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君子匪如玉-第7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先帝陛下当然也心知此事,四年前大河决堤,监察院详加调查之后,当朝诛杀了那一任的河运总督,据说那位河运总督家中积产累国,而且背后的靠山是太后。只是齐国皇帝如此厉杀,依然止不住河工这路的贪腐风气,而河运总督的位置也已经空了四年,没有人接任。

如今小皇帝年幼,位子还没有坐稳,哪有他老子那股整治河工的铁腕?

加上最近几年内库的收益一年不如一年,两线征战,国库空虚,大河两岸的水利设施年久失修,这才造成了去年大江决提所带来的可怕后果。

连先帝在时都没有办法完全解决的事情……让自己去做?

这个事实由不得董千行不傻,他有自知之明,自己治一郡一州的能耐或许是有的,但要治河,涉及天下万民生死,可不敢讲这个大话。

于是他惶恐拜于李瑾瑜身前,连声请辞。

李瑾瑜看着他,摇摇头说道:“慌什么呢?只是让你去看银子,又不是让你上河填土。”

“为保大江之安,千行便是上河填土又有何惧?”董千行苦笑应道:“只是老师既然想着河工。便知道此事干系甚大,稍有差错,便是水淹万民的悲惨事情,学生实在不敢应下。”

李瑾瑜冷笑说道:“不是想做一位青史留名的清官吗?我这便是让你去咱大庆朝最黑的贪官窝子,你却不敢去?”

董千行面色一红,缓缓低下头去。

李瑾瑜也不再说话,只是冷漠看着他。

良久之后,董千行终于勇敢地抬起头来,咬牙说道:“便依大人。”他心里想着,就算到时候被阴死在河运衙门。也总能出些力,正如门师所言,既然要为天下谋利,又何用惜身?

李瑾瑜眼中闪过一抹欣赏之色,和声说道:“舍得一身剐,敢把……咳咳,总督拉下马。”

董千行一愣,心想这句话有些古怪。

李瑾瑜掩饰着笑道:“更何况如今河运总督地位置一直空着的,有我李家与监察院看着你,河运衙门虽然深如龙潭。但那些贪官们如果想用阴私手段对付你……也得看我,答不答应。”

董千行一想,对啊,自己有门师这么个大靠山。还怕那些人做甚?他倒也是心绪转变的快,面上马上浮现出了跃跃欲试的神情,似乎这时候就准备冲回京都报道,然后赶紧赶往大江之畔,去盯着朝廷地银子是不是花到了实处。

李瑾瑜看着他这神色,忍不住笑了起来,旋即正色说道:“但有一句话,你得记清楚了。”

“请老师吩咐。”

“你……只能管银子。不能管河工。”李瑾瑜十分严肃地看着他。

董千行微愣,心想修河之事利国利民,为什么自己不能做?

李瑾瑜盯着他地眼睛,极为认真说道:“修河,自然有专业的工部司员们去做。你只要保证银子用到了正途上,河工万万不能管……这世上。最害怕的就是外行管内行,你以为修河就是将堤岸填高这般简单?”

董千行脸上露出理所当然的神色。

李瑾瑜心里叹息一声,叮嘱道:“我让你去工部,只是用你之清明诚恳,眼里容不得沙子,却不是倚重你连半吊子都没有的治河本事。”

他看着董千行虽然应下,但依然似乎没怎么听进去,便寒声冷笑说道:“莫要以为我这话是在说笑……董千行,你给我听清楚了!”

董千行下意识里站身了身子。

李瑾瑜盯着他一字一句说道:“如果让我知道,你敢对河工修葺的具体事务指手划脚,敢仗着我的名声乱出主意……我马上派人来将你斩成三十六段。”

董千行被李瑾瑜寒冷的眼光一逼,身子一颤,知道门师是极为认真地在交待,赶紧端正态度,诚恳应下。

二人又交待了一番赴任后的具体细节,以及在河运总督衙门里可以信任的事情,这时候李瑾瑜才真正地相信董千行并不是自己以往印象中那般愚鲁,对于自己交待下去的事情,应该能比较圆滑地解决,便开始说出今日谈话的重点。

“我让你去都水清吏司,其实并不指望你能消除掉河工一路陈年已久的贪腐蔽风。”李瑾瑜若有所思说道:“监察院在那边也有不少钉子,但是官员数目太多,与朝中的瓜葛太深,牵一发而动全身,总是不好处理。”

董千行虽然有些讶异,但这个时候也终于学聪明了,没有发问,而是静静听着。

“所以说,朝廷拔到大江的银子……到最后,总是会不够的。”李瑾瑜嘲讽说道:“不管你信不信,但总之到最后都是会形成这种局面,就算陛下拔下两百万两银子,工部依然会喊不够。”

“本来如果徐徐图之,也不是完全不能扭转这种局面。”

李瑾瑜眯眼说道:“只是时间上有些来不及……去年大江决堤,冲毁了不少堤坝。让长年失修的两岸堤防与水利设施愈发的不堪,而去年冬季水枯之时,正是修河地大好时机,偏生那时候国库里却没什么银子……那今年怎么办?”

“今年如果不发大水,那是咱们大庆朝地运气好。”他冷笑说道:“万一再发大水,那可就抵不住了,而河工一事。还要倚仗那些官员,所以并不适合监察院有什么太大的动作。”

董千行这时候才隐隐察觉到门师大人身在郴州,心却在天下黎民之上,心头微暖,试探着说道:“国库调银不够,而且已经到了春天,就算能挺过春汛,可后面还是需要银子。”

“这就是我让你去工部的真正目的。”李瑾瑜平静说道:“我会筹措一笔很大的银子,其中大部分会经由户部入国库,再调往河运衙门。但是先前说了,沿途苛扣,不知还会剩下多少,最关键的是,我怕时间上来不及,所以另外的那部分银子,我会直接调往河运衙门,由你接手。”

董千行大惊失色,李瑾瑜口中所称的很大一笔银子,那数量肯定极为恐怖。想来一定是从内库中索得,只是这笔银子按理讲应该归入内库,再依陛下旨意分拔至国库,像李瑾瑜所说的直接调银……这往小了说也是私动国帑。往大了说,和谋反也没什么区别了。

“时间太紧。”李瑾瑜无可奈何说道:“往年的银钱调动要耗上大半年,到那时节……娘的,大江早决堤了,官僚主义害死人啊。”

董千行这个时候当然清楚,李瑾瑜这么冒险和没有收益的搏命做法,肯定不是为了自己地利益,而是确实想让修河一事赶紧走上正途。心中虽然感动,但更多的还是对门师的担心,焦急劝说道:“大人,此事定要慎重,万一被人知晓……那可如何是好?”


Chapter53
李瑾瑜笑了笑,说道:“怕什么?难道小皇帝还舍得将我杀了?”

董千行一想,倒确实是这么回事儿。虽说这笔银两的来源无法交待,但只要是用在河工上,又不是用在私蓄死士上,小皇帝又怎会将自己最得力的股肱之臣杀死?

“那笔银子的来源?”他小心翼翼地问道,其实也清楚这银子的来路肯定是见不得光,只是不问清楚,总是有些不自在。

“坑蒙拐骗偷,我是个喜欢吃大户的人。”李瑾瑜笑着说道:“马上内库开始招标,银子你不用担心,关键是把这笔银子要运作好,监察院会帮你处理具体的事务,工部里面也有人会替你遮掩,你不用过于担心。”

董千行一听这话就明白了,这么大笔数量要用非常规渠道灌注到河工一事之中,当然必须是朝廷高层睁一只眼闭一只睁,说不定事后的总谋划,便是门师的七叔,那位一直显得有些沉默的户部尚书,刚刚回来的李潜大人。

“我的银子会越来越多。”李瑾瑜叹息说道:“会一年比一年更多,所以现在我愁的不是怎么挣银子,而是怎么花银子,怎么才能花地愉快。”

这话有些嚣张,只是孙家的银子还没有骗到手,他却就已经开始提前想着怎么花银子了,这事儿不免有些荒唐。

“河运总督空缺四年。”李瑾瑜对着自己最拧的门生微笑说道:“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你就是我大齐国的河运总督,而且是有史以来……第一个,不贪的河运总督。”

董千行昂然而立,胸中红日初生,豪情万丈。

之所以要调郴州的银子入河工,为了就是抓紧时间,抢在秋汛之前,对千疮百孔的河堤进行最低限度的修补,董千行自然不肯再呆,匆忙告辞而去,他要回冬隐县交待,又要入京报道,又要折回河运衙门,这千行,果然是要千里奔行,辛苦去了。

李瑾瑜舒舒服服地坐在椅子上,开始闭目养神,然而眼睛刚刚闭上,脑中便浮现出明天内务府招标可能出现的场景,孙家可能的动作,以及她李瑾瑜应当如何应付这些麻烦,内库招标是否应当细分?

她只得又匆忙睁开了眼睛,站起身,心中陡生苍凉之感,现如今,竟是连片刻好眠都不得了,什么时候才能回去啊?李瑾瑜走到镜子前,望着里面微微有些憔悴的容颜,一时怔怔出了神。

明天,还有一场大仗要打。

*****************************************************************

大齐历六年三月二十二日,据说大吉,所以钦差大人巡内库转运司正使李瑾瑜,到郴州之后,内库第一次新春开门招标,就选在了这一天。

这天春光明媚,微风送暖,郴州城里的公子仕女们纷纷往城外去踏青,宽阔的官道上草未长已偃,莺未飞已惊,城外青山处处,绿水丝丝,空气里漫着一股清新美好的味道。

郴州城里又是另一番景象,由郴州总督府往南行七十四丈处,便是内库转运司常驻郴州府衙,不论是郴州路的各司衙门还是郴州府的衙门都开在这一片地方,正是官气云集之地,平日里就是戒备森严,首要看防之处,今日里只见军士游走于两边街头,各持长枪于手,又有衙役强打精神,在春浓困意里警惕地注视着各方的动静。

这一大片区域已经被严密地控制了起来。

每年的内库开门日,都是这种情形,一来是各地来的巨商们手中带着太多的银子,二是主持内库开门一事的,除了转运司的官员还有宫中派来的太监监核,郴州总督也会到场旁听,这种时候更是少不了都察院那一帮子成天没什么事儿做的御史们。今日汇集到这里的银子太多,大官太多,所以安全问题就成了重中之重。

好在郴州深在大江之畔,大齐武力强盛,也没有哪个势力敢做出任何的试探,就连郴州城里的小偷们都早已被清逐出了城外。

正是一片清明时节好收钱。

转运司依惯例。腾出了一间大宅院。这座院子宽阔无比,沿正堂两边一溜的小隔间,据说是前朝时候郴州一带的生学考场,后来大齐皇帝,也就是先帝南巡内库之时,发现这种格局倒有些合适进行招标,便定在了这里,形成了惯例。平日里这座宅院就空在郴州最高级的区域之中。被转运司借给总督府衙门理帐,只是到了三月间就归还转运司衙门。

从十几天前就已经开始重新整修打扫,如今的这座宅院明亮至极,清净无尘。

宅院之外有兵士把守,院内堂边站着几名面容寻常的护卫,大堂间的光线有些阴暗,只隐约能看见一排四个太师椅,摆在桌案的后方。

当南街京都新风馆郴州分店的接堂包子卖完之后,这座宅院的门终于开了。

来自各州的巨商们并不慌乱,极有秩序地抬阶而上。对于身边兵士们警惕的眼光视而不见,十几年的时间,他们对于这一整套程序早已了然于心。

一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