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末世之种田好难-第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这学,既不是强制的,也不是免费的。

不强制的意思是,如果家长因为各种原因,不想让自己孩子上学,也是可以的。

不免费的意思是,学生们的各种杂费食宿费用都是要交的。当然不会直接跟你收,而是将从原本将分给每个人的粮食和其他物资中直接扣除。每个学生自己的那一份肯定是不够的,缺少的部分就从其监护人的份额里扣。

“大概三人份的样子,不过都对这帮孩子的饭量有点估不准,所以更具体的数字,得等他们上一段时间的学才能统计出来。”来通知并统计上学人数的村支书说。

很久以后,乔菲才知道,之所以不强制上学,是因为 学校根本不可能容纳原来的所有学生。一时又找不到其他合适的地方。原本还有人提议抽签,却被否决了。

“抽签不是更好控制人数?自愿的你就不担心人还是太多?”乔菲不明白。

“只要他们父母有这心,我们就一定会给这个机会。哪怕放下其他所有的事,我们都会把学校给扩建了。可惜,短视的人总是很多。”

乔家的两小孩是肯定要去上学的,丁淼有点不乐意,不过在乔磊盯着乔父的外套轻飘飘的一句“你想留在家里种——地?”后再没有意见,估计是又想到了施肥的场景。

乔菲没告诉他们,她有个直觉,现在的学校,不会跟以前一样了,很可能会教他们怎么种地。而如何堆肥肯定是必修课。

乔磊和丁淼都是从没离开过家的人,大家自然都是不放心的。要搁在以前,担心吃不好,可以往卡了多打点钱。现在,担心他们吃不饱,却只能多带点吃的了。

以前,是担心孩子吃太多含有防腐剂的食物,不健康。现在,却是想买也不可能了。而除了那些加了防腐剂的食品,又没有冰箱,其他的熟食,哪个能保存?吃个三天就到头了。

不过,村支书提醒说,开学前一天会有大巴来村口接孩子们去学校,家长是一律不得陪同的。行李虽然不限制,但是,大巴只送到校门口,从那里到宿舍区,以前的大学生们都要走二十分钟左右,而行李是需要孩子们自己扛进去的。

“宿舍了什么都有,理论上只要带换洗的衣服就可以了。”村支书把“换洗”两个字念的特别重,意有所指的乔菲都听出来了,何况几个家长。

这就是通讯中断的坏处了。像丁父,就只知道中学要先复课,但具体的时间和课程的安排,暂时就不知道了。以前,有什么事,肯定是从上面一层层往下传递。市里要决定了复课,肯定先通知县里,县里再通知各乡镇,然后由乡镇通知各村委。现在,要想有效率,却只能直接通知到村里,不然,再这么一层层下来,就什么事都别想干成了。

不过,乔菲觉得自己一定是被丁父传染了。会采取这么直接通知到村的方式,确实不像是政府机构的作风,就算不是从默,也应该是军队的人。

有效,但是粗暴,中间那些被架空了权利与利益的人,只怕,不会个个都如丁父一般毫不在意。

有了村支书的暗示,行李的方向也就确定下来了。

需要很多“换洗”的衣服,说明这课程绝不会跟原来那样,文化课占据对主导地位,“体育课”的比例将增大很多。

乔磊和丁淼都不缺衣服,但是,适合“体育课”的衣服却不多。就算是买的运动服,质量好,样子好,也适合参加各种体育锻炼,但是,绝对不适合,让两小孩,自己洗。

他们要一个月才能回来一次,要带够足够“换”的衣服太不现实了,只能让他们自己“洗”。全棉全毛的好料子,穿着舒服,洗起来可不是。最好洗的,显然是各种化纤料子。

于是,找来找去,居然发现,曾经被各种嫌弃的校服,才是最合适的:宽松,颜色耐脏,料子耐磨,而且随便怎么洗都没问题。

“早知道就多买两件了。”丁母很是遗憾,当初自己居然还嫌弃这衣服太丑。

“这谁想得到啊。而且磊磊正长个呢,这两套去年买的时候还大了一码,现在刚合身。更别说前几年的了。”乔母更愁,儿子年后明显长高了,她真担心不到一个月后,这些衣服就不合身了。愁着愁着,终于让她想到个办法。

“我看老乔的工作服,料子挺合适的,改改尺寸就行了。现在也不能要求好看了,反正男孩子,好不好看的无所谓了。”

丁母也同意,乔父自来水长的工作服,防水又耐脏,确实合适。不过改尺寸这个事,得找乔菲,他们那点针线活,到孩子们离家去上学,也不一定能改好一套。

乔菲也同意两位妈妈的想法,得个两小孩带些适合运动又耐脏好洗的衣服。不过,改乔父的工作服,却不急着这一会。

“改小了容易,但小磊和淼淼只怕都很快会穿不下,到时候再想改大就麻烦了。而且这些工作服,现在爸爸和丁叔叔也需要吧?小磊和淼淼我打算给他们做新的。”

乔菲手头,有些原本打算用来做羽绒服的料子。当时准备这种布料,主要是为了万一真的如《后天》里描述的那样成了冰河世纪,好做点保暖的衣服。不过,看现在的形势,被冻死是不大可能了,比较需要担心的是被热死。

不过,羽绒服不需要了,这料子却还是好料子:防水又好洗,而且够细密,万一碰到了肥料什么的,也不容易渗到里面的衣服去。正是两小孩现在最需要的。

光换洗的衣服就装了大半个箱子,装食物的地方就有限了。那些膨化食品就不用考虑了,太占地方。

生怕两小孩饿着的乔家众人,在这点上目标很一致:热量越高的越好。于是最终,选择的是各种坚果和巧克力。

当然,这也是因为家里刚好有这些。坚果类的是因为过年,买的比较多。巧克力是乔菲以“喜欢吃”的名义特地囤积的。

在外多年的乔菲很有经验的给两弟弟各塞了两瓶“老干妈”。

乔母反对,现在辣椒酱不好弄了,家里最爱吃辣的是乔菲,乔磊和丁淼却只能吃一点点辣。

“你自己留着,这东西以后可没地方买了,给他们俩是浪费了。”

“不吃可以再背回来嘛。不过,我感觉你们会需要的。以我多年在外的经验作证。”乔菲笑。

不然,怎么会成为大学寝室的必备呢?

 第26章 除草

送走了去求学的孩子们,再多的不放心也只能放在心里。

虽然担忧,但细心的人会发现,这些家长们的精神状态都挺不错。反而是自己那些最终还是没送自家孩子去上学的父母们,有点萎靡。

村子里原来的住户们,都把孩子送去了,倒是那些外来户中,有好几家的孩子没去上学。这到不少说村里人更有远见,主要的原因却是在面子上。

对于村里人,大多是亲朋好友都在这里,周围的邻居们都是认识了几十年的,以后应该也是要继续在一个村庄里住下去的。

现在再艰难,也没到揭不开锅的时候。要交的费用,也并不是说要你拿出来什么,而是从将来才会发给你的物资里扣。

一方面,不是从自己手里出去的东西,“舍不得”的情绪就没那么强烈;另一方面,既然不需要你拿出来,也就没了“拿不出”的借口。

“交不出物资让孩子上学”与“舍不得物资让孩子上学”之间的差别是很大的,前者你还能收获周围人的同情,也许还会有帮助。后者却只能被看不起了。

陌生人的看不起,可以不在乎。被所有熟悉的人看不起,不到万不得已,没人愿意尝试的。

而外来者们却少了这个“动力”。周围的人都不熟悉,亲戚朋友们都相距很远。更有的人家,老家在外地,所有的亲戚都不在本市,就是两口子带着孩子在J市打工、生活而已。外人的看法,哪里有实际的生活更重要?

更何况,相对而言,他们的日子,确实比村里人过得更紧巴。

换了个地方,换了种生活方式,带来的变化是巨大的。

你有适合下地的衣服裤子鞋子吗?

你借用了别人种地的工具,会那些最简单的修理吗?他们只有在空闲时候借出工具的义务,却并不需要负责帮你修理。

你知道哪里去捡柴火吗?你知道怎么用土灶做饭吗?

林林总总,太多的情况,总是需要你表示点什么,才进行的下去的。

怪村民小气贪婪?

谁叫你穿的比他们精致,即使有点不合时宜。做个菜,用的油盐酱醋各种调料,也看上去更贵更复杂。

心理上,双方都有种根深蒂固的想法:城里人总是比村里人更有钱。

不管各自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结果已经是不可更改了。

中学的复课,不仅影响了有学生的家庭,对其他人影响也不小。

比如来乔菲家串门的丁蕾,就掩饰不住的兴奋,弄的乔菲很是不解。

丁蕾的解释是,大家终于可以确定所谓的“均分物资”不是空头支票了。

“种子肥料的,不是都分了?怎么会是空头支票!”乔菲更奇怪了。

“就是因为种子肥料分了啊。这既然已经分过了,就算别的东西不再分发了,也不能说军队和政府完全食言了。谁敢相信他们真的会把所有东西都分给我们啊?要找找借口还不容易。没想到这回居然是真的,天上掉馅饼了。菲菲,你家从默真是个大好人!”乔菲觉得丁蕾有上来亲她一口的架势。

“这么说之前你觉得不会再分东西的时候,一直在骂他?”

“怎么会?我很相信他的。但是,很多事,他也是有心无力的吧。虽然不知道你家从默在军队里是个什么官,不过这么年轻,总不会是最大的。而且还有政府的人呢。没看咱那村长还在跟书记斗呢。”

家里有小学生的,更是开始到处打听,这小学什么时候开学,是不是也要统一到一个地方上学?孩子太小,尤其低年级的小学生们,家长们自然更不放心了。但是不让上学,更不乐意了。

“孩子的上学问题没解决,我都没心情管其他事了。”这大概是最典型的说辞了。

不过再急也没用。因为上面给的说法是小学会是分片上学。具体的学校还在确定,学校里的房子也要修整。

“房子没修好,你敢让你家娃娃去上学?”

不敢!

不管怎么说,大家都有了盼头了。很难言说,但整体而言,村子里确实有了一种,生活开始恢复正常的氛围。每天去种地的时候,大家也能乐呵呵的互相打招呼了。

不过,很快,能笑出来的就不多了。

细心的村民发现地里先露头的,不是自己播下去的种子,而是各种杂草,并且长势迅猛。

这其实是一个可以预期的结果,只不过没看到前,总会有点侥幸心理。

“拔草”这个活,其实已经离村民们有点远了,虽然他们一直在种地。除草剂虽然不能杀灭所有的杂草,但零星的一点杂草,对作物影响很小,一般也就放任它们了:这去“拔草”,投入产出完全不成比例,不划算。

但现在,与化肥一样,当除草剂用一点少一点的时候,大家都舍不得了,总想着要留着以后再用。当然,就算想敞开了用,也是不可能的了。

所以这次,播种前的土地,显然是没有经过药物处理来除草除虫的。而且习惯一旦养成,就很难意识到会有问题。早已经习惯了用各种除草剂杀虫剂的现代农民,种地的方式也是与之匹配的。所以大多数人,在播种前的耕地过程中,并没有很仔细的筛除杂草的根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