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左宗棠:帝国最后的"鹰派"-第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肃顺出面,老乡、朋友集体出动,左宗棠应该可以得救了吧?
福祸之变
但形势发展的比想象的要险恶。
事情一旦升级成了事件,就都遵循一个规律,来得像山崩,去得像抽丝。樊燮举报,已将左宗棠拖进烂泥潭。
郭嵩焘辛苦营救,只算开了个头;后面暗刀密剑,风声鹤唳,没完没了。
官场有显规则,有潜规则;有显权力,有隐权力。有明线,有暗线。事情少有单线发生,往往多线并进。
救左行动,多头并进,多线同行,俨然成了湘官集团的一个工程项目。
肃顺总策划,郭嵩焘做指挥,潘祖荫打先锋,让案件的发展,由潜规则升级为显规则,由隐权力而变作显权力。这是明线。
暗线呢?较量与角力,同样在悄悄进行。
胡林翼大胆来主持一场“救左阴谋”。
胡林翼的直接对手,是官文。
官文正在抓紧霍霍磨刀,准备瞅准时机,一刀砍掉左宗棠的头颅。
说起胡林翼与官文的关系,还真像一个玩笑。
当初,杨霈被湘官集团一班大员,拖脚的拖脚,打拳的打拳,抬尸的抬尸,活活给扳倒运走了。官文接替杨霈做总督,成了巡抚胡林翼身边的上级。
想都不用想,胡林翼态度能好到哪里去?
但胡林翼这个人,一生有个绝招,正史的说法,叫“喜任术,善牢笼”。翻译成今天白话,他擅长用一些计谋,设计一些圈套,将别人悄悄套进,猛地拉紧封口线,套死在里面。
这样性格的人,对待朋友像绵羊一样温暖,对待敌人像灰狼一样残酷。
这种特性,与胡林翼出身有关。他出身地主知识分子家庭,少年天才,智慧别人跟不上。但因为没有像左宗棠那样经历湘阴农村生活的锤炼,也没有经历过苦难的历程,所以没法具有厚道、固执、淳朴性格。少年得志的天分,在文字来文字去中就显得轻飘,在“道”的层次上难以持久,在“术”的层次上津津乐道,很容易从大聪明里另枝生出无数小聪明,在捉弄人上尽显功夫。
胡林翼本来是有大智慧的人。他的智慧与实践一结合,创出《胡氏兵法》,时代无人能及。但他的实践能力很快被逼放弃。在贵州安顺做知府那几年,还平调到镇远、黎平做知府,不幸遭遇“抢桃功”事件。在官场勾斗中磨久了,他逼得学关系、用关系,再次激活了凌空蹈虚的才华。
胡林翼不再研究兵法,转身爱上搞恶作剧,专心研究关系学,像高射炮不打老鹰,调转头来打麻雀。
大聪明的本领,小聪明的潜质,胡林翼全部被开发出来,别人哪里还是他的对手?
胡林翼这种独门绝技,当然都上不得台面。但在晚清那样昏聩的朝廷里,逼得胡林翼经常使这些小聪明。左宗棠只知一味刚直正义、正大光明,胡林翼从反面弥补左宗棠的缺失。
胡林翼出手了。
在显规则上,他一本正经,通过奏折的方式,向咸丰皇帝申辩。因为是同乡,不能申辩事情,他就换了个手法。一面夸奖左宗棠的才能,叫“精熟方舆,晓畅兵略”,暗示不要杀大能人。另一方面,他又煞有介事地帮皇帝分析原因,说左宗棠由原告变成被告,为什么呢?是“名满天下,谤亦随之”。等于说,左宗棠为什么弄得被别人举报?因为他名气太大了。
这自然是瞎掰。名气大的人当时多了去,为什么只有左宗棠惹祸上身了?胡林翼当然知道,满汉矛盾比梅雨季节的疮疤还敏感,真相不能真说穿,底细更不能说破,得含蓄、绕圈子,皇帝听得开心就行。中国古代传统,凡事先拿道德做保护伞,充分考虑听者的情绪,不能讲事实与道理,哪怕真理全在你手里。
胡林翼不敢和盘托出,旁敲侧击,蜻蜓点水,以图歪打正着。
堂堂巡抚,只要表态,就有作用。其实也就起个表态的作用。你以为皇帝会看完折子,其实他只看一句,知道你站的队。
如果就会这点台面上的本事,他就不叫胡林翼了。他当然还要设计圈套,有这方面的天分,不用白不用,用了不白用。
胡林翼的圈套,在官文一到任,就已经拿他当小白鼠,做过一次实验了。
官文刚做上湖广总督任那阵,胡林翼很看不惯他,竟然想去弹劾。
但胡林翼不像左宗棠,顶撞人一顶就顶到底。他出身,天赋聪明过人,碰到困难脑子就闪,灵活性大于原则性。
正当他想去冲撞官文,手下幕僚及时进言:即便把官文赶走,朝廷也不会任用一个汉官来坐镇战略地位极为重要的武昌,再换个新满人总督来,说不定会更差,这官文不就比杨霈差吗?还不如将就一下算了,和他处理好关系,可以利用。胡林翼一听,有道理,马上改变方向,不想扳倒官文之事,反而马上备轿去拜见,还带上3000两白银做见面礼,见面亲密得不得了,当天竟然结拜为异姓兄弟。
胡林翼这种瞬息间改变原则与立场的事,历史上大约也只有刘邦做得出来。'7'
拜把之后,胡林翼要做第一件事,是怎么设局,将官文套进手心。
机会很快来了。
官文有一个小妾要过生日,官文为讨她的欢心,便四下给同僚发请贴,撒谎说是“夫人寿辰”。
生日这天,百官来贺。大家一看,什么夫人,原来是个没名分的小老婆,上当受骗了。一位高官当场发作:“我是朝廷二品大员,岂能屈膝于贱妾裙带之下?”其他大员跟着骂骂咧咧,都准备打道回府。
这个时候,胡林翼到了。
胡林翼一到,装作很惊讶,拉住高官的手问:来了怎么就走?多坐会儿。不等对方回答,自己若无其事地送上寿礼,笑容满面地走进总督府道喜。巡抚大人已经带头屈尊,为没名分的人“祝寿”了,其他人还能怎么样?只好都坐下来捧场。
胡林翼这次救场,让官文小妾大大地长了一回面子,心里无比感激。胡林翼知道官文好色,对小妾言听计从,就嘱咐妻子经常邀请小妾游宴。这小妾也有点才气,能吟诗作对,胡林翼的母亲善诗能对,打心眼喜欢,就认她作“义女”。
这样苦心孤诣绕下来,巡抚与总督结上“干亲”。胡林翼通过母亲,控制住官文小妾。小妾爱吹耳边风,官文耳根软,禁不起香柔风,言听计从。
这样一环套一环,处处不着痕迹,胡林翼从幕后牢牢控制住了官文。
湖北官场,事无巨细,从此决于巡抚。
左宗棠现在已落入官文手中,胡林翼担心意外,这次抓紧先稳住他:总督绝不能先杀了左宗棠。
官文禁不起小妾吹香风,手里那把刀就定住了。
身边的危机才解决,北京又陡传坏消息:朝廷刚派出钦差大臣富阿吉,专门来调查左宗棠的案子。
胡林翼消息比别人都灵通,闻风后脑袋一转,马上想出对策。
富阿吉代表咸丰皇帝,从北京出发,才走到山东,胡林翼派出家人胡汉,已经截到。
胡汉根据计谋安排,出大价钱,在山东德州雇了艘超豪华游轮,趁着富阿吉上码头,就发出邀请:富大人,我这船又大又舒服,免费护送你去湖南,好不好啊?富阿吉一看,船上有美食、有美酒,还有美女。唱歌的美女排成队,个个身材苗条,让他眼睛都直了,总觉得该与自己发生点什么才好,满口答应。
上船后,胡汉将船开得像海盗船,颠三倒四,神出鬼没,今天进五十里,明天又退二十里。这种磨洋功的船,一年半载也到不了,富阿吉天天跟美女泡在一起,打情骂俏,忘情忘时间,一点不急。
美女的诱惑最难挡,时间一久,他控制不住了,充分享受起水上恩爱的美妙滋味,日子过得比皇帝还逍遥。
外有湖光山色,里有歌舞声色,富阿吉躺在船上,活在云里,心在雾里。这样晃荡着,不知过了多久,船总算荡到湖北。富阿吉想起正事,清醒过来,问:这船是谁安排我坐的?
仆人说:是湖北巡抚胡林翼大人专门为您精心安排的。
富阿吉一听奇怪。我去办湖南的案子,他在湖北做官,扯不上啊。为什么对我这么好?我们又不认识。
船一到武昌,湖北总督官文、巡抚胡林翼带队,率团出来设宴,为他接风洗尘。
酒后,胡林翼单独找到富阿吉,做交易。
他先说了左宗棠一番好话,表明“著名的劣幕”是诽谤,然后塞了份自己代写好的调查报告,说:你现在赶紧回北京去,跟皇帝说,状告左宗棠的事,告错了,没那回事儿。(“中止湘复奏稿为之辩诬,公若谓然,可拜发而回京也。”)
虽说吃人嘴软,拿人手短,但富阿吉这个钦差大臣还没走到湖南,就被叫回去复命,再大胆的谎也不是这么撒的。欺骗皇帝可是要掉脑袋的。于是,他很严肃地说:我是代表皇帝来查案子的,还没到湖南,哪里能够被你一说就打发回去?你这不是要害我做个不忠的人吗?
富阿吉居然义正词严,一本正经教训起自己来,胡林翼勃然大怒,说:好你个忠钦差!当场从靴筒里取出一份奏折,啪地一下,摔到富阿吉跟前:你不跟皇帝汇报我给你写好的奏折,我就给皇帝汇报这份奏折了。
富阿吉拣起来一看,灵魂差点吓出窍。胡林翼将他坐船来的路上,如何骚扰民间、强占民女,绯闻一天不漏全记下来了。
钦差大臣代表皇帝,做出这种丑事,十颗脑袋也不够砍。
富阿吉这才如梦初醒,痛感上当。原来以为山东会掉下一船美女,自己善于让美人中计,没想到反中美人计。现在钻进两头堵的铁笼子,进不得,退不得,翻身不得,有苦还不敢说出来。他只好拱着双手苦笑着讨好说:润芝翁啊,我刚才跟你开个玩笑,你怎么这样认真了?都说官官相护是道义,我们都有这个道义。你千万不要发奏折给皇帝啊,你对左宗棠那么了解,我相信你调查对了,我就按你写的报告皇帝。
富阿吉因有“强占民女”的罪证在胡林翼手中揣着,加上没到湖南就回北京,钦差欺君又增一死罪,所以回去后,哪里还敢说左宗棠半个坏字?只好苦思冥想,凭空再虚构一大堆左宗棠事实上并不存在的好话。
咸丰皇帝一听,更不对了。既有举报,那就有坏事。一查怎么又都说是好人?左宗棠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分歧怎么这么大?
他彻底糊涂了,决定问问肃顺。肃顺这下就可以回答了:左宗棠“赞画军谋,迭著成效,人才难得,自当爱惜”。
肃顺一手策划,准备很长,用心很深:先说职功,再说事功,然后夸人,最后表态,滴水不漏。
肃顺代表中央满官表态了,官文这个地方满官,只好跟着见风使舵。
这时,无论是满官,还是汉官,除了官文,还有刻意报复陷害的文格'8',嘴里全是一片“保左声”。
湘官集团通过显规则与潜规则、合法与非法手段的交替使用,终于将满官集团较量下去。用今天流行的“咆哮体”说,湘官集团的全面崛起,是人类也无法阻住的了。
因祸得福的是,左宗棠因为“劣幕”事件,被炒得沸沸扬扬,一夜之间成了全国大名人。
经这么一次大折腾,咸丰皇帝上心了。他一直在纳闷:为什么这样多人同时来保区区举人左宗棠?
他决定专门来问左宗棠的湘阴同乡郭嵩焘。
郭嵩焘在日记中记下了咸丰皇帝当天与自己的问话:问曰:“汝可识左宗棠?”
曰:“自小相识。”
上曰:“自然有书信来往。”
曰:“有信来往。”
上曰:“左宗棠才干是怎样?”
曰:“左宗棠才极大,料事明白,无不了之事。人品尤极端正。”
上曰:“左宗棠多少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