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幸福的小农民-第1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旦进入深秋,候鸟们都飞走了。旦仍不见鸟的数量减少,特别是下雪以后,酥鸟、雪鸟蜂拥而来,一大群一大群的从头顶上飞过,有时竟遮蔽了半个天空。

小时候,就捉鸟而言,孙刚算不得行家,但却知道不同时期需捉不同的鸟。

春天的时候,主要的捕捉对象有斑鸠、麻雀、灰大胆等,尤其是灰大胆,它们反映迟钝,胆大妄为,虽体积很小,但成群结队地贴着地面飞快地跑动,在地里找食吃。

要捕捉它们,最好的方法是下夹子。

用粗铁丝撇成两个弓状的半园,用另一粗铁丝在弓弦处将半园固定,弓弦中间向后撇一把儿,平放时像一把扇子。

弓弦的两侧用钢丝缠绕,钢丝头撇成小钩反搭在弓背上,使两个半园在张开时有弹性。

在钢丝的中间拴一细绳套,绳套穿过一很短的空心木棍,头上打一结儿。空心木棍上用刀做一揢儿,后面的把儿上拴一绳,绳的另一头拴一木棍,木棍的另一头削成平铲状(叫支棍)。

用的时候把两个半园张开,将支棍越过上面的半园,支住空心木棍的揢儿。

夹子是需下食儿的,通常是在去年的玉米茬子里剥找冬眠的玉米螟。

睡了一冬的玉米螟刚刚苏醒过来,胖乎乎的,是鸟儿们的美味佳肴。

将玉米螟的尾巴塞进空心木棍中的绳套里,用空心木棍向上顶紧便将虫儿挤住,再用支棍支住揢儿,夹子就算支成了。

夹子下在哪里,是有学问的,下的方法也是有讲究的,要掌握鸟儿的生活习性和活动规律,一般来说,位置要选在鸟儿的栖身地和觅食地,但灌木丛和树林是下不了夹子的,多数是选在玉米地、谷地和高粮地里面。

选一突出醒目的地面,扒出一浅浅的坑,把支好的夹子放在里面,上面用浮土轻轻地把夹子埋上,只把尚能爬动的玉米螟露在上面。

还要根据鸟儿的种类来设定鸟食儿的深浅,也就是鸟食儿在夹子中间的位置。比较大的鸟要设的靠中间一点,小的鸟要设的靠前一点,否则的话,大鸟会打在嘴上,象油拉颧子;小鸟会打在尾巴上,会跑掉的。

如果时间充裕的话,还需要溜鸟,就是把别处的鸟往下夹子的地方撵。

溜鸟也是有学问的,要嘴里打着口哨,轻轻地,不能动作太大,太大了会使鸟儿受惊跑掉的。

等鸟儿落在夹子附近,便远远地蹲下,眼睛一动不动地盯着夹子,一旦打着了,便飞跑过去把鸟从夹子上取下来揣进口袋里。

要是没有较长的时间,就只有守株待兔了。那时候书包里经常放着几盘夹子,上课前在学校附近的地里下好,一下课便以百米冲剌的速度跑去看,打着了,便把鸟取下再把夹子下上,打不着再回来等。

弄的上课时都心神不定,为此没少挨老师的批评。

用夹子打鸟是要选择地点的,而用弹弓打则是灵活机动随处可行的。

弹弓的制作很简单,或砍一手指粗的树丫,或用粗铁丝撇成下面带把儿的u型,用两条有弹性的橡胶皮分别在u型的上端固定,再找一块稍宽一点的长方型毛皮,用橡胶皮的另两端拴住,就作成了弹弓。

弹弓的子弹很多,可以用小石头,硬土块儿,当然,最好使的应是用泥团成的圆球。

农村的泥到处都有,但做泥球需用黄泥。雨后,在水坑边挖出黄泥用手团成直径约两三公分的圆球,放在太阳底下晒干。由于黄泥的粘度大,晒干以后便如石头般坚硬。

于是,常常是一边口袋装满了泥球,一边口袋装着弹弓,发现了鸟,便将弹弓掏出,把泥球用弹弓后面的毛皮包上并用手捏住,另一手紧握弹弓的把儿,两手用力将橡皮条拉伸,瞄准目标,待拉到近极限时,捏泥球的手猛然松开,泥球便在橡皮条的弹力下如箭一般射出,一旦击中,鸟儿便应声落地。

用弹弓打鸟的技术性很强,往往是事倍功半。同时,由于操作不当,打破门窗、打到行人或打伤自己的手的事也经常发生,如被人找到家里或学校,受打骂和训斥是免不了的,至于弹弓被没收更是家常便饭了。

进入冬天以后,捕捉对象便是酥鸟、雪鸟和麻雀了。这时候的鸟虽然种类不多,但数量却是很可观的,特别是酥鸟和雪鸟,成群结队,落在哪里便是黑乎乎的一大片。于是,伙伴们便又有了捕捉的灵感和妙招。

特别是下雪后,大雪把整个原野都覆盖了,鸟儿们为了活命,便纷纷飞进村庄觅食。

这时在场院里清扫出一块地面,上面撒下一些粮食,粮食上面用木棍支起一个大大的筛子,木棍底端拴一根长长的绳子,捉鸟的人手里牵着绳子的另一端,偷偷地躲在远处,见鸟儿进到筛子底下吃食,便将手中的绳子猛地一拉,鸟便被筛子扣住了。

还有一种方法叫扒拉杆,就是在撒上粮食的地面上钉一个橛子,找一个直的木杆,木杆的一头拴上长绳子,并将拴绳子的一头挡在橛子上,利用杠杆原理猛拉绳子使木杆的另一头击打正在吃食的鸟儿们,往往是事半功倍收获颇丰。

最文明,最有乐趣的当属于滚鸟了。

用木条、竹条、柳条、笤条或高粮秸,扎成一个大大的笼子,笼子的上方安上几个滚儿。

就是把笼子上面的一扇窗子做成活的,表面上看是平的,和其他窗子一样,但实质是可以上下滚动的。

滚儿的上面还绑有谷穗,鸟儿一旦落在上面吃谷穗,便会被滚进笼子里。

为此,笼子的名字就叫作滚笼。

滚笼的制作是很有讲究的,但笼子的大小和滚儿数量不是固定的,有两个滚儿的,有四个滚儿,还有八个滚儿的,当然,八个滚儿的笼子体积很大,工艺和制作水平自然很高,也是一般人做不出来的。

用滚笼捉的鸟主要是酥鸟,酥鸟的特点一是体积小,二是喜群居,很少有独处的,三是主要栖息在树林里,很少进村庄。

每天早上是酥鸟觅食的时候,因此天刚蒙蒙亮,就要在笼子里放上一只体质健壮精力旺盛,又能叫的酥鸟,然后把笼子掛在树林里。

笼子里的酥鸟不停地叫,便招来了大量的酥鸟,树林里顿时百鸟争鸣,像开了锅一样。

鸟儿们争着吃滚笼上的谷穗,不经意间就被滚到笼子里去了。

村子里老吴头就是几十年前滚鸟的高手。记得他当时有两个八个滚儿的滚笼,做得非常精致漂亮。每天早上天还没亮,就用木棍挑着两个大笼子去离村子不远的树林里滚鸟。多的时候一次能滚一面袋子,大约有几十只或者上百只吧。

进入冬季以后,树上的叶子都掉光了,树林里一下子变得清晰起来。

用很细的丝线做成一张大大的网,两面拴在长长的木杆或竹杆上,在树林里找一块空地把网张开立在那里,附近的树上再掛上一只鸟笼,里面放一只鸟,鸟一叫,便招来了鸟儿,鸟儿多了,来回乱飞,便会沾在网上下不来。时间一长也会有不小的收获。

麻雀不是候鸟,长年生活在北方。

麻雀还有个土名,叫老家贼。之所以叫老家贼,可能有两方面原因,一是麻雀多数居住在村子里,经常偷食农民的粮食;二是麻雀很狡猾,土话叫很贼,像上面说的那些方法是很难捕捉到的。

对付它们最有效的方法是抓。白天是抓不到的,一到晚上,麻雀们大多都栖息在民房的房檐下或房山的檩子头上。

191。喜鹊窝

191。喜鹊窝

麻雀之所以叫老家贼,一是麻雀多数居住在村子里,经常偷食农民的粮食;二是麻雀很狡猾,土话叫很贼,像上面说的那些方法是很难捕捉到的。

麻雀繁殖的时候,自己基本上不垒巢,一般都是“鹊巢鸠占”,喜欢抢燕子、黄鹂这类“弱小”的窝。要么就是在树洞里,墙缝里,这些地方衔些羽毛、干草垫一垫就成了它们的“家”。

有时候几只麻雀还为了争夺一个窝,而“大打出手”。一般先占住地方的麻雀不甘示弱,时而尖叫,时而盘旋,时而主动攻击,颇有点誓死捍卫家园的样子。

入侵者看到这阵势,也觉得碰上了难缠的主,就会转身悻悻也飞走了。

鸟类在建巢繁殖的黄金季节,后来者为争夺宝地,采取暴力手段的情况也很常见,但鸟类大多遵循“成王败寇”的原则。你打赢了,就可以赶走原主人。

平时成群的麻雀都栖息在树枝、屋檐下。

对付它们最有效的方法是抓。白天是抓不到的,一到晚上,麻雀们大多都栖息在瓦房的房檐下或房山的檩子头上。

这时纠集几个小伙伴,扛着梯子,带着手电筒,便挨家挨户地去找。

发现麻雀后,一个人负责用手电筒照亮,另几个人轻轻地支好梯子,由一个胆大心细的上去抓。

这时不用担心麻雀会跑,特别是在麻雀的对面,用手电筒的光照住别动,它是绝不会跑的。抓麻雀的要求是既稳又准,一下成功,如果碰到了麻雀又抓不住,它则会惊跑了。

孙刚的少年时期就这么度过的,虽然是上着学,但由于贪玩是儿童的天性,基本上是伴着各类游戏长大的。

当然,捉鸟儿是其中的一项。

后来出去上学之后,繁重的学习任务累得够呛,一到放假也是不少假期作业,早把捉鸟的兴趣丢到九霄云外去了。

再后来,去外省上大学,毕业后出去工作。再次回来后,早已物是人非了。

过去那种莺歌燕舞,草盛水肥的景象早已不见了。

现在鸟儿的数量和种类连过去的十分之一都不到了。

近些年来,国家大力开展环保工程,倡导生态平衡,生态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鸟儿渐渐地多了起来,在欣慰的同时也总是为童年的无知而羞愧。

孙刚常常想,如果时间能倒流的话,他一定不会伤害那些可爱的小生命的,当然,这只能是幻想了。

时至今日,只能为那些美丽的鸟儿们默默地祈福,请求它们的宽恕了。

“熊孩子们,你们老师没有给你们讲过要爱护动物,保护鸟类吗?”

“小刚叔,我们只是玩玩,不一定能沾到啊”

“小刚叔,我我还没上学呢,我没老师。”鼻涕娃的这句话杀伤力很大,听的孙刚愣了一下。

“你们几个散了,以后别去抓鸟、掏鸟窝了,知道吗。”孙刚给他们讲一番大道理,虽然他们不一定会听话,但是能让他们多知道一点儿也好。

“知道啦”几个小家伙嘴里答应的很快,不知道是不是转身就会忘记。

冬天里,农村的孩子最喜欢爬到杨树上,然后拿起竹竿捅喜鹊窝。这不是什么爱好,只是农村孩子们在冬天的一种“游戏”。

一到冬天,高大的杨树光秃秃的,喜鹊窝成了仅有的风景,它在风的撕扯下左右晃荡着,像是在荡秋千。呵呵,是夸大了些。不过,喜鹊窝真是树上唯一的点缀。

这种用树枝、泥土搭成的鸟窝虽然粗糙,却也很结实、很温馨。冬天树叶脱落了,它们便特别醒目地进入了人们的视线。

村子里每一棵高大的杨树,接近顶端的位置,基本上都有一个大大的喜鹊窝。喜鹊的窝一般都搭在杨树接近二三十米高的树冠顶部枝桠牢靠的中心部位。

有极少喜鹊,这类花喜鹊应该是刚刚独立,却对一个人的生活还有点茫然没有头绪的那种。

它们忙忙碌碌的学习了其它老一辈花喜鹊搭窝的经验,但这种经验还仅仅处在形式主义阶段。

它们会在并不高大的小青杨的枝桠上搭起窝,即使勤勤恳恳的衔了很多枯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