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第二次世界大战大词典-第16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波里克(1922—1944)苏联军人。1939 年参军。1941 年毕业于哈尔科 夫步兵学校。同年加入联共(布)党,获中尉衔。苏德战争初期在边境战斗 中受伤被俘,囚禁于法国北部的德国集中营。在集中营内参加组织秘密委员 会,同法国抵抗运动取得联系。1943 年越狱后,参加法国抵抗运动,组建游 击队。翌年任在法苏联战俘中央委员会委员。1944 年 7 月 22 日在战斗中牺 牲。1964 年被追授为法国民族英雄和“苏联英雄”称号。 
 波利乐(Bolero)美、英集结美军兵力和物资于不列颠群岛的行动计划 代号。与代号*围歼的行动计划同时于 1942 年春拟定。目的为保证 1943 年实 现横渡英吉利海峡攻入西欧的作战行动提供保障,故广义上也用作 1943 年攻 入欧洲大陆的行动代号。由于英、美拖延开辟*第二战场,长期未被认真执行。 后来成为*霸王行动计划一部分。 
 波纳尔(HenryRoydsPownall,1887—1961)英国将领。毕业于伍尔威 奇皇家军事学院,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后任职于参谋学院、炮兵学校 和帝国防务委员会等。1938 年 1 月任陆军部作战和情报主任。第二次世界大 战爆发后,出任*英国远征军参谋长。*敦刻尔克撤退回国后,历任*英国国民 自卫军总监、北爱尔兰司令和帝国副总参谋长。1941 年 12 月至 1942 年 2 月 任远东英军总司令,后任西南太平洋地区司令,并获中将衔。1943 年接替* 威尔逊任伊朗伊拉克英军司令。1943 年夏任盟军东南亚战区总司令*蒙巴顿 的参谋长。1944 年 11 月因健康原因而卸任,翌年初退役。 
 波波夫①瓦西里·斯捷潘诺维奇·波波夫(1893 或 1894—1967)。 苏联将领。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应征入沙俄军队。1919 年加入俄共(布)党和 红军。参加过国内战争。1931 年毕业于列宁政治学院首长训练班。后历汪骑 兵第十二师师长、哥萨克骑兵第四军军长、步兵第二十八军军长。参加苏芬 战争。苏德战争开始时为少将。先后任第十、第七十集团军司令和白俄罗斯 第一方面军副司令,参加过莫斯科、斯摩棱斯克、白俄罗斯、东普鲁士和柏 林等战役。1944 年获上将衔。战后历任集团军司令和伏龙芝军事学院系主任 等职。1959 年退役。著有《战争史上的出其不意》。②德米特里·米哈伊洛 维奇·波波夫(1900—1952)。苏联战时斯摩棱斯克游击运动司令。1919 年 参军。1921 年加入俄共(布)党。参加过国内战争。1923 年复员,从事党务 和政府工作。1940 年起任联共(布)党斯摩棱斯克州委和市委第一书记(至 1948 年)。苏德战争期间,历任西方方面军军事委员会委员、西部游击运动 司令和斯摩棱斯克游击运动司令。战后曾任联共(布)中央宣传部副部长等 职。③马尔基安·米哈伊洛维奇·波波夫(1902—1969)。苏联将领。1920 年参军。翌年加入俄共(布)党。参加过国内战争。1925 和 1936 年先后毕 业于高级步兵学校和伏龙芝军事学院。1938 年任红旗远东独立第一集团军副 司令,次年升为司令。1941 年 1 月出任列宁格勒军区司令(中将衔)。苏德 战争期间,历任列宁格勒、斯大林格勒、西南、预备队、布良斯克、波罗的 海沿岸和波罗的海沿岸第二等方面军的司令、副司令和马,米,波波夫参谋 长,先后参加列宁格勒、莫斯科、斯大林格勒和库尔斯克等会战,以及解放 卡累利阿和波罗的海沿岸地区的作战,晋升上将。战后曾任军区司令、陆军 第一副总司令兼参谋长。1953 年获大将衔。著有《在斯大林格勒以南地区》。 
 波将金(1874—6)苏联外交官、历史学家和教育学家。1919 年加入俄 共(布)党。参加过国内战争。1922—1937 年历汪驻土耳其、希腊、意大利 和法国全权代表(即大使)。1937—1940 年任第一副外交人民委员。1939 年当选为联共(布)党中央委员。1940—1946 年任俄罗斯联邦教育人民委员。 1943 年起兼汪苏联教育科学院院长。曾主编三卷本《外交史》;著有《绥靖 侵略者的政策与苏联为和平而斗争》、《关于国民教育问题的文章和演讲集》 等。 
 波特尔(CharlesFrederickAlgernonPortal,1893—1971)英国空军将 领。1914 年 8 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从牛津大学应召服役,参加*英国远 征军在法国作战。1915 年转入皇家飞行军团,1919 年升为少校指挥官。此后 历经升迁。1940 年 4 月任*英国轰炸机司令部总司令,10 月改任空军总参谋 长,任内在空军战略上主张选择人口密集地区的电站、炼油厂和飞机制造厂 等作为优先攻击目标,以便在即使不能精确命中的情况下也能获得最大轰炸 效果。由此进一步发展成为地区性饱和轰炸的指导方针。作为英美联合参谋 部的成员。参加过在卡萨布兰卡、华盛顿波特尔和魁北克召开的研讨和确定 盟军战略的国际会议。1944 年 1 月晋升空军元帅。1945 年获子爵封号。战后 曾主持英国的原子弹研制工作。 
 波雷宁(1906—1981)苏联空军将领。1928 年参军。翌年加入联共(布) 党。1931 和 1935 年先后毕业于奥伦堡飞行员和飞行观察员学校和空军学院。 1937 年 11 月志愿赴中国参加抗日战争,翌年 4 月返国。1939—1940 年参加 苏芬战争。苏德战争开始时为空军少将。先后任航空兵师长、布良斯克方面 军空军司令、空军第六集团军副司令和司令,参加莫斯科、杰米扬斯克、第 聂伯河右岸乌克兰、白俄罗斯、卢布林布列斯特、华沙波兹南和柏林等战 役。1943 年获空军中将衔。1944 年 11 月—1947 年任波兰人民军空军司令。 1946 年晋升空军上将。返苏后曾任空军后勤部长。1971 年退役。著有《战斗 航线》。 
 波霍弗①克劳斯·波霍弗(KlausBonhoeffer,1901—1945)。德国 反希持勒密谋集团成员。早年为律师。1936 年任汉莎航空公司法律顾问。反 对法西斯主义,逐渐同备反希特勒密谋集团接触,力图推翻纳粹政权。1944 年 7 月彼捕,被*人民法庭以“扳国罪”判处死刑。翌年 4 月 23 日彼害。② 狄特里希·波霍弗(DietrichBonhoeffer,l906—1945)。德国新教神学家 和牧师。克劳斯·波霍弗之弟。早年攻读神学。1931 年任柏林神学院讲师。 后任该院院长。1938 年起与*奥斯持、*贝克和*卡纳里斯接触,参与反希特 勒活动,利用出国机会与同盟国接触。1940 年被盖世太保禁止布道。1942 年 5 月受奥斯特委托,赴瑞士同英国方面接触,要求同盟国与德国非纳粹政 权缔结“体面的”和约,遭拒绝。1943 年 4 月被盖世太保逮捕。1945 年 4 月 9 日被害。 
 波兰走廊(polishCorridor)即“但泽走廊”。 
 波列伏依(1908—1981)苏联作家。1928 年起从事新闻工作。卫国战争 时期任《真理报》战地记者兼军队政工职务。1946 年发表以苏联英雄*马列 西耶夫为原型的长篇小说《真正的人》,歌颂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产生广泛 影响。战后曾创作反映战争年代的作品《随军采访四年》、《统帅》等。 
 波列诺夫(BhtahhuCepreeBhplloдeHoB,1901—1968)苏联将领。1918 年参军。参加过国内战争。1923 年起在边防部队服役。1929 年加入联共(布) 党。1931 和 1938 年先后毕业于高级步兵学校和伏龙芝军事学院。苏德战争 开始时为上校。先后任步兵师长、第三十一、第五、第四十七集团军司令和 步兵第一○八军军长。率部参加勒热夫维亚济马、斯摩棱斯克、东普鲁士、 东波美拉尼亚和柏林等战役。1943 年获中将衔。战后任军长和军区司令助理 等职。195S 年退役。 
 波波维奇(1908—)南斯拉夫将领。青年时代曾在瑞士和法国求学。1933 年加入南斯拉夫共产党。曾参加国际纵队,在西班牙作战。1941 年起参加反 法西斯的战争,参与组织并担任南斯拉夫抵抗运动第一支正规军第一无产阶 级旅旅长,后升任师长、军长、人民解放军最高司令部司令兼塞尔维亚最高 司令部司令等职,所指挥的作战部队为人民解放军核心力量。战后历仕总参 谋长、联邦外交部长、副总统等职。 
 波茨坦日(TagvonPotsdam)1933 年 3 月 21 日纳粹德国第一届国会开幕 日。1933 年 3 月 5 日,纳粹党在德国国会大选中未能获得绝对多数席位,为 促使国会通过*《授权法》,建立独裁统治,希特勒除宣布当选的 81 名共产 党议员无效,将这些席位据为已有,同时迫害社会民主党议员,并积极拉拢 各派反动势力。同年 3 月 21 日,纳粹当局在腓特烈大帝陵墓所在地波茨坦卫 戍部队教堂举行国会开幕式,会上极力称颂*兴登堡。这标志着纳粹党和军国 主义等右翼势力的结合。两天后,国会通过了《授权法》。 
 波塔波夫(1902—1965)苏联将领。1920 年加入红军。参加过国内战争。 1926 年加入联共(布)党。1936 年毕业于红军机械化和摩托化学院。1939 年作为朱可夫的副手参加诺门坎地区的作战。1941 年 6 月苏德战争爆发时, 任第五集团军司令(坦克兵少将衔)。率部在西南方向作战,曾在普里皮亚 特(Црилять)沼泽地南部边缘地区多次重创进攻之德军。同年 9 月 在*基铺会战中,所部被歼,本人被俘。关押于德国俘虏营直至 1945 年 4 月。 战后于 1947 年恢复军职。曾任军区副司令。1961 年获上将衔。 
 波戈莫洛夫(1900—1969)苏联外交官。1920 年加入俄共(布)党。 三十年代在联共(布)党中央机关工作。1939 年起在外交人民委员部工作。 1941 年汪驻维希法国的大使,苏德战争爆发后,调任驻英大使。翌年起兼任 驻流亡伦敦的比利时政府公使。1943 年 10 月前赴阿尔及尔,出任苏联驻*法 兰西民族解放委员会全权代表。1944 年起为驻法大使(至 1950 年)。参加 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著有回忆录《战争年代在外交岗位 上》。 
 波尔韦雷利(GaetanoPolverell1,1886—1960)意大利人民文化大臣 (1943 年)。原为记者。1914 年起追随墨索里尼,为《意大利人民报》编辑。 1922 年参加进军罗马。墨索里尼掌权后,竭力鼓吹法西斯制度。1931 年起任 政府新闻处处长,实行报刊检查制度,箝制社会舆论。大战期间,1941 年任 人民文化副大臣,1943 年任大臣。任内,积极推行对外扩张政策的宣传。同 年 7 月 24 日参加法西斯大委员会会议,投票反对格兰迪动议。但墨索里尼被 捕后,又转而支持巴多里奥政府,未被重用。 
 波兰人民军(WojskoPolskie)波兰民族解放委员会领导的波兰武装力 量。1944 年 7 月由*波兰民族解放委员会根据 7 月 21 日*波兰全国人民代表 会议的法令将在国内进行地下战斗的人民军队和在苏联建立的波兰第一集团 军和第二集团军联合组成。由热梅尔斯基(M,Je—merski)将军任总司令。 下辖 14 个步兵师、4 个炮兵和高射炮师、4 个空军师、4 个坦克旅等,1944 年底扩充为 30 余万人,19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