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第二次世界大战大词典-第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次快速战局击溃苏联。具体军事行动分为 3 个阶段:首先在边境 地区粉碎苏军主力,阻止其向西德维纳河和第聂伯河以东撤退;继而乘胜攻 占列宁格勒、莫斯科和中央工业区及顿巴斯等战略要地;最后前出至阿尔汉 格尔斯克、伏尔加河、阿斯特拉罕一线(*阿阿线)。预定出动 190 个师,投 入空军力量的三分之二,并以海军相配合。陆军编为 3 个集团军群:中央集 团军群以斯摩棱斯克、莫斯科为主突方向;北方集团军群以列宁格勒为主突 方向;南方集团军群以基辅为主突方向,分别在白俄罗斯、波罗的海沿岸和 乌克兰地区同时发起攻势。计划设想以突然密集使用大量飞机、坦克的“闪 击”方式达成初期战役企图和既定军事政治目标。进攻日期定在 1941 年 5 月 15 日,后因*巴尔干之战的影响而推迟至同年 6 月 22 日。 
 巴达诺夫(BacИЛИЙМИхаЙЛовИчБаДа1895—1971) 苏联将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被征入沙俄军队。1919 年加入俄共(布)党 和红军。参加国内战争。二十年代在保安部队中任团长、师长兼政委。1934 年毕业于红军机械化和摩托化学院速成班。1941 年出任坦克师长(上校衔)。 苏德战争爆发后率部参战。1942 年获坦克兵中将街,任坦克军长。翌年升任 近卫坦克第四集团军司令,参加斯大林格勒、库尔斯克、第聂伯河右岸乌克 兰、利沃夫桑多梅日等战役。1944 年受重伤后,调任坦克和机械化兵军训 部长。战后曾任装甲坦克和机械化兵军事院校部部长。1953 年退役。 
 巴多里奥(PietroBadoglio,1871—1956)意大利将领。早年曾参加侵 略埃塞俄比亚的战争(1896—1897)和意土战争(1911—1912)。第一次世 界大战期间任军长和陆军副参谋长。1919 年任陆军参谋长。政治上属保守的 君主主义派。墨索里尼掌权后一度离开军界,任驻巴西大使。1925 年被召回 出任总参谋长,翌年获元帅衔。掌握军权,积极推行对外扩张政策。1928— 1934 年兼任利比亚总督。1935 年又兼任东非高级专员和东非意军司巴多里奥 令,任内策划并指挥侵略埃塞俄比亚的战争,曾施放毒气屠杀平民。1936 年 7 月侵占埃塞俄比亚后任总督,并受封为亚的斯亚贝巴大公。第二次世界大 战前夕,一度与法国军界保持秘密接触,反对在地中海与英国发生对抗,对 武装干涉西班牙也持某种保留态度。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反对意大利过 早卷入战争。1940 年春起转而支持墨索里尼,积极备战。同年 6 月起领导新 建立的最高指挥部,指挥意军对英法作战。1940 年 10 月策划和发动入侵希 腊的战争。因屡遭惨败,于同年 12 月被解除总参谋长职务,此后退隐。1942 年底,在意军事失败和国内动荡局势下,开始与国王及反墨索里尼分子建立 联系。1943 年 7 月 25 日,墨索里尼被捕后被任命为首相。对内力图稳定局 势,进行小规模清洗法西斯官员;对外作出继续作战的姿态,同时秘密与美 英接触。1943 年 9 月 3 日在卡西比莱(Casibile)与盟国签订《短期停战协 定》。8 日协定正式公布后,德军大举入侵,不积极组织抗击,却与国王南 逃。29 日与同盟国签订《长期停战协定》,并于 10 月 13 日向德国宣战。1944 年 3 月与苏联建立外交关系。同年 4 月第二次组阁,吸收共产党人加入政府。 6 月罗马光复后辞职。著有《1936 年的埃塞俄比亚战争》、《第二次世界大 战中的意大利》。 
 巴甫连科(rpAhpeeBaBeHko,1899—1951)苏联作家。1920 年加入俄共 (布)党,并从事党政工作和报刊杂志工作。参加*苏芬战争。苏德战争爆发 后,为《真理报》和《红星报》随军记者,并任苏联作家协会保卫委员会主 席(1942—1943)。其间创作大批政论和小说,汇编入《勇敢的道路》和《人 民的复仇者》等文集,起了鼓舞军民抗击侵略者的斗志。战后写作的长篇小 说《幸福》和电影剧本《宣誓》、《攻克柏林》等反映卫国战争的力作尤为 著名。 
巴甫洛夫①德米特里·格里戈里耶维奇·巴甫洛夫(1897—1941)。 苏联将领。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应征入沙俄军队。1919 年加入俄共(布)党和 红军。参加过国内战争。1928 和 1931 年先后毕业于伏龙芝军事学院和军事 技术学院速成班,曾任骑兵团长、机械化团长和旅长。1936—1937 年参加* 西班牙内战,任坦克旅长。返国后,1937 年 11 月出任装甲坦克部部长,后 参加*苏芬战争。1940 年 6 月起任白俄罗斯特别军区(同年 7 月易名西部特 别军区)司令。1941 年获大将衔。苏德战争爆发后,任西方方面军司令。因 指挥重大失误,同年 7 月 1 日被解职。不久被处决。②雅科夫·费多托维奇·巴 甫洛夫(1917—1981)。苏联军人。1938 年参军。苏德战争期间在西南方面 军和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内作战。1942 年 9 月 26 日夜,以中士身份率侦察组 攻占斯大林格勒市中心的一幢四层楼房,坚守近 3 昼夜,击退敌人多次猛攻, 使该建筑物成为近卫第十三师防御配系中一个重要支撑点(后该建筑物被称 作“巴甫洛夫楼”)。尔后在乌克兰第三方面军和白俄罗斯第二方面军内作 战,从斯大林格勒转战至易北河。1945 年获苏联英雄称号。1946 年复员。从 事经济工作。著有《斯大林格勒前线札记》。 
巴罗特拉(JeanBorotra,l898—)法国运动员。1922 年毕业于巴黎综 合技术学校。在网球界享有声誉。法国败降后追随贝当,支持其“民族革命”, 主张以体育振兴法国。任维希政府体育和运动首席专员。1942 年 11 月因内 部矛盾,被盖世太保逮捕,囚于德国。战后获释。 
巴季茨基(1910—1984)苏联将领。1924 年入乌克兰军事预备学校,参 加红军。历任排、连长。1938 年伏龙芝军事学院毕业,加入联共(布)党。 历任摩托化旅、师参谋长。苏德战争爆发后不久,调任步兵第二五四师师长 (中校衔),在旧鲁萨战役中立战功。1943 年 7 月起先后任步兵第七十三、 第五十和第一二八军军长,参加过第聂伯河会战、第聂伯河右岸乌克兰进攻 战役、白俄罗斯战役、东普鲁士战役以及攻克柏林和解放布拉格等战役。晋 升中将。战后曾任国防部副部长、华沙条约联合武装部队副总司令等职。1968 年获苏联元帅衔。 
巴隆蒂尼(IlioBarontini,1890—1951)意大利反法西斯主义者。1921 年参与创建意大利共产党。积极开展反法西斯斗争,长期流亡法国和苏联。 西班牙内战初期,任加里波第营政委,参加瓜达拉哈拉战役。大战期间,1940 年起在法国南部领导抵抗运动。1943 年回国,在意大利北部进行游击战争, 并致力于组建城市爱国行动小组。曾任艾米利亚罗马涅地区游击队总指挥。 战后为参议员。 
巴维列奇(Antepavelié,1889—1959)南斯拉夫*“克罗地亚独立国” 首脑,克罗地亚极端民族主义分子。律师出身。1927 年为议员。1929 年亚历 山大国王建立独裁政权后,逃亡意大利,建立*乌斯培莎。1934 年在马赛组 织谋杀国王亚历山大。1941 年德、意军入侵南斯拉夫后回国,同年 4 月出任 “克罗地亚独立国”首脑。5 月签订《罗马条约》,出让达尔马提亚。6 月赴 德,宣布加入轴心国。指挥傀儡军,配合德、意军队大肆镇压抵抗运动,残 酷屠杀塞尔维亚人和犹太人。1945 年逃亡奥地利和意大利,1948 年起定居阿 根廷。南斯拉夫多次要求引渡未成。死于西班牙。 
巴斯蒂科(EttoreBastico,1876—1972)意大利将领。就学于莫德纳 军校。参加过 1911—1912 年意土战争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后,先后指挥第 一机械化师和第一黑衫师,晋升准将和少将。1935 年任第二军和第三军军 长,参加侵略埃塞俄比亚的战争。1937 年 4 月调任意大利远征军司令,指挥 武装干涉西班牙。1938 年晋升上将,并相继任第二集团军和第六集团军司 令。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1940 年 12 月任意属爱琴海岛屿总督。1941 年 6 月又出任利比亚总督兼北非意军司令,配合德军作巴斯蒂科战。因与*隆美 尔不和,并时有激烈冲突,1942 年 8 月被解职。同时晋升元帅,调任利比亚 意军司令。同年 11 月复任北非意军司令,但屡战皆北,不久回国。被授予利 比亚荣誉总督,但元帅衔被革除。战后于 1947 年恢复元帅衔。著有《战争艺 术的演化》等。 
 巴蒂斯塔(FulgencioBatistayZaldvar,1901—1973)古巴总统(1940 
 í —1944,1954—1959)。曾长期在军中服役。1933 年发动军事政变,任古巴 立宪军上校司令,控制古巴政局。大战爆发后任总统,采取亲美立场。珍珠 港亭变发生后的次日,1941 年犯月 9 日对日宣战,随后又相继对德、意宣战。 1942 年同美国签订互惠协定,接受其大量贷款,相互降低关税,同时又为美 国提供军事基地。1944 年辞职,旅居国外。战后曾再次发动军事政变,并于 1954 年复任总统。1959 年被推翻,后流亡国外。 
 巴锡基维(JuhoKustiPaasikivi,1870—1956)芬兰总理(1944—1946)。 早年学习法律和历史,并任教于赫尔辛基大学。芬兰独立后为保守的国民联 盟党领袖。曾任驻瑞典大使。1939 年秋苏芬外交危机时任芬兰首席代表赴莫 斯科谈判,曾主张接受苏方的某些要求,但未被本国政府采纳。苏芬战争时 期,任不管部长,参加 1940 年 3 月《苏芬和约》的缔结。后出任驻苏大使, 芬兰追随德国入侵苏联后,退出政界,但继续保持与苏方的联系。参加 1944 年 3—9 月的苏芬停战协定谈判。1944 年 11 月任总理,致力于履行停战协定 的各项条款,维护芬苏和睦。战后曾任芬兰总统。 
 巴黎起义巴黎人民解放首都的武装起义。1944 年 6 月,盟军在诺曼底 登陆后,巴黎人民群情激昂,7、8 月间,不断举行游行示威。7 月 14 日爆发 总罢工,不久,首都与外界交通中断,8 月 15 日,警察拒绝值勤。起义爆发 前夕,以戴高乐为首的*法兰西共和国临时政府担心共产党控制局面,特派战 斗法国总代表团代表帕罗迪和沙邦戴尔马前往巴黎活动,试图推迟起义。但 在法国共产党的推动下,8 月 19 日上午,巴黎地区内地军司令*罗尔汤吉下 令武装起义开始。起义迅速席卷全城。22 日,街垒遍布,市政厅等要地先后 被攻克。至 24 日,德军在城内的大部分据点已被控制。戴高乐闻讯后亲赴盟 军总部,敦促立即进军巴黎。勒克菜尔所属法国第二装甲师于 24 日傍晚进抵 巴黎。次日,德军城防司令*肖尔蒂兹被迫下令停止抵抗,并向勒克菜尔和罗 尔汤吉投降。起义者共有 2000 多人牺牲,德军除 3000 多人被歼外,另有 1.2 万多人被俘。起义的胜利加速了全国的解放。 
 巴巴占尼扬(1906—1977)苏联将领。1925 年参军。1928 年加入联共 (布)党。历任营长和副团长。参加过*苏芬战争。苏德战争开始时为少校。 先后任步兵团长、机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