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隋末-第9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权沦落,等伤好之后,虽然宇文化及给他加司徒、左武卫大将军、秦国公衔,但其实却是沦为了闲人。

卫文升倒也算是明时势之人,到了这个情况下,并没有再生其它什么想法。等到打败了薛举之后,宇文化及见卫文升先前表现不错,便又把这位关中少数几位能打的老将提了出来,授命为萧关镇守元帅。

自从卫文升镇守萧关之后,虽然刘武周和薛举一直都有心窥探关中,可有这位号称花刀帅之称的萧关大帅在,两方都只能一直等待时机。

这一次,宇文化及为自己谋了个盟主之位,便兴冲冲的把自己最能打的儿子宇文成都弄了个盟军先锋都元帅之位,让他率领盟军出征河东。

宇文成都率军便得离开潼关,为了安全着想,宇文化及便又准备调卫文升在盟军出征后,接替宇文成都之位,改任潼关大帅之职,然后由自己的嫡次子晋王宇文成趾接任萧关大帅一职。

自己儿子宇文成趾和卫文升之间统兵能力的差遣他还是清楚的,因此宇文成都一离开,他实在是不放下这个直接与陈朝的最前线关塞。想想还是让卫文升来镇守,萧关一时又放心不下,便只好将二子接替。

他的这个安排自认为是滴水不漏,但却不知,这结果却让一直等待着机会的刘武周和薛举一下子睁大了眼睛。他们等待数年的机会终于来了,有萧关这样的雄关在手,又有卫文升这样的名将镇守,刘武周和薛举一直不敢轻动。

可眼下宇文成都要率宇文氏大军远征河东,卫文升又得移镇潼关,派了宇文成趾这样一个像样仗都没打过几次的公子来,在两个枭雄的眼中,这无疑是一次QB5难逢的机会。

随着联军出征日期的越来越近,雄伟的要塞萧关城下,各国的一支支兵马不断汇聚开来。而在这西北的茫茫大地,在不为人知的隐秘处,还潜伏着一支又一支的兵马。

谁是螳螂,谁又是黄雀?



 第898章 我的马槊早已经饥渴难耐了

在关中宇文氏与中原群雄逐鹿之时,其军事要点在于几处关隘所控制着的山川险要。可是,当关陇地区内部许、周、秦形势混乱之时,关陇局势的控制却取决于对关中西北外围高地的控制。关中西北高地为关陇地区的军事重心,对于关中腹地局势的底定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关中西北外围高地,以陇山为主体,延及黄土高原之一部分,大致包括西面天水、平凉、庆阳至东部延安一线。这片地域地势较高,足以俯瞰关中。自这里径趋关中腹地较易,而自关中腹地仰攻则较难。

这一带主要是高原山地地形,关中腹地的几条主要河流如渭河、泾河、洛河及其支流均源于这里,而呈向心状汇流至关中平原腹地。这些河流穿切而形成的山地低口,是西北地区与关中腹地之间的通道。经历代经营,形成一些军事重镇,比较重要的有庆阳、平凉、固原、泾州、陇西、天水、陇州。这些军事重镇一方面在抵御西北少数民族对关中的压力上发挥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对于关中局势的底定亦有很大的影响。

庆阳、平凉、固原地处泾水流域上游黄土高原,从这里经泾水河谷下趋关中之路非常平易。自秦、汉起这里一直是抵御关中西北部族进犯的重地。西汉时,这里俱属安定郡。郡以安定命名,寓意是关中的安定系于此地。兵书称庆阳“南卫关辅。北御羌戎。夫庆阳有警。而邠宁以南,祸切剥肤矣,形援可或缓哉!”

称平凉“山川险阻,控扼边陲,屹为要会。”称泾州“山川环带,水陆流通。岭北有事,州实为孔道。

在隋末诸雄争霸,宇文氏、刘武周、薛举群雄争夺关陇的过程中,这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陇州和天水夹陇山东、西两侧而立,控扼沿渭水河谷穿越陇山之路。陇山本是关中的西部屏障。但若有一种势力自陇西东逼关中,则关中形势不利,所以陇州和天水对于陇山形势的控制意义重大。兵书称陇州“扼陇底之险,控秦、凤之冲。为关中重镇。”称天水“当关陇之会,介雍、梁之间,屹为重镇。虞允文曰:关中,大下之上游;陇右,关中之上游。而秦州其关陇之喉舌欤”

可惜这些战略要地,却基本被薛举所据,虽然宇文氏许国与薛举的西秦之间大小战无数,但双方反复拉锯,就算是强如宇文成都这样的猛将,加上卫文升这样的名将。最后也依然是只能龟守于陇山之后。在关中与陇右的争夺之中,战略主动权基本是全掌握于薛举的西秦之手。如果不是宇文成都当初重创了西秦,说不定长安也早落入了薛举之手。

陇山以西,即陇西郡为其中一大重心。陇西在秦汉时即为陇西郡,史称其“翼蔽秦陇,控扼羌戎。盖其地山谷纠纷,川原回绕,其俗尚气力,修战备,好田猎。勤耕稼,自古用武之国也。诚于此且耕且屯,以守以战,东上秦、陇,而雍、岐之肩背疏;南下阶、成。而梁、益之咽喉坏;西指兰、会,而河、湟之要领举。巩昌非无事之地也。夫欲保关中。先固陇右;欲固陇右,巩昌岂非都会之所哉!”

关中的正北方向,其防护的屏障有两重,自延安、绥德至榆林一带,西接灵武,东界黄河而接山西,此为第一重;由此往北,隔河套地区而阻黄河,此为第二重。延安、绥德至榆林一带,即秦汉时的上郡地区。秦、汉抗御匈奴、北周时防御突厥,这里都是防卫重地。

上面是关中西北外围地理形势的大致情况。这一带均为高原山地地形,地势高峻,为关陇军事重心,对于关中的安全、关陇军事局势的控制意义重大。

隋末之时,天下中心已经从长安转往东都洛阳。

及到大厦将倾,四方群雄起兵之时,关陇之地也是风起云涌。

郭子和起兵榆林,张长逊起兵五原,梁师都起兵朔方,薛举起兵金城,李轨起兵武威,周兆据上洛。

当时关中之地卫文升为留守,最初卫文升并没有自立之心,杨广雁门被围,他起关中之兵北上勤王。最后等杨广病危,各方势力在河东大打出手,卫文升与宇文化及这支关陇势力代表兵败退回关中自立小朝廷之时,其时已经错过了最好的时机。

虽然最终他们打着杨侑的名号自立了小朝廷,统一了关中,可陇上和陇右这些地方却全都落入其它枭雄之手。

凭借着关中的四塞之险,虽然勉强维持了关中之地,可在对外扩张之时,却屡遭不顺。归根到底,还是因为先天不足,关中外置的战略要地尽皆掌控他手,落了下风。

宇文化及称帝之后,也曾经无数次想要以关中为中心,然后再扫平陇上陇右,然后以关陇为根基,得陇望蜀,平汉中,吞蜀中。那时后方安定,北可出河东,南下可图荆襄,东进可以图中原。

只是这个战略布局虽好,可数年过去,也只不过勉强维持了关中稳因,扩张却是半步也没能迈出。始终局限在了关中这块平原之上。

这是一个死局,天下的纷争渐渐激烈,每过一天,天下的统一又靠近了一分。各方势力大打出手,相互兼并,可关中却毫无变化,这一直是让宇文化及心中难安的地方。

破局,唯有破局,关中的许国才有一线生机。可这局又如何破?

关中之地,对于中原与蜀汉都有高屋建翎,俯瞰之势。可相对应的,陇上、陇右、河西之地对于关中同样有俯瞰之势。不解决这个问题。关中就永远处于一个危险的僵局之中。

正因如此。宇文化及才会如此热心于八国联盟,又急不可待的要暗中再结盟。一切,只是为了破了这僵局。

之前,宇文化及一直结好于河西的李轨,因为西秦的薛举对关中有地利战略优势,而河西对陇西同样如此。那时他一心寄托希望于李轨,希望能利用李轨破了这僵局,可惜李轨据河西之地,地盘虽大,可终究还是边疆穷荒之地。兵微将寡。再加上李轨此人小富即安,不思进取,根本没有什么王霸之心。

在他的挑拔下,西凉与西秦虽然与战争数次。可结果也不过是不温不热,完全就是另一个僵局。

这个僵局太久了,久到让一向耐心的宇文化及都没了耐心。

幸好,这个破局的时机终于要到了。

萧关城中大校场,许、后周、西秦三国的军队已经陆续到达,十万兵马将一个偌大的萧关都挤的满满的。西凉国的粮草也正源源不断的运进关来,本来从河西运送粮草到关中,或者运到河东去,路途太过遥远,十分的划不来。不过。对于这次盟军出兵,李轨本来也并不是太愿意,再加上最近西北的吐谷浑部族蠢蠢欲动,似乎有复国的计划。而在西南面,高原上的各个部族间的战争也已经结束,一个强大的部族成为了最后的胜利者。

虽然与高原相隔,可李轨还是感受到了这支新崛起的力量。在加上西北面的伊犁汗国似乎也在突厥人的支持下,有复国的野心。一时间,边荒的河西四周,压力倍增。

西凉四处调兵遣将。实无余力再派兵加入联军。不过宇文化及和突厥当然不愿意就此放过李轨,这个时候,非友即敌。不加入盟军,那就意味着与盟军为敌。最后,李轨也只得无奈的以十万石粮草。和一百万贯钱算是入盟之费,了结此事。

五万许军。三万后周军,两万西秦军皆已到齐。此次西北四国十万联军,宇文成都为元帅,刘武周的心腹大将苑君璋为联军行军司马,薛举部下大将罗睺为行军长史,李轨户部尚书安修仁为联军军师。

此时各部兵马,与各家将领都已经到齐,唯有元帅宇文成都因为镇守潼关并未前来。联军暂由卫文升统帅,只等粮草到齐之后,便由卫文升率领前往潼关,然后与宇文成都交接,他则继任潼关大帅之职。

萧关这边的情况,百里之外陇山之中的陈克敌却是早掌握的清清楚楚。这几日来,陈军早安排了一大批斥候混入了萧关城中,对于萧关城中的各种情报掌控的十分清楚。

现在,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夜色深沉,山谷林中的营间,陈克敌夜不能寐,辗转反侧。到了最后干脆坐起,掀开帐篷,坐在树下吹着冷风,望着那无月稀落的星光。

窸窸窣窣的声响从身后传来。陈克敌回头望去,却是胡海和徐世绩与苏烈、单雄信四人。

“睡不着?”

“是啊,你们也睡不着?”

“呵呵,都这个时候了,哪睡的着,只等明天天一黑就要动手了,这个时候满脑子兴奋呢,哪睡的着。”胡海笑道。

“担心吗?”陈克敌轻声问道。他虽是主将,可对于其它诸将,还是很客气的,毕竟任谁一个也比他更加资格老。

胡海咧嘴一笑,微微月光之下,映出他那满脸的淡然。“有什么可担心的,只是今天的这情景,让俺老胡想起当年在辽东的时候,记得那一天也是晚上,陛下背着李奔雷元帅从中军大营回来,然后很认真的告诉我们。说陛下有令,让我们破军营为全军殿后,留在辽东坚守半月。呵呵,那个时候破军营只有三千人啊,而辽东,那是高句丽人的地盘,就在十里之外的辽东城,就有数万敌军。可是,那个时候弟兄们没一个害怕的,心中有的全是热血沸腾!”

陈克敌失声一笑,是啊,自己怎么会这么以为呢。胡海是什么人,哪怕他暂时贬谪,可他也是陛下身边的元佐啊,从辽东起兵开始,经历了多少大战,多少次出生入死,浴血奋战,这样的人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