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十大古典悲剧编著:李彬-第7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娇娘是作者着力歌颂的主要人物。她的性格特征,首先表现在她不同于那些在封建礼教重压下逆来顺受的软弱少女,而是竭力思考婚姻恋爱各方面的问题,形成了自己的恋爱观。她清醒地看到封建婚姻给广大青年造成的痛苦:“婚姻儿怎自由,好事常差谬。多少佳人错配了鸳鸯偶。”因而决不愿再蹈“古来多少佳人,匹配匪才,郁郁而终”和覆辙,主动选择了一条自己的道路:“与其悔之于后,岂若择之于始。”她强调“择”应是“自择”。她对“卓文君之自求良偶”大加赞佩,认为“人生大幸,无过于斯”。娇娘还进一步提出了选择爱人的标准。她蔑视不学无术的纨袴子弟,也不要那些朝三暮四、轻薄无行的文人才士;她理想中的配偶是能够和她“死共穴、生同舍”的“同心子”。她认为能和这样的爱人结合,好使“身葬荒丘,情种来世,亦所不恨”。这一“同心子”的婚姻标准的提出值得我们重视,它把《西厢记》提出的,为以后许多爱情作品承袭的“郎才女貌”的婚姻标准,大大推进了一步,其实质是追求建立在共同思想基础上的爱情,带有较浓厚的现代性爱的色彩。娇娘的进步恋爱观的出现,提示了封建社会后期妇女的进一步觉醒,表明她们反对封建礼教束缚,希望主动掌握自己命运这一民主要求的增强。
然而,娇娘的爱情理想并没有得以实现的现实可能性,美好的愿望和残酷的现实之间构成了悲剧性的冲突,规定了娇娘的悲剧命运。但是,真正成功的悲剧人物,决不是匍匐在恶势力脚下的羔羊,正是在和恶势力的不屈不挠的斗争中,他们的性格迸发出耀眼夺目的光彩。娇娘经过私利的试探、考验,经历了种种误会和猜疑之后,终于和申纯从形体的倾慕进而到心灵的共鸣,她认定申纯是能和她白头相守的“同心子”,就毅然“全不顾礼法相差”,勇敢地和申纯结合。这与帅公子空虚的灵魂,卑下的品格,和只为满足兽欲而毫无爱情可言的性爱观,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作为娇娘的情人,申纯的形象也是很可爱的。他对爱情执着,不性困难和曲折。然而,申纯形象的主要特征,乃是在他的世界观中,明确地把婚姻恋爱放在科举功名之上。他说:“我不怕功名两字无,只怕姻缘一世虚。”他后来被迫应考,也只是把科举作为获得爱情的手段。因而,当他和娇娘的爱情受到摧残时,他毅然抛弃科举及第的“光辉”前程,和娇娘双双殉情。这种轻功名、重爱情的叛逆思想,和娇娘叛逆礼教的精神,本质上是一致的,他不愧是娇娘的“同心子”。《娇红记》之前的爱情作品,例如《西厢记》、《牡丹亭》,他们的主人公虽也在婚姻上背叛礼教,但对功名,则大都采取热衷的态度。而申纯在这点上,认识却能高于他们。这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青年知识分子对现实认识的不断深化和觉醒。通过申纯这一形象,我们已可隐约窥见《红楼梦》的男主人公贾宝玉的雏形。
娇娘和申纯形象的出现,是明代后期封建经济中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意识形态领域里左派王学倡导个性解放,以及市民阶层壮大,他们反封建的要求不断加强这一社会现实在文学中的反映;也显示了随着时代的发展,作家对爱情问题的认识在逐渐深化。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里曾详细论述了与新的生产关系相适应的现代性爱的特点,指出这种以“所爱者的互爱为前提”的爱情,其强烈之程度,往往使相爱的双方为此会出生命。娇娘和申纯的“同心子”的爱情,正体现了这种现代性爱的特点。娇娘“自择佳配”的要求,与杜丽娘“花花草草由人恋”的要求一脉相承;而其与“同心子”结合的进步恋爱观,则给予它以后的伟大爱情作品《红楼梦》以影响。《红楼梦》所描写的宝黛的爱情,正是建立在背叛封建仕途经济这一“同心”的基础上。因而我们可以认为,《娇红记》是介于《牡丹亭》与《红楼梦》之间的过渡作品,通过它,可以看到我国古代爱情作品中反封建的优秀传统是怎样被继承着、发展着、光大着。
《娇红记》是一部成功的现实主义作品。作者运用现实主义手法,将封建社会中在婚姻问题上大量存在的矛盾和客观的力量对比加以集中概括,把娇、申争取婚姻自由的斗争和帅公子的逼婚这两条线交织在一起,展开了悲剧性的冲突。作者努力刻画娇娘和申纯的崇高理想,优美的内心世界和横溢的才华,并将其与不学无术、荒淫无耻的帅公子进行对比,突出了两种不同性爱观的尖锐对立。随着娇、申爱情的发展,他们和封建势力的矛盾也一步步激化,最后他们殉情而死,把悲剧冲突推向高潮。这些现实主义描绘,深刻地揭示了当时在婚姻上存在的巨大矛盾,控诉了封建社会对青年美好愿望的扼杀,具有感发人心的巨大艺术力量。在舞台关目的安排上,作者善于从实境实情出发,把握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心情,通过细腻的心理描绘,揭示人物的精神面貌。例如“生离”出里,王文瑞将娇娘许嫁帅公子,申纯被迫离开王家。申纯向王文瑞辞别,娇娘暗上偷觑,当她和申纯的目光相遇时,她控制不住内心的悲痛,掩面暗泣,而当王文瑞唤她与申纯相别时,她却掩泪急下,再催也不出来。在这过程中,娇娘没有一句唱词或道白,但观众却完全可以感受到她内心的巨大悲痛,真有“此时无声胜有声”之妙。《娇红记》这些现实主义描绘,深受《会真记》、《西厢记》等作品的影响,反映了《牡丹亭》之后,爱情作品从浪漫主认到现实主义的发展。
《娇红记》的曲辞具有浓郁的悲剧色彩。为表现主人公的强烈的反抗性格,作者赋予他们的曲辞以悲壮的风格。在“生离”出,当申纯知道王文瑞已将娇娘许嫁给帅公子时,他向娇娘诀别,要她勉强跟帅公子结婚,这引起娇娘极大的反感。她说:“兄丈夫也,堂堂六尽之躯,乃不能谋一妇人。……妾身不可再辱,既已许君,则君之身也。”接唱「五般宜」曲:“你做了男儿汉,直恁般性情懵,我和你结夫妻恩深义重,怎下得等闲抛送,全无始终?”这段烈性如火,悲壮激烈的曲白,很好地写出了这一悲剧人物刚强不屈的反抗性格。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娇娘和申纯的曲辞却是哀愁感伤的。它表现了悲剧主人公追求理想,又找不到在现实中实现理想的愁苦心情。例如在“泣舟”出里,娇、申互诉悲情的「玉交枝」、「豆叶黄」、「川拨棹」等曲,运用重迭、回环、断而又续等句式,缠绵宛转地表现出这一对生死恋人呜呜咽咽的哀音,声情结合,凄切动人。《娇红记》的语言流畅自然,同时又较注重文采,诗意浓厚。在语言风格上,孟称舜基本上是属于王实甫、汤显祖等文采派的作家。
毋须讳言,《娇红记》不是白壁无瑕的。在娇娘和申纯身上存在着落后消极的因素。他们看不到爱情不能实现的深刻社会根源,把它看作是命运的捉弄。娇娘说:“不是我负心爹无始终,则我多情女忒命穷。”申纯也把自己的悲剧认为是“前生命悭,今生命凶”。他们思想中的消极宿命观,是造成悲剧的主观因素,也反映了作者思想的局限。娇、申死后化为鸳鸯,上承焦仲卿、刘兰芝化鸟,梁山伯、祝英台化蝶,在幻想的领域里表现人民善良的愿望。但认为生前不能成夫妇,死后却可以美好团圆,往往导致一些在爱情上失望的青年走向双双殉情的道路,这消极影响的一面也必须看到。另外,作品长达五十出,冗长枝蔓,象番兵入侵的一些场次就与作品主题关系不大,反映了传奇家贪多炫博的习气。
本剧以题为“古越孟称舜著、陈洪绶评点”的影印本为底本,予以校订、标点,改正了某些错讹和脱漏的文字。
7。清 忠 谱
【清?李 玉】
?第 一 折?第 二 折
?第 三 折?第 四 折
?第 五 折?第 六 折
?第 七 折?第 八 折
?第 九 折?第 十 折
?第十一折?第十二折
?第十三折?第十四折
?第十五折?第十六折
?第十七折?第十八折
?第十九折?第二十折
?第廿一折?第廿二折
?第廿三折?第廿四折
?第廿五折
?后记
?第 一 折?第 二 折
本剧所写五人仗义的故事,发生在明天启六年(1626)。吴梅村给本剧刻本写序时曾说:“事俱按实,其言亦雅驯。虽云填词,目之信史可也。”
原注:“税盐高采与公相左,公决意挂冠,士民垒城以留。抚按题疏,奉旨(扌切)采,民害以除。公在闽七年,弊绝风清,闽人称公曰冰条先生。公掌铨事,屏绝一切馈遗,自言‘五升米十文钱便可饱餐一日,何用金为?’”
以傲雪开场,表现周顺昌清廉刚直的品格,洗尽传奇家以一家庆寿开场的俗套。
原评:“陈文瑞,闽人,久困萤窗,公扶这入泮,遂联飞登第,年已老矣,故感恩特甚。”此处出场,为衬托周顺昌。
周顺昌对李监不屑,闻文文起削籍极为关切,爱憎分明。
谱概
——
「满江红」珰焰烧天,正亘古忠良灰劫。看几许骄骢嘶断,杜鹃啼血。一点忠魂天日惨,五人义乞风雷掣。溯从前词曲少全篇,歌声咽。思往事,心欲裂;挑残史,神为越。写孤忠纸上,唾壶敲缺。一传词坛标赤帜,千秋大节歌白雪。更锄奸律吕作阳秋,锋如铁。
「满庭芳」[副末上场]吴郡周公,丹心介性,十年清宦空囊。缔姻骂像,奸党中奇殃。假旨横行缇骑,不平事,震动金闾。声公愤,五人仗义,含笑赴云阳。忠臣遭锻炼,囹圄囊首,惨死堪伤。羡登闻血疏,孝子名彰。珰败群奸正法,旌庐墓,宠锡幽光。清忠谱,词场正史,千载口碑香。
第一折傲雪
——
「黄钟引子。传言玉女」[生,三髯、方巾、色服上]劲骨钢坚,天赋冰霜颜面。守齑盐,穷通不变。微官敝屣,只留得清风如剪。忧怀千缕,忠肝一片。「菩萨蛮」生来不具封侯相,揭天富贵非我望。忠孝自根心,君亲魂梦钦。一身轻似叶,所重全节名。莫笑老常山,奸邪闻胆寒。下官周顺昌,字景文,别号蓼洲,苏郡人也。忝中万历癸丑科进士,初任福州理刑,历迁吏部员外。荆妻吴氏,有子四丁。琐琐家门,何须齿及。下官内凛四知,外严一介。冰心独抱,挺然傲雪孤松;介性不和,矻尔颓波一砥。读圣贤书,凛凛纲常昭日月;负须眉气,冲冲忠义满乾坤。司李破税珰之胆,闽冰之条;秉铨却暮夜之金,吴门铁面。菜根咬尽,依然寒士家风;茅屋萧条,抹杀豪门故态。疾恶如仇,梦里叫阍思痛哭;怀忠莫展,家居拍案恨头颅。目今圣主当阳,权奸蔽日。魏贼肆虎狼之吻,客妖逞狐鼠之奸;收崔、许为腹心,纵田、杨为牙爪。群小横行,正人短气。下官选事甫毕,给假归家。不意倪文焕疏遂东林,致下官株连削夺。咳!我周顺昌一官何惜,三黜奚辞!只是闻得迩来国事日非,朝政渐去。杨大洪、左浮丘诸君子,纷纷逮系。万元白廷杖杀身。必欲一网忠良,尽诛善类。更可异者,魏贼练兵禁内,置帅九边,定然大肆逆谋,指日潜移国祚。咦!若我周顺昌在京,誓当碎首殿廷,力请尚方,诛此逆贼。怎奈君门万里,空流血泪千行;一点孤忠,徒付数声长汉。如何是好?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