航空署署长由陈仪兼任,这个问题还是由俞参议向委员长汇报吧。”
见蒋介石看向自己,俞大维忙站起身。
“报告委员长,马尾飞机制造厂现在只能组装进口飞机,还不能自己制造新式飞机。”
蒋介石盯视着俞大维,思索着问道:“我记得北洋时,马尾就造出过水上飞机吧?为什么现在反倒是造不出来了呢?”
“回委员长的话,马尾的确在北洋时期就制造过飞机。他们在1919年8月制成国内最早的“甲型一号”双桴双翼水上飞机。第二年又生产出同一型号的飞机并试飞获得成功。随后,飞机制造水平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