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崛起在黑土地-第2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北京号航母的甲板上,铺上了鲜红的地毯。张学良身着笔挺的将校服装,显得英姿飒爽。他身后站满了舰队的军官。受降仪式正式开始,司令官大平正方同样站在众日本军官的前面。双方互敬军礼,大平正方走上前,郑重的把指挥刀和配枪交给了张学良。也许他终身难忘这一刻,嘴角微微露出笑容——这是胜利者的笑容。





第五部走向辉煌 227章伏兵
   

且不说接受日本的苍龙号航母,包括日本的各大水面战舰,中国的海军力量迅速飙升,一跃而成为世界海军强国。猛然增加的战舰力量,使海军的作战力量严重缺乏,本着自愿的原则,雇佣日本的水兵。随之而来的是,利用日本的现有军工企业为我所用,以及招募日本现役军人等诸多事宜,摆在了面前。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姜春波率领的第三方面军,在恰克图一线沿着铁路占领兰乌德后,随后转向贝加尔湖方向攻击前进。表面上看声势浩大、完全摆出大兵团进攻的架势,实际上这一路人马,只有20万兵力。而第三方面军的绝大部分兵力,一直潜伏在乌里雅苏台、科布多一线。
根据国防部的战略计划,外蒙对苏作战第一阶段作战任务,就是拿下贝加尔湖以东地区,同时大军向西攻击作战,使苏联统帅部的视线全部转向一点一线,进一步造成苏军统帅部的误判,为我在唐奴乌梁海地区出兵创造条件。对贝加尔湖以东的攻击,就是为了调动苏军,进一步加强伊尔库斯科防线,这是我军第二阶段作战的主要目的。
姜春波公开把司令部设在库伦,就是为了迷惑苏军,实际上第三方面军的司令部真正设在科布多。此刻从库伦赶到科布多的姜春波,一见到吴佩孚高兴说道:“哈哈,老伙计,小日本投降了,真是大快人心,真没想到利用空袭,也能使小日本就范。”
吴佩孚道:“究其一点,不难看出日本的战略纵深是他们的硬伤,其战争潜能又相对集中,不仅为我空袭创造了绝佳的条件,在我航空兵的连续打击下,日本的迅速崩溃也就顺理成章了。现代战争,航空兵部队对于取得胜利的一方,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吴佩孚毕竟是科班出身,在战略、战术层面上说得更深刻一些。
姜春波道:“吴副司令,你说的很有道理。国防部以经电告我,对日作战的所有空军部队,即将转向对苏作战。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我方面军要增加6个航空兵师。鉴于日本的政局已经稳定,它们很快就会转场,你要抓紧这方面的准备工作。”
吴佩孚道:“真是一个好消息,6个航空师加上我原有的10个航空师,空军部队投入我方面军的作战飞机将到达600架。看样子后勤压力不小呀。目前在在基吉有四个野战机场。看样子有必要启动伯力贝、积田戴的秘密野战机场。”
春波道:“抓紧这方面的工作,以免到时措手不及。对了,坦克部队的情况怎么样了?”吴佩孚回答:“待机在乌里雅苏台的两个装甲师已经启程,它们正在秘密前往唐奴乌梁海的北部的塞比、西斯提克穆一线待命,大概月底能进入指定位置。”
司令员姜春波看着墙上的军用地图道:“很好,一切都在计划之中。命令部队全部向唐奴乌梁海地区集结,准备投入第二阶段作战。”一名作战参谋,迅速拿笔记下了司令员的命令,司令部开始忙碌起来,滴滴答答的电报声和电话的纷扰声响起。
春暖花开,乍暖还寒。从乌里雅苏台到基吉的铁路线上,大军调动频繁。眼下这条繁忙的铁路线,已经完全被军方接管。客运停止了,草绿色的车厢,满带的全是头戴钢盔、全副武装的士兵,一列列军列在这条铁路线上不停地穿梭。
在一个无名小站,侧线停着一列草绿色的士兵军列。明显看出它们是在给其他军列让路。此刻不少士兵在敞开的列车窗户上兴致勃勃的向外张望。又一列军列呼啸而至。一名年轻的士兵欣喜的喊道:“是我们的坦克部队,”士兵们纷纷伸出头,先睹为快。
满载坦克的军列擦肩而过,被搅动的空气迅速扬起了一片尘埃。三三两两的坦克士兵,有的坐在炮塔上,有的躺在坦克履带上,有的双手抱肩,傲慢的站在坦克一侧的平板车体上,明显有高人一等的感觉。很快威武的坦克在眼前消失,士兵们开始纷纷议论。
“坦克有什么了不起的,最后解决战斗,还得靠我们陆军。”另一名士兵反驳道:“你别吃不着葡萄嫌葡萄酸。”“我看呀,坦克兵没有我们陆军自在,听说一出故障它就趴窝了,只能干瞪眼甘着急。”“行了,当初你怎么说来着,坦克……。”此时,远处又响起了火车的汽笛声,士兵们的议论声嘎然而止,不知谁喊了一句:“是我们的炮兵部队。”
一列满载大炮的军列,出现在士兵们的眼前,哪一门门草绿色的大炮,斜指向天空,形成了壮观的阵势。一名军官趁机说道:“这是我们的重炮部队,口径152毫米,目前是世界上口径最大、射程最远的陆军野战炮兵部队。”一股自豪感充斥士兵们的心间,议论声重又响起,恐怕又要唇枪舌战一番。
截止到四月底,第三方面军40多万人马,经过繁忙的军事调动,秘密部署在唐奴乌梁海地区,形成了待发之势。而第三方面军的20万人马,也虎视眈眈的向贝加尔湖,伊尔库斯科防线扑来。刘云龙统帅的第四方面军,艰苦的攻占了赤塔,他的一支兵锋也即将加入对西部的攻击作战,四月下旬,他的部队顺利的完成了葱岭一线的占领。
蒋先云率领的先锋团,沿着铁路线勇猛的扑向贝加尔湖东岸的喀班斯克。关键是下一步占领喀班斯克西南方向的米什哈——这个紧靠贝加尔湖东岸的重镇。日后刘云龙的第四方面军,要在此处开辟新的攻击路线,取道贝加尔湖水域,向对面的贝如攻击。
另外,喀班斯克和米什哈,处在重要的铁路枢纽线上,日后这两个地方将作为我西部攻击兵团的重要补给基地,其战略价值十分重要。喀班斯克的苏军已经撤走,可是蒋先云等却在米什哈遭到了顽强的抵抗。经过5天的顽强阻击,苏军撤往贝加尔湖西南部的斯留丹卡。
看样子苏军在米什哈顽强阻击,是为斯留丹卡的守军争取时间。因为斯留丹卡后面就是伊尔库斯科,苏军不可能在向和后面撤退。眼下从伊尔库斯科紧急增调5万苏军,和斯留丹卡原有的5万苏军合并一处,组成坚固的防线。
四月下旬,蒋先云所在的团,他们和兄弟部队一到,占领米什哈后。经过连续的攻击作战,部队十分疲劳,他们需要休整一番。眼下虽然是暮春季节,但是贝加尔湖沿岸依然十分寒冷。这天蒋先云和陈明仁忙里偷闲,来到贝加尔湖岸边。
哥俩走到湖的冰盖上,用军用战镐刨出了一个冰窟窿。随后他俩用准备好的鱼线开始钓鱼,哥俩相约晚上好好打打牙祭。等待鱼儿上钩期间,陈明仁趁机说道:“蒋兄,告诉你个好消息,我那朝鲜老婆生了,是个大胖小子,你给赐个名字吧。”
蒋先云也高兴道:“你小子行啊,转眼之间就当爹了。不过赐名不敢当,我可以帮你参谋一下。”陈明仁急道:“行了,谁不知道你满腹经纶,你就别侨情了。”蒋先云歪着脑袋想了想道:“我看就叫陈征吧,一来你是在征战朝鲜的时候,捡来个老婆,二来孩子是在战火中的氛围中出生的,非常吻合,你看怎么样?”
陈明仁大喜道:“陈征,好名字,将来我儿子长大了也要像他爹一样,征战四方。”陈明仁意犹未尽又说道:“另外还要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昨儿晚上我收到一封家书,信中告知:我那找上门的老婆也怀有了身孕。真没有想到就一个晚上,你说我陈明仁的钢炮咋这么准?”
蒋先云不屑一顾道:“行了,瞧你那得意忘形的样子,你闹心的日子还在后头那。我问你:你那朝鲜老婆告诉家里了吗?”陈明仁满湖在乎道:“到时候二老看见孙子,一高兴肯定不会把我怎么着,这一点你放心吧。不过,我到想问你,你那北京的女人,和她那个没有?”蒋先云已经私下把那次到北京相亲的事情告诉了陈明仁,但是他隐瞒了卢一鸣给做媒的细节。昨儿晚上,一封来自北京的情书,还在他胸前的口袋里装着。
“什么那个没有?”蒋先云有些发懵。陈明仁不满道:“我说你呀,真是个白痴,非得让我赤裸裸说出。我问你:把她睡了没有?”蒋先云的脸腾地红了道:“我像你那,不知廉耻。正人君子的脸都让你给丢尽了,竟然还要拖我下水。杨雪是一个好姑娘,我不会做出损毁她名誉的事情。”
陈明仁见蒋先云有些发急道:“行了行了,做你的大圣人吧,没人干涉你,我只是哪嘛一说,看把你急的……。”这时警卫员突然喊道:“鱼儿上钩了,鱼儿上钩了。”二人顿时手忙脚乱,不一会儿,一条二尺多长的大鱼被拖出水面。
四月底,崔可夫经过艰苦跋涉,在我骑兵部队的严密封锁下,辗转回到伊尔库斯科。布留赫尔司令官,见到十分虚弱、憔悴的崔可夫,几乎认不出他的模样。





第五部走向辉煌 228章形势


苏联统帅部,对于哈萨克斯坦战局崩溃,一时之间处在焦头烂额之中。幸好苏联大军安全撤往国内,没有造成多大的损失。然而苏联妄想一举攻占哈萨克斯坦的计划,已经化为泡影。目前担任进攻哈萨克斯坦的苏联大军,反而转入全线防御。
接踵而来的打击更让斯大林头疼。中国迅速在外蒙开辟第二战场,打乱了苏联整体的战略计划。关键是赤塔的苏军来不及撤退,50万苏军转瞬之间烟消云散,可见中国军队的打击手段是多么迅猛,眼下中国军队在东线攻势如潮,斯大林最不愿看到的两线作战的局面,活生生的摆到他的面前,这种不可逆转的形势,使斯大林产生了深深的担忧。
年初,苏联人民的领袖列宁,在莫斯科泯然去世。这位苏联人民的导师、苏维埃的缔造者,在最关键时刻撒手人寰,使苏联人民的心头蒙上了巨大的阴影。当初,列宁是反对对中国用兵的,他期望用政治手段和中国谈判来达到目的,尤其是反对和欧美联合。
然而久卧病塌的列宁,已经无法左右苏联的政局。接班人斯大林,这个格鲁吉亚枭雄,骨子里崇尚的就是铁血。列宁的去世,完全排除了他面前的障碍。不顾苏联的实际情况,悍然发动对中国的战争,以展示他的雄心伟略。
斯大林于1779年出生在第比利斯省的哥里城。他的父亲是位鞋匠,母亲是格鲁吉亚农奴。斯大林的家境比较富裕,父亲由于嗜酒如命,喝醉后时常殴打他的母亲。经常目睹这一情景的斯大林,在他幼小的心灵渐渐产生了反叛的欲望。
十岁斯大林被母亲送去上学,开始学习俄语。十六岁考上第比利斯一所东正教中学,由于学习成绩优秀,曾获得过奖学金。这期间斯大林接触了革命书籍,并深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后来由于学费昂贵他无力支付,被学校开除学籍。
在担任气象局职员期间,他加入了俄国社会民工党,积极从事革命活动。民工党分裂后,斯大林选择了加入以列宁为首的布尔维什克一边,不久斯大林成为高加索地区重要的领导人之一。1906年,斯大林和他的第一人妻子叶卡捷琳娜、斯瓦泽尼结婚。后者不久为他生下了第一个孩子雅可夫。07年斯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