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冠盖满京华-第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放心吧,每年灯节,顺天府和大兴县以及东城兵马司都会派出大批人马维持。为着防止失火,太祖皇帝当年就曾经在灯市胡同中每隔三十丈设了水井和救火用的激桶。而后更让工部整修了整条胡同,所有房屋一律用砖石,不许用大木,每隔一段地方开出退往周遭其他胡同的通路,所以即便失火,一般也能控制住,只不过如今去当年已久,不用的时候人们总会忘了这一条罢了。再说,今天这正灯大节,又是……维持的人自然更多。”
宜兴郡主的前头半截话把灯市的种种防范措施说得清清楚楚,陈澜听着很是赞赏楚太祖当年的未雨绸缪——她自然也从丫头们的闲话中听说了朝中言官们对于灯会的颇多不满,但在这个入夜便不能上街走动,一举一动均有极大约束的时代,一年一度的十天灯节无疑是少有的放松时候。若不是太祖留下了周全的制度,只怕就和当年的其他制度一样都被废除了。可是,当听到最后半截的时候,宜兴郡主的突然截断却让她觉得有些不对劲。
今天若只是为了周王和宜兴郡主出来,街头那么多便装的锦衣卫似乎有些小题大做,莫非今日灯市上还有别的贵人?
“杨大哥!”
一声嚷嚷将她从沉思中拉了回来,往那边一看,就只见周王扒着栏杆正在手舞足蹈地往下头叫喊,胖乎乎的人整个压在了栏杆上头。生怕那木质栏杆不堪压,她正要上前。却看到一旁的陈衍使劲把人拖了开来。
“这栏杆是在外头的,一年四季风吹日晒雨淋,哪经得起你这么个大块头压在上头,万一出事了怎么办?杨大人这已经上楼来了,要看人到楼梯口去看!”
陈衍因周王那说话的光景,早忘了这是皇长子周王,因而说话间竟是带出了几分老气横秋的派头,可说完了方才醒悟到自己不是对什么小厮之类的说话。因见陈澜在看他,宜兴郡主和张惠心也在看他,周王嘟囔了两句,挣脱开就下了楼梯去。他连忙干咳了一声。
“姐,我忘了那是周王殿下……”
“你那是好心,有什么打紧!”宜兴郡主莞尔一笑,随即意味深长地说,“人在京里,不得不小心,你这仔细没错,万一出点纰漏就是**烦。不过,这永安楼早就从内到外查验过,栏杆用的是铸铁包的木头,别说一个周王,就是十个压上去也出不了事。再说,他也不是真的什么都不明白,只是看到关切的人一时忘形而已。”
正说着,周王和杨进周已经是一前一后并肩上了楼来,只一个是兴高采烈,一个则是一如既往的冷峻,可不知怎的,陈澜竟是觉得后头那位有几分母鸡护犊子的温情。上来之后,杨进周对宜兴郡主拱了拱手,又颔首向其他人打了招呼,这才沉声说:“火势已经差不多了,这周边观灯的人也已经疏散了开来,一会儿等彻底扑灭了火星,收拾干净了就好。顺天府尹和大兴县令原本就都在灯市上巡查,东城兵马司的兵马指挥也一直带着人在巡查,只是仓促之间他们竟是争执了起来,我一时情急说了两句重话,又分派了事情,这才好了。”
他说得轻易,旁人自也没在意,可陈澜看见宜兴郡主若有所思,随即哂然一笑,再加上她刚刚分明看到杨进周和那边几人争执的时候似乎很不愉快,便觉得事情绝不会那么简单。
周王在有些人看起来是一个毫无价值的傻子,但只要有皇帝的宠爱,仍然会有巴结上来的人。于是。主事官员们丢开眼看要生乱子的灯市,跑到这儿表示尽责和关切,那就没什么可奇怪的了。只没想到杨进周在京城根基不深,又是素来镇静的人,刚刚居然和人争执起来。
“顺天府尹韩世民最善钻营,大约是想多派些人守在这,结果给你婉拒了吧?大兴知县我倒是没见过,可料想也差不多。至于东城兵马指挥,我记得他女儿是晋王的夫人……”
宜兴郡主记性极好,此时一一说出来,陈澜固然大有所得,杨进周也有些意外,却是没有点头也没有摇头,更是不愿多解释之前楼下那番冲突。因为这场火,虽说下头灯市照旧,可毕竟是烧了永安楼前正中的三座宅子和好几架彩灯,周王今天玩够了,已经心满意足,吵嚷着要回宫,其余人也都没什么心思多留,因而,大家伙在永安楼上吃了一碗热气腾腾的元宵,仆役们亦是在下头用了好些吃食,随即就各自散了。
陈澜上马车的时候,眼见宜兴郡主和周王那边尚未动身,仿佛是错觉,楼前的锦衣卫竟好似比之前更多了,她不禁微微皱了皱眉。等到上车后又掀起窗帘往回瞧了一眼,这回她却是看见杨进周正对宜兴郡主身旁一个面目陌生长随模样的中年人抱拳施礼,眼皮立时一跳。
楼中果然还有人!
PS:话说一直有人问更新时间,在此预告一下。保底的更新在早上十点到十二点之间,如果加更,则是大多在晚上七点多……看到还有人说俺更新慢,没办法,快不起来,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正版。
第一卷 京华侯门 第五十六章 谁人良配
第五十六章 谁人良配
听说灯市胡同失火。朱氏打发人出去探听消息,阳宁侯府上下一时各有各的心思。二房如今是心灰意冷,长房姐弟的死活和他们没什么关系,因而马夫人只是派了个人到朱氏面前问了一声表示关切就做了罢;三房就不同了,罗姨娘亲自来探问,面对朱氏的冷脸也是始终恭恭敬敬,一直听到门上传来消息,陈澜一行平安无事地回了家,她才告退回去了。
蓼香院正房大厅中,朱氏看到陈澜姐弟一块进门,她一直绷紧的脸总算是松弛了,不等人行礼,她就连声叫起,一手一个揽在旁边坐着,关切地询问了一大通。得知两人那会儿正在永安楼上和宜兴郡主母女以及周王一块看灯,并没有在人群中挤着,她松了一口大气,又笑道:“你们果然是有福的,出去打听的人回报说,那会儿有好几家大户的马车都给人挤翻了,吓得我魂都没了。幸好你们是在永安楼。就算再大的乱子,也波及不到那儿。”
陈澜看到陈衍看了过来,便冲着他使了个眼色,随即方才说道:“都是小弟要凑这个热闹,却让老太太在家里担心了。那会儿永安楼内外都已经给锦衣卫守住了,也不好派人回家送消息,所以我们只能等人群散去,郡主和惠心姐姐送周王回宫了,这才赶回来。”
“没事就好,只想不到今日……周王还会去永安楼看灯。”朱氏险些将夏太监说出的周王遇险事说漏了,警觉过来便改了口,见陈澜仿若无觉,却冲着陈衍教训了几句,就轻轻拍了拍她的手说,“虽说在那里用了元宵,但一路上风大,又受了惊,待会让小厨房去做些夜宵暖一暖,然后早些回去歇着。今天既回来晚了,明儿个一早就不用去水镜厅了,我让郑家的去看着。”
“多谢老太太体恤!”
陈澜连忙站起身来,向朱氏屈膝行礼谢过,又看着陈衍说:“原本我就想着四弟这几天学堂放假,给他做上几套新衣裳,正愁功夫不够,还想向老太太求几天假呢。毕竟,今天看三婶的样子当是身体大好了。这家里的事情也该主持起来,咱们几个晚辈总不能一直管着。”
朱氏原就觉着陈澜宽和不争,此时一听越发觉得那确信不错,却是故意板起脸说:“难道你三婶病才刚好,你就想偷懒?只给你明日一天的假,多了可没有!衍儿大小丫头都是齐全的,家里还有针线房,你这个姐姐也太娇惯他了!别什么都要亲自做,让丫头们帮把手,两套衣裳须臾的功夫就得了。你要有功夫,自己的嫁衣做起来倒是正经!”
“老太太!”
陈澜心里一跳,面上却立时露出了又羞又恼的表情,见朱氏笑着又拿她打趣了好一番,她少不得装出脸上挂不住的表情,又捱了片刻,就拉着陈衍匆匆告退。这边厢她才出了屋子,郑妈妈就将朱氏搀扶回了暖阁东次间,伺候着坐下就笑道:“三小姐看着稳重,终究还是姑娘家,刚刚那脸上火烧似的。不过,她倒是真的宠着四少爷。”
“宠着才好。心里有记挂,将来嫁了之后,也不会丢了这一头。”朱氏吁了一口气,又微微笑道,“不过家里几个孙儿孙女,她的心性确实最好。晚上罗姨娘过来的时候,说是打听他们姐弟的消息,其实还不是想着管家的事。若是他们姐弟回不来,她大约高兴都来不及;若是回来了,也好借口她姐弟受惊,她不出面,却可以让五丫头独自一肩挑了。也不想想,封了阳宁侯夫人的究竟是谁。你亲自去看看老三媳妇,把话剖白清楚,让她别再装了,有些事情单单隐忍没用,她好歹也是公卿贵女,别那么没出息,否则枉费皇上替她明了嫡庶!”
郑妈妈连忙答应了,正要退出去的时候,朱氏突然开口叫住了她。等她重新过来在身边一站,她就叹了口气说:“还有一事,如今阳宁侯爵位既然定了,她们几个丫头的婚事也得尽快打算起来。三房和威国公府的那门亲事不拘用什么办法,一定不能让他们成了。至于王妃那边,请她设法去见一见淑妃。话不妨向淑妃说明白一些,那位在宫里这么长时间,总不会连这点都看不透。晋王还年轻,她要抱孙子还愁没有?咱们阳宁侯府加上韩国公府。勋贵之中姻亲故交遍布,再加上国立长君,其余的可以不用想这么多。现如今,稳当是福!”
陈澜先将陈衍送回了芳菲馆,对他嘱咐了一番之后方才起身走了。等回到了锦绣阁,已经是亥正三刻,对于历来作息定时的陈家来说,这已经是少有的迟了。留下来看屋子的沁芳亲自上前服侍着陈澜洗脸换衣裳,说起之前传回来灯市胡同失火的消息,她竟是险些掉下泪来。陈澜素来知她忠厚老实,又宽慰了她几句。芸儿心有余悸地按着胸口,却是禁不住苏木和胡椒问东问西,仔仔细细地说起了失火时的情形。
“那时候我们都在楼下,险些也吓死了,结果那位杨大人就突然冲了下来,二话不说指挥了几个部属去那儿弹压人群,又命人去看看各处差役军士可有到位。后来顺天府尹和东城兵马司的兵马指挥宋大人一块来了,不说救火,竟是要到楼上看看周王,他却硬是冷冷拦着。还说永安楼前后都有水源,只要控制了其他地方的火头,这儿就安全得很,要是控制不住。那这边烧着,两位大人难道还比我们这些锦衣卫有力气,能背着周王殿下在人群中闯出一条血路来?况且周王也听不明白那些安慰,有这功夫还不如请两位大人理会外头的事……”
芸儿说着就一气喝了半盏茶,见陈澜也在看着她,不禁有些心虚,忙拉过瑞雪说道:“小姐,我可没说一句假话,也没和人瞎打听。那会儿一楼等着的下人都吓坏了,所以都挤在门口看风头,我正好混在人群里头。所以就听见了。大略就是这么个意思,只不过那位杨大人气势十足,我学不来,那话儿就有些不像了!”
这一天外头异常寒冷,但无论是永安楼还是蓼香院抑或芳菲馆和锦绣阁,全都是烧着暖炕地龙,因而陈澜这一路骤冷骤热,这会儿就有些犯头疼。可听着芸儿这一席话,她不禁对那个杨进周更是好奇了起来。无论是头一回到阳宁侯府抄检,还是今日早上在王府的那凌厉一击,或者是在永安楼上再相见的时候,这人看着都有一股和年纪不相符合的沉稳,却没想到在那会儿竟会是如此不留情面。兴许,那才应是此人的真本性?
“学不来就别学,那可是听着就让人起鸡皮疙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