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贼-第2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样做无疑是在自掘坟墓。

最新最快章节;请登陆;阅读是一种享受;建议您收藏。

正文第三百九十二章大战在即

更新时间:20111061:05:20本章字数:4096

(才)(子)(阁)

第三百九十二章大战在即

三公为名义上的国家丞相,百僚之首,而受拜三公,乃是国家一等一的大事,韩遂拜司徒之位,天子临轩,百官恭立。后者好理解,至于轩,则指大殿前堂陛之间近檐处两边有槛楯,如车之轩,故称为轩。天子离座,于此亲为韩遂加冠服、授印绶,礼仪繁琐而隆重。

礼毕,钟鼓齐鸣,朝臣祝贺。

韩遂此时焕然一,他本就身形修长,容貌俊伟,久为一方霸主,身上自有一番过人气度,而今又加公服,添几许威仪,但他却没有予人以拒人千里的感觉。韩遂处于人群重重环绕之下,含笑漫谈,尽显谦和,使人心折。

三公无权,权归尚书台,是以,yù为名正言顺的丞相,则非要录尚书事不可。韩遂即为司徒,却没有进一步录尚书事。这么做虽然可以让他加名正言顺的住持国政,但公卿此时已经对他极为警惕,行事还是低调一些为好。反正他手握十余万兵马,只要顺利bī退盖俊,日后长安,还不是由他说了算,无须贪图这点虚名。

当百官归位,韩遂也坐到太尉马日磾、司空淳于嘉之间,议会再开。连续说了几件不痛不痒的事后,韩遂起身,上言天子,此次得以平息长安动luàn,稳定社稷,已故太师麾下众将功劳为高,不可不赏。

天子刘协看看韩遂,又看看董军诸将,一脸惧sè,连称准奏。显然,经历了昨天种种,刘协至今惊魂未定。

董越、牛辅二人相视一眼,代表众将行出,伏叩地上,言称此番率兵入京,上为国家讨贼,下为太师报仇,固然成全忠义之心,却累天子受伤惊吓,实无功而有罪也,愿诣廷尉受罚。

天子刘协年幼不假,但也已登基三载,最起码的眼力还是有的,董越、牛辅也就是这么一说,他如果当真,降下罪责,怕是对方立刻就会翻脸。

君臣你说有罪,我说无罪,好一番推让,最后董越、牛辅见天子极为坚持,“无奈”地叩头谢恩。

韩遂冷眼旁观,眼见闹剧落幕,这才开腔,举董越为前将军,牛辅为左将军,共秉朝政。前后左右四将军于朝中地位极高,金印紫绶,有开府之权,不常置,仅在四大将军、三公九卿之下。

四将军的排列顺序是前尊后卑、左尊右卑,至于左与前,有时平级,有时以前督左,有时以左督前,没有定数。董越、牛辅是董军最大的两个派系,为争董卓继承人之位,相持不下,韩遂封两人前、左将军,颇有挑拨之意。

韩遂再表之,董越、牛辅以下诸将各升一级,司马拔为都、校,都、校拔为中郎将,中郎将拔为杂号将军,连深受重伤的樊稠,远在武关的李én也没落下。

而董军名义上的首领,河津都尉董承,则只得到了一个不痛不痒的虚职,被高高挂了起来。董承乃当今天子祖母董太后亲侄,是天子为数不多的亲人,东汉自和帝起,饱经外戚之苦,其祸之烈,不逊jān阉nòn权,韩遂对董承异常忌惮,在打压外戚方面,他和董军诸将的目的一致,绝不能给董承任何一丝掌权的机会,否则必遭反噬。

董军众将皆捞得好处,韩遂自然不会厚此薄彼,亏待自己人,以八拜之jā、汉阳太守李相如为司隶校尉。又以凉州从事王国为尚书,可以想见,王国背后有着韩遂的鼎力支持,在尚书台的话语权肯定不逊尚书令,甚至犹有过之。武威太守黄衍则为京兆尹,谋士成公英为shì中,余者,亦皆得重用。

然而出乎人意料的是,隐隐为凉州臣之首的凉州治中阎忠,只捞到六百石谏议大夫之职。韩遂当然不是对他有什么不满,其实这只是第一步,他真正的打算是让阎忠出任御史中丞。阎忠在凉州名声显赫,可终究只是州吏,一下子提到“三独坐”这般显赫的位置,恐有不妥,在朝堂上hún些资历,方好提拔。

至于赵岐,韩遂让他出任九卿大鸿胪,主持礼仪,也算待遇不差。

部将杨、成宜、梁兴、张横、阎行、麹胜、蒋石等人,或为杂号将军,或为中郎将,并且都封了乡、亭侯爵,其中杨、麹胜、阎行三人是成为县侯,食一县之地,为将者之愿,封侯拜将、光宗耀祖而已,三人今日全矣。

朝会结束,韩遂率领百官恭送天子离开,而后通知众僚,午时于司徒府设宴,还望届时驾临寒舍云云。百官自是满口答应,无论对韩遂印象如何,不可否认的是,韩遂是继董卓、王允之后,大汉国第三位权臣,没理由因为一顿饭平白得罪于他。

韩遂和群臣攀谈,hōu空低声问身侧的成公英道:“怎么没看到蔡伯喈,他没来?”昨日长安城陷,蔡邕乘机乘车出逃,被守én叛军拦了下来。蔡邕饱经诗书,名著海内,气质出群,再怎么掩饰,皆是无用,士卒怎么可能放他离开。当韩遂听闻抓到蔡邕,心里非常高兴,他不仅是关东大儒,亦为盖俊丈人。似盖俊这等枭雄,绝不会因为丈人落入敌手而退兵,但蔡邕也不是全无用处,至少可以作为日后双方谈判的筹码之一。

成公英点头道:“是。蔡伯喈先前遣家仆传讯,声称uǐ部有疾,短期内无法上朝。”

“uǐ疾,真是一个好借口啊……”韩遂哑然失笑,随后不再同成公英讲话,将注意力转回面前的同僚身上。

随着时间的推移,殿中百官渐渐散去,韩遂出未央殿,转入一间偏殿,阎忠、杨为首的凉州武及董军诸将随后而至。

韩遂高居主位,示意大家免礼就坐,谓诸将之首杨道:“麴中郎可有消息传回?”所谓麴中郎,即指屯兵于长安北,渭水河以南的中郎将麴演,他的任务是监视和对岸的盖勋、杨阿若统领的盖军。此人和此间殿中的麴胜一般,皆为金城麴氏子弟,当年韩遂、边章举兵叛luàn,金城麴氏全族投之,致使麴义立场尴尬,滞留关东,不能返家。麴胜、麴演和麴义同辈,都是金城麴氏一族中的佼佼者,素得韩遂信重。

杨闻言说道:“传回一些情报,除了昨天长安城破时,河北有一些动静外,其余时间,还算安静。我军防守布置严密,在盖俊大军未至前,河北盖军不敢轻启战端。”

韩遂点点头,又望向董越、牛辅二人。昨天夜,他收到前线回报,盖军前锋攻占丰、骊山,甚至有斥候闯入霸陵境内。说实话,他当时份外震怒,丰、骊山,可谓坚城、要塞,两地守兵相加,接近万人,就算面对十万大军,也能坚持一阵,然而他没有想到董军竟然这般不济,仅仅一个照面,就被盖军突破了防线。

“……”董越、牛辅讪讪而笑,大感惭愧。当初韩遂要求他们布防丰、霸陵,抵御盖俊大军,为破长安争取时间。两人认为长安局势不明,怀疑韩遂想趁机削弱自己,乃留羸兵、弱卒,而将jīn锐赶至长安。他们此举也不是想放弃霸水以东诸地,只是觉得不该把jīn锐士卒làn费在不该làn费的地方,留下的守兵虽弱,但凭借地利之便,拖延个五七八日不成问题。等到盖俊大军攻克诸县,进抵霸水,长安多半也顺利陷落了,那时,并力韩遂,共同对抗盖俊,可以将己方损失降至最低。可惜,事与愿违,守城士卒远比他们想象的要脆弱,以至于连一日也坚持不住。

事已至此,埋怨也无用处,韩遂不打算追究,问道:“盖俊到哪了?”

董越回道:“刚刚收到消息,盖俊大军已过郑县境,正在全速赶赴丰,以此推算,两三日间就能推进到霸陵、霸水一线。”

“……”韩遂默然。换句话说,短则三五日,长则十天半月,刚刚稳定下来的长安,就要面临一场事关生死存亡的恶战。

韩遂陷入沉默,董越、牛辅也都闭口不言,殿内,鸦雀无声,气氛沉闷而诡异。

最新最快章节;请登陆;阅读是一种享受;建议您收藏。

正文第三百九十三章外援

更新时间:201110617:24:14本章字数:4381

(才)(子)(阁)

第三百九十三章外援

未央宫,某殿,韩遂坐于主位,神sè淡然,底下洋洋洒洒数十人列坐,却是各个凝神静气,殿内气氛沉闷,同时漂浮着一股诡异之气。

如今,大兵压境,长安面临一场生死攸关的大战,对手非常非常强大,盖俊自统兵以来,纵横天下,所向无敌,未尝一败,是世人公认的大汉国第一良将,在场无论是韩遂一方,抑或董军一方,都曾惨败于盖俊之手。今盖俊将大军十余万众,bī近长安,己方必须同舟共济,jīn诚团结,方可有一线生机。

然而,韩遂、董军双方毕竟只是盟友关系,不可能完全摒弃sī心,比如,盖俊大军分为东、北两个方向,东强北弱,谁守东方,对抗盖俊主力,谁守北方,对抗盖俊偏师?这可是一个大学问,说到底,谁也不愿意损害自己的利益而成全他人。

事态危急至此,韩遂犹能面如平湖,不慌不忙,单以养气功夫而论,便非常人所能及,他能在大汉国升平之际崛起,成为一方之主,雄霸西凉,号令汉胡,不是没有道理。韩遂目光平静地望着董军众将,眼带深意,直令董越、牛辅等人若有如芒在背。

牛辅、董越下意识避开韩遂目光,相顾而视,他们受阻郑县城下时,盖俊便屡屡抛来橄榄枝,时大军困顿,前途晦暗,面对河朔霸主的招揽,诸将不是没有动摇过,提议归降者亦不在少数,但最终,两人还是咬牙拒绝,坚持进京。而今,于公,牛辅、董越官至将军之位,同韩遂共秉国政,于sī,略得财货无数,称得上富可敌国,他们不后悔自己当初的选择,若投盖俊,绝无可能获得这么多好处。

为了守住既得利益,两人也要拼上一拼。似下定了决心,两人同时点点头。董越深深吸了一口气,起身抱拳一礼,大声谓韩遂道:“韩公,盖俊炰烋河朔,自恃强盛,生有祸心,今举兵而南,放毒关中,威胁社稷,我等yù与争衡,非齐心协力不能敌也。”

牛辅亦起身说道:“韩公为国家元首,我等愿受驱使,共破顽敌……”

韩遂尚未有所表示,董越却皱起眉头,看了牛辅一眼,双方只是同盟,而非从属,牛辅此言未免过于卑微,把己方放到一个极为不利的位置,这可不是好现象。

韩遂高居其上,诸人表情,尽收眼底,乃展颜笑道:“诸位有此心意,则盖俊无足虑也。”

接下来,韩遂开始针对盖俊,与众人商讨应敌之策。

长安内外,韩军有兵八万余众,步骑各约半数,董军则有兵四万余不到五万,其中骑兵约一万五六千人,步卒三万出头,兵马超过十三万。长安联军的优势在于,占据地利之便,骑兵众多,至于什么朝廷大义,不提也罢。劣势在于,兵员素质上,稍逊盖军,是以,过河决战为下下之策,不足取也。最佳之法是北守渭水,东屯霸水,即使防守不住,亦可放任盖军渡河,而后借由铁骑突之。

具体布置如下,北方战线,韩军、董军各遣军一万,以韩遂部将、扬武将军杨为北方督,董军大将、奋威将军胡轸为副,下辖将军、中郎将梁兴、张横、麴演,董基、郭汜等十数人,守虎圈、渭桥等地,抵御渭水以北的左冯翊高陵盖军。

东方战线,全面弃守霸陵等地,退回霸水以西。霸水西有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