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神经新药--叶半城半传-第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再次声明:

剁骨道的声明:虽然本书中的操作有现实中的原型,但写作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是作者从现实生活中提取素材,进行艺术夸张后的产物,与现实并无关联。请读者看完此书后不要按此书中的方法操作,虽然本书中所写的一切事实都曾发生过,但并不代表这种行为合法。这也就是文中的主人公每次大富之后都会跌入谷底的原因。然而文中的主人公的生死全由作者操控,不会对现实世界造成伤害,如果有人如此操作必定害人害已。作者相信每一位读者都比作者聪明,自能分辨是非,剁骨道所起的作用不过是力图将故事讲得更精彩。

第二十一章 钱的本质

 

一些关于钱的资料,反教科书的,看了有利于理解作品:

一般的教科书上将纸币定义为“由国家发行的,强制流通的货币符号”。只要联系货币发展史,就会发觉这个定义存在两个问题:历史上的纸币是否都是国家发行的?纸币是否一定要靠国家的强制力才能流通?

对于第一个问题,货币发展史作了否定的回答。从货币发展史来看,纸币不仅有政府发行的法币,而且有商业银行、钱庄和商号发行的。最初发行纸币的,恰恰不是政府,而是民间的商号和钱庄。以我国最早的纸币——北宋年间的“交子”为例,就是由四川商人发行的。当时由于使用的“铁钱”体大值小,流通不便,遂有十六户富商联合发行一种既可兑换,又可流通的纸质凭据,称为“交子”,后因发行商破产而无法兑现,才改由政府发行。再如南宋有一种纸币叫“会子”,最初也是由商人发行的,后来才由政府发行。从纸币的发行制度来看,纸币的发行权分为分散发行与集中发行两种。现代各国都采取集中发行的制度,但各国在历史上都采用过分散发行的制度。

再从纸币的起源来看,它也不是起源于国家,而是起源于民间。纸币的产生有两大渊源,一是铸币,二是银行券。纸币首先是从货币作为流通手段的职能产生的。人们发现在流通中不断磨损的不足值的金银铸币可以和足值的金银铸币一样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于是有意识地发行贱金属铸成的辅币,进而发行本身完全没有价值的纸币来代替铸币。无论是铸币还是纸币,最初都由大商人凭着自己的信誉发行,后来由于商品交换的发展,私人信誉不够,才由国家统一发行。

纸币是从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职能产生的,这就是银行券演变为现代纸币。银行券出现于十七世纪的西方国家,它是在商业票据流通的基础上产生的。商业票据是商人之间在商业活动中延期支付的债务凭据,商人们常常持商业票据到银行申请贴现,银行为了扩大自己的信用业务,就以商业票据作抵押发行银行券,它可以随时向银行兑换黄金,而且票面金额是固定的整数,持有者可以用它代替金属货币来购物或支付,从而实际上成为流通的纸币。十九世纪中叶以后,西方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利用银行作为聚敛财政资金的工具,规定只有中央银行或指定的商业银行才能发行银行券,并且停止兑换黄金,从而银行券也就成了现代意义上的纸币。

我们再来讨论第二个问题:纸币是否一定要靠国家的强制力才能流通?纸币的发行既然始于民间,那么“强制流通”一说也就不能成立。首先,发行纸币的民间商号、钱庄和商业银行哪来的强制力?它们发行的纸币之所以能够流通,靠的只能是它们自己的信誉,只能是人们自愿接受的结果,这是不言而喻的。值得注意的是,民间的商号,钱庄以及商业银行发行的纸币都是可兑现的,例如北宋时期四川商人发行的“交子”,就可以随时按质按量兑换成相应的贵金属;十七世纪以来各商业银行发行的银行券,也都可以按票面金额兑换成黄金或白银。民间发行的可兑换的纸币是有金银作担保的,既然如此,那么只要发行商有足够的信誉,纸币的流通就不需要任何强制力。

至于各国政府发行的纸币,有的可以兑现,有的不能兑现。大体上说,二次大战以前是可兑现的,二次大战以后不能兑现。二次大战以后,由于经济的发展和黄金匮乏,各国相继放弃了金本位制度,停止以纸币兑换黄金,这才实行不兑换的纸币制度。那么,现代各国政府发行的不可兑换的法币,其流通是否靠强制力呢?法币虽然不是单独以金银担保,但是实际上以商品、黄金和外汇储备联合担保,因而其流通同样不是靠国家的强制力。如果没有充足的商品、黄金和外汇储备而滥发纸币,没有人民对政府的信任,即使政府强制流通也是无效的,解放前夕国民党政府发行的金圆券就是一个例证。

因此,“国家强制流通”这种说法是不准确的,容易造成误解,似乎纸币流通靠的是国家的强制力,而不是它所代表的金属货币量或实际上的商品价值量(在可兑换的情况下纸币代表金银,在不可兑换的情况下直接代表商品价值,此时商品、黄金和外汇储备构成与纸币对立的另一极)。货币流通的基本内容,就是它在市场上不断发挥的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职能,而这两种职能的发挥,都必须以其所含有的价值实体为前提,这是国家的强制力所无法代替的。因此,国家能够有效地起强制作用的,其实并不是流通本身,而是流通的范围或地域,也就是说,国家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一个国家或地区只允许由某种法定的纸币去代表一般等价物或金属货币去执行交换媒介、计账单位和贮藏手段等职能,这才是“强制流通”的本意。例如,我国大陆的法币是人民币,这不过是意味着,法律规定只允许人民币流通,由人民币代表一般等价物执行货币的职能,而绝不能理解为人民币的流通靠的是法律的强制力。

综上所说,从货币形式的演变史来看,纸币有国家发行的,也有民间发行的;有可兑换的,也有不可兑换的;有“强制流通”的,也有自愿接受的,只要是金属货币(价值)的符号,都属于纸币。如果把纸币定义为“国家发行的、强制流通的货币符号”,试问哪些民间发行的、可兑换的,靠人们自愿接受而流通的纸币算不算纸币?我们固然可以把纸币的定义域限于现代各国发行的不兑现的法币,从而把纸币定义为“由国家发行的、强制流通的货币符号”,但是,即使对于现代的法币来说,这个定义也只是在特定的语义上才是正确的。

钱的本质是什么?钱是一般等价物。钱的唯一作用是在交换中实现的,如果不做交换,钱本身并没有什么价值,它既不能保暖,也不能果腹。钱可以交换的东西只有一种,那就是商品。也就是说,钱是用来购买商品的。钱在经济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只有交换才能流通,只有流通,才能促进生产。所以,钱在我们的社会中确实占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们说,生活中没有钱是万万不行的。但钱在生活中又不是万能的。这是钱的本质所决定的。钱买的东西只能是商品,也就是消费品。消费品必须消费,不可久存。所以,凡钱所能买到的都不是永恒不变的东西,不是最珍贵的东西。比如,钱能买来药品,但买不来健康;钱能买来婚姻,但买不来幸福;钱能买来朋友,但买不来友谊;钱能买来官位,但买不来权威;钱能买来荣誉,但买不来人格;还有很多很多的珍贵的东西是钱不能买来的。因为这些东西都不是商品,不是在流通领域里可以实现的。

如果你看不透钱的本质,非要买用钱不能买到的东西,那你最终买来的只能是痛苦和屈辱。

有人说世界上钱是最脏的。这话对也不对。钱与商品相联系,而商品是劳动中产生的。只有用劳动换来的钱才是干净的。其它的钱则是肮脏的。尽管世界上有“洗钱”这个不光彩的行业,但是钱不是衣物,是不会洗干净的。花脏钱的人,他的心地和人品也是肮脏的。

生活中,我们作为人,要支配金钱,而不要被金钱所支配。因为钱只能让你频繁地交换商品,很多时候这些商品你是可有可无的。甚至这些商品会给你带来很多的麻烦。一个人的消费能力不能说明一个人的生活质量。一个快乐的人,是生活简单的人,一个幸福的人,是容易满足的人。而金钱往往教人放大自己的欲望,去追求与快乐和幸福无关的东西。最终,使自己成为金钱奴隶,让金钱来支配自己。一个人一旦被钱所支配,必定是个可悲的人。

没有一个标准说明自己是个穷人还是富翁。贫与富决定于你对金钱的态度。有的百万富翁仍然觉得自己很穷,有的人虽然没多少钱,却感到很富有。如果一个人穷的只剩下了钱,那才是真正的贫穷。

智慧的人,是会享受不用金钱的人。大自然美丽的风景,湛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纯净的空气,自由飞翔的小鸟,盛开的鲜花,青青的芳草,初春的雨丝,飘逸的雪花,宁静的心情,自在的微笑,纯真的友谊,质朴的爱情……这些都是无需用金钱来购买的。

朋友,千万记住,世上凡是最珍贵的,钱是买不来的。

如果你心里只有钱,你不仅买不到珍贵的东西,一不小心,还会被金钱所卖掉。到时候,金钱成了你的主人,你成了金钱的消费品。

玩火必自焚,玩钱,必定被钱吞噬。

第二十二章 杀虫女王

 

公司表面上的成功也令叶半城自己有些飘飘然了,他开始到处鼓吹玩钱的经济效益:“经营产品,是一分钱一分钱地挣,赚得辛酸;经营品牌是一毛钱一毛钱地挣,赚得辛苦;金融运作,则是一块钱一块钱地挣,其乐无穷啊。”成山石对他的这些话不以为然,暗中以为他现在的所作所为与诈骗只有一纸之隔了!

在一次聚会上,叶半城甚至这样对别人讲:“如果你爱一个人,就帮他建一个好的金融运作平台,这样他可以赚很多很多的钱;如果你恨一个人,就帮他建一个很大很大的工厂,这样他就会死得很惨!”

他的这番理论让很多办实业的客户脸上挂不住了,纷纷质问叶半城说这话是什么意思?是不是办实业的人都很笨?

叶半城没想到自己随便一说居然会惹动众怒,一时之间不知怎么才好。还是成山石反应快,一本正经的对众人说:“叶老板的意思不是轻视办实业,恰恰相反,任何金融运作都离不开实体的支撑。即使我们这样专业的金融运作公司,最后也得落脚于你们实业。叶老板的真实意思是对待办企业的态度,很多人办实业最后把实业办成了累赘,企业越大负担越重,最后不堪重负而破产。我们认为办企业家对企业分为三种态度:一是把企业当“老婆”来养,别人不能碰,股权100%是自己的;二是当“儿子”来养,别人可以碰,可以分一点股权;三是把企业当“猪”来养,合适的时候拿出去换钱,即用股权来换取发展急需的现金。我们讨厌的是第一种办企业的心态,这种人遇到困难时,会找我们帮忙,但舍不得抵押,也舍不得一点股权。”说到这里,他用眼光暗示叶半城接下去说。他是一个老江湖,知道什么时候都不能抢老总的风头。

叶半城反应过来了,他大声说:“是啊,我们为一些人解决了几百万几千万的资金,承担着巨大的风险,然而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