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隋末-第78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休息了一夜之后,天明之前,陈、郑联军十五万人,突然对偃师发起了进攻。

魏军打仗,玩的是人海战术。河北军攻城,打的却是火器战术。

铺天盖地的火药、弩箭、石弹,各种火器,不要本钱似的饱和攻击,让李密经营许久的要塞偃师,每时每刻都在不断的残破。只用了不到一个时辰,联军就扫平了城池四周的各种障碍,随后又快速的填平了护城河。

天亮之前,联军就已经把各种远程火力倾泄在了偃师的城墙之上。绞床弩所射出的手臂粗大铁弩,每一击,都能直接把城垛给击飞。而那改进型重型投石车,每一次都可以直接投射五十斤重的巨石砸上城头。

联军的攻势如潮,李密城头的守军伤亡惨重,一天之内连换了十二批守卫部队。不过当李密准备换上第十三批守卫部队上城时,河北军的工兵却已经利用地道挖到了城墙之下,在数个位置安放了大量的火药桶,直接把城墙给炸出了数道大豁口。

随后无数的联军如潮水般的涌入了偃师城,攻破了外围城墙。李密不得不匆促退回内城防守!

不过李密退回内城后,也没有坚持多久。偃师的内城比外城更高大,四面城墙反而短了许多,使得李密可以安排更多的兵马防守。不过联军既然攻破了偃师外城,攻下内城不过是照猫画虎。

又两天后,偃师的内城再次攻破,李密的二十万联军经过三天的死战,兵马损失了五万余。这还是李密将偃师城中所有的壮年百姓抓上城头协助守城的结果。

城破之后,李密带着剩下的十五万余魏军再次后退,退往九山罗口,依靠地形背山结阵,面对黑石平原下寨,以待援军。

不过对于陈破军来说,此时正是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之时。这么好的痛打落水狗的机会,他又怎么可能错过。河北军催毁了偃师城后,乘势追击,再次在黑石平原与魏军对阵。

李密彻底被陈破军围在了罗口,魏国所有的兵马都集中在了此处,再无援兵,就连先前金墉的那一万守军,也被李密给召集了过来,除了那一万援军,一路上,李密还裹挟了大量的青壮百姓。

围住了李密之后,陈破军与王玄应对李密大营发起了三次攻击,不过此时李密背水一战,置之死地而战,反而激起了亡命之心。李密也知道此时已经无路可退,所以干脆铁了心与陈克复拼到底。

魏军加裹挟的百姓,加起来足有三十万之众被围在罗口。李密从偃师撤离时虽带走了偃师所有的粮草,但是供应三十万大军,依然只能坚持十天。

十天,如果南陈和北燕十天内不能赶到救援,那么魏军最后就算不被联军攻破营寨,也会饿死。

而魏军少粮的消息,也早被陈破军得知。攻打了三次之后,魏军的拼死反击,让联军的伤亡也很大,甚至抄过了之前半个月的伤亡程度。面对如此情况,江淮军王玄应率先提出围而不打,直接等魏军粮尽后自可不战而胜。

陈破军当然明白王玄应的提议,这个计划确实不错。不过在这个提议的背后,其实还有着些别样的意味。这次的中原之战,原本江淮军不过是佯攻洛口,结果却成了与魏军作战的主力。虽然江淮军露出了他们隐藏的实力,但是连番作战,江淮军的伤亡同样很大,仗打到现在,江淮军十万人马,已经战死超过三万人数,如果加上重伤残疾的,还有近万。

此一战,江淮军的精锐部队排槊兵与江淮轻骑与江淮重骑都受到很大伤亡。而反观河北军,前后出动的兵马也有十三万,可实际上,打的都是些顺风仗,突袭战,伤亡很少,而好处不可胜数。

江淮军与河北军共同的敌人魏国已经灭亡在即,并肩做战的陈破军与王玄应也开始了战后的谋划。

硝烟弥漫,战场上到处都是血腥的味道。战场上的郑、陈、魏三军,就如同三只巨大的野兽,在进行着最后的生死博斗。不到失败的一方流尽最后一滴血,这场争斗永不会完。

 第722章 劝进皇位

第722章

劝进皇位

“南陈出兵了!”新任特勤司司长、定远候张锦一身黑色的轻甲,一脸严肃的站在陈破军身边道。 /请牢记

陈克复听到这个消息并没有什么惊讶,似乎一切早在预料之中。他转身看了一眼这个曾经的侍卫队长一眼,有些赞赏的对他微微一笑,伸出手帮他把肩上的中将军衔给别正了些。

“你一路从北京赶到这里,辛苦了。京城一切可都好?”站在高高的云楼之上,可以轻松的看见远处的浓烟烈火和一片混战,这是第四次进攻李密大营了。负责主攻的是王玄应的江淮军,河北军的工兵营负责火力支援,河北的轻骑兵则在两翼待命,随时准备接应。

张锦在河北军中,属于辽东军出身的嫡系,更兼他最初曾经是陈破军的侍卫队长,所以更是嫡系中的嫡系。接任特勤司司长之前,他是柱国、武骑将军,留守京城。当陈破军的命令传到他手中,让他即刻接任特勤司司长,并晋升他为中将,正二品上柱国,正三品冠军大将军、从三品定远侯时,他还是有些不太相信的。

特勤司长属于正四品,归属于参谋本部,看似品级不高。但实际上,所有人都知道,特勤司、调查司、宪兵司、警察司四司位低却权重,特别是特勤司与调查司两司,一对外,一对内,是真正的权力极大的位置。非陈王心腹的心腹不能担任,四司司长虽是正四品职,可实际上他们却都能封候。

一接任,张锦立即一路南下,赶来河南面见陈王。

见陈王还是如以前那般待他亲切,刚刚还帮他正肩章,张锦马上又感受到了如从前般的亲切。心下激动,正色道,“回禀殿下,京城一切安好。有李元帅与毛太傅坐镇京城,又有房相公、杜相公、长孙相公等柄持朝政,宫中也有陈王妃娘娘主持后宫,一切都十分安好。下官南下之前,曾往各处拜见过,一切安好。卑职南下赶到清河郡时,收到京中消息,长孙王妃于四月初九产下小王子,而杨王妃也于初十产下一名王子。另外还有就是突厥统叶护可汗的送亲使团已经护送着统叶护嫡女阿依古丽到了北京,正等着殿下迎婚,他们还问朝廷什么时候把义成公主送嫁突厥,与统叶护可汗完婚

“长孙和出云都已经生下了一个儿子?”陈克复十分惊喜的转身追问道。

“卑职虽末亲见两位王子,不过在清河时见到了要南下报信的使者,卑职正好南下,就把喜讯一起带来了。按使者所说,长孙王妃初九先诞下一王子,杨王妃随后初十诞下一王子。两位王妃前后相距一日生产,信使所报,两位王妃与两位王子都十分平安。”

“好,好,好。”陈克复的语气中掩饰不住喜悦之情。虽然他早知道自己与新罗公主金胜曼早有一个儿子,但那个儿子他连面都还没有见过,如今更是成了新罗王的继承人,名义上姓金不姓陈。

“好,本王终于有儿子了,我陈克复终于后继有人了。”陈克复也没有想到,长孙无垢与杨吉儿居然前后只相差一天,先后生下儿子。这两个儿子的出生,不单对陈破军来说意义重大,就是对整个河北军都说,都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以往陈破军虽然得部下爱戴,但因陈克复太年青无子,又与陈氏一族关系复杂,以致于后继无人,总让朝中上下为此担忧无比。

甚至李奔雷和毛喜、鲁广利等人曾经劝过陈克复,让他在有儿子之前,不妨按历来传统,先收一些义子。比如将秦琼、程咬金、张勇等年轻优秀小将,收做义子,以巩固地位,免去大家担忧。收义子,这也是历来军中无子或者子幼的大将及一方豪雄们的常用手法,一来用一批义子把军队组建成一个以宗族关系为主的家族军队,二来也可以避免因意外之事,导致因后继无人而一方势力崩散的可能。

不过收义子的作法虽然在这个时代属于平常、通用手段,可陈克复却并没有这样的想法。特别是收那些和自己差不多年纪,甚至比自己年纪大的人为义子,这让他觉得十分怪异。如果说让他收一些幼小的孤儿一类的为义子,这还有些说的过去。不过陈克复才二十七岁,而且之前也生了好几个女儿,并不是不能生,所以他一直没有接受收义子的打算。

不过因此,河北朝廷上下,因后继无人之事,也一直是担忧无比。如今一下子生了两个,这事情如何不喜。更让陈克复有些松了口气的是长孙的孩子是长子,虽然在陈破军看来,立继承人应当选最优秀的。可在这个时代,有的时候,嫡庶之间的鸿沟实在是太难以跨距。

特别是如今创业之际,长孙家是陈破军极需要的强有力后族,而杨吉儿却是杨广之女,虽然娶她并没有多大关系,但是如果立她的儿子为继承人,这就不免引得内部动荡了。对于现在的陈破军来说,内部的稳定重于一切,而且现在两个孩子刚出生,也看不出什么,此时一切按传统最好。长孙生下嫡长子,也就免去了这许多麻烦。

张锦站在一旁,看着陈破军的欣喜,心下也十分的高兴。两个小王子的出世,也让他们这些一直追随陈王的人更有了希望。

“殿下,臣南下前拜见毛太傅与李元帅及各位相公时,诸位大人都让臣带话给殿下。”

“哦?他们有什么话要你带给我?”

张锦左右看了看,见四下无人,轻声道,“毛太傅与李元帅要臣带话,说是如今殿下已经诞下小王子,当马上立长孙王妃之子为世子,以稳固内外之心。另外杜房几位相公让臣带话,说殿下如今深得海内外威望,眼下隋室气数已尽,殿下深得天下百姓之心。当时殿下当顺应天势,进位天子,以安百姓之心,也可早日混一宇内,统一天下,还百姓一个太平安宁,免各方无谓争斗。”

陈克复微微有些意外,他将来取代隋朝称帝那是明摆着的事情。对于这事情,北京朝廷上下那都是早明白清楚的事情。原先陈克复立杨杲为帝,一来也是隋朝还有很大声势,陈克复立杨杲为帝,也是扛着隋朝这面大旗,行最大的方便。

不过到了如今,隋朝是真的完了。而且称帝的人也越来越多,陈深称帝立陈朝,杨暕称帝,依然打隋朝旗号,还是宇文许及称帝立许国,李轨称帝立凉国,薛举称帝立秦国,再加上蜀中也称隋帝的杨浩,再加上杨杲,就算除掉他刚刚弄下台的河东杨倓、洛阳杨侗,也还足足有七个皇帝。而这其中,杨家的皇帝只剩下了三个。地盘除了他掌握的,更是只剩下了西南边隅一块,隋室确实已经到了尽头。

称帝过早,会引来隋朝残余势力的反扑,还得承受其它各路反王的绞杀。

但如果一直不称帝,则会失去渐渐归一的民心,还会影响麾下文臣武将们的士气。

到了此时,称帝,则意味着正统,意味着名正言顺。一直打着杨杲的旗号,怎么都有些名不正、言不顺。到了全天下都唾弃杨隋的时候,还打着隋朝的旗号,只会让百姓难以归心。早日改朝换代,也是新朝新气象,早得天下民心归附。

眼下,确实到了陈破军取代杨杲,登基称帝的时机了。

不过,这事情原先陈克复就有过考虑。并不是说他心急,或者说是娇情。而是这也关乎到民心之事,他不能马虎。而原本,他是打算击败李密,攻下洛阳之后,把国都从北京迁到洛阳。以洛阳为都城,在洛阳登基,以中原总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