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第二次世界大战大词典-第1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魔兼,1938 年 10 月有田八郎接任)、大 藏大臣贺屋兴宣(1938 年 5 月池田成彬接任)、陆军大臣杉山元(1933 年 6 月板垣征四郎接任)、海军大臣米内光政。追随军部,扩大侵略战争。七七 事变后,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强化战时体制,展开*国民精神总动员运动,制 定*《日本临时资金调整法》、*《日本军需工业动员法》、《临时军费特别 会计法》,吸收政界、耐界实力人物为内阁参议,创设*日本内阁情报局、企 划院。1938 年,随着速战速决的侵华战略的破产,先后通过*《处理中国事 变根本方针》和*《日华新关系调整方针》,发表 3 次*《近卫声明》,从以 军事进攻为主的方针,过渡到对中国国民政府政治诱降的方针。(2)第二届 近卫内阁(1940 年 7 月 22 日至 1941 年 7 月 16 日)。在纳粹德国闪击西欧 成功刺激日本扩大侵略的形势下,经*获外庄会议后组阁。外务大臣松冈洋 右、大藏大臣何田烈、陆军大臣东条英机、海军大臣吉田善吾(1940 年 9 月 及川古志郎接任)。先后通过*《基本国策纲要》和*《适应世界形势演变的 时局处理纲要》,打出建设大东亚新秩序旗号,确定南进方针。对内开展“确 立强有力的新政治体制”运动,加强法西斯统治。1940 年 9 月派兵进占法属 印度支那北部,同时签订《日德意三国同盟条约》。同年 12 月通过《确立新 经济体制纲要》,强化战争经济。1941 年苏德战争爆发后,由于内部南进派 与北进派之争,于 7 月 16 日以内阁总辞职形式将北进派撤换。(3)第三届 近卫内阁(1941 年 7 月 18 日至 10 月 16 日)。成员有外务大臣丰田贞次郎, 大藏大臣小仓正值,陆军大臣东条英机,海军大臣及川古志郎。组阁后,根 据军部制定的*《适应世界形势演变的帝国国策纲要》,于 9 月通过*《帝国 国策施行要领》,确定“在不惜对美(英荷)一战的决心之下”,以 10 月下 旬为期完成战争准备。随后为更加积极发动太平洋战争的*东条内阁取代。 
近卫文麿(1891—1945)日本首相(1937—1939、1940—1941、1941)。 公爵。1917 年京都帝国大学毕业,入内务省供职。1919 年随同*西园寺公望 出席巴黎和会。次年为贵族院世袭议员,1933 年任贵族院议长。1937 年 6 月首次受命组阁,发动并扩大侵华战争。1938 年 1 月发表“今后不以国民政 府为对手”的第一次对华声明,取消和平谈判的解决方式。日中战争进入相 持阶段后,转而采取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策略,1938 年 11 月发 表“虽国民政府,亦近卫文唐不拒绝”、“建设东亚新秩序”的第二次对华 声明。同年 12 月又发表“睦邻友好,共同防共,经济合作”的第三次对华声 明,再次向中国国民政府诱降,但均未奏效。1939 年 1 月下野。1940 年 7 月组成第二届内阁,对内组织*大政翼赞会,推进“新体制运动”,对外与德、 意缔结军事同盟,井同美国谈判,同时又与苏联签订中立条约。1941 年 7 月 由于对外政策上的分歧,更换外务大臣*松冈洋右,组成第三届内阁,在“不 借对美一战”的南进方针下,继续与美国谈判。同年 10 月再次下野。太平洋 战争爆发后闲居。1944 年后曾谋求推翻东条内阁和早日结束战争。1945 年夏 被任命为对苏特使,企图通过苏联的斡旋,与英美议和,但未成。日本投降 后,任东久迩宫内阁国务大臣、内大臣府御用挂,起草宪法修正案后被定为 甲级战犯,1945 年 12 月 16 日服毒自杀。参见“近卫内阁”。 
近卫声明侵华战争时,日本首相*近卫文麿发表的对华声明。共三次, 第一次:近卫内阁宣告“不以国民政府为对手”方针的声明。日本侵占南京 后,通过德国驻华大使陶德曼(OskarP.Trautman,1877—1950),再次向蒋 介石政府提出“媾和”,企图借军事胜利迫使中国投降。1938 年 11 月 11 日, 御前会议通过*《处理中国事变根木方针》,在附件中开列苛刻的“媾和”条 件。由于中国人民坚决反对,蒋介石政府来敢答应。日本近卫内阁经过日本 大本营和内阁联席会议,于同年 1 月 16 日发表此声明。宣告“今后将不以国 民政府为对手”,声称此乃“较之否认该政府更为强硬”,是“把它彻底撇 开”,另外扶植卖国投降的“支那新玫权”而与之实现“调整两国邦交”。 第二次:近工内阁宣告“虽国民政府亦不拒绝”方针的声明。日军侵占广州 和武汉后,中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由于速战速决的侵华战略破产,日本面 临长期战争局面,被迫改变以军事进攻为主的政策,采取政治诱降为主、军 事打击为辅的方针。1938 年 11 月 3 日,日本近卫内阁发表此件。声称日本 的目标是建立以“日满华三国合作”为根本的“东亚新秩序”。修改了近卫 第一次对华声明的“不以国民政府为对手”方针,宣告“如果国民政府抛弃 以前的一贯政策,更换人事组织,取得新生成果,参加新秩序建设,我方也 不予拒绝”。同时,多方加紧了对国民党的诱降活动。第三次:近卫内阁重 申*《日华新关系调整方针》的声明。1938 年 12 月 22 日,日本近卫内阁在 汪精卫等人叛逃降日到达河内之后,发表此件。鼓吹“日满华三国应以建设 东亚新秩序为共同目标而联合起来,共谋实现相互善邻友好、共同防共和经 济合作”。进一步对国民党进行诱降。同月 29 日,汪精工发表致蒋介石等人 的通电(以该日代号称“艳电”)与之呼应。 
近卫三原则日本*近卫内阁提出的“日满华合作”建立“东亚新秩序” 的三原则,即“善邻友好”、“共同防共”和“经济合作”。在日本侵华的 速战速决战略破产,中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背景下,1938 年 11 月 30 日, 在*《日华新关系调整方针》中首次提出。同年 12 月 22 日,在对华第三次* 《近卫声明》中重申。 
余汉谋(1896—1981)中国将领。字幄奇。保定军校毕业。曾任国民政 府军第五十九师师长。九·一八事变后,执行蒋介石以攘外必先安内”的政 策,率部入赣,参与对中央苏区的“围剿”。后任广东绥靖公署主任兼第四 路军息司令。1936 年授中将加上将衔。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四战区副司令 长官兼第十二集团军息司令,率部参加淤沪会战、南京保卫战。随后回两广 驻防,因作战不力,使惠州、广州在半月内相继失陷。1940 年 8 月起任第七 战区司令长官,曾遣部参加长沙、衡阳会战。1940 年夏,在从化、龙门一带 主动出击日军获胜。日本投降后,主持潮汕、惠州地区受降事宜。后任衢州 绥靖公署主任、陆军总司令、广东缓靖公署主任。1946 年授二级上将衔。 1950 年初去台湾,曾任台湾当局“总统府”战略顾问、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 
希金(ИoифBacилbeBичШикин,1906—1973)苏联军队政 治工作者。早年当工人。1927 年加入联共(布)党。1931 和 1939 年先后毕 业于克鲁普斯卡娅共产主义大学和高级政工人员训练班。1939 年参军。次年 任列宁格勒军区政治宣传部副主任。苏德战争期间,历任北方方面军军事委 员、列宁格勒和沃尔雷夫方面军政洽部主任和总政治部副主任。1945 年 8 月 出任远东总指挥部军事委员(政委),晋升上将。参加过远东战役,战后历 任武装力量总政治部主任、列宁政治学院院长、苏共中央检查委员会委员等 职。著有《立功于远东边陲》。 
希姆莱(HeinrichHimmler,1900—1945)德国纳粹党*党卫队首脑。1917 年底志愿服役,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后曾在慕尼黑大学学习农业,经营 过养鸡业,1923 年,加入罗姆控制的半军事化法西斯团体“德国战旗”,井 参加啤酒店暴动。1925 年正式加入纳粹党,狂热追随希特勒。1929 年 1 月, 成为党卫队全国领袖(名义上隶属于*冲锋队)。1933 年希特勒上台后,出 任慕尼黑警察局局长和巴伐利亚邦政治警察首脑,在达豪建立了纳粹德国的 第一个集中营。1934 年 6 月参与策划和组织清洗*罗姆等冲锋队头目的行动。 此后,党卫队成为纳粹党内的独立组织,直接隶属于希特勒。在同戈林争夺 警察控制权中,逐渐取得优势,接管戈林创建的秘密警察(*盖世太保)。1936 年就任德国警察总监,息揽整个纳粹德国的警察特务组织和集中营的大权。 1939 年 9 月将*党卫队保安处与盖世太保合并,组建*德国中央保安局。 1943 年兼任内政部长。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大力发展*武装党卫队,企图 将势力扩至军队希姆莱内。1944—1945 年先后兼任国内驻军司令、上莱茵集 团军群司令和维斯瓦集团军群司令。成为国内和德国占领区法西斯恐怖统治 的主要组织者,残酷迫害和屠杀民主进步入士,对犹太人、斯拉夫人等实行 种族灭绝政策,权势—度仅次于希特勒。纳粹德国崩溃前夕,企图夺取元首 权力并同美、英单独媾和,被希特勒在政治遗嘱里宣布开除出党和革除一切 职务。德国投降后,1945 年 5 月 93 日在潜逃中被英军捕获,随即服毒自杀。 
希特勒(AdolfHitler,1889—1945)德国纳粹党党魁、*第三帝国元首。 生于奥地利林茨(Linz)的公务员家庭。青年时代曾流浪于维也纳和慕尼黑。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加入德军,从列兵升至下士。战争结束后,曾经当过陆军 特务。1919 年受命调查慕尼黑的“德意志工人党”,随即加入该党并成为党 的领导成员之一。1920 年参与制定该党《二十五点纲领》,将党更名为*民 族社会主希特勒义德意志工人党(筒称纳粹党)。翌年修改党章,实行*领袖 原则,成为党的*元首。1923 年策动啤酒店暴动,失败后入狱。在狱中口授* 《我的奋斗》。1924 年出狱后重新开始谋取政权的活动。鼓吹*民族社会主 义,组建冲锋队和党卫队。以蛊惑性宣传骗取中下层群众拥护,暗中联络有 产阶级以获得垄断资本集团的资助与支持,并同容克军国主义势力勾结。1933 年 1 月 30 日出任总理。上台后逐步取消议会民主,实行独裁统治,加强国家 垄断资本主义,建立法西斯的政治、经济体制。次年 8 月兴登堡死后,将总 统与总理职权合并,成为国家元首兼总理、取得指挥全国武装部队的权力, 正式形成第三帝国。对外撕毁《凡尔赛和约》,扩军备战,重占菜茵非军事 区,武装干涉西班牙。结成德日意“轴心”集团,制定战争计划,吞并奥地 利和捷克斯洛伐克。1939 年 9 月 1 日大举进攻波兰,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 战争初期以*闪击战横扫欧洲大陆,相继侵占波兰、丹麦、挪威、比利时、卢 森堡和法国北部。法国投降后又发动不列颠之战。1941 年入侵巴尔干和北 非。同年实施闪击苏联代号*巴巴罗萨的计划,攻至莫斯科城下。对被占领的 国家和地区大肆掠夺,虐杀犹太人和斯拉夫人,在欧洲建立所谓*新秩序。其 闪击战在莫斯科会战失败后,1942 年倾全力在苏德战场南线发动夏季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