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醉枕香江-第20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黄膺在离开丽的电视台之后,该行做了电影编剧,掀起僵尸片浪潮的那部《僵尸先生》就是出自他的笔下。《僵尸先生》走红影坛,黄膺也该行做了导演,编导过同类题材的《茅山学堂》、《魔高一丈》等电影,人称“鬼王”,也曾风光一时,可惜好景不长,随着观众口味的提升,传统的僵尸片渐渐没落,没想到黄膺最后竟沦落到借高利贷拍戏的惨境。
得知黄膺死亡的真相后,林宥伦心中亦感到戚然,尽管来到了这个时代,努力地想要改变一些东西,但总有一些人和事是他无法触及无法改变的。
麦单雄找林宥伦本来是要商量其他的事,但见林宥伦此刻谈性不浓,便没有开口说那事,只和林宥伦约好了改日再叙。
林宥伦才回到家中,便又接到洪劲宝的电话,被告知了一个坏消息。
长期在洪劲宝身边担任“桥王军师”的金牌编剧黄丙耀,在德国旅游的时候突发心脏病,虽然抢救及时暂时保住了一条命,但这种心脏病还需要二次手术,能不能挺过那一关还是个未知数。
洪劲宝的宝禾公司,现在就靠影片数量在勉力支撑,黄丙耀这一病,更加雪上加霜,他在电话里流露出来的萧索语气,直叫林宥伦怀疑给自己打电话的这人还会是当年那个指点江山、左右时局的影坛大哥大吗?
洪劲宝心灰意冷,林宥伦也只能在电话里安慰了他两句,挂掉电话,他一个人坐在书房里思考这事。
香港优秀的编剧本来就不多,“二黄”算是其中的佼佼者,如今黄膺身死,黄丙耀重病,林宥伦心生感慨之余,也想到了要将香港现有的编剧整合一下,不能再像以前那样毫无组织。所有编剧结成一个组织,彼此之间相互有个照应,以免今后再出现像黄膺这样死去好几天才被人发现的惨事。
随着香港电影这几年大跨步的发展,本土电影业倒是趁此良机加快了正规化和组织化的步伐——香港影业协会、香港电影导演协会、香港演艺人协会、香港专业电影摄影师协会相继成立,却独独缺少了电影编剧协会。
编剧协会一直没有能成立,深究其原因,还是和编剧在香港电影圈里的地位不高有很大的关系。而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编剧的行业门槛不高。
在香港特色的影圈制度下,想做编剧很简单,就是龙虎武师出身的曾志韦,当年都写过好几个卖座的剧本。正因为门槛不高,所以编剧在香港电影圈里长期都不受重视,偏偏香港电影蓬勃兴起的那些年,都是功夫片在大行其道,再厉害的编剧,也只能给那些功夫明星、武夫导演打工,人家出故事概念,编剧负责“度桥”撰写剧本,而其中最出名的当属程龙的“御用编剧”邓晋生,洪金宝的“桥王军师”黄丙耀。
香港的编剧大致分为两个类型,最多的就是像是导演的智囊团,导演或是制片商想出一个点子,然后找一群编剧集体编故事撰剧本,另一类则被成为“开戏师傅”,这是属于编剧中最顶尖的一小撮,他们享有几乎和导演同等的权力,可以提出完整的故事构思,对一部电影具有“思想指导性”的贡献,这样的人还有一个称呼被叫做“金牌编剧”。
能做到“金牌编剧”的人,大都该行做了导演,这也造成香港编剧人才一直很匮乏。
林宥伦可以算作是很特殊的第三类编剧,同时也是最给编剧这一行长脸的人,正常的导演和编剧到了他这里完全关系完全倒了过来。本来是编剧应该要无条件服从导演,可到了林宥伦手上,却是导演必须得无条件按照剧本来拍。
当然林宥伦的情况非常特殊,特殊到香港开埠以来就只出了他这么一位编剧,而且他能走到今天这一步,不光是因为编剧这个身份,所以林宥伦这些年虽然一直在有剧本面世,但大家都还是习惯将他看作电影制片人,甚至他武侠小说作者的身份都比编剧响亮,这也从侧面说明了编剧在人们眼中的地位真的很低。
编剧在行业中的地位和在人们心目中的影响,不是短时间靠着某一两个人的成功就能改变的,但是编剧协会的筹建却可以从现在就纳入正规,特别是“二黄”的一死一病给了林宥伦很大的触动,他决定亲自挑头来推动这件事。
成立编剧协会看起来简单,林宥伦名声、能力这些都不缺,本来应该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但实际要去做的时候,林宥伦才发现了一个很大的问题——他投资拍的电影从来都是他自己在写剧本,虽然他自己就是编剧,但真正认识的编剧却没有几个。
当然这个问题还难不倒林宥伦,他虽然正儿八经的编剧认识不多,但从编剧改行做导演的人却认识不少。
香港编剧大概三四百人,论出身,除去那些半路出家或是自学成才的,大致可以分成两派。一是电视派:无线和亚视都有各自的编剧训练班,每年都能培养出很多编剧人才,而像王京、麦单雄这样的导演,曾经也为电视台编过剧集——大多数电影编剧都曾经在电视台或受训或磨砺过一段时间,随后才进军影坛。
新艺城是香港编剧派系中唯一的电影派系,在“七人小组”时期,手底下也培养了不少编剧,当然人员数量就不能和电视派系相提并论。
林宥伦拨了几个电话出去,有给相熟导演的,也有给电影公司的,总之在很段的时间内,就把筹建编剧协会的想法传到了所有香港编剧的耳中。
 第297章 聚拢人心
香港编剧中的“同道中人”早就有意联络感情,成立组织,只是苦于无人挑头,这次林宥伦将全香港的编剧聚到一起讨论建会,不止是现在正在做编剧的人跑来参加,就是以前曾经做过编剧,现在已经做了导演、制片的一些人,也一起跟着来凑热闹。
来的人太多,林宥伦不可能一一接待,有无线电视台背景的编剧就统一由王京负责联络,亚视背景的编剧交给麦单雄负责,至于出身新艺城的编剧,都由徐可出面照应。
听说“二黄”一死一病,与会众人都心有戚戚,聚在一起把酒慨叹时不免说起在香港做编剧之艰辛惨淡……林宥伦在酒会大厅走了一圈下来,听到最多的就是在议论这事。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现在很多导演其实都可以自己写剧本,但是那样做太麻烦,所以做导演一般都只提一个故事,具体的情节交给手下编剧去做,这样编剧其实也只是负责‘度桥’,待遇当然也不可能有多高。”王京边走边和林宥伦解释说。
“那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提高大家的薪酬?”林宥伦停下脚步,转头看着王京说道:“比如说用编剧协会的名义去和所有电影公司谈,要求整体提高编剧的薪酬待遇?”
“这个想法是不错,可你有没有想过,你不可能强制所有的编剧都加入协会,加入协会的编剧要价高,电影公司就会去找那些没有加入协会的编剧来写剧本。到头来可能出现的情况是加入协会的编剧反而没了饭吃。”
王京提到的问题很现实,说到底还是编剧的门槛太低。鱼龙混杂,拉低了整个行业的收入水平。
“如果我在嘉谊院线影片上档的要求上加上一条,参与影片制作的编剧必须是电影编剧家协会的成员,你说效果会怎么样?”
王京眼神怪怪地盯着林宥伦,“你是认真的?”
“你不用拿这样的眼神看着我。”林宥伦耸耸肩,解释道:“我知道这么做对香港的电影公司来说有些霸道,但是在目前整个行业缺乏自律的情况下,这种强硬的措施又是很必要的。一部电影的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剧本。编剧收入提不上去,剧本的质量就提不上去,相应的整个电影产业的发展也会受到阻碍,而编剧的收入提高了,剧本的质量上去了,最后体现在电影收入上,肯定是一个双赢的结果。编剧的报酬在电影制作成本里占比很小。不会对影片的拍摄造成很大的成本压力,我这么做也是为了整个行业的发展,香港的电影公司不会连这点担当都没有。”
“可不是所有人都能像你想的这么远,也不是所有人都能有你这样的大局观。”王京一摊手,脸上挤出一个无奈的表情。
这一点林宥伦倒不是很担心,“所以我也在想。可不可以换一种更温柔的做法,比如说有编剧协会成员参与的电影,院线在票房分红上会给与电影公司适当的补偿。”
王京一愣,“那你岂不是很吃亏?再说了,嘉谊院线的其他董事能同意?”
嘉谊院线的绝对控股权掌握在林宥伦手上。所以其他董事的意见并不重要,而林宥伦这么做其实并不吃亏。编剧的收入提高,剧本质量上去了,电影票房肯定会更高,院线的收入实际上是提高了的。在当前的行业环境下,电影公司缺乏远见,没有提高编剧待遇的冲动,只能院线方面来推动这件事。
这项措施受惠的是整个编剧群体,电影公司方面又没有理由反对,林宥伦玩出这一手,不需要花太大的工夫就将香港所有编剧的人心都收买了过去。
王京这时候还没有想这么深,他只知道嘉谊院线能推出这样的规定,香港电影编剧家协会绝对会成为行业所有协会里凝聚力最强的团体。
提高编剧的行业薪酬只是林宥伦计划中的第一步,接着他还准备要在协会内设立一个剧本库,鼓励编剧将完整创作好的剧本放到剧本库里,然后电影公司和制片人可以到剧本库里自由挑选,看上哪个剧本便可以通过协会与编剧作者直接洽谈合作,等于是给所有编剧一个展示自己作品的平台。
林宥伦把这个想法说给王京听了之后,王京马上就想到了一个问题:“要是剧本放在那里可以随意看,跟风抄袭怎么杜绝?”
林宥伦神秘一笑,“还记得我们两个是怎么认识的吗?”
王京脑子转得飞快,一下子就明白了林宥伦的意思,存放在协会剧本库中剧本,能随意观看的只是剧本里的某一段,完整的剧本在原作者手上,这样就不用担心剧本的内容和创意被人模仿去,这就像当初王京只看到电影票上的一份部分剧情,最后只好巴巴地提着礼物来找林宥伦。
林宥伦这两项决定,一经宣布就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最直观的反应就是电影编剧家协会的名额一下子变得抢手起来,为了防止好不容易被太高一些的门槛再次被拉低,电影编剧家协会理事会经过紧急讨论,制定了新的入会标准。
至少要有两部作品被拍成电影,电影编剧家协会才会吸纳其成为正式会员。
饶是如此,申请入会的人数还是不断激增,短短三天时间里,协会一共接到了500多份申请,让刚刚才搭建起一个管理框架的理事会一阵手忙脚乱。
会员的问题解决了,但电影编剧家协会总不能挂一个牌子,租两间办公室就搞定,必须要有一个像样的办公场地,可筹建新楼的钱却一直没有着落。
电影编剧家协会从一开始的筹建到目前的运作资金都来自林宥伦的个人捐助,而且嘉谊院线又给电影编剧家协会提供了这么大的帮助,几乎没有人再好意思在林宥伦面前开口提钱的事。
几个由全体会员公选出来的理事会成员就聚在一起想办法,有人就提了一个主意,说大家合力写一个剧本,然后拉投资拍成电影,赚的钱用来盖楼。
这个想法是不错的,但拍出来的电影能不能赚钱,能赚多少钱,大家心里都没底。
这时候又有人说,那就找一个有票房保障的编剧来写。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无奈地发现,在座的人没有谁能符合这个要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