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第二次世界大战大词典-第6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卡卢加战役苏德战争前期苏军发动的进攻战役,*莫斯科会战的组成 部分。1941 年 12 月 17 日至 1942 年 1 月 5 日,由西方方面军左翼实施。苏 军在*图拉战役中发起反攻后,利用德军退却中形成的缺口,使用快速集群 3 昼夜推进的 90 公里,前出至卡卢加(Kaлyгa)地域,经反复争夺,于 12 月 30 日解放卡卢加市。至 1942 年 1 月 5 日,该方向共推进 120—130 公里。 
卡西诺之战1944 年 1—5 月在*意大利之战中盟军为突破”古斯塔夫 防线同德军展开的多次激战。卡酋诺(Cassino)为座落在加里利亚诺 (Garigliano)河上游拉皮多(Rapido)河边的山区城镇,守利里(Liri) 河谷之门户,扼那不勒斯去罗马之通道。镇侧的*卡西诺山修道院为天主教的 一个圣地。德军曾在此筑垒固守,为古斯培夫防线的枢轴。1 月 24 日,为与 *安齐奥之战相呼应,美国第二军向该处发动强攻。至 2 月 11 日未克后撤。2 月 15 日,盟军以250 架重轰炸机将修道院炸为平地,继以新西兰军 2 个师强 攻。德军移入修道院废墟,居高临下,再次击退盟军。3 月 15 日,新西兰军 再次强攻,激战数日无功而止。5 月 11 日,盟军在发动代号*王冠的行动中, 由于一支法军的摩洛哥上著部队穿越德军防线薄弱环节,进入侧后,造成德 军全线动摇,开始后撤。18 日,主攻卡西诺的波兰军队终于占领惨道院废墟。 
卡罗尔二世(CaroIIl,1893—1953)罗马尼亚国王(1930—1940)。 斐迪南一世长子。1925 年去法国定居,后被剥夺继承权。1930 年回国成为国 王。在位期间,加强专制统治,废除旧宪法,并于 1938 年 2 月制订新宪法, 实行君主独载统治。对外,初推行亲英、法政策,曾镇压铁卫团。1940 年起 又投靠轴心国,起用铁卫团,并于 9 月委任*安东亲斯库组成政府。不久被迫 退位,再度流亡国外。 
卡斯泰拉诺(GiuSeppeCaStellano,1893—1977)意大利将领。参加第 一次世界大战。曾任西西里岛驻军副参谋长。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任陆 军副参谋长。对德意同盟和战争前景丧失信心,1942 年秋曾试图说服国王爱 麦虞限三世退出德意同盟。1943 年春与格兰迪等人建立联系,积极参与反对 墨索里尼的密谋活动。同年七月政变后,受巴多里奥派遣,化名雷蒙蒂 (Raifnondi)赴马德里和里斯本与盟军代表秘密接触,商讨意大利退出战争 事宜。在谈判中坚持盟军登陆意大利南方,在军事上支持巴多里奥政府的条 件。1943 年 9 月 3 日在卡西比莱(Cassibile),代表意大利政府与同盟国 签订停战协定。宣告意大利投降。 
卡尔登勃鲁纳(ErnstKaltenbrunner,1903—1946)德国中央保安局长 (1943—1945)。生于奥地利。早年当律师。1932 年加入奥地利纳粹党和党 卫队。1935 年成为奥地利党卫队领袖。积极参与把奥地利并入德国的活动。 1938 年德奥台并后,出任奥地利辖区保安部长。1941 年该部撤销后,任奥地 利辖区党工队和警察首脑。1943 年*海德里希被刺后,受希特勒和希姆莱委 派,继任德国中央保安局长。以残暴手段继续推行法西斯恐怖统治,加紧虐 杀战俘和犹太人,并在集中营内进行大屠杀。升至党卫队副总指挥卡尔登勃 鲁纳(相当于上将衔)。战后在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受审,以战争罪和违反 人道罪而被判处绞刑。1946 年 10 月 16 日执行。 
卡尔式自行火炮(GesohutzwagenKarl)即”格拉特040 式自行火炮”。 
卡西诺山修道院意大利文化和宗教胜地。座落于罗马东南百余公里的 卡西诺(Cassino)山顶上。公元前 44 年,罗马执政安东尼(MareusAntonius, 公元前 82—公元前 30)在此建城堡;529 年圣本尼迪克特(St.Benedictus, 480—547)始建隐修院,后屡遭破坏,又几度重建,1943 年秋,德军在山上 筑垒固守,成为*古斯塔夫防线的枢轴。盟军屡攻不克,损失惨重,1944 年 2 月 15 日,征得教皇*庇护十二世的同意,盟军大规模轰作把修道院夷为平地。 盟军的这一行动曾引起广泛指责。1956 年重建成修道院。 
卡拉布里亚海战1910 年 7 月英、意海军在地中海上的初次交锋。因 这次海战在庞塔斯提洛(PlintaStilo)角附近发生,故又称“庞塔斯提洛角 海战”。是月 8 日英国地中海舰队掩护两支运输船队从马耳他驶往亚历山大 途中,在克里特岛以南与意大利舰队遭遇。英方 3 艘战列舰、1 艘航空母舰、 5 艘巡洋舰和 16 艘驱逐舰;意方 2 艘战列舰、7 艘重巡洋舰、12 艘轻巡洋舰 和 24 艘驱逐舰,并有岸基航空兵掩护。英舰穿插到敌舰和敌方基地中间。第 二天,双方接战,英舰击伤意战列舰 1 艘和巡洋规 2 艘;意岸基航空兵炸伤 英*鹰号航空母舰和 1 艘巡洋舰。英舰追击意舰到离意大利本土卡拉布里亚 (Caiabria)海岸不到 25 海里的海域。 
卡萨布兰卡会议1943 年 1 月 14—24 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和英国首相 丘吉尔在摩洛哥的卡萨布兰卡(CasabIanea)举行的会议。”联合参谋长委 员会成员与会。主要讨论 1943 年对德、意的军事行动问题。丘吉尔提出*地 中海战略的作战思想,力主在 1943 年扩大地中海战场,进攻意大利和巴尔 干;而美国的马歇尔等人则主张横度英吉利海峡,在法国展开大规模功势。 双方争论激烈,至 1 月 23 日才通过《一九四三军作战万针》,规定:加强对 德国的战略轰炸和反潜挺战,继续在英国集结军队以便在 1943 年 8—9 月间 进行在法国登陆的作战;结束北非战役后将进攻西西里岛,加强对意大利的 压力,任命艾森豪卡萨布兰卡会议:左起吉罗、罗斯福、戴高乐、丘吉尔威 尔为地中海战场盟军总司令,亚历山大任副总司令:英国接受美国对太平洋 和远东的作战计划,同意于 11 月发动缅北战役,并保证在战胜德国亏将积极 参加太平洋战争。会议在研究关于法属北非厅政机构问题时,邀请戴高乐和 吉罗出席,并促使戴高乐同吉罗达成协议。会议还就争取土耳其参战、交换 原子弹研制情报、殖民地命运等问题,进行了磋商。1 月 24 日罗斯福在记者 招待会上首次提出了*无条件投降原则。会议结束后发表公报宣称:双方就 “1943 年对德意日的作战计划和措施达成了圆满的协议”,但实际上并未消 除双方在战略上的分歧。 
 卡累利阿方面军苏联战略战役军团。1941 年 8 月由*北方方面军划分 组建。下辖巴伦支海至拉多加湖一线驻军(约两个集团军,后曾再组建 3 个 集团军)。在苏德战争前期成功地实施了防御作战。1944 年在海军部队协同 下实施了斯维里河彼得罗扎沃茨克战役和佩特萨莫希尔克内斯战役,迫使 芬兰退出战争。同年 11 月撤销。历任司令为弗罗洛夫(1941.9—1944.2)和 麦列茨科夫(1944.2—11)。 
 卡累利阿防御战苏德战争中苏军于 1941 年至 1944 年问在卡累利阿 (Kapeлия)地区实施的防御战斗总称。战争初期,德军独立“挪威”集 团军和芬兰军队从苏芬边界入侵苏联。苏军北方方面军(1941 年 8 月 23 日 起分编为卡累利阿方面军和列宁格勒方面军)在北方舰队配合下进行了顽强 防御。至 1941 年 9 月底,战线稳定在 1939 年国界旧筑垒地域和斯维里(CB иpь)河一线。此后,德军多次企图突破苏军防御,均未得逞。苏军保住了 北方舰队的主要基地和摩尔曼斯克一基洛夫斯克(KиpoBcK)铁路线,使芬 军无法在卡累利阿南部及地峡与德军会合,从而不能在列宁格勒外围构成第 二道包围圈。苏军的防御为 1944 年在苏德战场北翼转入战略进攻准备了条 件。 
 卡萨市兰卡号潜艇(Casabianca)法国潜艇。排水量 1500 吨。1940 年 春参加挪威战役。法国败降后,停泊于土伦港。1942 年 11 月 27 日德军进占 士伦时,突围至阿尔及利亚,加入战斗法国海军。此后在 10 个月内,7 次担 负重要使命,秘密将人员及军用物资运送至科西嘉岛和法国南方,支援当地 人民开展抵抗运动。1943 年 9 月 13 日将战斗法国的 100 余名突击队员送到 科西嘉岛首府阿雅克肖,协助该岛人民起义。 
 卡塔利娜式巡逻机(Catailna)即“pBY 型巡逻机。” 
 卡普罗尼飞机公司(SocietaItalianaCaproni)意大利生产飞机的大企 业。1903 年由卡普罗尼(GiovanniCaproni,1886—1957)伯爵创建,故名。 1910 年生产出第一架飞机。后在墨索里尼政府大力扶持下,先后吞并雷贾 尼、维索拉、贝尔加姆西等飞机工厂,财力不断膨胀。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以生产*卡普罗尼型轰炸机而驰名。1940 年 8 月 28 日,试飞意大利第一架喷 气式飞机成功,后因质量问题,被迫放弃生产。 
 卡普罗尼型轰炸机意大利轰炸机,由*卡普罗尼飞机公司制造。其 Ca133 型最大时速 231 公里,最大载荷航程 1350 公里,升限 5000 米,装有 7.7 毫米机枪 4 挺,可携带炸弹 500 公斤。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已生产 259 架,在非洲各战场广泛使用,但因性能低劣,未发挥重要作用。 
 北一辉(1883—1937)日本法西斯主义理论家。木名辉次郎。曾为早稻 田大学旁听生,期间接触到进化论和社会主义思想,于 1906 年自费出版《国 体论及纯正社会主力》,主张通过昔选来改革国内政治,遭当局停刊处分。 早年加入“中国同盟会”,辛亥革命后一度被驱逐出中国。五四运动时又来 华,目睹中国人民的反日运动,思想急剧右转,研究各种法西斯理论。1919 年写成《国家改造案原理大纲》(后改名为《日本改造法案大纲》)一书, 主张实行国有化政策,以天皇为日本的支往。其思想在日本陆军少壮派军官 中影响甚深。1920 年应*大川周明之邀返回日本,加入犹存社,进一步鼓吹 军事“革命”,建立法西斯军人独裁统治,成为日本法西斯主义运动的理论 家。后在陆军中组织“天剑党”,在海军中组织“王师会”,获得下级军官 的拥护,并与财阀勾结,取得三井则阀的巨额政治资金,1936 年作为*二·二 六事件的幕后策划者之一,被捕受审,次年 8 月被处决。 
北大营中国东北军主力第七旅王以哲部驻地。位于沈阳城北部。该部 兵员逾万,装备齐整,素有东北军模范旅之称。1931 年 9 月 18 日夜,日本 关东军制造*柳条湖事变后,立即派铁路守备队 500 人向该营地进攻。王以哲 部奉行蒋介石的不抵抗命令,当日军从西、南、北三面接近营垣时才仓促抵 抗,伤亡渗重,余部突出重围。19 日清晨为日军完全占领。 
北进论日本向亚洲大陆扩张侵略的策略。明治以来,日本始终把并吞 朝鲜,侵占中国,称霸亚洲作为基本国策。但统治集团内部长期存在南进论 与北进论的论争。与南进论者相对立的北进论者主张侵占朝鲜、中国后,北 上进攻苏联,以称霸亚洲大陆,1931 年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北进呼声一度高 涨。后广田弘毅内阁通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