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代仕女育成记-第1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力耳!”
司礼监里的秉笔太监,地位仅次于掌印太监而已。而且这几个秉笔太监,可是拥有着替皇帝批阅奏章的权利。虽然说皇帝说什么他们就要写什么,不过很多时候,皇帝只是作出一些指示,具体要写什么内容,都要由这些秉笔太监去做决定。因此他们不仅是皇帝身边的近侍,更是有着与内阁权臣几乎同等的地位。这不仅能看出司礼监这些高级太监们的权力,也可以看出皇帝对于他们的信任和依靠。
姚举的话,德王清楚他不过是自谦而已。就算是朝廷里的大臣,可能在心里也有些羡慕这些太监能够整日伴随皇帝的身边而且还拥有着那么大的权力呢。德王保持着笑容,又问道:
“不知内相前来鲁地,又亲来陋宅,可是有何指教不成?”
“‘指教’二字万万不敢!小的此回特来拜见王爷,是有喜事啊!”
“喜事?”
德王心里一愣,再看看对方,正举盅喝茶,神色间十分愉悦自在。德王之前便已吩咐下去,要准备宴席和弹唱戏乐,打算好生招待对方。这会儿他一提出邀请,姚举稍微推辞了几句,然后便答应了。显然,他也打算在席上好好跟对方谈一谈吧。
这天夜里,德王府正礼殿上响起了久又未闻的乐曲声。那是给人们正在宴席上扮演戏文,不仅是为了取悦这家的主人,同时也是希望取悦从京城而来的贵客。席上花团锦簇,银烛高照。再加上那些婉转的歌声,真让人犹如置身在仙境中一般。
王府的家伎,装扮起来表演着他们拿手的戏文,这本来是很好的席间娱乐。不过姚举这个太监,虽然经过在宫中小学堂里读过书会认字,不过他所学的往往都是为了替皇帝处理公文政务,并非像普通的那些文人雅士一样也会用来调风弄月。所以对于这些什么戏文戏曲,他的兴趣不大。看了半晌,也不禁兴致索然。朱见潾看出了对方的心态,便笑道:
“内相向来以伺候圣上为重,想来也不曾有那闲暇工夫看这些个戏文。”
“王爷说的是哪里话!小的今日能得王爷这般招待,乃是有福之至。这戏文有趣地紧、有趣得紧!”
现正正在上演的戏文是在说那旦角思念情人,唱词好不感人,哪里会是什么有趣?德王明知对方不爱看这些,不过也没有揭穿,只是一笑置之。见是时候了,德王便在席间低声向姚举询问道,究竟他是有什么事情告诉自己。
姚举一听,放下金杯,微笑着说道:
“小的这回冒昧前来拜见,就是为了一件喜事而来!不然以王爷这尊,小的这等卑微之身岂敢贸然相访?小的是受人之托,来向王爷提亲的呐!”
“提亲?”德王可没想到过时这件事,不过他很快反应过来,又问道:“不知是何人提亲?竟要如此劳动内相前来……”
“不妨事、不妨事!不瞒王爷,小的此次在京中受人之托,前来向王爷的千金提亲。”
什么?自己就算要选女婿,也只会从济南这一带来选,怎么会有人那样糊涂、居然要向远在济南的自己提亲呢?他想了想,说道:
“按祖制,小女们日后即便要出阁,也不过是自家挑选罢了。怎敢劳烦他人,更不敢劳烦内相……不知是哪家看中我哪个女儿,难道是……”
德王想到了一种可能性,这个念头让他瞬间说不出话来。姚举看了,呵呵一笑,说道:
“不瞒王爷,正是王爷的二千金!王爷的二千金日前已得圣上恩准,此事朝中人尽皆知。只是还请王爷放心,提亲之人断断不会辱没王爷的家门,只怕,还堪称是良配哩!”
“这,只是小女……”德王迟疑了一会儿,还是决定将自己的顾虑说出去。因为这些事情,只有说得越明白,才越不会让对方感觉仿佛是在拒绝他的好意一般。“小女命格造化不好,不得入皇宫更不得有敕封,我一家已是感恩戴德不尽,如今若再大肆操办婚事,只怕……”
“王爷休急,还请听小的一一道来。托我提亲的人,并非那等徒有虚名的寒门之人。此人姓牟,名斌,字靖仁,号文宇,年纪三九,乃是辅国公长子,亦是当今锦衣卫佥事兼北境抚使,官至四品,前途无可限量。更兼得皇上倚重,他日年纪轻轻便当上锦衣卫都指挥使,只怕也是应有之事。皇上对牟佥事向来宠信有加,这不,前些日子,便提拔他当了佥事、又兼管着北诏狱。这牟斌年纪听着虽大,虽说不曾婚配,也是因他本人一心公务,无心谈婚论嫁之故。更兼他这人气性极高,曾对吾辈等人言及‘非绝好之女子不娶’,其父辅国公又向来极爱此子,因此也不曾违了他那意思,因此这牟斌的婚事方才耽搁了下来。他这回亲托着我,让我来让王爷报此喜事。王爷,非是小的斗胆,只是这门亲事,看得过呀。”
原来不仅是京城中人,更是个当官的……这下可不妙了,要怎么推辞对方才好呢。
而德王虽然知道女儿得到皇帝的允许,说是可以跟平民百姓的姑娘一起出阁(也就是说,就算嫁给官员也是可以的)。但是他可不敢保证,皇帝会不会对此觉得反悔;或者说,自己要是真的将女儿嫁给一个当官的,会不会引来别人的评击、到时候甚至是引起皇帝的不满。一想到这里,德王朱见潾也不敢造次。
他犹豫地一笑,对姚举说:
“内相的一番美意,确是好事。只是,想来小女哪里有这等福份,胆敢得配朝廷命官?便是他人有如此好意,我也不敢带累别个的。”
“王爷何必如此挂虑,”姚举明白对方的言下之意,但并未因此而退缩。“令千金既已得圣命,天下皆知,还有哪个敢不识抬举、胡言乱语?更何况……呵呵,王爷,王爷可是觉得奇怪,那牟斌因何敢出面提亲?”
的确,这也很奇怪。就算要提亲,用辅国公府的名义就更加名正言顺了,可是那个姓牟的,却以自己的名义让人前来提亲,而非以牟家的名义……德王疑惑地看着姚举,只见对方此时越发笑得畅快了,眼睛简直眯成了一条线似的。
“王爷,若非有长辈作主,牟斌也不敢如此造次的。他敢提亲,小的敢帮他提亲,正是得了皇上的允准,我们方才敢如此行事的!”
“什么?皇上?!”
德王朱见潾大吃一惊,因为他压根没有想到,这件事的背后还有这么大的来头。姚举又凑近对方,低声说道:
“皇上那时虽恩准了王爷的奏章,好让令千金得以无殃。只是如此一来,令千金到底是尊贵之身,万一嫁得不好,岂不是又如德清长公主那一遭、直让人吓得心惊胆颤。因此,司礼监掌印太监张瑜并小的等人,便在皇上面前推举牟斌这般的年轻才俊,好解皇上之忧。结果,皇上一听便说好,还直说怎么没早些儿想到他这好人选。王爷,你想,这不是天赐良缘又是什么?”
原来是皇帝的意思……虽然没有明说,虽然没有直接下旨,但是既然皇帝已经这么说过,那么正所谓是金口玉言,是不能更改的了。难怪那个锦衣卫会如此大胆地前来提亲,原来竟有这样的缘故!德王趁着姚举不注意,斜睨了他一眼,心想:这件事里头,司礼监这些太监们好像也出力不少。他们怎么会这么热心,替自己的女儿找夫婿人选?不,恐怕还是在帮着另一个人忙活,就是那个姓牟的……看来这个牟斌年纪不大,能有这样大的能耐,让皇帝许可他娶个藩王之女(虽然璇真已经没有了名份)、让这些平日里比朝廷大臣还要有权有势的太监帮他活动说媒,可见绝对不是一个等闲之辈……想到这里,德王倒不禁好奇起来,这个牟斌,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弘治八年时,因德清公主出阁的事宜,皇上吩咐咱们好生在京城中打听打听,预备着要为公主选婿。那会儿,司礼监掌印太监是李广,此人言过其实,好大喜功,竟从此事中要谋些儿好处,将驸马都尉的人选定下一个京城中姓袁名相的浪荡子。此人虽家中境况尚可,只是恶名在外,哪里能配得上长公主?幸而皇上圣明,中止了这门婚事,重罚了那李广,另挑了门好亲事得配长公主。不然,便是悔也晚了。每回想到此事,皇上都觉得当时可险着,心中自然也忧心起来,忧虑着咱们皇室宗亲之女也会如德清长公主那般,险些被那等小人瞒骗了去。王爷,非是小的胡言,只是人心险恶,难免有那等小人觊觎王爷之女。如今皇上能如此答应,也是为了王爷着想啊。若非皇上宠信之人,哪怕小的们说破了嘴皮子,皇上又哪里会答应此事?王爷还请细想其中道理,小的在王爷跟前绝不敢有一字虚言!”
德清公主险些被骗婚的事情,德王也曾经听说过。而且他也知道,以姚举如今的身份和地位,也肯定不敢拿这些事情来开玩笑。因此,他听着听着,心中也相信了许多。德王对姚举说:
“你乃皇上身旁近侍、更兼曾襄助皇上处理政事,我又怎会将你的话视作儿戏?只是此事到底关乎小女一生,那牟佥事人又远在京中,只怕要想看一面也难……”
德王这么说,既是实话,里面也夹杂着自己的复杂情绪。虽说上回他鲁王连累、从而被皇帝怪罪过,是有自己的不察之责;可是这其中,也少不了锦衣卫们调查的“功劳”。一想到那些人曾经那样调查过自己、甚至抓住自己的把柄进行严厉的查问,德王心里自然就有疙瘩。对方就算日后能够升迁到锦衣卫中的最高职位,但仍然是个锦衣卫。朱见潾对于要将自己的爱女嫁给一个锦衣卫,心中可不会感到踏实。
|派派小说论坛》:_沐曉兮。√ 手打,转载请注明|

最终卷 第九回 媒人(2)
“王爷虑得亦是。牟佥事已领了圣命,下月起将奉圣旨前往各省巡视,待他经过山东时,自然要来求见王爷的。到那会子,王爷便可知小的所言是否属实了。牟斌虽非一表人才,亦是相貌堂堂。他更非那等子穷京官,家中殷实,日后高迁,更是不愁大富贵!”
当说到“穷京官”时,姚举好像对此很有经验,因此也没有避讳这些。明代的官员俸禄很少,好比说四品官员,所得的俸禄,如果只是要养活一家五六口人是没问题,但要过上优裕的生活,就不可能了。所以如果真的一心清廉为官,那么想富起来肯定就是没门的事了。德王以前曾在宫中生活过,也知道那些太监们爱钱,像姚举这样的司礼监秉笔太监,肯定富得流油。而能得到姚举这样的评语,那牟斌家里肯定是不穷。不过,他还有不少疑问,想了想,这事到底是得到过皇帝同意的,自己也绝不能怠慢。德王便问道:
“不知这牟斌如何当得上进京当了这锦衣卫之职?他家在淮阴,埋应与其父母同住方是。若说他家中殷实,我记得辅国公在京中并无何物产,只怕连房舍也少,他是怎么……”
“说来话长。牟斌虽辅国公牟祥长子,那牟祥虽是上代辅国公嫡子,奈何父母早已双亡,只靠家下人抚养。不料到他成年之时,牟氏宗族中竟有亲戚指他为小妾所生,非辅国公骨血,不该袭这爵位的。那时,京中同为牟姓宗亲的一家也恰好回乡,见此不平之事,便挺身而出,护着牟祥。随后朝廷派了使臣来,查明了牟祥确系辅国公之后,让他名正言顺地袭了那爵位。因这一事故,牟祥便与京城中那牟家远亲情同家人,十分要好,两家不称亲戚只称兄弟,常常来往,向来如此。只可惜京城中这牟家夫妇福薄,独子牟斌才刚满十六,便撒手去了。牟祥那会子成了亲,得了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