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锦衣当国-第7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们需要分的人太多了,等到了陛下这里,就剩不下什么了。”

盐监,带个监字,肯定是宫内的宦官出去办差,不过王通有一点却没说清,文官们收的是入国库,宦官们收的很大可能就是收入内库了,户部掌管国库,天下的花销由户部划拨,这内库则是天子和皇家私用,万历皇帝肯定是明白,不过他没有说什么。

万历皇帝点点头,又是拍拍桌子说道:

“这个法子也就是顶一年两年,还是要拿出个长久的方略来,王通,这个就着落在你身上了。”

王通脸上顿时现出苦笑,开口说道:

“陛下,臣要是这么容易就能做出来,那岂不是成了点石成金的财神,再说了,这些事情应该是内阁和户部筹划的,臣是内卫……”

“能者多劳,能者多劳,天津卫和归化城,你给朕这边赚了多少银子,再想想法子,弄个差不多的就是。”

气氛倒是轻松起来,王通躬身笑着答应,但这也是个旨意,虽然不怎么急,可也要回去有所筹划,说到这个程度,也没什么话可讲,也就是行礼告退。

“去请邹公公来府上,说本官要见他一面,一定要他亲自来!”

王通出了大明门之后,就立刻跟随从吩咐道,随从连忙过去办了,不管是说边镇又或者说税赋,这个不过是一个互通信息的议论,但王通看到了些别的东西,这个很是要紧。

“亲自来!”这个招呼都已经打到,邹义就算是事情再忙也要出宫来了,如今他是御马监掌印太监,每晚必须要住在宫内的,王通请他的时候已经是下午,时间也是紧迫了些。

不过王通这边有个好处,南街那里距离皇宫很近,路上不用耽搁太久,邹义来到振兴楼之后,马上被请进了后面的独院。

“振兴楼下午不要做生意了,你们都在振兴楼周围看守着!”

王通吩咐了句,一干亲卫连忙答应,这个说法实际上是偌大个振兴楼,就只有王通和邹义二人在了,也不知道要谈什么大事。

亲卫们慎重异常,好像是战时一样的搜索警备,同为当事人的邹义却有点纳闷,完全不知道要谈什么。

“邹兄,请张公公告老吧!”

王通开门见山的说道,张公公有很多,但在这个语境下的张公公就只有司礼监掌印兼提督东厂的张诚了,听到这话,邹义端着茶杯的手一颤,茶水洒出了不少,他也差点从座位上站起来,不过到底是身在高位已久,镇定下来很快,急忙开口问道:

“王兄弟,怎么这么讲,张公公要是不在这个位置上了,咱们要有多少麻烦你知道吗?”

张诚是大明内相,整日里伴驾伺候,是大明权势最重的人物之一,王通这个集团中,张诚算是他们的靠山,若没了这么一个人物,等于是没了不少庇护,后果可想而知。

“如果还在这个位置上,今后我们麻烦更大,不说我们,就连张公公都未必能善终。”

“王兄弟你不要吓我,今日面圣到底发生了什么,居然说得这么严重。”

邹义都已经变了脸色,王通摇摇头,沉声说道:

“张公公老了,陛下也认为他老了……”

张诚今日在御书房中老态尽显,不能像是从前那样沉着机敏的参赞机要,万历皇帝也有感慨,但在天子身边,每日成百上千桩政务,还要伺候万历皇帝的私人起居,一个反应不那么灵便,偶尔往事的人怎么会称心如意。

万历皇帝现在感慨说他老了,那是因为还顾念旧情,若是时间长了,感慨变成了恶感,那就要有大麻烦了。

“……不如趁着情份尚在的时候,张公公这边主动告老,他临走时候还能有个面子,让邹兄你这边入司礼监做个提督东厂或者秉笔,若是还这么呆下去,日后就不好说了……”

王通话说的明白,邹义神色也是慎重起来,但听到王通后面的话还是摇摇头,下意识放低了声音说道:

“张公公一走,掌印的位置肯定着落在田义那边,咱家去了有什么意思,在御马监这边抓着兵权、财权也是一片天地。”

王通也是摇头,盯着邹义说道:

“邹大哥,还想什么兵权,你看如今禁军五个营的军将,这分明是陛下直接抓的态势,至于这财权,你去司礼监不是一样能干涉,内廷之中司礼监是核心,在其中方能总领全局,张公公若去,你不插手进去,难道等那田义经营起来局面之后再去,到那时,岂不是……”

邹义沉吟起来,沉默了许久之后,从座位上站起,开口说道:

“咱家这就回宫去见张公公,将这些话说给他听,只怕他老人家放不下啊!”

王通叹了口气说道:

“他老人家宽和温厚,应该能想得明白,邹大哥直接就说是王通的话,咱们两个人合议,张公公也不会轻忽不听。”

邹义点了点头,在那里抱拳示意,直接离开。

王通回到自家宅邸,刚进门谭二虎就脚步匆匆的过来,低声说道:

“侯爷,刚刚从山东那边来的消息,戚大帅先去了,消息现在应该进宫了。”

王通愣住,戚继光去世了,俞龙戚虎,现在都是不在人世,这两个人王通都和他们打过交道,都给了王通很大的支持和帮助,听到这个消息,王通一时间感慨无限,嘉靖末因为天下危局而生的一干风流人物都是渐渐的老去消逝……

当晚,宫内就有消息传到王通这边,张诚准备告老……

九百五十六

戚继光在广东做了一年半的总兵之后,又被言官参劾,说他克扣军饷,这个罪名可大可小,杀头灭族也可以,申斥一顿也可以。

不过大家都明白,这是让戚继光告老,按照锦衣卫的呈报和广东地方上的消息,戚继光本来已经着手训练水师,但经过这次弹劾之后也是心灰意冷,上疏请罪请辞。

不念功劳也有苦劳,朝廷怎么会治罪,直接准了告老还乡的奏折,至于这罪提都没提,这个准了,朝中立刻又有夸赞戚继光功勋,请在登州为戚继光修缮府邸,厚加赏赐的奏折,附带说一句,写这个奏折的人和弹劾戚继光的那个是同一位言官。

大将掌兵,生杀大权在手,似乎有一股精气神在身,百病不侵,但一没了兵权回家养老,尽管可以休息,又可以养尊处优,对身体是个更好的休养,但恰恰相反,比如说戚继光这等一心扑在大明军事上的人,回家养老没多久,落寞寡欢,精神和身体就都垮掉了。

尽管他是当世名将,可因为他身上张居正那个时代的烙印太重,所以万历皇帝不能容他掌握军权,下面的官员自然明白这个道理。

戚继光去世的消息传到宫中,万历皇帝也是唏嘘,少不得对登州的戚家厚加赏赐,戚继光小妾所生的两个孩子也得到了功名富贵。

戚继光去了,名将又是凋零一位,京师中有人感慨,但大多数的人注意力不在这个上面,司礼监掌印太监张诚的告老才是最让人注目的大事,这个位置等同于宰相,这个位置的变动牵扯天下政局。

没有什么原因,张诚为什么要告老,难不成是犯下了什么罪过,或者宫内有什么斗争大家不知道?

每个人都在猜,但没过几天,大家都意识到了张诚的确是在告老,因为不管什么消息,不可能京师所有人都一无所知。

宦官是天子的奴隶,没有任何的人身自由,他们在什么差事上做,是一直要做到做不动或者是老死的,不过张诚这等身份的就可以告老乞骸骨了,当然,主动辞去司礼监的位置也只能是告老了,用别的都是不妥当。

张诚老态尽显的消息,京师够资格的人家多有流传,这时宫中传出来的消息也是这个,张诚自己说自己精神和体力都衰退的厉害,在枢要之地当差,如果出了什么疏漏,那是耽误国家大事,还是早早让贤的好。

万历皇帝没有挽留张诚,递补到司礼监掌印太监这个位置的人是田义,这又是在大家的意料之中,又是在意料之外。

田义不是张诚一系这个大家都知道,大家本以为张诚在把持司礼监的期间,会找个理由将田义踢出司礼监,田义平日行事也是谨慎小心,内廷中笑称他是司礼监书办,就是说他没有一点自己的主意,只是听令拟文而已。

却没想到这次他熬到了好运气,一下子从秉笔太监成了司礼监掌印,因为田义和张诚不是一个派系,万历皇帝的没有挽留和任命田义又让宫外的人猜测起来,不过接下来的任命又是打破了他们的猜测。

御马监掌印太监邹义为司礼监提督太监,提督东厂,一名从前的随堂太监王安,成为了秉笔太监,这位王安行事谨慎小心,又是个忠厚人,是张诚和田义一同推举的。

邹义是张诚的义子,他进入司礼监,无疑是代表了万历皇帝的态度,也打消了宫外诸人的猜疑。

“还真是和王兄弟说的一样,御马监掌印太监空悬,几个监的太监都在活动,不过都被申斥了回去,按照传出来的消息说,眼下御马监的监督太监和提督太监两个,都要向赵公公那边禀报?”

吕万才在王通的书房中,笑着议论说道,他来拜访王通,吕万才的夫人也去内宅和韩霞他们见面,这种通家之好是最容易拉近关系的。

“赵公公!”自然就是赵金亮,今年才十六岁的赵金亮还是司礼监六科郎掌司的差事,但现在御马监两个大太监却要给他禀报,这个也算是一景。

“小亮虽然聪慧,可这个年纪有能做主什么,还不是陛下要亲自抓兵。”

就他二人在此,王通说话也没什么忌讳,吕万才手中的折扇摇了摇,笑着点点头说道:

“陛下不放心文臣,对内臣也是心有忌惮,王兄弟的行情还要高涨,这是大好事,连带着兄弟们都跟着沾光得福!”

“还能如何高涨,再高涨就不是福是祸了!”

王通知道吕万才再开玩笑,他也是笑着说道,吕万才呵呵笑了几声,又是跟着道:

“官位爵位是一回事,不过圣眷厚薄又是另外一回事了,眼下……”

“大内邹公公到~~~”

外面有亲兵通传,如今邹义身份又是不同,不过在王通宅邸大家也都是熟人了,没那么多虚礼客套。

说话间邹义已经走了进来,进来之后身边还跟着两个小宦官随从,邹义郑重其事的说道:

“万岁爷有口谕,王通接旨。”

圣旨可大可小,却是让王通陪着张诚去天津卫的这件事,传完这个口谕,两名随从的小宦官就被打发了出去,三人落座,又是重新上茶倒水。

当年给虎威武馆上课的黄洋,就是年纪大了,宫中恩典,准许他出宫由自己的子侄接去养老,张诚这边面子更是足够,而且又是没犯错自己告退,万历皇帝少不得也开恩给了优厚。

“义父说在宫里京里呆了这么久,老了想去天津卫住几年,看看那边的新鲜事物,咱家本想写封信,后来琢磨,还是王兄弟你去和蔡楠那边说说,义父去那边,养老伺候的就是他来管了。”

王通注意到,邹义对张诚的称呼有了小小的变化,以往一般都是叫“义父大人”或者“张公公”现在却变成了“义父”,地位变化,心态也是变化了。

闲谈几句之后,话题却是转了,说起今日在宫内看到的事情,邹义也是颇为感慨,张诚去万历皇帝那里辞别,所说的没有什么政事,也没说宫内的人事,却絮絮叨叨的让万历皇帝注意些琐碎细节。

比如说叮嘱万历皇帝一定要记得天冷的时候多穿衣,不要逞强染了风寒,天热的时候,不要贪图凉爽喝什么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