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史上最强的沟通术-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先生,你要付我10法郎。”马车夫知道他是大名鼎鼎的音乐家,便有意讹诈他。
“你这是开玩笑吧?”帕格尼尼吃惊地问道。
“我想不是。今天人们去听你一根琴弦拉琴,你可是每人收10法郎啊!我这个价格不算多。”
“那好吧,我付你10法郎,不过你得用一个轮子把我送到剧院。”
例子中的音乐家帕格尼尼,对于车夫的敲诈勒索,没有义愤填膺,断然拒绝,而是先同意付款,然后提出了一个令车夫无法做到的条件:用一个轮子把他送到剧院。这客观上便起到了拒绝勒索的作用。
某马戏团有一个重要的节目:驯狮表演。一个年轻漂亮的女驯狮员,手拿指挥棒,让狮子做高难度的动作,演到高潮时,女郎口中含一块糖,让狮子用舌头接过去。为了渲染气氛,马戏团的经理问观众:“哪位观众敢上来试一试?”
台下一片沉默,突然有位男士应声答道:“我敢。”观众一下子把目光聚集到他身上,停了片刻,他接着说:“不过,我要演狮子。”
马戏团经理是要观众与狮子一同表演,但是由于在“试一试”的前面理所当然地省略了“与狮子”三个字,这便给了那位男士以可乘之机,他先出人意料地作出肯定的回答,然后来一个转折,从而开了一个令人忍俊不禁的玩笑:他要上去与那位女驯狮员接吻。
2、补充说明法
先肯定对方的说法或顺承对方的意思加以回答,然后再补充说明,使之符合逻辑。如:
有一年愚人节,纽约的一家报纸为了愚弄众人,报道了一则马克?吐温去世的消息。人们信以为真,很快,吊唁的人流纷纷涌向马克?吐温的家。
马克?吐温对于报纸的恶作剧并没有发火,而是风趣地对大家说:“报纸报道我死是千真万确的,不过日期却提前了一些。”
对于报纸的恶作剧,马克?吐温不仅没有愤慨和谴责,反而加以肯定,这大大出乎人们的意料,然后加以补充,说是日期提前了一些,这既使自己的话避免了逻辑上的漏洞,又显得幽默风趣。
一次,萧伯纳夫妇与好友帕特里克?马奥尼谈了许多问题,当他们谈到各人的爱情纠葛时,马奥尼问夫人:“您是怎样与您丈夫那些众多的女*慕者和平共处的?”
萧伯纳夫人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讲了一则轶事。她说:“在我们结婚以后不久,有一位女演员拼命追求我丈夫,她威胁说‘假如见不到他,我就要自杀,我就会心碎……’”
“那么,她有没有心碎而死?”
“确实如此,她死于心脏病。”萧伯纳打断了谈话插进来说,“不过那是50年以后的事了。”
例子中的萧伯纳先顺承对方的意思作肯定的回答,然后再补充说明,使之符合事实,也使语言更引人入胜。
3、借口推脱法
即先答应对方的要求,然后又寻找借口加以推脱。如:
宋代的范正敏在《遁斋闲览》中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
富贵权势之家从新科进士中挑选女婿,是相当普遍的现象,其中也有内心虽不乐意而迫于权势不得不应允者。
一天,某权贵之家看中一名年轻进士,便派十名家丁去强行相邀。年轻进士没有推辞,跟随而来。到这家之后,立即引来不少人围观。
一会儿,衣着华贵的主人出来,对进士说:“我膝下只有一女,相貌倒也不俗,愿许配给郎君,不知意下如何?”
进士先鞠躬,后答道:“我出身贫寒,能高攀贵人,深感荣幸。不过,这件事要等我回家与妻子商量之后才能答复,你看如何?”
众人知其早已成亲,无不大笑,主人则满面羞惭。
这名新科进士,对于权贵之家的冒失逼婚,不直接推辞,而是恭敬地应允,然后借口说要与妻子商量,不仅表明了自己有妻室,而且还显示出对妻子的尊重,大有“糟糠之妻不下堂”之势,自然巧妙地表明了自己的拒绝之意。
书包 网 。  。。  想看书来
隐含判断,韵味无穷(1)
有一对夫妇吵得很凶,吵到后来丈夫觉得后悔,就把妻子带到窗前,去看一幅不常见的景象一两匹马正拖着一车干草往山上爬。
丈夫说:“为什么我们不能像两匹马那样一起拉,拉上人生的山顶?”
“我们不可能像两匹马一起拉,”太太回答说,“因为我们两个之中有一个驴子。”
尽管这句话表面上看有些伤人的成分,但它的趣味性还是异常突出的,因为其中隐含着一个判断:我是那匹马,可你却是一只倔强的毛驴子。这位妻子的话之所以妙,原因就是她通过预留的隐含判断幽默地表达了自己对丈夫火暴、倔强性格的不满之情。这种一个判断之中暗藏着另一个判断的手法,我们称之为隐含判断。
说话时,出于技巧和内容的需要,有时故意不把要表述的观点直接表述出来,而是隐蔽地蕴含在另一个似乎无关的观点中,让谈话对方经过思考,顿悟你所要真正表达的意思,这是隐含判断的真正要义,它往往能够给人留下无穷的回味。
隐含判断,幽默就幽默在它不是一览无余,而是给人留下回味思考的空间,这个空间里趣味无穷,机锋无限。幽默作家根据这个特点,往往能创作出许多韵味隽永的幽默小品。
约翰先生坐在车厢里很有礼貌地问坐在身边的一位女士:“我能抽烟吗?”女士很客气地回答:“你就像在家里一样好啦”约翰先生只好将烟盒重新放四衣袋里,叹了一口气说:“还是不能抽。”
这位女士说的是一句客气话,她的话并不幽默,幽默的产生来源于约翰先生的回答“还是不能抽”之中隐含的那个判断:在家里就不能抽烟,因为受妻子“管制”;现在如同在家里一样,自然还是不能抽了。这个结果一出现,使大家一下子就看清了约翰先生“妻管严”的形象,那种夸张的无可奈何的神态惟妙惟肖,令人忍俊不禁。
隐含判断技巧因其具有含蓄性,暗藏锋芒,表面观点和实际观点既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又有大跨度的差距,虚实对比之下往往会显得风趣谐谑,所以能产生十分强烈的幽默感。
一天晚上,英国政治家约翰?威尔克斯和桑威奇伯爵在伦敦著名的牛排俱乐部共进晚餐。酒过三杯后,桑威奇伯爵带着醉意跟约翰?威尔克斯开玩笑说:“我常在想,你一定会死于非命、不是天花,就是被绞死。”威尔克斯立即回击说:“我的伯爵先生,那要看我是喜欢伯爵夫人还是喜欢伯爵了。”
桑威奇伯爵的话把威尔克斯逼上了两条路:或者死于天花,或者死于绞刑。面对这样的伤害性玩笑,威尔克斯放弃了恼羞成怒,选择了幽默。他首先默许“会死于非命”的前提,然后根据“死于非命”的两种可能相对应地推出两种原因、这样,就变成了:死于天花是因为喜欢伯爵夫人;死于绞刑是因为喜欢伯爵。
仅看这个表层次的判断并不幽默,关键是在这个表层次的判断之中还有一层意思,威尔克斯点到为止,余下的判断留给桑威奇去琢磨了。为什么喜欢伯爵夫人就会死于天花呢?想必是伯爵夫人早已染上了天花;为什么喜欢桑威奇就会死于绞刑呢?看来桑威奇就是绞刑的代名词。这个判断结果稍加思索就会得出,伯爵夫人和天花,桑威奇和绞刑,就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
同时,隐含判断还是一种委婉的表达技巧,能帮助你把一些不想直说的话间接地说出来。让听话的一方在做出延伸或深入判断之后,领悟出被你“藏”起来的那层意思。
隐含判断,韵味无穷(2)
在一家高级餐馆里,一位顾客坐在餐桌旁,很不得体地把餐巾系在脖子上。餐馆的经理见状十分反感,叫来一个服务生说:“你去让这位绅士懂得,在我们餐馆里,那样做是不允许的。但话要尽量说得和气委婉些。”服务生接受了这项任务,来到那位顾客的桌旁,有礼貌地问:“先生,你是想刮胡子,还是理发?”那位顾客愣了一下子马上明白了服务生的意思,不好意思地笑一笑、取下了餐巾。
服务生的问话是十分机智幽默的。他把自己的意思隐藏起来,留给顾客做出正确的判断:刮胡子和理发需要把毛巾系在脖子下,现在既不是刮胡子又不是理发,所以不应该把毛巾系在脖子下。如果服务生不是运用隐含判断技巧,直说“你又不刮胡子,又不理发,为啥要把餐巾系在脖子下”,就显得生硬不友好,直通通的表达让顾客面子上过不去,很容易激起反感和对立情绪,甚至顾客会拂袖而去,给餐馆造成经济和名誉上的损失。现在服务生巧借隐含判断,表达了自己的观点,礼貌地暗示出顾客有失体统之处,圆满地完成了经理交予的任务、交际的效果是积极的。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隐含判断是通过“隐藏”表达观点、表现幽默的,露中有藏,藏中有露,是一经推演判断就能发现真正意图的,如果藏得太密太深,幽默效果就荡然无存了。所以在使用这种技巧时一定要注意藏之有度,要让人们经过短暂的思索后立即能判断得出。
有一次,肯尼迪总统的父亲约瑟夫对着肯尼迪夸奖自己的孙女卡洛琳:“卡洛琳真聪明,她比你这么大的时候伶俐多啦,杰克(肯尼迪的小名)!”肯尼迪毫不示弱地说:“不错,她是很聪明,还要看看她爸爸是谁啊”
肯尼迪的真实意图隐藏得就很巧妙,而且非常俏皮。当父亲约瑟夫夸奖孙女卡洛琳、贬抑肯尼迪时,肯尼迪首先肯定卡洛琳很聪明这个事实,然后抓住“比”这个关键环节,由“谁比谁聪明”的结果向前推断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这要看看她爸爸是谁”这句话表面上只是推断出“他自己聪明,他的女儿才聪明”的结论,实际上露中有藏,毕竟把话说到这个层次上未免索然无味。聪明的约瑟夫隐隐约约听出了儿子的弦外之音:卡洛琳聪明是因为她爸爸是肯尼迪;肯尼迪不聪明当然也是因为他爸爸的缘故啦。一句隐含判断置约瑟夫于不利的位置上。约瑟夫之所以听到弦外之音,是因为肯尼迪的话是藏中有露的,“看看她(卡洛琳)爸爸是谁”容易让人联想到“看看他(肯尼迪)爸爸是谁”,这便是“露”的线索,按这个线索寻找,于是你便可以获得幽默。
众所周知,马克?吐温是美国著名的喜剧大师,无论是写作还是日常生活,他的语言都充满了诙谐,尤其在嘲讽方面,他可谓登峰造极,当然更是深谙“隐藏判断”的技巧。
马克?吐温有一次坐火车去上课,因为离开课的时间已经不多了,他十分着急,但是火车的速度并没有因为他着急而开得更快。于是马克?吐温打算和列车员开个玩笑。当列车员过来检票的时候,马克?吐温取出了一张儿童票递给他。这位列车员也挺幽默,故意假装仔细打量了马克?吐温半天,说:“看不出您还是个孩子啊!”
马克?吐温回答:“我现在已经不是孩子了,可是我买票上车的时候确实还是个孩子。”
美国有一位百万富翁,他的左眼坏了,花好多钱请人给装了一只假的,这只义眼装得很好,乍一看,谁都看不出来。于是,这个百万富翁十分得意,常常在人们面前夸耀自己。
有一次,他碰到马克?吐温,就问道:“你猜得出来我哪一只眼睛是假的吗?”
马克?吐温指着他的左眼说:“这只是假的。”
富翁很惊讶:“你怎么知道的?”
马克?吐温说:“因为你这只眼睛里还有一点点慈悲。”
马克?吐温收到一位初学写作的青年的来信。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