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第二次世界大战大词典-第1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量最高统帅部”。 
苏联国家非常委员会(ЧpeЗBЫчaйHaЯГocyдapcTBeHHaяКoM иcия)全称“苏联调查和核实伟大卫国战争年代德国法西斯侵略者及其同 盟者所犯罪行和统计对苏联公民、集体农庄与国家机关所造成之损失的国家 非常委员会”。1942 年 11 月 2 日成立。主席为*什维尔尼克。共审理和研究 了 5.4 万份诉状、2.5 万份见证和揭发罪行记录以及 400 万份关于法西斯分 子侵苏期间给苏联及其公民造成损失的正式记录。据其统计,直接物质损失 总数为 6790 亿卢布(按 1941 年价格计算),全部或部分毁坏 1710 座城镇、 7 万余座村庄、600 多万问房屋,约 2500 万人丧生。其材料战时曾在报刊上 发表,战后曾在*纽伦堡审判中用作起诉。战争结束后撤销。 
苏联驻华军事顾问团苏联政府援助中国抗日战争的军事顾问团。 1937 年 12 月派出第一批军事顾问和专家来到中国,由德拉特夫任军事总顾 问。1938 年 8 月至 1939 年 11 月,由切列潘诺夫(A.и.ЧepenaHoB,1895 一)继任。1940 年 12 月又由崔可夫继任,并兼任苏联驻华武官(至 1942 年 3 月)。顾问团分派各种军事专家在中国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以及空军、炮 兵、工兵、防空兵、坦克兵、通讯兵、各地方部队担任顾问,帮助中国军队 制订、实施战斗方案,改进部队训练。 
苏联援华空军志愿队抗日战争初期苏联志愿援华空军部队。1937 年 底,由阿沙诺夫率领来华,由 4 个战斗机中队和 2 个轰炸机中队组成。先后 参加南京、武汉、归德、广州、南海等地的对日空战,曾远征轰炸台北日本 飞机装配厂。还设立航空学校,帮助训练中国空军人员。共有 100 多人(包 括轰炸机大队长*库里申科和战斗机大队长拉赫曼诺夫)为中国抗战而捐躯。 
苏联普遍义务兵役法1939 年 9 月 1 日由苏联最高苏维埃第四次特别 会议通过的普追义务兵役法。正式确定苏联武装力量由混合体制完全转为基 干体制,扩大征兵年龄范围,下限定为 18 岁,预备役的最高年龄定为 50 岁, 并缩小应征时的优待和缓征范围,延长了服现役年限,还确定了军衔制,规 定动员和征集公民入伍的具体方式。此兵役法经多次局部修订,延用至 1967 年。 
苏英美法击败德国宣言全名《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联合王 国和美利坚合众国的政府及法兰西共和国的临时政府关于击败稳国并在德国 承担最高权力的宣言》。1945 年 6 月 5 日在柏林由朱可夫、蒙哥马利、艾森 豪威尔和塔西尼签署。主要内容为:德国陆侮空武装力量已被彻底击败并无 条件投降;在德国没有中央政府或当局能够承担维持秩序、国家行政和执行 战胜国要求的职责,为此苏、英、美、法政府将承担德国的最高权力,包括 德国政府、司令部和所有州、市地方政府或当局的一切权力;德国或在德国 控制下的一切武装力量应完全解除武装,其人员均为战俘,所有武器和财产 则交给盟军当局;驻在 1937 年 12 月 31 日的德国边界以外的领土上的德国武 装力量的撤退,应根据盟国代表的指令进行;德国当局应将一切属于联合国 家武装力量的战俘交给盟国代表,释放联合国家的所有国民和其他因政治原 因或由于种族、肤色、信仰而被监禁和拘留的人员;纳粹头目和所有犯有命 令或鼓励战争罪行或类似罪行的人员均应予以逮捕并押送给盟国代表;盟国 有权在德国的任何部分或全部,驻扎部队和设置民政机构;在行使苏英美法 对于德国最高权力时,将采取它们认为对于和平与安全所需要的步骤,包括 将德国彻底的非武装化和非军事化等。该宣言确定了占领和管制德国的原 则。 
苏美英莫斯科外长会议1943 年 10 月 19—30 日,苏联外交人民委员 莫洛托夫、美国国务卿赫尔和英国外交大臣艾登在莫斯科举行的会议。参加 会议的还有三国军事代表团。主要讨论了关于缩短对德国及其欧洲盟国的战 争期限和战后的有关军事。政治问题。会上,美、英代表团同意于 1944 年进 攻法国北部,但提出了许多保留条件。会议还就同作战有关的一些政治问题 达成了协、议,并通过了下列文件:(1)矢于意大利的宣言;(2)关于奥 地利的宣言;(3)关于德国暴厅的宣言(由斯大林、罗斯福和丘吉尔签署, 在会议期间发表,后成为司法追究和惩洽战犯的基础);(4)关于普遍安全 的宣言(中国加入了此宣言)。在讨论战后欧洲安徘问题时,英、美代表团 提出肢解德国的建议,苏方来表态,最后决定将此问题交由*欧洲咨询委员会 处理。会议加强了苏联同英、美盟国的合作关系,为*德黑兰会议作了准备。 
苏捷友好互助合作条约全名《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及捷克斯 洛伐克共和国友好互助和战后合作条约》。1943 年正月 12 日*贝奈斯访苏期 间签订于莫斯科。主要内容为:两国战后友好合作以及互相援助,并在目前 的对德战争中彼此予以军事的及其他各种的援助和支持;双方遵守相互尊重 独立、主权及互不干涉内政的原则;战后在最大可能的范围内发展双方的经 济关系,并尽一切可能进行相互之间的经济援助。翌年 5 月 8 日又签订一项 补充规定:苏军进入捷境内的军事行动完全由苏联负责,但“一旦解放区的 任何部分不再是直接军事行动的区域时,捷政府就将接过全部权力来管理公 共事务”。 
苏联关于苏芬关系声明1944年4月22日苏联政府为芬兰政府拒绝苏 方提出的停战条件发表的声明。是年 3 月 27—29 日,苏、芬代表在莫斯科谈 判缔结芬兰停止军事行动和退出战争的协定。苏方提出的条件中有: 
拘留芬兰领土上的德军或者把他们逐出芬境;芬军应于 5 月复员百分之 五十,并在其后两个月中把军队缩减到和平时期的规模;赔款 6 亿美元,5 年内用货物支付;1920 年和 1940 年苏联自愿割让的贝柴摩地区归还苏联。4 月 19 日芬兰拒绝了苏方的要求。苏联政府遂发表该声明,宣称:“芬兰政府 在同德国法西斯分子的关系方面走得如此之远,以致它已经不能、甚至不愿 同他们断绝关系。”并宣布中断谈判。 
苏联关于苏波关系声明1944年7月26日苏军进入波兰领土时苏联外 交人民委员部发表的声明,指出:“苏军进入波兰只有一个决心:彻底消灭 敌对的德国军队,帮助波兰人民从德国侵略者的奴役下解放出来,重建一个 独立的、强大的和民主的波兰。”并表示:苏联政府“把红军在波兰领土上 的军事行动看作是在一个拥有主权的友好盟国领土上进行的行动”。同日, 苏联政府同*波兰民族解放委员会签订了有关苏军进入波兰领土后和波兰行 政当局关系的协定。 
苏联国民经济动员计划苏联 1941 年第三季度国民经济动员计划, 1941 年 6 月 30 日,由联共(布)党中央和苏联人民委员会通过。此计划改 变了战前批准的 1941 年第三季度国民经济计划内容,是标志苏联国民经济转 入战时轨道的第一个计划文件。为在短时间内动员国家物质和劳动资源以供 国防之急需,计划决定从靠近前线的地区后撤企业人员、设备及其他财产, 同时规定,军工产品要比原计划提高百分之二十六。为保证军队的粮食供应, 计划在居民中实行定量配给制。由于战争初期苏联遭到重大损失,此计划未 能充分实现国民经济按战争要求的转变。 
苏联游击运动总司令部(ЦeHTPaNлHыйⅢTaбⅡapTизaHcкoг oДBижeHия)苏德战争期间苏联指挥和协调游击队战斗活动的专门军事 机关。1942 年 5 月 30 日组建(1943 年 3—5 月曾一度撤销)。总司令为波诺 马连科。直属最高统帅部大本营。负责与各地游击队建立联系,提供武器、 弹药和医药器材,培训干部,指挥和协调它们的战斗活动。1942 年 10 月起 设有作战、情报、政治和供应 4 个部,通信、破袭战术技术、干部、机要、 财务、保密、行政管理 7 个处。在各方面军司令部中驻有代表机构,以组织 游击队协同正规军作战。1944 年 1 月 13 日撤销。 
苏军一九四二年冬季反攻苏德战争前期苏军进行的首次大规模全线 反攻。1942 年 1 月 8 日—4 月 20 日间由各战略方向实施的一系列进攻战役组 成。*莫斯科会战的胜利使苏军在主要战略方向夺取了战略主动权。 
年 1 月 5 日,苏军最高统帅部决定发动全线反攻,以粉碎莫斯科方向德 军主要突击集团、解列宁格勒之围、解放顿巴斯和克里米亚等地区。反攻开 始后,西北方向苏军为打破对列宁格勒的封锁而进行了*柳班战役,并在*杰 米扬斯克战役中重创德军,合围其 6 个师;西方方向苏军实施了*托罗佩茨 霍尔姆战役和“勒热夫维亚济马战役,把德军击退 50—250 公里;西南方向 苏军进行了*巴尔文科沃—洛佐瓦亚战役,向西推进 90—100 公里。但由于苏 军最高统帅部对敌我力量估计失当,加之全线进攻分散了战略预备队,致使 在任何一个战略方向均未达成原定目标,也未能粉碎敌军主要集团。至 4 月 底,反攻遂告结束。 
 苏南友好和互不侵犯条约苏德战争前夕苏联和南斯拉夫签订的条 约。1941 年春,纳粹德国为保证发动侵苏战争时的侧翼安全,加紧了控制巴 尔干的侵略行动。同年 3 月 25 日德国迫使南斯拉夫政府签署加入轴心国集团 的协定,引发了三月政变,4 月 5 日苏联同南斯拉夫新政府签订此约。主要 内容为互不侵犯和互相尊重独立和领土完整;当缔约一方遭到第三国进攻 时,另一方“必须对它奉行友好的政策”。次日,德国向南斯拉夫发动大规 模进攻,苏联除向德国发出警告外,并未采取任阿具体措施。 
 苏美英关于奥地利的宣言*苏美英莫斯科外长会议文件之一,1943 年 10 月 30 日公布,主要内容力:三国同意奥地利应从德国统治下解放出来; 1938 年 3 月 5 日德国对奥地利强迫实施的兼并无效;希望看到重建一个自由 和独立的奥地利;并提醒奥地利:“它应对站在希特勒德国方面参加战争而 负有一种不能倭卸的责任,在最后解决时,无可避免地应考虑到对其自己解 放所作出的贡献。” 
 苏美英关于意大利的宣言*苏美英莫斯科外长会议文件之一。1943 年 10 月 30 日发表。主要内容为:盟国对意大利的政策,必须以彻底消灭法 西斯主义及意大利人民应有一切机会建立以民主原则为基础的政府和其他机 构为基本原则根据;为此应实施下列措施:吸收意大利各阶层中的反法西斯 代表人物参加政府;恢复言论、宗教、政治信仰、出版与公共集会等自由, 释放并大赦政治犯:取缔一切法西斯机构和组织,清除政府机关中的法西斯 分子,逮捕和审判法西斯首要分子以及战犯;建立地方性的民主机构,它对 意大利的非法西斯化和民主化起了一定的作用。 
 苏联北极地区护航运输队苏德战争期间苏联在白海、巴伦支海和喀 拉海区域为对付敌海、空军袭击而建立的运输护航队。由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