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第二次世界大战大词典-第27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德意日军事协定德、意、日三个轴心国家于 1942 年 1 月 18 日在柏林 签订的军事条约。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德、意相继同美、英等国宣战,战 争扩大至全球范围,三个法西斯国家为协调彼此的作战行动,在*《德意日三 国同盟条约》和*《德意日联合作战协定》基础上签订此约。规定:日军作战 地域大致从东经 70 度以东至美洲西海岸的海面及该海面上的大陆及岛屿(澳 洲、荷属东印度、新西兰),包括东经 70 度以东的亚洲大陆;德、意军作战 地域从东经 70 度以西至美洲东岸的海面及该海面的大陆、岛屿(非洲,冰 岛),包括东经 70 度以西的近东、中东及欧洲;在印度洋,三国可根据作战 需要越过此界限。日军为策应德、意对美作战,应摧毁英、美、荷在大东亚 的主要根据地并占领其领土,歼灭太平洋及印度洋的美、英武装力量,并在 美、英舰队集中于大西洋方面时派部分兵力往大西洋直接配合德、意作战; 德、意为策应日本对南方及太平洋作战,应摧毁美、英左近东、中东、地中 海及大西洋的主要根据地并占领其领土,歼灭大西洋及地中海的美、英武装 力量,并在美、英舰队集中于太平洋方面时派部分海军往太平洋直接配合日 本作战。三国应互相通报有关的作战计划、军事情报,并在军事谋略、通信、 使用和维修军事基地以及开辟通过印度洋的海上航运进行协作。此协定暴露 了法西斯国家扩张的野心,但在实际作战中未能实现它们波此的战略协同。 
 德意志号战列舰(Deutschland)德国*袖珍战列舰之一。1934 年建成。 标准排水量 1.2 万吨,最高航速 28 节,装备 6 门 11 英寸火炮、8 门 5.9 英 寸火炮和 6 门 4.1 英寸高射炮,另有鱼雷发射管 8 个和水上飞机 2 架,舰员 1100 人。1939 年 8 月 24 日,即战争爆发前夕,开赴北大西洋。第二次世界 大战爆发后,袭击英国及中立国商船。同年 11 月初,回国修理。1940 年改 名为吕佐夫号。 
 德意志高于一切(DeutschlanduberAlles)亦译《德意志至上》。又名 《德意志之歌》。1922—1945 年德国国歌。1848 年由诗人法莱斯勒本 (HoffmanvonFallersIeben)根据作曲家海顿(FranzJosephHaydn,1732 —1809)于 1797 年为奥地利帝国国歌所谱的曲子重新填词而成。1922 年 8 月 11 日定为德国国歌,纳粹党执政后继续采用。大战结束后一度被取缔,1950 年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政府选取其第三段歌词作为国歌歌词。 
 德穆楚克栋鲁普(1902—1966)简称德王。字希贤。内蒙古察哈尔部正 白旗人,1908 年袭锡林郭勒盟苏尼特部右翼旗札萨克罗仕棱亲王。1933 年 7 月,联合乌、昭两盟向国民政府要求“高度自治”。次年 4 月任蒙古地方自 治政务委员会秘书长。后在日本特务机关策动下,密谋内蒙“独立”。历任* 蒙古军政府总裁、蒙古联盟自治政府副主席兼政务院长、蒙疆联合委员会总 务委员长、蒙疆联合自治政府主席。战后,一度在北平(今北京)隐居。1949 年 12 月越界进入蒙古人民共和国。1950 年被引渡回国。1963 年获“特赦”。 
 德丹互不侵犯条约德国和丹麦于1939年5月31日签订的互不侵犯条 约。主要内容为:缔约双方保证在解决两国争端时,不诉诸战争和武力;缔 约一方在遭到第三国侵略时,另一方保证不向侵略国提供任何支持;条约所 附议定书则规定在上述情况下,缔约双方均应恪守“中立的共同原则”。1940 年 4 月 9 日纳粹德国撕毁条约,出兵侵占丹麦。 
 德苏边界友好条约1939 年9月28日德国与苏联在莫斯科签订的划定 边界的条约。规定两国的边界在败亡的波兰境内基本上沿纳雪夫河维斯瓦河 桑河划分,同时明确立陶宛划归苏联势力范围。同年 10 月 4 日德、苏两国 又签订议定书,决定成立负责划分边界的德苏委员会。1940 年 2 月底划界工 作全部结束。翌年 7 月 30 日苏联和波兰流亡政府签订*《波苏互助协定》, 该约废除。 
 德国无条件投降书亦称“德国军事投降书”。1945 年 5 月 8 日,纳 粹德国武装部队向反法西斯同盟国家军队正式签署的无条件投降书。纳粹德 国是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祸首,遭受德国法西斯侵略和威胁的国家和 人民,在战争中逐步组成了反法西斯同盟。1943 年,盟国发表对纳粹德国实 行*无条件投降原则。1944 年,苏军对德军展开大规模战略进攻,盟军在西 欧开辟*第二战场,欧洲被侵略国家人民纷纷举行反法西斯起义,纳粹德国四 面楚歌。1945 年,苏、美、英军队从东、西、南 3 个方向对德国本上发动最 后攻势。4 月 16 日,苏军开始实施*柏林战役。4 月 25 日,苏美军*易北河会 师。4 月 26 日,在意大利的德军向盟军投降。4 月 30 日,苏军将红旗捅上柏 林德国国会大厦,希特勒在总理府地下室自杀。5 月 2 日,柏林地区德军向 苏军投降。被希特勒任命为继承人的*邓尼茨组织的新政府派代表向盟军谈判 停战。5 月 4 日,德国西北部、丹麦、荷兰、奥意边境和德国南部的德军向 盟军投降。5 月 6 日,苏军开始围歼在布拉格地域顽抗的德军。5 月 7 日 12 时 45 分,德国电台宣布德国无条件投降;14 时 41 分,邓尼茨政府的代表在 巴黎以东的兰斯盟军总部签署德国武装部队无条件投降初步议定书。在苏联 的坚持下,5 月 8 日 24 时,在柏林城郊的卡尔斯霍尔特(Karlshort)苏军 司令部,由苏军代表*朱可夫主持正式举行了德国无条件投降仪式。出席的盟 军代表是*特德(英)、*斯巴茨(美)和*塔西尼(法)。代表德国武装部队 最高统帅部签署无条件投降书的是*凯特尔等 3 名将领。投降书共 6 条,主要 内容为:德国武装部队最高统帅部控制下的一切陆、海、空军,无条件地向 盟国远征军最高统帅,同时向苏联最高统帅部投降;德军于 5 月 8 日 23 时/ 分(中欧时间)停止一切军事行动,留驻当时所在阵地并完全解除武装,德 军保证盟军和苏军最高统帅部今后所发表的任何命令的执行;此军事投降书 将来可由联合国决定的德国总的投降文件来代替。投降韦从 5 月 9 日零时开 始生效。欧洲战争至此结束。 
 德国国家高速公路(Reichsautobahn)德国战备公路。1924 年开始建 造,1932 年完成科隆至波思路段。1933 年 9 月,希特勒下令建造总长 11748 公里的四车道高速公路网,以应付东、西两线作战的需要。公路工程由*托特 主管。参加施工的人员自 3 万渐增至 7 万;工程经费自 1932 年的 8.05 亿马 克增至 1935 年的 18.6 亿马克。193s 年完成四分之一的路段,大战期间工程 进展缓慢,远未完成预定计划。 
 德国经济经营公司(DeutscheWirtscbaftsbetriebe,缩写 DwB)德国* 党卫队的控股公司。1942 年由党卫队中央经济管理总处处长、党卫队地区总 队长波尔(OswaldPoh1,1892—1951)建立,受党卫队中央经济管理总处管 辖。内含 4 大企业:德国土石工程有限公司,下设 14 家花岗石、砖瓦和钢化 砖瓦工厂,1943 年总营业额 1482.2 万马克;德国装备有限公司,下辖各集 中营加工工厂(场),1943 年总营业额为 2320.4 万马克;德国粮食和给养 实验所,下辖各集中营的草药园、农场、林业企业和养鱼场;纺织品和皮革 制品有限公司,下设*拉文斯布吕克集中营的武装党卫队军服工厂,1943 年 息营业额为 900 万马克以上。 
 德国经济总委员会即“德国经济总会”。 
 德国食品管理总会(Reichsrahrstand)亦译“德国农业局”或“德国 粮食局”。纳粹德国控制农业及与农业有关的经济部门的政府机构。1933 年 9 月设立,由*达里主管。下辖劳力总管理处、农场总管理处和市场总管理处。 通过地区性和职能性下属机构,控制包括林业、狩猎、渔业、面包制造、酿 酒、制糖、养蜂等行业的农业生产者、加工者和销售者。有权颁布法令,调 节生产和分配,规定工资和价格,以及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保证德国粮食自给 并严格控制农业经济,为纳粹德国发动战争创造条件。 
 德国航空体育协会(Luftsportverband)即德国民间飞行和滑翔俱乐部 的联合会。1933—1935 年被戈林用于掩盖对军用飞机驾驶员的训练。仅 1933 年即训练出 3200 名飞行员和 1.7 万名滑翔机运动员,为纳粹德国空军的扩建 创造了条件。 
 德国第一坦克集群(PanzerGruppe1)德国装甲部队战役军团。法兰西 之战后为发动侵苏战争,由“克菜斯特坦克集群”改组而成。司令为*克莱斯 特,1941 年 4 月曾被调往参加巴尔于之战,从保加利亚的索非亚西北向南斯 拉夫的贝尔格莱德方向进攻,并进入希腊的雅典和罗马尼亚。同年 6 月进攻 苏联时,辖 5 个坦克师和 4 个摩托化步兵师,隶属于*南方集团军群。曾参加 基辅会战和顿巴斯战役。同年 10 月 6 日改编为*德国第一坦克集团军。 
 德国第一坡步兵师大战开始时德国陆军现役的基干步兵师。1933 年 希特勒上台后,德国高速扩军,兵源和装备不足。为了保证野战部队的质量, 德国陆军按 1939—1940 年动员计划,把战时动员的步兵基本战术兵团 85 个 步兵师,分为吐波。其中的第一波 35 个师,主要由现役部队(占百分之七十 八)编组,每师 17734 人,机枪 516 挺,火饱和迫击炮 308 门,编成后即可 投入战斗。 
 德国第二坦克集群(PanzerGruppe2)德国装甲部队战役军团。1940 年 11 月为发动反苏战争而组建。司令为*古德里安。1941 年 6 月下辖第二十四、 第四十六、第四十七坦克军,共 5 个坦克师、3 个摩托化步兵师、1 个骑兵师 和 1 个步兵师,隶属于*中央集团军群,与*德国第三坦克集群协同作战,对 苏军实施钳形突击。1941 年 6 月 22 日从布列斯特地区出发,先后在明斯克 和斯摩棱斯克合围苏军。同年 8 月 8 日起南下,9 月 15 日在洛赫维察(ЛoxB ицa)协同*南方集团军群合围基辅地区苏军。9 月底起参加莫斯科会战。 10 月 6 日改编为*德国第二坦克集团军。 
 德国第二波步兵师大战开始时德国陆军由一级预备役人员编组的基 干步兵师。1933 年希特勒上台后,德国高速扩军,兵源和装备不足。为了保 证野战部队的质量。德国陆军按 1939—1940 年动员计划,把战时动员的基本 战术兵团 85 个步兵师,分为 4 波。其中的第二波 16 个师,主要由服过 1 年 以上兵役的一级预备役人员(占百分之八十三)编组,每师 15273 人,机枪 459 挺,火炮 1.49 门,编成后基本上能马上投入战斗。 
 德国第三坦克集群(PanzerGruppe3)德国装甲部队战役军团。苏德战 争爆发前组建。司令为霍特(HermannHoth,1895—1971]1941.6—1941.10) 和菜因哈特([GeHansReinhardt)1887—1963]1941。10—1941.12)。 下辖 2 个坦克军,共 4 个坦克师和 3 个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