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名门艳女-第1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净净,邻居又夸她有个好吵架的丈夫。吵架只要不是胡闹、昏吵,就是好事。你说对吧?”


、有春天的生机

“想不到你对家庭琐事还有一套,的确,没有哪一对夫妻敢担保他们的一生不吵一架,关键就是要有你这样的对吵架的认识,我吵过不少架,却又每次都不愿吵,所以只要遇上吵架,就输,现在有了你,我更不想吵了,只希望把吵的问题,吵到好的方面去。”
关牧山爬起来,理了几下我的头发:“谢谢你对我这么好!你是军人的爱人,放心吧。”
我说:“那是因为你对我好的原因,我将保正一个不褪色的关牧山,永久不褪色。”
正月初十,我的假期过完要回成都。
关牧山的假期也只剩下五天了,就说要在大人身上拿了学费路费跟我一起走。
我没敢说自己赚了近二十万的钱,只说自己还可以。
因为,这钱还没真正划到我的名下,总合期还没到,提成时间就还没到。
平时都是预支钱来用,只要在总提成款50%以内,都可以预支。
但这次去上海的路费,我死活都要自己负责,不让大人出钱。
“还是去乘飞机。”
这次关牧山离开我,又伤感起来,我把他送到机场。
“又不是生离死别,把书认真读完,刚才都是好好的笑脸,别这样。”
相拥而别。
边城小说为了照顾一下原小说里的角色脸面,不得不破天荒地记录了一段与小说无关的内容。
这个内容还是比较重要,它让我首次成为了人,成为了男人的女人。
这与过去的笔触大不相同,从这里写下去,边城小说开始彻底地将我赶出了观众席,又赶出了话剧大院。
院外虽不见大风暴雨,却开始看到了生机,是有春天的生机。
不是香火点燃的生机,这么一来,边城小说虽顾不得细讲我的得失。
却在舞台上抓了一个“千里眼”一个“顺风耳”来观察我的动向。
并不时地向观众报告我开始走上了好运,不过这种好运是有限的。
也是别的观众望尘莫及的,就像在搞电视录像转播和电视现场直播一样的不同。
不愿再与小说的假情节打交道,是我在影碟店找到工作的第一天开始填上的记忆。
小说在边城的传播有时不能顺得人心,在外的观众反而却觉得有问题。
甚至,风马牛不相及,综合的因素就是东拉西扯。
草草与鸡窝是小说的中心思想,许多人,许多观众不懂得草草在《本草纲木》里是高味汤药。
在鸡窝里,却有高营养的鸡蛋。
这是边城小说在过去从来没有向台下观众点明的一点,不会看的观众只知道“草草就是草草”、“鸡窝就是鸡窝”,会看的人自然就不摆了。
快要倒塌的家舍,凭借着枯木的张力,照样日复炊烟。
但是,这儿不是荒无人迹,里面躺着它的主人。
土地不跑不跳,家舍见惯不惊,尺尺寸寸,面对着主人手握的短械。
得去走昏浊的菜地,这是多么引人注目啊!
然而,引人转动生命主题的困境,在原来的地方,壮烈倒下。
让土地的主人回答,需不需要再筑归家的路?
我的土布巾,被最小的锄头切碎,埋入了土地。


、人贩子费

阿爸一家人只接到我一封不能回家团年的信,就再也不知道我到底在干些什么了。
阿妈骂阿爸:“都是你,唱了主角,还要补个丑角来跳,两年团圆都少老三。”
汉今隐痛不休,走进寝室思过。
温仪娟跟着进寝室:“你气啥?事情不发生也已经发生了,后悔有什么用?”
汉今趴在写字台上不回答,想发火。
温仪娟牵来汉援:“叫爸爸别生气。”
汉援拉了拉汉今的衣角:“爸爸、爸爸,婆婆喊您吃饭。”
汉今突然转身对温仪娟吼道:“抱出去,让我坐一会都不行吗?”
温仪娟只好牵着汉援出屋来,她觉得一件小事情,犯不着过年过成这种味。
汉晨问:“阿哥咋啦?”
温仪娟假笑了一下说:“他这德性,不说他算了。”
一家人的团年饭吃得不安宁,汉收顶嘴:“要是阿爸早点明白,就不会见不到三姐回来。”
胡清泉停住筷子,用脚踩了一下汉收。
示意他不要说这些过时了的话,特别是还在读书的人。
阿爸、汉今父子俩成了大家攻击的对象,酒菜饭没吃上几口就下桌子各自回到寝室闷睡。
胡清泉小声对汉晨说:“我当初说大家错看了艳子,还就是不相信,妈生她下来半年就会走路,都没有想过这怪事,有哪家的奶娃儿生下来半年就走路的?这就充分证明她的所作所为不同凡响,应该多培养,保管是干大事的人。可是,人一辈子就只有那么一两次好运,一旦错过了,就得过倒霉的日子,也再不可能有大好运了。”
温仪娟边喂汉援的饭边说:“她阿哥从来没告诉过我这些,不是妈说出来,我还一直蒙在鼓里,不知道闹的啥矛盾,气死我了。早知道,我肯定是支持她。”
阿妈在旁边听得心焦冒火,莫名奇妙地打了汉粮一耳光。
还骂:“不中用,才寄十元给她!”
汉晨突然笑起来:“妈呢!出气找错了人,五弟人小,挣不了钱来供我,十元钱已经是他最大的支出了。”
阿妈这才回过神来,抹了两把汉粮的脸:“对不起,还以为老头子坐在旁边。”
春节刚过完,边城街上的墙上、电杆上、厕所里都贴满了广东的招工广告。
一大批招工人员四处游说、八方宣传。
他们是不久前才在中国地图上发现有这么一个人间仙境角落。
探子们前来一看,才发现边城的女人又多又漂亮。
比电视、电影里的女人强多了,于是就私谋下手。
招工的要求非常简单,年龄十八岁到二十八岁之间,管她是聋子、瞎子、拐腿子,只要是女的都要。
同样,也是简简单单地在边城劳动公司签了一个什么都不重要的务工输出合同。
交了点管理费,外面的人称为人贩子费。
就把劳动公司的眼睛打瞎了,什么都不闻不问。
不出五天时间,就收到了十几车年轻姑娘,谁都明白。
真正的聋子、瞎子、拐腿子又有能力有勇气去广州深圳这些地方?
上了二十五岁的女性又有几个没成家的?广东人见边城的女性多。
忙打电话再急包十辆大客车,用十天的时间赶到边城来招女工。


、去过过城市的瘾

一时间,边城各乡各镇各村的女青年,纷纷在村镇县三级干部的动员下。
要出边城去大城市饱眼福,感觉这不是去打工,而是去旅游。
四千多名女青年傻瓜蛋似地以猪肉的价格,被拉到广州。
买方是一些电子厂、鞋厂、服装厂,五百元钱一名。
这些女青年从上车到下车,还没来得及看一眼广州的街道,就被关犯人似地关进了一块大坝子。
任凭各厂家来挑选购买,所有被选走的女青年,还没没回过神。
就又被带到郊外的一些厂里,根本就没见到过广州是长得像冬瓜还是像葫芦。
最后她们才知道,包车载她们的单位,不外乎是一个劳工中介公司。
专门为一些工厂、歌舞厅、发廊、酒吧招募工人。
但打的牌子却是广东劳动就业局,有时也打劳动厅牌子。
红村的女青年,在一夜之间走得一个不留。
阿爸阻拦不住,说去不得。
而那些收了钱的乡干部们,都说茶场挣不了钱,要帮着介绍去广州赚大钱。
当然,她们都不知道广州造的人民币有没有三丈长、一丈宽那样大。
只是听说那儿的钱大得不得了,有天那么大。
但阿爸明白,终有一天这些女青年中会身无分文再回到边城。
过去是年一过完,到茶场上班的人都来找阿爸。
这回就轮到阿爸翻着名单找工人,去谈话,去商量解决其女儿走了的空缺。
有些人家户还高高在上,不太高兴阿爸。
“我女儿去广州赚大钱,一个月都要挣回她一年的工钱,不上茶场的班。”
有的就直说:“让其老伴来顶空缺,要么让更年幼的女儿来顶。”
这么一来,阿爸的茶场在新一年里,就只好干起残兵小将的上班队伍。
两级分化太大,年纪大的老太婆已经六七十岁,小的小到才十四五岁。
中间的得力工人就只有几个男丁,女的一个没有。
采茶这门子活,的确女的比男的行,制茶这门子活又男的比女的行。
要是没有了采茶女工,男的再行也是白搭。
在这种情况下,阿爸不得不招男工来当“采茶女”。
跑了几天,工人人数算是凑齐了,回到家里想不通。
“这些人,下茶场的跑了,没下茶场的也跑了,比我的几个娃都还积极。”
阿爸还没从找不到合适工人的气愤中醒过来,又一大批大客车开进了边城。
招工条件更放得宽,只要年满十五岁,三十五岁以下的女性都可以去广州上班。
先去的几千名工人,没法向边城的家通信叫苦。
“单位”都管得严,不准出入,不准写信。
重新进边城招工的劳工公司,把广州市的一些图片、大海的景象挂在招工处的壁上。
让所有人去观看,大力宣传。
“早去广州的一批人,全部安排就了业。”
这样一来,一些已婚妇女也不放过远登大城市去过过城市的瘾。
纷纷扔下丈夫和孩子,有些正在读书的女学生,也放下书本,踩进了大客车的门。
这一批女性是拉到深圳的,有些境域手续要比广州难办些。
不过,是吃这碗饭的劳工公司,自然有办法简单地弄到入境手续。


、彝人的侵略怒火

几百年不见如此震动的边城,在早春的季节里,愤怒地下了几天几夜的大风雪。
算是送给边城人的悲嚎,也算是对老天发出汉人对彝人的侵略怒火。
一些养了两三个女儿的人家,喜欢得从上街笑到下街。
回家笑睡觉也笑,感谢边城这块生女人的地方。
有些人家没女,大气特气没有女儿去广州赚大钱的机会。
关在屋里骂老伴不会生崽:“都不想一想生一大群女儿,送到广州去上班,该多好?”
这天,汉今急匆匆地回红村老家来打探情况。
见阿爸走路骂人,吃饭骂人,就连上厕所也骂人。
心里很不痛快,也跟着骂人。
他的茶场的女工人也跑光了,剩下来几十个男丁,大屁放不出一个。
年头前的他,还是一个不小的赢家,其他茶场的场长还夸他经营有方,农业局的贷款也还了三分之二。
突然的人员变故,不只是他父子的茶场着急,其他茶场同样着急。
边城的企业只有两类,茶场是第一类,砖瓦厂是另一类,但砖瓦厂不欢迎女工人。
“您倒好,老弱妇幼总算凑够了人数,我却连个九十岁的老太婆都没有。”
汉今丧气又略带怒气,双手将门打得吱吱响。
阿爸说:“还不知道李永山的茶场招什么工人?哦!汉今,我想起了,你茶场距新市镇、屏山县和云南省都近,去那些地方看看招工人难不,我这儿虽然不要了,可你需要百多名工人,春分过后就必须把准备工作做好,现在雨水节已过,你应快点行动。”
汉今说:“我知道时不待人,到屏山去招工,人家相信吗?”
想了很久,汉今另改主意,招男丁取代女工,试一年。
几天过后,边城的墙上不约而同地贴上七八家茶场招工人的海报。
凡是愿到茶场上班的,不分男女,一律录用。
汉今坐阵,口才翻云吐雾,三天时间,就招足了人,没有一个是女的。
永山茶场的名气大,也在三天时间内招足了工人,没有一个是女的。
其他茶场相应只招到了大半数或小半数,并非边城男的少。
主要原因男的是家庭中的主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