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隋末-第36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己还能坚持多久。城中两日前就已经快断粮了大家只能将城中那些树木刚发的nèn芽混着最后的一点粮食煮汤吃。

此时的雁门城上,当日退入雁门城中的十万禁卫和一万城中守军,现在只剩下了八千余伤残之兵还有那些早已经饿的快脱了形的两万余男女老弱。每个人都是ji动的泪如雨下,多少个日夜,他们站在城头远眺多么希望能看到那遥远的天边能出现大隋的旗帜。

杨广张了张嘴嘴chun颤抖着,好半天才说出话来“援军,援军真的到了?”

宇文化及站在一旁,面sèji动满脸上都洋溢着劫后余生的高兴“到了到了,十三万大军到了。、,

“快看,突厥人退兵了!”城头一侧,一名靠着城垛的伤兵,ji动的大声吼道,一只手臂死死的指着远处的突厥营帐。

“快扶朕起来,朕要亲自过去观看。”杨广躺在软榻之上,虚弱的道。

宇文化及和裴蕴连忙扶着杨广起来,走到城垛边上。

远远望去,果然只见这个时候突厥的大营已经打开,一支五千人左右的骑兵已经先一步出发,他们并不是奔着南面的雁门城而来,而是直奔北面而去。

而在他们身后的突厥大营,更是人头攒动,马嘶人叫。越来越多的突厥人正在集结,甚至已经有突厥士兵在拆除营帐。突厥人果然撤兵了,杨广长出一口气。昨夜突厥人突厥如此疯狂进攻,估计他们早得到了援兵到来的消息,所以才会想要最后猛攻一次。

眼下雁门尤在隋军手上,城下只剩下了不到五万人马的突厥人不敢再赌了。如果半天之内再攻不下雁门,那么崞县的三万隋军就能赶到,到时鹿死谁手,尤未可知。

又过了半个多时辰,突厥人的营帐已经都拆除了,始毕可汗的金狼大纛也已经出发。

断了一条tui无法骑马的始毕可汗,坐在突厥人赶制出来的马车之上。手中握着可敦差人昨夜刚刚送到的契箭,回头望着身后的雁门关,始毕可汗的心中充满着不甘与苦涩。

可敦契箭传信,铁勒与西突厥和库莫奚的攻势太猛了。鼻初铁勒三族发兵时,可敦就曾给他发过契箭,不过那时始毕却并不打算回去。

他派出了数队传令兵,给突厥各部留守*首领传令,让他们抵挡三族的进攻,自己瞒着军中的各部首领,准备先破了雁门,捉了杨广,再回师草原,将那三个敢在背后袭击草原的部族给灭了。

只可惜计划…虽好,却终于是上天不估,雁门城一次又一次的看似不保,可最终却依然还是在杨广的手中。

他输了,这一次,他输了太多。南下雁门,虽然歼灭了大隋二十万大军,可是隋国只是伤了些无所,并未伤及根本。可是自己却付出了太大的代价,三十万南下大军,眼下雁门城下只剩下了五万,马邑和定襄还有两万人。这一战,草原战死留在中原者二十三万人。

真正伤了根本的是自己,草原突厥才是真正的输家。

眼下铁勒三族大举进攻草原,在主力大军南下的情况下,草原肯定更是损兵折将,元气大伤。但是那三族并不是他此刻最担心的,他真正心中充满担忧的还是南面的隋朝。

打蛇不死,这才是真正致命的。虽然歼灭了隋军二十万精锐,还将杨广弄的灰头土脸,但是却也已经彻底将隋国皇帝杨广ji怒。杨广的实力还在,但是草原的实力却是大损,如果杨广这次卷土反攻草原,始毕可汗不知道要如何应对。也许这将是草原最大的一次危机,他没有想到,隐忍了十六年,草原人才杀入中原。可是却是撞的浑身是伤,十六年的隐忍积聚全都化为了流水,从此以后,突厥连慑服周边三族的实力都已经失去,更别提将面对着充满着无边怒火的中原隋国。

午后时分,雁门的南面烟尘滚滚,一路大军奔腾而来。当先一杆大大的隋字大旗迎风招展,紧跟着就是一面杨字大旗。这路兵马正是辽王杨*的崞县三万人马。

那日杨广从北返回雁门,立即派了杨睐带着董纯、鱼俱罗、吐万绪三员老将跟随他南下雁门各城召集兵马加雁门,加强防守。哪料到他刚刚招募了三万兵马,那边雁门就已经被突厥大军围住,连他的三万人马都被突厥人的一万兵马围住。

虽然杨*有三万人马,而且身边还有大隋一等一的三位当世名将。可是崞县城中的三万兵马,却只有不到万人是府兵,其余的都是从各县中紧急募集的强壮百姓,根本就不是兵员。用这些人出城去和突厥人的万余精锐骑兵野战,不等他们赶到雁门,就已经被突厥人歼灭了。

所以最后在董纯等人的商议下,还是留在了崞县,坚守雁门。直到围城的突厥人撤离了半天之后,他们才敢率军北上。要不是鱼俱罗等三将坚持,按杨*的意思,怎么也得再看看才肯出城的。

当这三万人马赶到雁门城下,看到雁门城下那些突厥人都还没有来的及处理的遍地尸体,和那被强攻了近月,损毁处处的雁门雄城之时,全都惊讶的说不出话来。谁也没有想到,雁门城居然会是如此惨样。

杨*的三万兵马一入雁门城,裴蕴已经马上赶到城下,二话不说,就让他们把军中所带的粮草马上拿出来。听到城中都断了数日粮食,这几日只能以树叶充饥之时,连董纯这样的老将都惊的无以复加。

杨广看到辽王杨*和董纯四人时,眼中闪过一片ji动。

“辽王来的正好,朕现在立即下令,命你们率所部三万兵马立即追击突厥人。”杨广迫不及待的道“不,突厥人有五万人,你们三万人不是他们的对手。朕再下令,让李世民、宇文化及、司马德堪三人统城中剩下八千将士,立即与你们一起,马上追击突厥人。”

董纯大惊失sè,自己所带的这些人都是什么路数他自然清楚,而城中的这剩下八千人马是个什么情况他也清楚。眼下突厥人虽然还剩下五万多人马,可突厥人那都是马背民族,出城去和他们野战,还是以少击多,那岂有胜利的可能?

“陛下,突厥人虽然撤走,可是却是主动撤退,他们走时兵马都有井然有育有序,我们冒然出城去追击,只怕反而会中了始毕的诡计。

陛下,要报仇攻突厥人,早晚有机会,等到休整好了,陛下再调集大军进攻草原也不迟啊?”

杨广摇头,一把抓着辽王杨睐的手低声咆哮道“阿史那。咄吉上次攻城之时,曾经一度占领了西城门,他派出了一队人马,趁机混入城中,掳走了你母后与太子杨杲。现在,朕要你立即率兵马追击始毕那狗贼,无论如何也要救回你母后与皇弟。快去,无论如何也不能让他将你母后带走!”!。

 第429章 杨广中风

辽王杨柬听到注个消息的时候,心中的担忧与愤怒只是一闪而过,

然后心中就充满了ji动之情。

隋朝天子杨广三个儿子,两嫡一庶,他杨睐是嫡却非嫡长子,当初元德太子杨昭为太子,他从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对的。但是后来,杨昭死了,就那么突然的死了。他成了皇帝唯一的儿子,而且还是嫡子,不但是他觉得自己必然是皇位继承人,就是朝内朝外所有人,也都觉得将来大隋的天子之位将由他来继承。

从那天起,虽然他还不是太子,可是却已经比太子更让人奉承。无数的人开始主动的向他示好,无论他想要什么,他总能得到。只是有时高兴总是太早,在他觉得他已经是大隋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时,皇帝却对他的行为动了怒。

不但处死了一大批他的亲信,还将他幽禁在了宫室之中,不得见天日。原本那时他又以为,这一生他也许将和他的叔叔蜀王杨秀一般,贬为庶人,幽内shi省,不得与妻子相见,只令给少数民族婢女二人驱使,比此凄惨一生。

没料到,皇帝最后居然在立了才八岁的庶子杨杲为太子后,居然对他动了恻隐之心,放他出宫,发去苦寒辽东做了辽王。只是没想到,这个闲散王爷也没做多久,随着陈克复叛乱,他这辽王也就失了封地,

只能呆在京都。

如今他一听到那个才八岁多点的太子弟弟居然被突厥人掳去了,他的心中有的不是兄弟之情的难过,而是高兴。他此时心中已经在祈祷,巴不得那个什么都不懂的太子弟弟最后已经死在了突厥人的手中。如此一来,他就又将是皇帝的唯一儿子,到时不论怎么这皇位他还是有很大希望继承的。

虽然他在心中千万般的不想去救太子,但是表面上他却是不敢流lu出半点心中所想。经过这些年的沉浮,杨睐别的没学会,但是隐藏心思却是已经学会。

握着父亲的手杨睐点着头道“父皇但请放心,儿臣马上就率兵去解救母后和太子。不过雁门城中不能没有兵马护卫陛下,所以臣只率崞县所带来的三万兵马追击既可城中的八千兵马还是留守雁门城中。”

杨广咳嗽几声,目光中闪着ji动“好,好经历这些年,你果然也成熟了。父皇很高兴,去吧无论如何,一定要解救出你母后与太子。甚至必要的时候,你可以给始毕许诺只要他放回你母后与太子朕可以不再追究他此次南下围攻朕之举动。”

“儿臣遵命!”杨柬对杨广行了礼,马上又和董纯、于俱罗、吐万绪三人将刚进城的子万兵马,又立即集结了起来,开出城外,追击突厥人而去。

不过虽然在杨广的面前杨睐表现的很积极,可一出了城。他却一路上不停的派出斥候大军也是走走停停,生怕始毕跑不掉一般。等到了天黑之时,他们更是才只离开了雁门城不到三十里路。此时突厥人早已经快马奔驰北返了一天时间,跑出了数百里了。

“报!”

“陛下,右武卫大将军裴仁基将军率十万兵马赶来护驾,前锋已到城下。

杨广躺在飞云寺的房间之内,听到这消息也只是点了点头。

“传朕的旨意,着裴仁基从军中抽调所有骑兵,不必进城停留。

所有骑兵立即轻骑北上,追击突厥大军。告诉裴仁基,突厥人劫持了皇后与太子,让他必须将皇后与太子救回来。”

虽然之前已经派了杨睐赶云救援,但是杨睐的兵马都是步兵。当初雁门城中的战马,也早就在粮尽时杀尽吃光了,眼下步兵追骑兵,杨广也不抱什么希望。皇后与他多年伉俪情深,无论如何他也不能让皇后被掳去草原。而太子身为一国储君,更是不能落入突厥人之手。

刚刚赶到雁门的右武卫大将军裴仁基,一接到圣旨,更是不敢做丝毫停留,让右骁卫大将军杨义臣率军中七万步兵入雁门见驾,自已经带着两个儿子领三万骑兵北进,追击突厥人而去。

杨义臣虽姓杨,却是后来赐姓,他本姓尉迟,乃是北周时的武将世家。父亲与当初不服杨坚起兵的大将尉迟炯是同族,不过那时他父亲坚定的支持了杨坚,后来入隋后,多有军功,最后战死边关。杨坚就将杨义臣收养在宫中长大,赐姓杨氏,并编入宗氏。隋朝初年,杨义臣一直在边关为将,屡有战功,只不过他和史万史交好,与杨素关系却不好。杨素yin谋害死了史万岁后,杨义臣就入朝为文臣。直到征高句丽时,才再次统兵为将。历史之上,在隋朝末年,他是隋朝镇压农民军的三路朝廷大军的统帅之一,威镇黄河两岸,河北河南、山东的义军被他镇压无数。野史演义之中,靠山王杨林,讲的就是杨义臣。

有了杨义臣统七万大军入雁门城,杨广的一颗心总算是彻底的安定了下来。在身边的禁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