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方与圆-第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点:   

人只有张扬着野性,才不甘于沉沦,不甘于被环境和社会左右,才会在各种环境中都努力去寻找机会,创造机会。   

·“男人要闯,女人要荡”   

我有一位台湾的亲戚,曾满带点历史学家的味道对我说:“纵观历史,成功的人必须‘男人要闯,女人要荡’。武则天、慈禧不就是靠荡吗?那么多成功的男人不就是靠闯吗?”   

女人是不是要荡我不知道,但我确实知道成功的男人是一定要靠闯的。   

“树挪死,人挪活”,人只有内心张扬着野性,才会不满足现状,勇于闯荡,不断寻找机会,这样的人也才有可能成功。相反,不论你多聪明,如何才华横溢,如果不闯荡,不去寻找成功的机会,你又怎么可能成功呢?   

所以我喜欢移民城市。因为这里较少论资排辈,较少各种习惯的束缚。对于移民来说,他们敢于背井离乡,他们一定是具有开拓精神,勇于接受挑战的一群。而且他们带来了各自地方的特点,在新的社会环境中进行了熔炼,形成了一种扬长避短的新特性,奇#*网收集整理于是移民城市也就是最具有创新能力,最具有包容性、开放性的城市,也就容易取得大的发展。美国不是这样吗?深圳不也是这样吗?而我们一些传统上的大城市,长期处在优越的地位上,人人都容易有一种优越感,于是也就失去了包容性、开放性,不善于从别处吸纳养分,也就变得僵化,固步自封。我想深圳原来的移民大都已相对稳定、富裕了,大家是不是已失去了原来的那种开拓精神呢?我们是不是需要一些新的移民来冲击呢?   

现在大家都知道混血儿比较聪明、漂亮,从遗传学的角度看,混血儿也具有先天优势。而移民不就是一种混血吗?将原来的地方特点,与现在的居住城市相结合,混合出一种新的没有束缚勇于开拓的新特质。   

李光耀曾对邓小平说:“我们只是福建、广东的农民后代,而你们很多却是中原地带达官贵人、知识分子的后裔。我们能将新加坡治理好,你们自然更能将中国治理好。”   

为什么福建、广东农民的后代就能建设好新加坡呢?因为他们是移民,他们有开拓精神,他们有开放性,能将自身吃苦耐劳、勤奋持家的优点,与海外自由开放的心态相结合,也就创造了奇迹。   

要点:   

成功就是要敢闯。   

·野性产生梦想   

在美国宇航局铝合金的大门上写有这样一句话:“凡是我们能梦想的,我们都能实现。”   

我看了好莱坞拍的美国战争片的发展史,这正是一部充满异想天开的发展史。那个著名的充满奇特梦想的摄影师,不满足于拍一些不能动的战士,总想着让画面上的战士动起来,变得活灵活现,经过多番努力,他终于成功了,将摄影机引入到了实地拍摄;但他并不满足,他想要一些真正的战斗场面,而不只是战士在和平的环境中摆出的一副姿势,于是他背着对现代来说显得相当落后而笨重的摄影机,走上了真的战场,拍出了一部部震撼美国人心的战地写真,从此开创了战地摄影的先河。   

我总是开玩笑说:美国人的祖先是罪犯,他们都是在英国犯了罪而被流放到美国的。也许正因为美国人的祖先是罪犯,他们的血液中流淌着野性,所以美国人疯狂,喜欢异想天开。美国人总夸耀自己的“美国梦”,不就是要异想天开,然后再努力去实现吗?喜欢标新立异,正是现代人不断创新,不断前进的动力。   

可口可乐、麦当劳、电脑、因特网为什么诞生在美国?这正是梦想的结果。美国社会崇尚个性,因此有各式各样的人,他们各自有着自己的梦想,并为梦想努力,于是人的创造力也就发挥了。东方民族强调纪律性,合作精神,这也不能说不好,但在同时,我们却抹杀了个性,摧毁了创造力。   

野性就是要有梦想,甚至是异想天开。人类就是在异想天开中进步的。没有了梦想,没有了异想天开,我想这个人就已经老了,真正地老了,在精神上和心理上老了。   

我们都喜欢青春永驻,但青春不仅是生理上的,还有心理和精神上的,就像一首歌中唱的“只要你的心不老,你就永远不会老”。   

实际上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潜藏着野性与奔放,都有着自己的梦想与浪漫。我的大学老师,一位斯斯文文、有点惧内的学者来深。我带他去了“的厅”,想让他了解一下年轻人的生活。他开始还装斯文地坐着,但几杯啤酒下肚,随着场面的渐渐热烈,他终于忍不住了,脱去西装,戴着他的深度近视眼镜,跟着我用他那奇特的动作加入了扭腰摇臀的行列。我笑了,在我的学生年代,他是那样的不苟言笑,没想到他内心也有火一样的激情,只是没有找到发泄的机会。人们喜欢摇滚,喜欢蹦的,喜欢开快车,喜欢竞技运动,喜欢探险,因为生活太压抑,人们借此来抒发内心的狂野与奔放。但野性并不只是一种情绪,它是人内心的渴望,只要你在生活、事业中奔放出你的野性,它可以产生巨大的力量,使你创造奇迹。   

我喜欢看书,喜欢看名人传记,喜欢看励志书,就是为了激发内心的野性与奔放,以免自己甘于平庸,以免自己消沉。但我看书很挑剔,因为粗制滥造的书太多,我也不愿意让头脑中充塞太多无用的知识,以免摧毁我的创造力,磨灭我的野性。在我所读的书中,有少数书是我一拿上手就舍不得放下一气看完的,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的《野性的呼唤》就是其中之一,我是连夜将其看完的。书中讲述了一匹狼与狗杂交产下的狗,在历经磨难后,终于回复野性,重新回到大自然,成为一匹狼。   

我喜欢狼,喜欢杰克·伦敦笔下的那匹在旷野里孤独的无依无靠的狼。那是一匹怎样的狼啊!只除了野性,已经一无所有,但它仍凭着野性,凭着顽强的生命力,在荒野里努力搜寻着,挣扎着,无论多痛苦,要付出多大的代价,它都不愿回到人的社会。狼到了人群中,不是只能变成狗吗?狗的生活虽然安逸,但已经没有了野性。   

我喜欢狼在旷野里的嘶叫,喜欢狼的孤独,喜欢狼攻击动物的凶残,喜欢狼在黑暗中那双绿萤萤的贪婪的目光。我喜欢狼的野性,喜欢狼的生命意志。   

人多需要野性啊!生活安逸,无波无澜,灵魂已经麻木,没有了生活欲望,没有了振奋的精神;随遇而安,颓废,无聊。这就是人类吗?这就是人类五千年文明发展的结果吗?工业化的社会只能让人越来越像机器,越来越像社会这个大机器的一个零件,一个微不足道的小零件。只是为了这个大机器的运转,发挥着机械作用。没有了主动性,没有了创造意识,没有了个性特点。大家像一个酱菜缸里的泡菜,全都一个味。人的生产力越来越强大,人却越来越失去了自己。人的生活越来越优裕,人却越来越成为优裕生活的奴隶。由狼变成了社会的狗。这是人类的进化还是蜕化呢?是人类的喜悦还是悲哀呢?   

生命不是一个将要消耗掉的废物,而是一种资源,一种创造并让生命也快乐的资源。人要有创造力,就需要有丰富的想象力;而要有想象力,就需要有一些野性,一种不喜欢循规蹈矩,不喜欢拘束的个性。因为有野性才会奔放,才会有一些疯狂,也才会有燃烧的热情。   

每当看到美国大片中反映古代的那些粗犷野性的场面时,我都会激动,都会感到内心在燃烧。循规蹈矩的生活是多么平淡啊!我喜欢生活中波澜起伏,每天都不可捉摸,每天都充满新意。这就是野性,但野性不只是一时的冲动,更重要的是内心一种恒久欲望,是融于我们灵魂和血肉的一种本能。   

要点:   

有野性才会奔放,才会有一些疯狂,也才会有燃烧的热情。   

书是传播文明的一种途径。但我们已接受了太多的文明。从小受的教育,以及耳濡目染接受的各种媒体宣传,无不是教导我们文明。于是我们学会了告别野蛮,变得文质彬彬,循规蹈矩。但我们野性的生命力呢?奔放的情感呢?也全被文明所制约了。所以我不想再过分渲染文明了,我只想在“文明”的天空里撕开一条裂缝,让我们的思想、我们的情感呼吸一份自由、清新的空气。希特勒说:“我们是野蛮人,我们要做野蛮人。”这句话虽然反动,但作为人类的精神来说,野蛮是需要的。野蛮就是不受约束,不要循规蹈矩;野蛮就是勇气,就是用力量去取胜;野蛮会使我们有朝气,会使我们保持蓬勃向上,充满进取精神;野蛮意味着进取,意味着创造,意味着不甘平庸;野蛮正是人类活力的一种源泉。   

IBM总经理沃森信奉丹麦哲学家歌科加德的一段名言:野鸭或许能被人驯服,但是一旦驯服,野鸭就失去了它的野性,再也无法海阔天空地自由飞翔了。   

生命本应该是充满朝气,充满活力,勃勃向上的,这才是生命的意义,这才是生命。没有了活力,没有了朝气,生命还算生命么?生命就要创新,生命就要快乐,生命就要将内心深处的狂放奔放出来。有的人终其一生都没有奔放过,生命总是在压抑中喘息〃奇+网QISuu。cOm〃,在各种约束中无奈地延续。生命应该像怀素的狂草,要彻底地龙飞凤舞起来。   

野性,野性,这正是生命力对现代人的呼唤!   

多思考未来,把握趋势的变迁。   

第四章 保持思想的开放性   

变幻原是永恒   

维纳在《控制论》中说:一个体系抵抗组织程度衰变的重要方法就是保持开放。   

被誉为日本经济起飞首要功巨的管理大师戴明博士,在日本做的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将日本企业单向的、封闭的组织系统,改造成循环的、开放的组织系统。   

一、变幻原是永恒   

变幻原是永恒。这个世界上惟一不变的就是变,而且变化的速度越来越快。   

记得十年前我买了台BP机,那时还威风得很,我将它挂在腰上,每次上街腰都挺得直直的。过了两年,开始出现了手机,那时还叫大哥大,像一块砖那么大,我有一位同学买了,他每次外出坐在“麻木”上时,都跷着二郎腿,双手抱着大哥大放在腿上,我常笑他应该放到头顶上,但现在街上随便一个扫大街的屁股后面就别着一个大哥大。   

我读大学时,听录音机还是很稀罕的,那时的录音机主要是日本三洋厂生产的,所以又叫做“三洋”。记得报纸上还登载了一件这样的事:一位仁兄分别有一位香港的亲戚和一位农村的亲戚写信想来他这里玩。他回信给农村的亲戚说最近很忙不要来了,回信给香港的亲戚说很高兴他来玩,希望能带“三洋”过来。结果这位马虎的仁兄将信装错了,他香港的亲戚没来,农村的亲戚却牵着一头山羊来了。   

但现在,不要说录音机,CD、VCD、DVD数年就一个变化。其实近几十年的科学发明,已经超越了人类历史上发明的总和。知识在不断更新,信息在大爆炸,人们说除了老婆和孩子不能变,万物都可以变;有人说老婆必要时也可以变,是可以变;有人说要经常变,你想得美!   

“变”给我们带来了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危险,二是机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