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种田之旺夫旺子-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寒很黑线,向天翻了个白眼,咦?
上面的房顶和墙壁上那些镶嵌得奇奇怪怪的各色晶石,还有划得左一弯又一曲的,是什么?
“阵法?”又是一个怪名词冒出来。小寒甩甩头,这种似是而非的怪念头,对她现在一点好处也没有,反正爹娘都说了,只要进入村塾就能找到源头,所以,现在,她都尽量不把这些怪念头放在心上,也不出仔细研究它。
但这次,张锄头抱起了女儿,“你怎么知道这儿有阵法?”看看女儿的脸色就知道了,“哦,又是怪念头?不过这次倒对了,这儿是有阵法,用来控制温度的,呐,爹爹教你些常识,这些盆子的摆放也是有讲究的,有些盆里的菜,一遇阳光即死,有些呢,不能见月光,还有些,是根本不能见光,所以,这儿设的阵法和这些菜盆的摆放位置,是爹爹研究出来的,最合理也能让所有菜疏长得最好的,”眉飞色舞地自夸自得了好一阵儿,看看小寒的表情,“哦,现在说了你也弄不懂,等你进了村塾就能学了,不急着研究这个。”
小寒还是听懂了一些的,“怪不得,爹爹,那些盆子里装满了稀泥的,菜就长在泥底下?还有那些盆里都是稠稠粘粘的水,菜就长在水里?”
“什么稀泥,那叫沼泽!”张锄头捏捏女儿的鼻子,反手推上后院的门,“你最爱吃的那个沼里笙,就是那里面种出来的。”
小寒气嘟嘟的,“沼里笙不是从树上结出来的吗?好啊,大哥又骗我!”
张锄头轻笑,揉抚着女儿宽宽的脑门,“如果是树上结的,你能吃得那么顺口,想几时吃就几时吃?所有树上结的果子,都要去村塾或葛家庄才能拿得到,你想吃了,至少也得等半个时辰才能够做好。你哪次等过那么长时间?”
“哥哥坏,”小寒嘟起嘴,孩子气地扯着爹爹的衣服,“爹爹帮我教训他,打他屁屁。”
张锄头没应,他们此时已然转进正屋,“乖乖坐着,爹爹去做饭,给你做放瑶香果粉的菜吃。”
“太好了,谢谢爹爹。”小寒在炕上蹦了两下,又想起来,“爹爹,瑶香果粉,是爹爹种出来的,还是树上长出来的?”
“那个是树上长出来的,”张锄头把女儿按在炕上坐好,“因为你娘不能吃,所以我们家只有我这儿存了些个。唔,可能你大哥那儿也会有,他每天下午出去玩时,会捉小虾小鱼挖些野生茎块之类的烤来吃。”
“啊?大哥每天去玩水,还自己烤东西吃?”小寒不开心了,“他怎么不记得带给我吃?”好啊,看我怎么教训他。
“带回来就会被你娘知道了,”张锄头已跨出了门去,回头提醒道,“你娘可不喜欢他在外面乱吃东西。”
“哦,”小寒很大人模样地摆了摆手,“好吧,我原谅他了,爹爹你快去做饭吧。”
“小丫头!”张锄头好气又好笑,脚步继续向外走去,手指在空中轻弹。
“哎哟!”小寒向后一仰,捂住被弹痛的脑门,恼道,“我又没说错。”
张锄头头也不回,走进厨房去了。
小寒揉了下脑门,刚才爹爹凭空那么一弹,就能弹到她脑门上,也就是说爹爹的功力足以凌空发力,心头猛地一颤,小寒的眼睛紧紧盯在门外的天空上,难道——
张锄头一手托着三个碗走进来时,就看到女儿象见鬼般紧盯着天看,见到他了,目光就转移到他的身上,也象是见了鬼一般,死死盯着。
“怎么了?”手一抖,碗盘在炕桌上乖乖地摆好,最后,两碗饭落在两个人面前,筷子架在碗上,今天这他这一手,比之昨天晚上的,更要流畅自如。
“爹爹,”小寒盯着他的眼睛几乎泛着绿光,“以前我总能看到田里下雨,还是很巧的,只在某一品种的粮田下雨,又总是你去浇水的日子,那雨是不是你下的?”
“是啊,”张锄头笑微微地拍拍女儿的脸颊,“我还以为你看见我种菜就猜到了,怎么要这么久才反应过来啊?”
一反应过来,小寒的思维那个敏捷啊,“爹爹,小田村里这么多田,一共几个人种啊?”
“有你爹在,还需要其他人吗?”张锄头脸一仰,下巴翘得高高的,难得在女儿面前这么有面子啊。
果然,小寒的眼睛睁得,睫毛都要炸开来了,“爹爹你一个人就种了小田村所有的五万亩地的?这也太……不对,我明明有看到其他人下地的呀。”
“下地?哦,你是说练习法术的那些孩子?”张锄头疑惑地侧头,随即就明白了,“那是张家庄里进入村塾学习的孩子,学会了某些法术,在田里练习呢。对,他们练习的话,我那天就要多费点力气,除了补齐他们做得不到位的边边角角,还要把他们做过了头的地方给缓和过来,你以为有那么容易啊。”
“啊哦,”小寒已经拿起了筷子,忽然想到,“那等以后哥哥们进了村塾,是不是也要练习啊?”
“是啊,”张锄头笑眯眯地也拎起筷子,“不光他们,就连你,以后也会需要练习的。”
当小寒把第一筷菜塞入嘴巴以后,就又是一阵沉默,筷落如飞般吃完午饭,小寒到外面散步消食,张锄头收拾碗筷。
这回,小寒在外面没呆多久,她还记挂着爸爸说的张家家史呢。
昨天是说到,张家进入发展期,基本人人学功夫,然后呢,就保护好的妖怪,替人看病,或劝说妖精不要害人,还当官积功德。
随着张家这么做以来,当然也有了一些敌人,也接触到某些修行类似功法的同类。
但这些同类,与张家的关系,非常之敌对。
 

作者有话要说:小电是WIN7的,五笔的软件好象兼容度不太好,上字速度很慢。
我用惯万能五笔的,真惨,有好一点的WIN7的五笔软件推荐吗?




15

15、小田村与修真者的分岐 。。。 
 
 
因为他们柄执的观念与张钟孙三家的相差太大,对于妖,他们必然赶尽杀绝,与张钟孙三姓子弟学习功夫入门时必须发下的重誓相驳。
某些身带血气邪气戾气的邪妖恶妖,三姓子弟们也是会杀的,但杀了之后,虽然也会将它的尸体用来炼法器之类,但从不做拘禁魂魄的恶行,都是将之送入地府,评判功德。
但那些所谓修真者,一遇上妖,简直不论好恶,全然灭杀不说,还时常要将他们的魂魄硬性禁锢在某些法器里,以供自己驱使。
这么一来,与三姓子弟就有了冲突,情况最严重的时候,三姓在外游历的子弟,殒命者十之五六。
在那之前,子弟出门游历的门槛十分低,只要相当于私塾毕业就能够出门游历了,虽然也会结伴,也仅是私塾学习中交情好些的二三人为伴,但后来,因了这事,在私塾之上,又设了更高级的传授功夫的学塾,才会有象现在这样,五姓子弟要到村塾毕业才能够出外游历的规定。
而且,现在村塾要出外游历的子弟,还规定必须结伴,总得每组人里,带上其他各姓氏的子弟,组成至少五人多到十来人的小队,才能够出外游历——也是拜当年那段张钟孙三家被当成妖邪同类追杀的历史所赐。
“可是,爹爹,你还是没说,葛家、胡家和鲁家,是什么和张家结下交情的呢?”张小寒对这太过偷工减料、缺泛情节的述叙,皱起脸上所有可以皱的地方来表示不满。
“哦,好,”张锄头没想到四岁的女儿这么难缠,他原本只想普及一下张氏常识,但遇到这么个逻辑超强的女儿……
“葛家和胡家,原本就住在一起,你还记得吗?孙家被收入仙人门下时,答应过一个任务。”
“对,你昨天有说过,仙人还给了一块信物呢。”小寒的记性很好。
那个信物,是一朵嵌在木头里的花,散发着幽幽的香气。
而孙家那个老祖宗,就是被仙人收为徒弟的那个,修行达到仙人所说的标准之后,足足花了几十年,居然香味一直不散。
当他功夫炼成以后,他的师兄,张家的那个仙人子弟,功夫也差不多到了某种程度了,因为同在仙人门下修行了半年,两人的关系很好,于是,孙家老祖去完成任务时,张家师兄也就跟了去帮忙。
他们一起去的目的地,就是现在我们小田村后面,胡家住的那座山,被田仙人叫作神栖山,那个时候,整条青暮山脉,只有这座山是有名字的,其他山峰都由于太过荒芜,没什么有灵智的生命而寂寂无名。
到了神栖山下,引他们进山的就是胡家的老祖,而他们要照顾的小朋友,就是葛家的老祖。
见张小寒撑大了眼睛,张锄头点头,“是啦,你没猜错,胡家老祖,当 
 15、小田村与修真者的分岐 。。。 
 
 
年还只是只刚开灵智的小小狐妖,而葛家的老祖,则恰恰到了由妖化形的天劫前隙。”
“姓葛?”张小寒的眼睛闪啊闪的,已经到达了精光外放的程度了。
这个可比那些什么神话故事有意思多了。
“是的,葛姓老祖原为植物,田仙人年幼遇难时曾以其为食,之前他会下凡,就是为了点化它,以开其灵智回报这饱饭之恩的。”张锄头压低了声音,在小寒的耳边轻声说。
“还特意收了两个弟子,帮它化形渡劫护法!田仙人报恩很彻底嘛。”张小寒也很轻声地在爹爹耳边道出听书的感想。
张锄头轻轻点头,轻咳一声,把话题转回来,“总之,在孙张两位的联手帮助之下,葛家老祖顺利地化形,不但踏入仙途,更与他们结成了至交好友。胡家老祖见识了葛家老祖渡劫过程,对它的心性很有帮助,他本已成妖,这下修行就更顺利了。”
张小寒对这接下来的太过顺理成章的情节没兴趣,脑子里已经转到另一个方向去了,葛家老祖的原形——植物成精,还能吃,又有个葛字,那不是葛根是什么?
心底偷笑了一回之后,张小寒猛地反应道,“那,是不是这件事后,张家与孙家钟家就搬到这里了呢?”
“哪有那么早。”张锄头摇头,“故土难离啊,张家毕竟是庄户人家出身,一直以自己耕读世家的身份为傲,哪里那么容易就肯丢下家里种熟了的田地呢。”
“那?”小寒眨巴着求教的眼神。
“后来,张家、孙家和钟家的子弟为了救护某些植物成精者而与修真者结了仇,被追杀的事情发生后,两家的住处被查到了,才迫不得已地搬到神栖山下的。”张锄头象昨天下午一样,倒了杯茶给自己,又倒了杯果汁给小寒,才继续说下去。
而也正是直到遇到那些人,和他们打上了交道,张家才明白,原来张家、钟家和孙家,所修练的功夫,是成仙的功夫,所谓修真是也。
怎么打上交道的?
当然是在游历之时,遇到了后人家上来搭话的呀,一开始,那些修真者还很客气呢,直到遇到了好的妖怪,他们要杀,张钟孙三姓子弟要护,才动起手来,然后才结下了仇,也让彼此知道了对方的观念。
张家这一劫,起因在于,他们与那些修真者的观念差距太大。
张家从田姓祖师那儿得到功法并开始修习之时,并没有把教给他们的功夫说得如何如何厉害,在张家一直保持下来的庄户人家的淳朴心性里,这种功夫,和原先那个老道教的功夫的区别,也只在于,一个是打铁手艺,一个是精巧的金银匠手艺。
他们在那之前从未与修真者的世界接触过,所以,只以身边的事务来当对照,对于这两种功夫的看法,只觉得 
 15、小田村与修真者的分岐 。。。 
 
 
一个是最初级的功力只够保证自己不生病的初级办法,就如每天只能浇完自家地的挑水担,而一个则是功夫积累得比较多,多到能够利用自然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