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七煞新娘-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冬日的阳光吝啬的洒在了大地上,西北风冷嗖嗖地吹着,翠绿的树叶凋落,细嫩的草儿枯黄,旷野寂寥,大地一片萧索。

烽烟四起的平西战场旌旗密布,战鼓声响;只是说是旌旗,烂了点;说是战鼓,破了点。

这又是一场南宋非正规军与金人正规军的非正规较量。

南宋阵营上,只见一个红衣少女飞马冲在了最前面,她的红色缎子披风随风摇曳,乌发披散,脑后攒一把烟云。

红衣少女骑着一匹赤红色高头战马,手中一柄明晃晃的大刀上下翻舞。

她身后紧紧跟随着十几个女人,使锤弄棒,举刀用枪,无不神采飞扬。

放眼再往后看去,队伍忽然矮了一大截,后面就大都是步兵了,他们有的穿着民服,有的穿着大宋兵服,还有的披着金人的战袍……

最惨不忍睹的是,队伍最后面还有几个拄着拐的老弱病残,走不动也跑不快,傻傻站在那兴奋的摇旗呐喊。

再看对面的金兵队伍,却是一水的高头大马,一水的铁骑弯刀,猛如狼虎。

这场对抗,更像是一条瘦弱而自不量力的京巴在厚着脸皮挑战一条硕大的藏獒。

*****

金营领队——刚刚请命而出的多里巴索副将军,坐在马上有些愣神了,他是不是眼花了……眼花缭乱。

宋营跃马而出的竟是一个人间仙子般的少女;一身红衣……多里巴索搜肠刮肚却想不出合适的词语来形容她的美貌。

他只知道,如果宋营派几百几千个这样的绝色女子来打仗,那干脆不要打了,金国人民通通投降算了。

多里巴索的表情凝重,但是这并不妨碍他在心中假设那样一副恢弘的画面。

红衣少女昂首挺胸,用手点指,“金狗,速速派个人出战?”

多里巴索使劲抖了抖马缰绳,可是他的战马居然纹丝没动;他不知道,他的宝马竟对红衣少女的坐骑也有了怦然心动的感觉。

马如主人,丝毫没有一点民族气节和职业操守。

就在多里巴索被自己的战马气的眉毛胡子乱颤的时候,小将本陀螺见缝插针适时出击,一马当先冲出阵来。

红衣少女见敌将前来应战,便展开了架势,准备和面前的小将厮杀一番。

谁知小将本陀螺将兵器往怀里一带,自信而友好的开口道,“小仙女,终于又见到你了,心中十分挂念,介绍一下,我叫本陀螺。”

红衣少女面无表情的冷冷瞥了他一眼,只管错马举刀。

小将本陀螺也不应战,只是灵活的闪躲,“莫要费力,你不是我的敌手。”

红衣少女皱了皱眉,一举大刀直奔本陀螺的左肩砍去,“看刀修走。”

小将本陀螺身子往右一闪,轻松而机敏的躲开了,他大声的叫嚷着,“叽里咕噜咕噜吧,叽里咕噜咕噜吧。”

红衣少女见面前的小将突然不讲汉语,复又讲起金语,憋闷的正要再次疯狂砍去,谁知“咣……当……当”金营阵队居然鸣金收兵了。

原来,小将本陀螺方才用金语肆无忌惮的嚷着,“小仙女,我一定要把你追回去做我的小媳妇,给我生十个娃娃。”

这句调戏之言红衣少女不明就里,但是本陀螺身后督战的副将军多里巴索,完全听懂了。

所以他审时度势,立刻示意鸣金收兵,一个字:撤。

小将本陀螺倒是恪守军规,二话不说拨转马头跑回了阵队。

红衣少女看到金营下令收兵了,她眉眼一横小将本陀螺,“下次见面再接着骂你打你。哼。”

小将本陀螺笑而不语,他早已做好决定,此次不随哥哥调任,他要继续留在平西大营。

原来最近一个月,每日勤奋出战的本陀螺发现了一个规律,每隔七天就会看到这个仙子一般的红衣少女。

长相平平的本陀螺天真的幻想着:红衣少女应该可以改良本氏家族的人种。

这个初出茅庐的小伙被招回阵队倒也不气不恼,爱情是需要时间培养的,大不了再等七天就是了……

只是,还有一个人也在悄悄的打着红衣少女的主意。

多里巴索属于马屁将军,他很少亲赴战场,他做的最多的就是后勤工作。

谁知今日请命出战,竟对宋营这个从未谋面的红衣少女一见倾心……

只是他万没料到,本陀螺在战场上竟先对红衣少女调戏起来;他可不想因为和本陀螺争个女人伤了表面的和气。

本陀螺的哥哥本多哈毕竟是皇子太保党的重要骨干。

权衡利弊,多里巴索决定草草收兵,不如等本陀螺跟着哥哥调任以后,再做抱得美人归的打算。

*****

这一天,南宋抗金义军的统帅大将军于达,终于溜达出了中军帐。他正在远处的一个小山坡上举目远眺,瞭望战况。

战场上,那名红衣少女在萧索素裹的天地间分外扎眼,眼见她正在和一员金朝小将举刀错马。

于达手捻胡须,一手插腰,正待观看一场好戏。

可是,那两匹战马突然停住了。

不知为何缘故,俩人居然端坐在马上不打了。

这不是要活活急死小山坡上的看客吗?

于达垫着脚尖,瞪大了眼睛张望着,紧接着侧身问道,“董副将,莫非那个红衣姑娘就是传说的小辣椒苏。”

副将军董青点了点,“回将军,正是,她名字叫苏六儿。”

于达眯着眼睛,有些扫兴,“哎,他们怎么打半截突然不打了?老夫还以为要有一场好戏观看。”

副将军董青沉沉道,“报告将军,那是在骂战。”

于达雪白的眉毛一挑,眸光一闪,“骂战?”

“是,咱们这边懂金语的没几个,这小姑娘,不知道怎么从娘胎里出来的,才来了一个多月,居然能用金语和金人说几句了。”

于达手捻胡须,咳嗽了几句,“哦,果然是个人才!老夫突然诗兴大发,即兴赋诗一首。

日出红日红似火,

红日不及人更红。

更红春色关不住,

一支红杏出……”

副将军董青听到最后一句,额头上的汗滴缓缓的渗了出来。

于达伸出干瘪的老手摸了摸自己的胖下巴,“呵呵,最后一句不好。重来啊。一支红杏是不太合适,红杏枝头春意闹。哈哈。”

日出红日红似火,

红日不及人更红。

更红春色关不住,

红杏枝头春意闹。

于老头最后准备不让红杏这支花出墙了,自己在枝头折腾就行了。

看到于老头一副得意洋洋的酸样,副将军董青实在有点按耐不住笑意了,但却又不敢随便造次。

为啥子欲笑还休?

原来这个于达,于大将军,那不是一员武将,那是一个文官。

什么四书五经,吟诗作对,官场政治,那是信手拈来;但要提起打仗,那绝对是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

于老头就连最基本的军事地图都不会看,每次打量那张关乎将士们生死的地图,到好像抱着王维的山水画一般,就差没吟几句“明月松间照”之类的诗了。

放眼望去,双方果然都撤兵了,于达一琢磨既然没有好戏看了,那就赶快回去歇息吧,写写诗,练练字,喝喝茶……惬意的晚年生活。

想着,他迈着书生四方步,缓缓走下了小山坡。一边走,一边在心里默默念叨:阿弥陀佛,这次我可得走稳点,不能再摔倒了。

于老头半个月前,不知道动了哪根神经,非要闹着出来观战。结果下这个小山坡的时候没站稳,脚底下一拌蒜,摔了个正着。

一次冲动,一个跟头,老头在床上吱吱歪歪整躺了半个月。

按理说,下个小山坡不至于这么费劲,但是一来老头子年纪大了点,六十有二。

二来大宋的文人嘛,读圣贤书,劳心治人;武功无用,缺乏锻炼;身体太差,脚底没根。这么多的理由加起来,没法不脚底拌蒜。

按说,老头这么大岁数,就别到战场上来瞎搅合了,还不够捣乱的。

可是,他也全是为时事所逼。

具体缘由,那是小孩没娘,说来话长。

追本溯原,一百多年前,当时北宋的开国皇帝赵匡胤,全靠掌握兵权,发动陈桥兵变,才将天下拓印于己。

有了自己犯下的前科作为明鉴,他在之后的统治中十分忌讳发展军队,放权于人。

这就导致了,整个北宋王朝军队出奇的弱,武官地位出奇的低。

不仅如此,全国各地的军队和将领,频繁的调整和调动。

最后,终于达到了“指挥的没有调动权,调动的没有指挥权;兵不认将,将不识兵。”的至高境界。

全国军事力量薄弱的不堪一击。

这样皇帝就能高枕无忧了吧,大宋江山就能千秋万代了……

在那样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举国上下的结论就是:唯有做文官才是正道,武功无用。

于是北宋的文官们熙熙攘攘,多如过江之鲫。

一个国家的灭亡,从来都是内忧外患共同作祟。

北宋政治、经济、以及军事发展的极度不平衡,终于使得万里江山风雨飘摇。

只要是打仗,不论是对抗大辽,西夏或是金国,北宋羸弱的军队只要一出兵,基本就等于集体自杀。

历史已经无数次证明了:不尚武的国家,终究会挨打;不但挨打,还会死的很惨。

这不,就连北宋的两个皇帝都被金人生生给掳走了,连人带钱带东西,一样都不能少。

血与泪的教训只能让人明白一点:唯有枪杆子才能保住江山和政权。

于是,南宋皇帝宋高宗终于把武官的地位提高了,怎奈青黄不接,多年的历史遗留问题,人才难觅。

他虽有收复河山之心,怎奈难为无米之炊,手里已无多少可用之将。

平西战场,一个不起眼的小小战区。

舍弃吧,可惜;

努力吧,不必。

万不得已,宋高宗挑了一个北宋前朝遗老文官改武将,再配个少壮派武将辅佐便是。这就是于达和董青搭配出的老少文武二人组。

如此半吊子的大将军,如此年轻没有经验的副将军,再加上一帮子江湖好汉,热血群众……

平西战场何愁不上演一场场精彩绝伦的好戏。

*****

于达每走一步都哆里哆嗦,心惊胆战,可是老头又极好面子,不肯让亲兵和副将搀扶。

终于顺利下了小山坡,于达难掩心中喜悦,“董副将军,明天把那个姑娘传入中军帐来。”

董青点着头,“禀将军,他是和父兄一起来的。”

于达点了点头,“明日辰时,将三人一并传来;一个都不能少。老夫先回去歇息了,连日来为战事和国事操劳,头疼不已。”

“将军放心。”董青忍住笑意,心里琢磨着,您老人家就没有点别的创意吗,每次都是头疼。明明是个吃咸不管酸的主,还总往自己头上扣上“忧国忧民”的大帽子。

不过,这糟老头可算是离开了,董青心里长出了一口气,他飞身箭步又冲上了小山坡。只见战场上的那个红衣少女已经拨转马头撤了。

真可惜,没看清她的脸……

“董副将,有人找您,说是家里亲戚。”董青的亲兵在小山坡下嚷着。

家里亲戚?

该不会又是娘派来的第三拨“敢死劝婚队”吧?

没错,准是娘派来的,不然谁能来这鸟不生蛋的平西战场?

董青下了山坡,准备回营,一路上他没敢让马儿快跑,他得慢慢琢磨琢磨怎么应付才好。

上两拨一拨是吃糠咽菜给饿回去了,一拨是装神弄鬼给吓回去了……

正在这时,董青身后突然响起了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他用余光一扫,不禁心中窃喜,原来正是那红衣少女纵马飞奔而来,身后还跟着十几个姑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