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贼-第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盖勋如何能知儿子心中龌龊,带他来到一松古柏前,为他介绍树下被人如众星捧月般围在中心的老者,“锦奴,这位便是与皇甫君齐名的张君,快来见过。”

“张君。”盖俊行礼时偷偷地打量着张奂。张奂字然明,出身于敦煌渊泉张氏,张家和盖家一样为敦煌望族,然而张奂在盖俊五岁那年因破羌有功举家迁往关中,是以从未见过面。他古稀年岁,在这个时代算得上高寿了,须皆白,面上皱纹纵横,双目开合间闪烁着睿智的光芒,身不驼,手不抖,依稀可以看到当年文武双全的张然明的影子。

“诶,大兄与我同年出生,长我数月,因我在大将军梁伯卓府中作过属吏,被免官禁锢,所有旧交没有人愿意站出来为我说一句公道话,惟有大兄,屡屡上言,先后七次。”提起往事,张奂不禁泪浸眼眶,身旁一位中年人一边扶住老人,一边对盖勋使了一个颜色,出言道:“父亲,您一路急行,已经累到心神,万万不可太过伤心。”

这中年人盖俊虽未见过,但有所耳闻,乃张奂长子张芝,书法了得,尤善章草。听说他家中衣帛,必书而后洗之;临池学书,池水尽墨。父亲曾说他未来成就定会越大书法家崔瑗。对于父亲的说法,盖俊不置可否,他每日临摹崔瑗贤女帖,练得越久,越感到崔瑗的书法实已到了极高境界,想再往上一步,就非刻苦所能够达到了。

另一而立之年的人也道:“老师需保重身体。”

父亲盖勋和周围的人也一同来劝,终于使得老人心情平复下来。

气氛稍宽,诸人三三两两围聚闲谈,盖俊年龄太小,根本没有插话的余地,便静静观察众人,方才自称弟子与张芝同劝张奂的人引起了他的关注。他大约三十上下,生得俊朗秀逸,卓而不群,身上散着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魅力,他只是往那随意一站,话不多,寥寥几句,自然而然成为众人中心。

这人姓韩,自称遂,众人叫他文约。

韩遂韩文约?

我靠!

不是吧?

统帅高达89,双s技能的韩遂?

韩遂非常敏感,似乎注意到了盖俊异样的视线,侧过头来,见是他这个半大孩子,不仅没有因为他的年龄而故作不见,反而对他微笑点头。

如果说刚才还不敢肯定,现在敢了。

“难怪他能够聚起十万人马,纵横西凉数十年,不是没有其道理。”盖俊暗暗嘀咕,眼睛不自然地转到旁处,碰巧和一花甲老者投来的目光相触,不知怎地,身子陡然一颤。和张奂如众星捧月般不同,老者身旁人只有寥寥几人,可他们身上无一例外都有一股杀伐之气。

盖勋顺着儿子目光望去,道:“那老者是凉州三明最后一人,故太尉段公。”

段颎!

不用父亲说盖俊也猜到了,身上散这么浓烈杀气的人,整个大汉朝就找不出第二位来。

至于左方那人,与段颎交谈时亲切中透着恭敬,盖勋猜测他乃北地太守夏育,当年追随段颎的几名部下如今皆为一方大员,不能轻动,惟有与安定郡紧邻的北地太守夏育才有工夫来此。右边这人他早年见过,是段颎的族弟段煨。

最后一人四十多岁,身高八尺,体壮如山。一张国字脸,络腮胡子又浓又稠,密密麻麻爬满半张脸,鼻翼略宽,再配上那张两边微微下垂的嘴角,自有一股不怒自威的气势。

如此威势,想来非无名之辈。盖勋心中有几个人选,这人十有**是其中之一。

“怎么没下文了?”盖俊目光望向父亲。

盖勋刚要开口,就见张奂冲他招手。

&am;1;ahref;g;。

第一卷西州少年第十五章双雄之二

更新时间:20118182:11:39本章字数:5082

最后一人四十多岁,身高八尺,体壮如山。一张国字脸,络腮胡子又浓又稠,密密麻麻爬满半张脸,鼻翼略宽,再配上那张两边微微下垂的嘴角,自有一股不怒自威的气势。

如此威势,想来非无名之辈。盖勋心中有几个人选,这人十有**是其中之一。

“怎么没下文了?”盖俊目光望向父亲。

盖勋刚要开口,就见张奂冲他招手。

当今士人社交‘笃交谊’,除非两人皆慕对方,否则欲交友必通过旁人介绍,如若随便上去与人言是极为失礼的行为。张奂唤来盖勋正是想为他介绍几名新到士人,当然,值得张奂亲自介绍的人必然有不凡之处,其中最出名者无疑是一个叫阎忠的人。他近似不惑之年,长相并不英俊,惟有双目闪闪有神,给人一种能够看透世间一切事物的感觉。他确实很出名,连盖俊这个半大小子都知道他有‘人伦识鉴’之能,被他一语而登上仕途者不在少数。

父亲、阎忠两人似乎特别投缘,聊起便停不下来,盖俊站在一旁颇感无趣,便和父亲说一声,找上盖胤,入山狩猎,一者打时间,二者填饱肚囊,要知道他们赶了一天的路,只吃了些干粮,早饿得前心贴后背。

二人射术高,不出半个时辰已猎得数只野雉,就要生火烧烤,一股浓香顺风飘荡入鼻,二人相视一眼,顺着香味寻去,绕过一片丛林,就见两个青年坐在篝火边,其中年长之人不时用树枝拨动着架上烤得皮焦肉嫩的大肥鸡。

年长之人已带冠,年少之人束,明显还未成年,二人身怀异相,皆身体洪大,面鼻雄异,尤其年长之人即使坐着也无法掩盖他那惊人的身高,盖俊仅目测便知他更在罗侯之上。

盖俊笑道:“两位朋友请了,我二人欲借篝火一用,可否?”

“相遇即是有缘,请。”两位青年站起身邀二人一同就餐。

“多谢。”

盖胤看了二人一眼,就开始专心对付野雉,开膛刨肚,去脏拔毛不提。

年长青年问道:“你二人也是来凭吊皇甫君的?”

“正是。余姓盖名俊,敦煌人。”又一指盖胤:“他是我的族侄盖胤。”

“敦煌,那你们可是赶了不少路。某姓马名腾,字寿成,祖籍扶风,现居陇西,他是我弟,名举。”

盖俊听得目瞪口呆,今天这是怎么了,先见韩遂,再遇马腾。

看到盖俊面色有异,马腾问道:“有何不妥?”

盖俊道:“马兄祖籍扶风,可是伏波将军马援的后人?”作为后世人他当然知道马腾是马援的后人,不过是借此掩盖他的失态而已。

“正是。”马举一脸骄傲,抢着答。东汉初中期有所谓五大家族,分别是南阳的阴、邓门阀与关西三辅一带的马、窦、梁门阀。东汉立国直到桓帝时期,六位大将军有五人出自这五大家族,而十一位皇后中,他们输送了九人。目下固已有所衰落,依然不失为天下第一流门阀。

盖胤听了一怔,继续埋头处理食物。

盖俊笑道:“可也巧了,家母亦出身扶风马氏。”

马腾惊讶道:“令堂也是马氏族人?”

盖俊含笑点头,两人一番交流,弄清了关系,按辈分算马腾该管盖母马昭叫族姑。母亲出自大族,命却苦,自幼便丧双亲,也无兄弟姐妹,如非以才名显,而被马融看重,亦不免落得和马腾一脉一样。马腾、马举父亲一生仅做到县尉,以致失官后家贫无妻,只好娶羌女。

有了这一层特殊关系,几人更显亲热,天南海北无所不谈。

“这次皇甫君病卒,我二人随家父前来。说来家父和马氏也有渊源,师从的是马君季长。”

马腾、马举听罢一脸肃穆,马融通古博今,学问精深,自马援后马氏族人再无人可与之比肩。

等盖胤烤熟了野雉,盖俊取下腰间皮袋,递给马腾兄弟。

马腾打开塞子闻闻,惊喜道:“酒?”

“在路上结识的胡人朋友赠与的,甘美爽口,别有一番滋味,大兄且尝尝。”盖俊笑着点头,接过盖胤递来的另一个酒袋,仰脖直灌。

“好酒量。”马腾暴喝一声,不甘示弱的豪饮,急得马举连道“给我留些”。

四人风卷残云般扫荡光食物,盖俊抬头看看天色,觉已出来一个时辰,起身对马腾兄弟道:“外出已久,该回去了,大兄愿随我去见家父否?”

马腾摇头道:“此亦我愿,然家中还有要事,这便要返回。下次若有机会,定当拜见。”

盖俊笑道:“原来如此,那我便不勉强了,大兄,今日与你相识甚为欣喜。”

“某亦是。”

“告辞。”

“珍重。”

盖俊、盖胤二人身影早已消失于深丛,马腾仍旧直视着前方。

马举迟疑地道:“阿兄,盖家是敦煌望族,世代高官,若能搭上线……”

马腾收回目光,摇头道:“我们与他们不是一路人。人……要靠自己。”

盖俊回去时父亲和阎忠还在交谈,二人见他回来,止住话语,当阎忠听说他们还未去寻下榻之地,便邀请他们到自己所住馆舍。

由于奔丧者甚多,城内几处馆舍早已爆满,因此宿于马车者有之、宿于民居者有之、宿于驿站者有之,如非遇到阎忠,他们也得如此。更妙的是阎忠来得颇早,那时馆舍空房颇多,竟让他租下一处带有院落的客房,却是免去了吵杂繁闹。

一夜无话。

盖俊第二天清早起来,觉房中四下无人,洗了一把脸出门。

盖胤正于院子内闪转腾挪,刀势如电,疾若如风。

瞧见小族叔走出门,盖胤似有停下之意。

盖俊摇摇头示意他不必理会自己,就这么静静地看着对方舞刀。

“吱呀”一声,门被打开的声音传入耳中,回头望去,父亲和阎忠从隔壁房间并肩走出,盖俊上前见礼,阎忠颔,转而对盖勋道:“你我二人一见如故,难道元固非要愚三请不成?”

盖勋苦笑道:“既然大兄盛情邀请,勋应了就是。”

阎忠大喜道:“如此最好。”

盖勋反送阎忠回房,看到儿子一头雾水,解释道:“阎兄邀为父去他家做客,我推辞了,只是出了门他又提出,这次却不好再拒绝,只得答应下来。”

“那伯父怎办?”盖俊问道。

“昨日张君身侧有几位渊泉张氏族人,他们需回敦煌,正好顺路代我传信。”

第一卷西州少年第十六章孝勇(第一卷完)

更新时间:20118182:11:39本章字数:6181

一切安排妥当,四人行将出,阎忠是汉阳郡人,需从此地往西南而行。

盖俊见阎忠孤家寡人一个,憋不住问出困惑良久的问题:“世伯未带随从?”须知这里可非中原,而是各族杂居、战乱频繁的边地,独自外出远行需担极大风险,遇到劫财那算你命好,就怕碰上既劫财又劫命,实际上这样的匪徒足足占了九成九,毕竟谁也不想留下后患。

阎忠淡然回道:“带了一个仆人,死在半路上了。”

嗯?

你极力邀请我们去你家,不会是存了免费保镖的心思吧?

盖俊暗地里腹诽道。

一路行来,路况极差,满眼尽是大山、小丘,他更加肯定了自己的判断。在这种鸟不拉屎的地方被劫,杀了随便找地儿一埋,可谓神不知鬼不觉。

盖俊固然对阎忠的为人颇有“意见”,也不得不承认他学识渊博,名士头衔实至名归。父亲盖勋就是他心中的一杆秤,他认为能和父亲侃侃而谈者都是有学识的人。

因羌人叛乱被镇压不到五年,这里又是主战场,盖勋、阎忠不语其他,但说平羌旧事。

羌族叛乱本身涉及方方面面,是一个复杂的政治问题,讨论此事必然会引起分歧。果然,两人很快意见不一。阎忠极不认可段颎的血腥手段,他更欣赏皇甫规、张奂的招抚主张,认为羌人之所以屡降屡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