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崛起在黑土地-第7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乌里雅苏台是清朝在18世纪末期正式建城,并设置将军府与库伦、科布多并称为漠北三大要塞,战略位置十分重要。作为重要的军事重镇,因此清朝把最高行政所在地设置在这里。
同时乌里雅苏台又是一个商业重镇,有4条古老驿道通向这里,其中张家口经库伦到乌里雅苏台这条古老的商道尤为活跃。从内地来的大宗生活用品,源源不断输送到这里,外蒙战事结束后,这条古老的驿道又换发出勃勃生机。
在通向乌里雅苏台的古老驿道上,活跃着一支庞大的商队,据说有五千之众。每年的交易量不完全统计,赶回的活羊近100万头,马匹也有两万多匹,仅跟随商队的狗就达到上千只,这支庞大的商队就是漠北上赫赫有名的“大盛魁号。”
乌里雅苏台土城墙外,有一条长达十几里的护城河,令人称奇的是,护城河的两侧,竟然使用竖起的,数不清的圆木桩做护墙,密密麻麻排列在一起,蔚为壮观,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前乌里雅苏台将军奎芳以经离任回京,民国政府新任命的督办还未到位。巴特尔率领大军到达乌里雅苏台后,把司令部临时安置在将军府内。城内商旅如云,买卖兴隆。沿街的商铺林立,车马店众多。由于是物物交易,蒙民和汉民的交易场所都十分宽敞。
作为西二盟盟主、三音若颜部首领塔拉扎和王爷,本来他是紧随活佛的,支持大蒙古国的狂妄跟随着,当初活佛宣布蒙古自治,他有些发懵,原定计划不是这样的,怎么突然变故了。由于消息蔽塞,他未敢轻举妄动。后来了解了事情的真相,心里立马活泛起来,在住乌里雅苏台俄国领事的支持下,派人去科布多城额鲁特部王爷进行磋商,妄图利用战事最紧张的时候发动叛乱,结果遭到额鲁特王爷的拒绝。势单力薄的塔拉扎和王爷,只好压下自己的野心和欲望,观望一下,看看俄军进展如何?令他没想到战局直转其下,俄军战败回国,塔拉扎和王爷只好收起蠢蠢欲动的念头。
新年过后,办事大臣车琳奇密特派心腹送来了扣押人质的消息,立即在三音若颜部引起轩然大波。本来卢一鸣给刚必的指令,选拔王公大臣的子弟去哈就学,仅仅局限在库伦城。可是,狡猾的车林奇密特,以讹传讹,把这一消息第一时间告诉了塔拉扎和王爷。
三音若颜部众王爷闻听此信,义愤填膺,本来那颗不安分的心立马躁动起来。众志成城之下,塔拉扎和王爷一呼百应,准备发动叛乱。
腾格尔受命,率领1500名铁骑,冒着凛冽的寒风,沿着西北方向一路急行,不日到达基吉附近。前锋忽报,前方有一支马队挡住去路。
腾格尔率领部下近前一看,原来是一支俄国科萨克骑兵挡在前面,大约有500余人,为首的一名军官傲慢的立在马上。腾格尔大声宣布,这是中国领土,请你们退出去回到俄国境内,俄国军官依然无动于衷,气愤的腾格尔唰的抽出马刀,一声令下大军呈扇形包围上去。在这千钧一刻,俄国军官妥协了,只见他发布命令,科萨克骑兵纷纷调转马头,灰溜溜的跑了。
到达基吉镇后,腾格尔开始整顿边防,一个月之内,驱逐了十几只科萨克骑兵部队,唐奴乌梁海边境地带,很快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当初俄国人发动外蒙战争时,俄国政府准备利用这大好时机,把唐奴乌梁海地区窃为己有,不断地蚕食别国领土,是历届俄国政府的国策。没想到外蒙战事受到重创。计划转眼之间泡汤。但是不死心的俄国人,依然派出科萨克骑兵,对这一地区不断进行骚扰。腾格尔率领大军的到达,又一次暂时掐断了俄国人的野望。
巴特尔安顿大军,处理政务,安抚民心。毕竟他是蒙古人,在这方面占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几个月下来。战争造成的负面影响,已经荡然无存,商贸往来更加活跃,歌舞升平,一派祥和景象。
这天早晨,外面下起了大雪,早春二月的漠北高原,依然十分寒冷。巴特尔信步走出将军府衙,准备去视察兵营。自从战争爆发,巴特尔的蒙民自卫军,只有少量人马在满洲里接受过正规军事训练,其他全是乌合之众。现在总算安顿下来,几个月来,巴特尔把精力几乎都花在系统训练方面。
巴特尔正在雪地里行进,突然,城门方向发生了骚乱,巴特尔顿时吃了一惊,时候不大,只见一小队骑兵呼啸而至,打头的军官狼狈的跳下战马,大声禀告:“报告司令,属下早晨在城外巡逻,碰见南边逃回来的商队,说几万叛军正向乌里雅苏台而来。”巴特尔闻讯脸立马变了颜色。
塔拉扎和王爷绝没想到,这次举事如此顺利,竟然纠集了两万人马。虽然大都拿着原始的弓箭。但这气势何等了得。为了激励斗志,他趁机宣布,占领乌里雅苏台,洗劫三天。嗷嗷爆叫的蒙民迸发出了原始的兽性。在来的路上,有几只商队被他们野蛮的洗劫、杀害了。
巴特尔发布完命令,立即向库伦、科布多发了电报。就近的科布多城同仁闻讯后,立即点起3000人马,驰援乌里雅苏台。毕竟路途遥远,需要几日的行程,至于巴特尔能否坚持住,自有天知道了。
巴特尔站在城墙上,望着黑丫丫的叛军,心里不恐惧那是假话。眼下护城河冻得像铁板一块,根本起不到防护作用,唯一让他放心的是,士兵手里拿着精良的武器。
毕竟是一群乌合之众,随着牛角号的“呜呜”声,叛民乱哄哄的在城南开始了进攻。前面是骑兵,手里拿着弓箭也有少量的俄式步枪,一群人抗着云梯跟在后面,毫无章法的发动了冲锋。
没等巴特尔发布命令,确切的说进攻一方还未进入射程,沉不住气的士兵就开了枪,顿时枪声响成了一片。巴特尔挥舞着马鞭,气的哇哇爆叫。俄制子弹在前期鏖战中,消耗过大,根本没有补充,打一颗是少一颗。而他的三千人马装备的都是俄制步枪,马克沁重机枪只有4挺。
在重机枪的逞威下,叛军是人仰马翻,迅速退了回去,第一轮进攻就像作秀似得,滑稽透顶。守卫在城墙上的蒙民自卫军爆发出一片欢呼声。巴特尔抓住时机,召集所有军官告知,要节省子弹,瞄准射击,不能胡乱放枪。可是,对方似乎没了动静。
约莫过了一个时辰,对方马队里驰出一骑,打着一面白旗来到城下,只见城下的蒙古汉子,张弓搭箭把一封信,射上城墙。巴特尔展开一看,原来是一张劝降书。书中心道:只要巴特尔投降,依然可以做蒙军司令。并且许若,一旦大蒙古国建立,奖赏草场万顷,金银无数,美女如云等等。
巴特尔蔑视的撕碎了劝降书,接着抽出胯下的手枪,对这城下的蒙古汉子就是两枪,子弹打在地面上噗噗作响,马儿吓得站立起来鸣叫,蒙古汉子像兔子似得跑了回去。整个上午对方没有再发动进攻。
下午,对方阵前突然多了不少奇怪的东西,巴特尔举起望眼镜查看,发现有20几辆勒勒车摆在前面,他感觉很奇怪,不知对方要干什么。
牛角号又吹响,勒勒车列成一排在前面开道,轰轰隆隆发动了进攻,进入有效射程,枪声响起,巴特尔才看清,原来勒勒车经过改装,上面挂满了牛皮、羊皮,子弹打在上面,根本不起作用,巴特尔大惊。
勒勒车推到城墙脚下,狡猾的叛军没有发动进攻,而是采用了冷枪冷箭的战术,这一招收到了奇效,己方开始有了伤亡,而对方死伤不多。一直到了晚上,叛军退了回去。
第二天叛军依然如故,不急不躁打的有板有眼,塔拉扎和王爷采用这种战术,也是瞎猫碰死耗子,但没想到收到了奇效。可是他同样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他那里知道巴特尔手里有发报机,在第一时间把消息送了出去。他以为,等援军到达,恐怕黄瓜菜都凉了,因此他有足够的时间。
晚上清点战果,巴特尔发现手下竟然伤亡了200多人,气得他哇哇爆叫。
到了第三天,塔拉扎和王爷,又分出一支人马,在城东展开了进攻,这下巴特尔开始被动起来,防线有了松动的迹象,尤其是抵抗意志。
第四天战况开始空前激烈,叛军爆发出强大的战斗力,进攻变得更加娴熟,到了傍晚,城东被突破。多亏是夜幕降临,要不然自卫军恐怕得全线崩溃。情急之下,巴特尔想起了在军校学过的巷战,立即紧急布防。
次日,叛军又发动了猛烈地攻势,塔拉扎和王爷发动了全线进攻。自卫军的子弹已经不多了,很多地方都发生了肉搏,城廓迅速被占领了三分之一,塔拉扎和率领众王爷,兴高采烈的进入城中。
自卫军内部开始慌乱,时至中午,情形更加危机,不少地方都在各自为战,巴特尔以不可能有效的指挥全局。崩溃只是时间问题了。
同仁率领大军终于赶到了……。结果可想而知。叛军立即成了惊弓之鸟,四散奔逃,形势逆转。有趣的是,同仁两次救了巴特尔的命,也许是他们有缘。
半个月后,在库伦召开了公审大会,押解到此的众王爷,只有塔拉扎和王爷被处以绞刑,其他人概不追究。与此同时,车林奇密特被罢免了官职。从此以后外蒙草原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





第二部华夏风云 第69章女子学院
  

寒风凛冽,一列客车喘着粗气缓缓进站,车头汽缸排出的水蒸气,沿着风的方向,刮向下车的旅客。湿热的气体笼罩人群,待雾气散尽,迅速冷却的气体,在人们的头上、脸上,身上,留下片片白霜。
一个体态轻盈的姑娘,从雾气中钻了出来,只见她穿了一件格妮子大衣,手里拎着一个轻便的藤条箱。只见姑娘慌乱的把箱子放在地上,掀开头巾,大口的喘着粗气,接着手拿头巾,上下左右拍打一番,然后掏出手绢,仔细擦去了睫毛上的霜花。姑娘的狼狈相,使人忍不住有些怜香惜玉的感觉。
姑娘有着一双大大的眼睛,弯弯的眉毛,樱桃小口配上白皙的皮肤,简直是一个标准的现代时髦美人。有着猎艳心里的旅客,身不由己的停下来打量她。姑娘赶紧裹上围巾,拎起箱子,随着人流向检票口走去。
姑娘名叫林婉秋,是宋占一得表妹,家住上海。林婉秋家境不错,其父是上海一家纺织厂老板,颇有实力。从小被捧为掌上明珠的她,就读一家英国人开得教会学校,受到良好的教育,完全是民国大地上新派女子的代表人物。
去年年底她从教会学校毕了业,在家没呆几天,说媒的就上了门,经过筛选,父亲同意了一门亲事。对方是一家纱厂老板的儿子。起初他百般不乐意,但是拗不过父命。
那个小子就是个纨绔子弟,整天游手好闲、油头粉面,还不断来骚扰她。婉秋厌恶至极,就在婚期临近之时,她毅然离家出走,投奔表哥来了。
前年宋占一回了一趟上海,专程拜访了她家。表哥许多新奇的想法,在她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曾鼓励她毕业后到他那儿去,当初她也表示同意。可是父亲听了十分生气,为此还把占一训了一顿。婉秋没想到,糟糕的婚事,让她下了如此决心,义无反顾的奔向北方。
婉秋准备在哈尔滨呆一天,然后再坐车去滴道煤矿。此刻,她站在空旷的站前广场上,心里异常震惊,哈尔滨的繁华,遍地高楼大厦,一点不逊色于上海。她压根没想到,在荒凉的北方,竟有这样的大都市。婉秋忍不住四外眺望,冬季里的城市风貌,别有一番韵味,彷佛有置身在异国他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