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犀利说民国-第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宣怀忙碌的身影。总之,要找盛宣怀,就到冒烟的地方,准能找到。当然也有找不到的时候,这时他一定是累倒在病床上了。他堪称晚清第一劳动模范,解决了大批青年的就业问题,推动了各地经济的发展。自己的腰包也鼓得不能再鼓,盛氏家族成为中国第一经济大族。

再厉害的人都有软肋,盛宣怀什么都不怕,就怕一样东西。

一次,云南宣威知州特意进京拜见盛宣怀,带来了当地最著名的特产——宣威火腿。用上好的牛皮纸包装,上面写着字。看了看,不够醒目,特意用初号黑体加粗。

礼物送来了,盛宣怀老远就看到了醒目的大字“宣腿一对”。

停,礼物不要送上来了。

等等,把牛皮纸给我,盛宣怀将牛皮纸撕得粉碎。

从此官场流行一句话,送什么都行,就是不能送盛大人宣腿;吃什么都行,就是不能当着盛大人的面啃宣腿。

盛宣怀原来和袁世凯打得火热,可现在一想到袁世凯,他就五味杂陈,说不出个滋味。

盛、袁两家是世交,盛宣怀和袁世凯的父亲、叔父关系很好,他比袁世凯大十五岁,袁世凯写信称呼都叫“老伯大人”。盛宣怀对侄儿也很提携,他看中这个晚辈不是池中之物,将来会一飞冲天,比自己飞得还高。

盛宣怀慢慢加大了在袁世凯身上的投资,财力投资,可他感觉还远远不够,必须要加重砝码,进行心与心的交流。

一辈子不走寻常路的盛宣怀做出了一项大胆的、破格的甚至惊世骇俗的感情投资。他主动写了封信给袁世凯,对他大加吹捧赞扬。最后诚恳地说,世俗的朋友无可取之处,我所寻求的是道义之交。所以,我想和你义结金兰,结拜为异性兄弟。

大伯要和侄儿做兄弟,这世道怎么了,辈分说变就变?

袁世凯又惊又喜,这个中国富豪榜排名NO。1的超级富豪竟自降辈分和自己称兄道弟。怎么办,还是先礼后结拜?

袁世凯婉转地回了封信。感人,太感人了,年度最感人的一封信。自己看完信就趴在床上了,哭,只有哭才能表达自己的感情。但还是不敢接受,太折杀自己了,还是愿意做您永远的小侄儿。

盛宣怀又回信了,年龄不是问题,辈分不是问题,身份也不是问题。如果你拒绝我,就出现大问题了,明显不在乎我的真情。我只想坦诚地和你进行心与心之间的沟通,有错吗?你难道忍心拒绝一颗滚烫的赤子之心?你难道能狠下心来推走这迟来的兄弟之情?

信写到这份儿上了,反正袁世凯不吃亏,随即递上了祖宗三代的履历,换兰谱结拜。

辈分变了,称呼也得变啊。不过叫惯了老伯,一下改不了口,就叫“仁兄世丈大人”。一个人变不行,全家都得变啊。从此袁世凯的儿女们管以前的“太伯伯”叫“大伯伯”。

辈分上虽然吃了点亏,但盛宣怀值得。从此兄弟俩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一起,一路高歌猛进,名有了、官有了,钱更有了。

不过亲兄弟也有明算账的时候,何况是辈分颠倒的兄弟。

袁世凯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后,摊子铺得很大,急需要钱,大量的钱。他自己不爱钱,但要送别人钱,光是奕劻,每年都要上百万的打点。所以袁世凯只能找盛宣怀,别人没这个雄厚的财力。

正巧盛宣怀的父亲去世,他是朝廷官员,按惯例必须要“丁忧”,即在家守孝三年,辞掉一切的职务。

盛宣怀想委托个信任的人代管企业,和袁世凯商量。没想到袁世凯却先来一步,要求将商办改为官办,由北洋大臣接手掌管,明摆着想占盛宣怀的资产。

轮船招商局、电报局都被袁世凯收了,铁厂也兼并了,很快兄弟破裂了。

不久袁世凯被罢黜,盛宣怀寻思着要出山。怎么出山?还是一句老话,有人好办事。

官职改革这时刚刚启动,奕劻早就放出风声来,邮传部一把手,三十万,盛宣怀准备应聘。可是奕劻一看他来了,马上改口,你不能三十万,得加码。

盛宣怀终于怒了,我是有钱,可都是我一点一滴、流着汗水默默地耕耘所得。好歹我也一大把年纪了,不能这么折腾有钱人。

结果尚书给了别人,他只做了副职侍郎。

副职干起来真不带劲,仔细想了想,盛宣怀又找到奕劻,还是要求干一把手。这次奕劻倒比较通融,大家都是老朋友了,三十万就三十万吧,不过要现金交易。盛宣怀不能再错过这次机会了,马上叫人去汉冶萍公司运来大量空白股券,填上姓名,包了一艘快艇,连夜赶往上海卖给外商。

邮传部尚书终于到手了,盛宣怀成了管理全国轮船、铁路、矿山、电报的第一人,再也不用看人脸色办事了。

这年,他已经六十七岁了,在当时算高寿的老人。可盛宣怀觉得自己的人生远没有达到顶峰,非常之人,非常之世,必得走非常之路,他还要再搏一把。盛宣怀有一句名言:“办大事,做高官。”他不想仅仅做一个大商人,他还想做名臣,流芳千古的名臣。

载泽找到了盛宣怀,盛宣怀也看上了载泽。于是两个男人豪气干云天,他们要用纵横捭阖的气魄干一票大的政治投资。

盛宣怀充满了信心,他好像看见不远处,鲜花、掌声正等着他。

夕阳无限好,还能搏一把;辛亥年,我要飞得更高。

想要搞垮奕劻,必须要制定新的政策,借助外国人的力量,宣布“铁路国有”,掌控财政大权。

要想富,先修路;铁路通到哪,财富就到哪。掌控铁路,即掌控了经济命脉。

中国人对铁路经历过一个由畏到爱的过程,当年的第一条铁路就是因为怕破坏祖宗风水而被强行拆除。可是后来祖宗并没带来财富,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洋人的铁路修到哪儿,哪儿就有钱赚。大家终于开始觉悟了,铁轨一铺,火车一响,黄金万两,很快掀起了铁路大会建的高潮。

修路要钱,大笔的钱,没钱怎么办?

借债和集资。

借债,政府官办,找洋人借钱。由中国人、洋人共同监督铁路施工。建成后连本带利加息还清洋人的钱,铁路经营权才能归中国。

这种方式进度快,质量有保证。最大的弊端是名声不好,阻力很大。借款就是卖国,签订合约的人就是汉奸。近代中国,不怕骂祖宗,就怕当汉奸。

集资,民间商办,民间集资为主,国内农工商学各界,有钱的出钱,没钱的借钱参股。

它极大地满足了大国子民的爱国心。铁路修成时,即是百姓受利时,让利于民,很得民心。但缺乏监督,财政管理混乱,进度慢。中饱私囊,空手套白狼,白眼狼比比皆是。

盛宣怀将目光瞄准了号称中国最长的铁路——川汉铁路。

川汉铁路1909年由民间筹资修建,预定路线自成都,经重庆、宜昌,达汉口,全长三千公里。修建川汉铁路所需大量资金,主要用“田亩加赋”的办法来筹集,按照每家每户田亩数向农民摊派。

川汉铁路不仅是一条铁路,因大多数的四川百姓都持有股票,是关系到民生、民心的工程。可是短短两年时间不到,川汉铁路已经修不下去了,这和一个小人物有关。

施典章,学历很高,进士,翰林,户部主事。外放从基层做起,一直做到广州知府,后犯事被革职。好在施典章是个人精。人精是什么?总善于在绝境中寻找机会,创造机会,把本来不属于他的机会抓到手,继续创造一连串的机会。没钱他榨出钱来,有钱他更知道怎么折腾。

施典章更是人精中的文化人。有文化的人精善于将知识转化为财富;有文化的书呆子善于将知识转化为感叹号。官做不成,那就做生意,施典章及时调整了自己的人生坐标。反正都是挣钱,胡雪岩不也因为有钱弄了个红顶子?

机会果然来了,而且是大机会。

得知川汉铁路要修建的消息,施典章立马赶到成都,找到总经理乔树枬。先攀同乡关系,接着自吹,官场历练在那儿摆着,很快获得乔树枬的信任赏识,保举给四川总督锡良,被任命为川汉铁路公司总收支,驻上海办事处保款委员。

锡良保举奏折中说施典章“前官户部司员,钩覆是其所长,才守洵堪共信”。他是大家公认的德才兼备的专业会计师。

总经理乔树枬长期驻扎在北京,负责公关。两个子公司一个设在成都,总揽工程;一个设在宜昌,负责修建铁路。施典章常驻上海,负责购买材料,盘活资金。

手里握有巨额资金,没有监督、没有定期查账,施典章在上海结交权贵、洋人买办,甚至青帮大佬,一时风生水起、如鱼得水。

钱多了,想法也就多了。如何让钱变得更多,钱生钱是最大的想法。最省力的办法是:挪用公款借贷、炒股。

借贷可以收到高额的利息;炒股则能一夜暴富。

当时汽车工业刚刚起步,是所谓的朝阳行业,急需橡胶。南洋橡胶商纷纷在上海设立股份公司,哄抬价格。橡胶股价格一路疯长26倍,行情很火。当时上海人见面第一句话都是:今天你橡胶了吗?

没钱的都看着眼红,何况有大钱的施典章,他将巨额资金砸到了股市里。

施典章高价购入兰格志橡皮股票,再以更高价虚报记在公司账上。又将购买的股票向银行、钱庄抵押,从这些钱庄贷款出等值的款来,存入别的钱庄,利用两个钱庄间的利率差,投机获得更高利润。

但到了1910年,橡胶企业的大股东突然携所有款项逃逸。严寒很快到来,股票价格一路狂泻,钱庄纷纷倒闭,施典章血本无归。

川汉铁路的建设此时也举步维艰,所筹的款远远不够。数年过去了,只修了三十里路,以这样的速度进行,至少需要一百年,到二十一世纪才能全部完工。

严惩大蛀虫施典章。股东们这时候才想到查账,施典章很快在上海被监禁。

人抓进去了,可是钱没了,三百余万两白银成为水漂。

川汉铁路共筹集一千五百万两白银,修三十里路用去四百多万两,施典章挪用贪污三百多万两,仅剩余七百多万两。

此时挽救的唯一方法就是收归国有,由国家统筹资金,修建铁路。

万事俱备,只欠盛宣怀行动了。他是个极端自信的人,心动和行动总是二位一体,说干就干。可是谁来开这个口呢?自己不适合,载泽也不适合。他想到了专门干这事的一个群体,御史不就是喜欢煽风点火的吗?

那就找三菱公司,不过盛宣怀不愿意。三菱公司火力够大,目标也够大,但中看不中用,他们的奏折成功率极低。

苦思冥想中,盛宣怀偶然得知有个御史叫石长信,进士出身,独自一人在京居住,号称醇儒。

什么是醇儒?作风正派,忠厚老实,不关心家事、弄不懂国事的书呆子。

盛宣怀悄悄来到石长信家,石长信很惊奇,大红人有空来我这儿?

盛宣怀什么客气话都没说,带来两瓶好酒。听说先生是位醇儒,特意和您聊聊天,愿听听您的高见。

已寂寞太久的石长信好不容易等来个活人,滔滔不绝说开了。酒过半巡,盛宣怀谦虚地说:“我写了篇铁路国有的稿子,您给看看改改。”

石长信看了很满意,不需要修改,为国为民,很好。

“这么好的稿子,要是皇上能看到就好了。但是我身份特殊,又不方便上奏。”说到这儿,盛宣怀叹了口气。

“没问题,交给我上奏,利国利民,我愿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