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悠悠南北朝:纵横十六国-第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苻坚逃到五将山,姚苌派了他的骁骑将军吴忠追击包围,苻坚带的前秦军队走的走,散的散,只剩下十多个侍奉的人在身边。苻坚虽不示弱,端坐山中静候吴忠到来,但终究成了阶下之囚,被押送到新平,软禁起来。

姚苌派人向苻坚索求传国玉玺。苻坚大骂姚苌:“你小小羌人竟敢逼我天子,岂能把传国玺交给你?五胡之中,根本没有你们羌族!况且传国玺已送到晋国去了,你休想拿到!”(五胡中应有羌族,苻坚对姚苌的反叛切齿痛恨,故意这样说。)

姚苌接着又派右司马尹纬劝说苻坚对姚苌行使一下禅让帝位的形式,苻坚斥责尹纬说:“禅代乃是圣贤君主之间的事,姚苌这样的叛贼,怎能效仿古代圣人?”

他问尹纬:“在朕朝中做什么官?”

尹纬回答:“尚书令史。”

苻坚慨叹:“你是王景略一般的宰相之才,惜乎朕不知你,所以会有今天的灭亡啊!”

苻坚连着痛骂姚苌,以求速死,为防身后两个幼女被姚苌侮辱,他先将苻宝、苻锦杀死。几天之后,对苻坚无计可施的姚苌只好派人在新平的佛寺中将苻坚缢死,张夫人和苻诜先后自杀,连后秦的将士们也为他们流下了悲痛的泪水。苻坚死时年纪不过四十八岁,他有过一个美好的开始,却没想到会是如此的结局。(时有英雄,而小人得志,不亦悲哉!……)有诗为证:

〖志远心高效霸王,安良镇暴践朝堂。
拔才任士平秦政,慑代摧燕定北方。
轻伐无功违景略,失言应谶逞姚羌。
英豪气短常嗟叹,五将山前泪断肠。〗

苻坚一死,他的太子哪里还有心思死守长安,便带了母亲、妻子、宗族弃城逃跑。经过一番周折,苻宏最后还是投降了东晋,一度做到梁州刺史(后来又因谋反被杀)。慕容冲入据长安,百姓遭受了空前大劫。

苻坚一死,关东的苻丕终于放弃了守住阵地的奢望,匆匆称帝,赶往关中。但他才略远不及苻坚,次年在与西燕战败后被杀。关中的以后十年更不得安宁,两个秦国展开一场殊死的决战,“以哭取胜”的荒唐事也能见诸史册。

苻坚一死,由此得利的慕容垂一统关东,成为世纪末最强的国家,但他也没能笑到最后。在参合陂的惨痛经历之后,慕容氏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苻坚一死,陇西凉州也陷入混乱,此后五十年,一共产生了五个国家,各族交战,百姓流离,真正成了“荒凉之州”。

就这样,苻坚的死,宣告了一个时代的结束,同时也很无奈地宣告了又一个时代的开始。历史仅仅喘了一口短气,苻坚死后不到半年,在距新平千里之外的大草原上,一个比苻坚整整小上三十二岁的少年被推为盟主,中国进入南北朝时代。

军一路前行,慕容垂来到了昔日战场参合陂。万人坑上的泥土犹新,一年前还是生龙活虎的数万士卒已成堆积如山的尸骨,无数冤魂仿佛还在山间飘荡。燕军设下祭坛,死难将士的父兄一起放声痛哭,声音响彻山谷。白发苍苍的慕容垂面对此情此景,心中又惭又恨,那最后一点战斗的气神再也无法坚持下去,哇的一口鲜血吐了出来。一代枭雄慕容垂,就此在血泪交加的参合陂前倒了下去。


第四部 逐鹿中原

一、拓跋建魏

开创北朝,建立魏国的拓跋珪,就是当年建立代国的拓跋鲜卑的后人。

拓跋珪的父亲拓跋寔,是代王拓跋什翼犍的世子,此人力大无穷,十分勇猛。什翼犍的大将长孙斤在面见什翼犍时忽然拔刀行刺,拓跋寔舍身阻挡,被长孙斤刺中肋部。拓跋寔忍痛力擒长孙斤,将其杀死,而自己终因伤势过重,不久后去世。

这时拓跋珪尚在母亲贺氏腹中,拓跋寔死后一个月,作为遗腹子的拓跋珪出生(他本名的发音应是涉圭,“珪”则是后来使用的汉字对音,这个字当时可能带有复声母,类似英语“school”的开头)。这一年是前秦灭掉前燕后的第二年,公元371年。

苻坚灭掉代国,是五年以后的事,这次胜利虽靠的是前秦强盛的国势,却也沾了代国内乱的“光”。

前秦建元十二年(公元376年),在前秦军队的连续打压下,在什翼犍奄奄一息的病势中,代国内部人心惶惶。拓跋寔虽然早卒,什翼犍并没有另立新的世子。什翼犍此时的夫人慕容氏,是慕容皝的女儿,她为什翼犍生了六个儿子,都已年长,哪个将做未来代国的君主,无人能知。

秦军的前锋部队离代王大营不远,几个儿子每夜轮流带兵守护重病的什翼犍。这时候有人前来挑拨离间,游说什翼犍的庶长子拓跋寔君。此人不是别人,正是当年什翼犍“分国半以授之”的弟弟拓跋孤之子拓跋斤(参见“淝水之战”第八章)。他老子当年何等侠肝义胆,今日他却丢尽祖先的脸面。拓跋斤让自己所统领部落的民众大失所望,又怀恨在心,便跑到什翼犍的部落里来捣乱。

他对寔君说:“大王要立慕容妃的儿子,准备先把你杀了,所以让他的儿子们每天晚上身着军装,环绕营帐,那是要找个机会行动呢!”

寔君是个什么样的人?《魏书》中评他“性愚”,我以为甚切,竟然就凭这一点相信了一个连自己“国人”都不信任的人。寔君决定先下手,杀了自己六个同父异母的弟弟,动作太大惊动了营帐中的什翼犍,寔君一不做二不休,干脆连老爹什翼犍也一并杀掉。

代国群龙无首,终于大乱,前秦军乘机进入国都云中。五岁的拓跋珪跟随母亲贺氏逃往舅舅贺讷的部落,才逃脱灭顶之灾。

苻坚在灭亡代国以后接见代国长史燕凤时,曾经说过一句很有道理的话。当时他问燕凤代国动荡的原因,燕凤据实相告。苻坚很感慨地说:“天下之恶一也。”(他因兄弟之争上台,又在任内对付过背叛他的兄弟们,对这一点可说是深有感触。)他接受燕凤的建议,把代民分成二部分,让铁弗刘虎的两个后人刘卫辰和刘库仁分别统领。

刘卫辰品行的恶劣早有“前科”,当初对待什翼犍就是又叛又降,与拓跋氏是仇敌;而刘库仁虽然也是刘虎的同宗,却与拓跋氏有另外一层关系:什翼犍是他的舅舅,因此对待代国遗民比较和善。苻坚知道他们两个的关系处得不好,让他们分管,本意是要他们相互制衡,谁也不敢先下手。

(但刘卫辰毕竟是个小人,当年便叛秦,与刘库仁翻了脸。刘库仁带兵击败刘卫辰,一直追击到阴山西北千里之外,被他逃脱,但捉住了他的妻子儿女。苻坚对这样的小人还予以宽待,把他封为西单于,设了个虚职,驻在河西一带,真是民族政策的“典范”,却给日后留下了一大祸患。)

什翼犍生前的亲信都去投奔刘库仁,拓跋寔的遗孀贺氏也不例外,她带着拓跋珪到了刘库仁的部族中。刘库仁对待他们母子相当好,使他们得以安居。

苻坚得意的时候,待刘库仁很不错,到了苻坚倒运时,刘库仁就报恩。慕容垂攻打苻丕的邺城,他大举发兵前往救援,途中不幸被潜藏在部族里的燕将慕舆文所杀,弟弟刘头眷接他的班,统领他的部众。

刘头眷转而扩充自身势力,先后击败了贺兰部和柔然,声势浩大。然而他没有理睬儿子刘罗辰的劝告,对堂兄刘库仁的儿子刘显疏于防备,被其刺杀。刘显夺了刘头眷的位子,又深恐代国的嫡传后人拓跋珪会对他不利,派了刺客去杀害拓跋珪。

寄人篱下的拓跋珪眼看性命不保,这时全仗了祖辈的名望和地位:刘显弟弟刘亢埿的妻子是拓跋珪的姑母,她得知这个消息,暗中告知贺氏。刘显的谋士梁六眷则是什翼犍的外甥,也立刻派人密告拓跋珪。贺氏夫人很聪明,她想定了计谋,安排拓跋珪出逃。

这天深夜她备下酒宴,请刘显派来的刺客共饮,刺客先生虽然心狠手辣,却抵不住三十出头的贺氏的诱惑,痛饮一番后便醉倒在贺氏帐中。拓跋珪乘着夜色和代国的旧臣长孙犍、元他、罗结以轻骑逃离刘氏的部族。

第二天早晨,贺氏潜入马厩,故意惊动马匹,刘显的刺客从梦中惊醒,急急忙忙到马厩中探视。贺氏当即朝着刺客大哭说:“我儿子刚才还在这里,现在忽然找不着了。你们杀了他吗?”刘显的刺客被问得不知所措,头脑里更是一片糊涂,也就没有马上去追寻拓跋珪的下落。(《通鉴》中说被贺氏灌醉的是刘显本人,似乎有错。)

拓跋珪平安逃到舅舅贺讷的贺兰部,贺讷见到十多年未见的外甥此时已是一表人才,听了他的经历,又惊又喜,道:“你若是复了故国,可别忘了我们这些老臣哦!”

拓跋珪笑着说:“果真像舅舅您所说,我可不敢忘记!”

贺氏的从弟贺悦在刘显部下做外朝大人,也率领部众投奔拓跋珪。刘显发了火,要杀贺氏,贺氏逃到刘亢埿家中藏匿,刘亢埿一家人为贺氏说情,总算让刘显赦免了贺氏。

贺悦归顺拓跋珪引发了刘显手下各部的“叛逃大行动”,他的南部大人长孙嵩、中部大人庾和辰,都先后离他而去,投往贺兰部拓跋珪的麾下。庾和辰做得够“绝”,走时干脆带上了贺氏,拓跋珪母子终于重新相聚。

拓跋珪在贺兰部待了几个月,深得人心,唯一不服他的是贺讷的弟弟贺染干,这人派了自己的死党侯引七突刺杀拓跋珪。代国旧臣尉古真得知密谋,告诉了拓跋珪,侯引七突无机可乘,下不了手,只得回去报告贺染干。贺染干很毒,怀疑尉古真泄了密,把他拉来拷打问讯,用两条车轴夹住尉古真的头,弄伤了他一只眼睛,尉古真始终不承认,贺染干只好把他放掉。(也是条硬汉子!)

贺染干亲自带兵包围拓跋珪营帐,贺氏夫人冲到他面前,指着贺染干斥责道:“你还把不把我这个姐姐放在眼里?为什么要杀死我儿子?”贺染干被说得又尴尬又惭愧,只能悻悻而去。

半年之后,苻坚身死的消息也传到了拓跋珪的部族,一直对苻坚又敬又怕的代国旧臣,以及拓跋珪本人,面对北方大乱的形势,不再有所顾忌。东晋孝武帝太元十一年(公元386年)正月,拓跋珪在牛川(今内蒙古锡拉木林河畔)大会各部,即代王位,改元登国。他把国都迁到盛乐城(今内蒙古和林格尔),推行农业政策。

三个月后,他改称魏王,史称北魏、后魏、拓跋魏。从此,“拓跋”这个名号,和“北魏”一起,成为左右中国命运的重要力量。而这一年,也常被视作北朝的开始。


二、乱世群雄

少年即位的拓跋珪,让人既羡慕又佩服。羡慕的是,他有个好出身,更有个好母亲。拓跋珪的母亲贺氏,被北魏后世尊奉为献明皇后,的确是个非凡女性,三国时吴臣赵咨曾经在曹丕面前称孙权是聪明、仁智、雄略之主,仿照他的逻辑,我们也可以说这位贺氏夫人机智、果敢,带拓跋珪委身于刘库仁部,是其机也;巧计骗过刘显派来的刺客拯救拓跋珪,是其智也;随庾和辰逃回贺兰部,是其果也;严词斥退弟弟贺染干,是其敢也。拓跋珪有这样的好母亲协助他成就大事,当然是很值得羡慕的。

佩服的是,拓跋珪有了这样的出身,这样的母亲,日后竟终于取得了成功,成为北魏王朝的开国君主。中国古往今来,好母亲、好出身的常有,而因此有所成就的年轻人,并不常有(败家子倒是比比皆是,如今这社会上不也是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