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隋末-第7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单雄信骑在马上,看着与他们相隔不过千步,正在采石城下整理阵列的陈军援兵,并没有回应,只是露出了个冷笑。

先前猛攻了一夜。才好不容易夺下了外城与内城两道城墙,可转眼间,现在已经又全被陈军夺回。刚才交战之时,镇南军的将领们只不过是撑了半个时辰不到。便开始溃散逃跑。此时却在他面前说这种大话,单雄信心中讥笑。

“诸位将军不必着急,陈军援兵到来却又不急着进城,眼下他们反而在城下列阵,看来他们是想要彻底的击败我们。诸位,加紧列阵,准备迎敌!”单雄信大声道。

吴军将士一听陈军又要杀过来,不由的一阵惊呼,却是再也没有人喊着要杀过去了。

果然如单雄信之所料,不到一刻钟的时间。远远的采石城下的两万余陈军援兵已经重整队列。一个个的传令骑兵在阵列前奔走吃喝,紧接着就是阵列中无数的马刀扬起,阵阵惊天呼喝如山般响起。

“杀,杀,杀!”

冲天喊杀声中,援军的指挥将领李承义、李承礼兄弟俩全身铠甲的策马到了阵前。另一边,采石城中的守将徐世绩和陈克敌此时也已经赶到了阵前。

“多谢两位李兄前来相援,世绩感激不尽!”

李承义微微一笑:“茂公不必客气,早仰慕茂公威名,今日我等有幸同场作战。正是大快人心之事。还请茂公兄为我兄弟二人押阵,待我兄弟二人取单雄信首级回来。”

那边的陈克敌道:“两位李将军,如有可能,还望生擒单雄信此人。陛下对他多有欣赏,曾称赞是不可多得之勇将。而且。单雄信乃是当初瓦岗大将,与陛下及徐将军还有翟嫔都是旧相识。如有机会,还是俘虏降服为上。”

徐世绩也连忙道:“世绩一会愿意亲自出战,上阵劝服雄信。”

李承义想了想,既然有这些内中关系在,他也就不再多说,当下对诸将点点头,拨剑前指。顿时军鼓齐鸣,号角连声,军中云车之上,中军大纛向前而倾,无数旌旗飞扬。

大纛前指,全军出击!

小将陈克敌一马当先,手端皇帝亲赐战槊,纵马向前。李承义、李承礼兄弟二人率领中军紧跟而上,徐世绩则率领后军步兵们随后跟上。两万大军如龙出水,如虎下山。

面对汹涌而来的陈军,吴军阵前,单雄信也是面色凝重。陈军新胜,士气大盛,反观吴军这边,本来就已经猛攻采石一天,军士疲惫,恰又刚刚遭逢大败,军心士气正是最低落之时,且将士身体疲惫。

如有可能,单雄信并不想应战,不过眼下此时,吴军顿兵坚城之下,身后乃是一片空旷,连个暂时依托的大营都没有。这个时候避战退走,反而绝对会出现崩溃的情形。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留给吴军的已经没有了第二个选择,要么背水一战,以四万对两万还是有一线胜利的机会的。要么就只有兵败的结局,虽然明知胜的机会不大,但单雄信并不是那种肯轻易放弃之人。

双腿一夹马腹,战马人立而起,单雄信一挥手中金顶枣阳槊,横槊跃马,猛喝一声:“杀!”

主帅已经下令出击,部将们只得无奈听从。

听到鼓声,吴军快速的整集队形,成小方阵前行。号令之下,小方阵前行的过程中迅疾的汇成大方阵,由缓步到疾步的前行,在前行过程中不断有人涌入进来,方阵变幻渐大,终于汇成洪流向前方冲过去。

陈军两翼骑兵亦是慢慢汇聚,却是隐在方阵两侧,马蹄沓沓,不急不缓。陈军是骑兵步兵夹杂,吴军却是清一色步兵,战鼓陡然急剧响起,两军不约而同的由疾步转成急奔,对撞过来,两股洪流终于汇聚到一起,掀起了滔天波浪!

两军迅速的绞在一起,杀作一团。

陈军挟新胜之势,士气旺盛,且装备精良,铠甲坚固,刀兵锋利。虽然两万余人马大多是由乡兵、民团这二线兵马组成,但中低层的士官、伙长、队正等军官,却又全是经验丰富,多数是讲武堂中受过新式军事训练的精干军官们组成。两万陈军此时战意昂扬,士气激昂。

而吴军镇南军却也是此时吴国最精锐的四支大军之一,虽然装备比不上陈军,却也相差不多。尤其在战斗经验上来讲,其实他们还是胜过陈军一些的。吴军缺少的是那种士气,那种奔腾的战意,也缺少那些作为骨干做为脊梁的底层精干军官们。不过此时混战起来,兵马足足是陈军两倍的吴军,却也是背水一战,拼死相博。

兵甲铿锵,大地震撼,厮杀声传出好远,震荡着早已经鲜红的护城河水。初升的太阳还是红彤彤的颜色,撒下柔和的光辉,每人身上都有层淡金之色。可淡金之色下,殷红不停地涌出,长枪戳出,砍刀折断,一批批地人倒了下去,鲜血四溢,后续的无论是兵士抑或盗匪都是杀红了眼睛,踩着同伴或敌人地尸体向前攻过去。石子河西,很快被尸体铺满。鲜血覆盖。

鼓声更急,杀红了眼的吴军后继越来越多,可以说是漫山遍野,陈军虽然强悍,可毕竟是少了足足一倍人马,加上吴军此时完全是困兽之斗,当所有的吴军全都爆发了最后的生死相战时,训练与经验明显不足的陈军终于呈现不支之势。

在后面押阵的徐世绩早在后面观阵,见情况不利,立即令旗高举。又是一阵急鼓,两翼的骑兵终于出击!

蹄声隆隆,两翼三千骑兵如同旋风般地杀入到吴军中,吴军坚持不过片刻,很快呈现不支之势,溃败而逃。

李承义见吴军终于开始溃散,在马上大笑着对兄弟道:“其实单雄信还是有些本事的,短短三年,就能练出一支如此兵马,也算难得了。如果他对上的不是我们,却也是不弱的。只可惜,他当初投的是南陈,如果他投的是我们,率领的是我们精锐的陈军,相信真的会是如虎添翼,所向披靡的。”

李承义所说的,其实也就是陈军与其它诸侯的军队最大的不同。其它诸侯的军队一般还都依靠的是将领,但士兵却普遍不强。而陈军却不同,虽然陈军拥有着大量优秀的将领,但陈军最基本的还是士兵。陈军有着这个时代最精良的士兵,更有着这个时代最优秀的中底层军官。

一支军官,真正最中坚的力量还是那数量庞大的中底层军官。也正是这些底层军官,才是真正撑起陈军的脊梁。

一头狮子率领的一群绵羊在陈克复看来,是怎么也无法和一只绵羊率领的狮群相比的。因为哪怕做为头领的绵羊虽弱,可那狮群依然是不可轻视的力量,当狮群的力量如此强大时,其实绵羊的弱势已经大幅减低了。而狮子做为头领虽强,可如果带的是一群绵羊,那么他再强,最后也会被一群狮子击败的。

这就是陈克复的选择,底层建筑决定上层建筑。

在陈军这群狮的攻击之下,吴军终究还是败了。

单雄信很强,数万军中,纵横来往,少有一合之敌。但两军交战不是大将比武,他虽勇猛,奈何部下却是已经败了,最后只得无奈的随军败退。

战场之上,徐世绩勒停战马,抹了抹脸上的血渍,满心复杂的望着不断向西南方向远去的单字将旗,轻声自语道:“单二哥此去,就不知还能不能有机会再次相见了!”

 第864章 逆转

单雄信不想退,可他却有心无力。/ 

李承义、李承礼兄弟两率三千轻骑从两翼一杀出,本就勉强支撑着的吴军终于崩溃了。就算再背水一战,对于这本来就并非百战之师的镇南军来说,先是强攻采石一天未下,本身已经疲惫不堪。再加上先前已经被陈军援兵突袭一阵兵败,士气已经大弱。此时再战,本就已经是无路可退,才勉强升起绝死之心,背水一战。

奈何,镇南军终究是一支没有多少传承与底蕴的新军,当三千轻骑从两翼掩杀而出,奔腾的马蹄震动战场之时,吴军心中的那根弦终于崩断了。

兵败如山倒!

数万吴军争先恐后向南逃窜,没有队形,没有了秩序。有的只是慌乱,只是溃散。

吴军拼命逃窜,陈军当然也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李承义当即下令全军追击,务力要将这剩下的三万余吴军一举歼灭,彻底解了采石之围。

不过陈军虽有骑兵,也不过区区三千之数。

吴军虽看似疲惫狼狈无比,但逃起来却是比谁都快。转眼间,吴军已经一窝蜂似的四处逃窜,除了三千轻骑紧追不舍,其它的陈军步兵却是已经力不从心,无法将那狼奔兔突的吴军一网成擒。

看着四散而逃的吴军,再看着骑兵渐与步兵拉开距离,越追越远。小将陈克敌上前道:“陈指挥使,穷寇莫追,小心有诈。将士们连夜从建康赶回,又一连打了两仗,也都疲惫了。而且,陛下旨意是要我等坚守采石。小心再横生什么枝节。”

李承义也明白陈克敌之意。在马上看了看战场的形势,吴军这一溃败,却也把陈军两万余兵马给引得全都分散了开来。当下点点头道:“陈统领所言不差。防守采石要坚,单雄信经此一败,再想围攻采石已经是不太可能了。传令收兵回城!”

一旁有校尉道:“常言说的好,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陈统领虽说的不假,可眼下机会QB5难逢,切莫错过。要不然,等单雄信回过头来,只怕还要来攻城。”

李承义摇了摇头,并不为那唾手可得的功绩所支摇。皇帝的旨意他是亲眼见到的。知道眼下沈落雁已经摆了一盘大棋,这个时候贪功,很有可能就会中了敌人的圈套。

拨剑在手。李承义满脸郑重的喝道:“退!有擅自追击者。军法处置!”

长剑一指,他身后的传令兵立即鸣金传令收兵。鸣金之声响彻战场。散至战场的陈军闻声立即开始转身向采石城聚集。

就在陈军鸣金收兵之时,吴军溃散的东南楚山大营方向,突然响起连绵不绝的战鼓之声。

无数面的战鼓同时响动,震动天地。

在巨大的鼓声之中,突然一条红线自东南地平线上涌现。犹如一股不断上涨的浪潮,不片刻之间,已经能清楚的看见那是一路大军。

旌旗如海,刀枪如林,红色的战袍铠甲旗帜组成了一道奔腾咆哮而来的浪潮。

这支突然出现的大军吓了战场上所有人一跳,最先碰到这支大军的自然是单雄信崩溃的镇南军。一开始,逃窜的吴军还以为那是陈军的伏兵,一个个吓的面无人色,绝望的跌坐地上。

可下一刻,他们就看到了那无数的旌旗之上的旗号。

“吴!”

那是吴军,是友军。有不少靠的近一些的将领甚至已经认出了这支军队的将领。

陈字将旗,孙字将旗,还有部队番号。

”这是陈果仁将军和孙士汉将军的兵马,我们的援军到了,援军到了!”兴奋的吴军士兵们只觉得死里逃生,说不出的高兴。

这支赶到的军队确实是吴军,也确实是由陈果仁、孙士汉所统领的吴军。两人原本统领五万兵马驻守在宣城一带,负责封锁采石的西南方向。

不过在一天前,他们接到了沈落雁的命令,让他们留下一万兵马继续封锁西南方向的同时,立即率领其余四万兵马向采石方向推进,负责增援单雄信的镇南军。并且在攻下采石后,继续向建康方向推进,最后吴军各部在建康汇合。

陈果仁和孙士汉都是沈法兴的嫡系老部下,都是官拜大将军之职。他们统率的也正是过去吴军最精锐的兵马,只不过沈法兴一死,沈家诸兄弟内乱,两人都站错了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