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清朝的太监-第2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同样的声音接连响起,一路传到养心殿。不一会儿,里面传出一声:“进!”接着一名太监匆匆走了出来,却是安德海,接过黄匣,返身进入太和殿。转到东暖阁,跪地奉上黄匣。

东暖阁中,此时正站着五位大臣,分别是肃亲王华丰、大学士倭仁、贾、周祖培,和军机大臣文祥。还有一个人坐在锦凳上,却是老惠亲王绵愉,因为是大行皇帝的胞叔,身份特殊,有免跪赐坐的特权。

正首龙椅上打斜坐着一个孩子,身着黄袍,正是小皇帝载淳,点着头自顾打瞌睡。龙椅后面是一道明黄纱幔,里面隐隐有一名旗装女子端坐,不用说便是垂帘听政的慈安太后眉。

谙达张文亮上前接过黄匣,在传到纱幔后,由宝禄接过,搁在锦榻上的檀木御案上。眉这才打开黄匣,取出奏折来只瞧一眼,便啪的掷在地上。怒道:“又是这一套说辞!长毛残匪,余孽猖獗,怎么江宁(清朝对南京地称谓,太平天国称天京)都打下来了,剩下这几个残兵败将都剿不灭么?骆秉章、左宗棠,他们都是干什么吃的?还有曾国藩,当初命他督办江南四省军务,他就再三推诿。现在命他回京领功。又是推三阻四!怎么这‘两江总督协办大学士’的封赏。还嫌不够么?”

这一声很是突然,吓的小皇帝激灵一下坐了起来,望下看看,除了惠亲王,其他人都赶紧绷直了身子,头却垂的更低了。见气氛一时有些沉闷,倭仁忙道:“回太后。两湖一带确有几股残匪,包括长毛打散的溃兵,若不清剿,只恐死灰复燃。曾国藩现正由黄石溯江西进,准备增援两湖,对残匪形成包夹之势。至于朝廷的封迁,估计是战事吃紧而无暇陈奏……”

“胡说!”又是啪的一声,估计是眉将黄匣子也摔到了地上。只听眉道:“三份奏章言辞无二。分明就是商量好了欺瞒天听。哼。残匪残匪,天天剿天天多,这个仗要打到什么时候?一辈子么?”

眉地确是憋了一肚子气。三个月前曾国藩便已经率领湘军克了江宁。并且由于新式火器源源不断地运抵前线,清军战斗力突飞猛进,江南各地地残匪早已肃清,朝廷命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人进京听封,论功行赏,但是出人意料的是这帮督抚们都跟商量好了一样,接二连三的进了奏折,不是说残匪未灭,就是新患又起,湖北黄石李秀成的旧部,一共不足万人起兵造反,周围几个省的督抚都巴巴儿的率军赶了过去。说是剿匪,明明就是有意避开朝廷,不愿还京!

今天的眉,已经不再像过去那般对政事懵懂无知,很快就明白了其中地原因所在。曾国藩、李鸿章这些人,都是封疆大吏,手握重兵,明显是在防着朝廷。乱世将军太平贼,自古以来便是这个道理。有仗打的时候,锦鸾仪仗,风光无限;一旦到了天下太平,将军也就成了走狗良弓,他们的存在反倒成了统治阶级最大的威胁。有句话叫做‘太平本是将军定,不许将军享太平’,无非就是这个道理。

要说曾国藩这些人,这仗也确实打的忒快了点。不单长毛、捻匪等势力瓦解冰消,就连明团、洪门天地会、白莲教义和拳这样的民间团体也渐渐销声匿迹了。这样一来,督抚们已无仗可打,直接面对着这样一个的严重问题:手上的重兵,甚至包括自己,该何去何从?

从曾国藩创立湘军开始,不仅改变了清朝地兵制,开创了“兵为将有”地状况,也牵动了政局的演变,在地方上形成了“督抚专政”的局面,结果便是兵权由满族贵族手中逐步转移到汉族督抚手中,从中央集权下沉到地方军阀势力

也正是导致清王朝最终灭亡地深层原因。

以曾国藩为首的军事势力集团,俨然就是清朝的幕府,其军事势力以及人脉的庞大,在未来的多少年之内都左右着中国的政局。从曾国藩的湘军,到李鸿章的北洋势力,一直到袁世凯在武昌起义的枪声打响之后窃取政权,基本上是一脉相承。

由于清廷八旗和绿营软弱腐朽、形同虚设,不得不倚重湘军、淮军、楚军等地方势力。但是随着地方军阀的逐渐形成和不断扩张,最终又威胁到了清政府的中央集权。这期间的关系很是微妙,在晚清的整个历史进程中,始终贯穿着清政府与曾、李直到袁世凯等各军阀势力之间的控制与反控制,尽管清廷极力防范,但政权、兵权下移、军阀崛起、外重内轻,尾大不掉之势已经积重难返,根基已然被淘空。到最后北洋军阀倒掉大清的百年基业,已经是历史的必然。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曾国藩等人平定了江南时局,对朝廷的防范之心也随之而生。都惧怕朝廷会找机会削掉其手中的兵权,那这么多年的家业可就成了竹篮打水,白玩一回。纵使高官厚禄,哪里抵得过雄霸一方水土的日子过得滋润?因此朝廷几次催促众人还朝,许以厚厚封赏,却始终没一个人敢回去,反而是忙着拼了命的剿匪。

眉接触政事已久,早非吴下阿蒙,为了这件事情,还专门找兰儿商议过。对于清政府的权威,都觉得在地方上打了很大的折扣,却又无可奈何,不知该如何弥补。

这一次接到的奏章,是远浙江巡抚左宗棠进呈的,由于其年初攻克金华、绍兴,战功卓著,已授任闽浙总督。官儿是接了,但回朝却仍然不肯,借口长毛残匪流窜海上,勾结海盗劫掠商船,奏请整备水师前去征剿。

看了这奏折,眉气就不打一处来。顿了一顿,又道:“那么李鸿章呢?江淮一带现在太平的很,他又是找的什么借口?”

“这个……”倭仁缩了下脖子,不知如何接茬。还是文祥道:“回太后,淮上洋务刚刚开办,机器织布局跟电报局新近创办,并且还有同然堂上海分号的对洋接洽事宜。另外,李鸿章正在筹备船务招商局……”

“船务招商局?我怎么不知道?”眉声音里明显多了些警觉。

文祥连忙道:“这个,恩,这船务招商局,是萧总管牵的头,委托同然堂以民资方办理。”

一听见“萧然”这两个字,眉的语气立刻缓和了下来,道:“恩,接着说,这船务招商局是做什么的?”

文祥道:“是这样的。前一阵子江南时局平定,沪上贸易也跟着频繁起来,再加上我大清朝本土机织布旺销,同然堂正筹备发展对洋贸易……”

眉道:“这是好事啊,这么些年来咱们一直买洋鬼子的布,大把的银子都外流了。果真能销到海外去,也去赚那些洋鬼子的钱去!”

文祥躬身道:“太后圣明,萧总管也正是这个意思。不过还有一样,海上运输,大清的船只落后,不如洋鬼子的安全可靠,载货也不及他们多。因此沪上贸易,不少商人转而购买或租雇洋船。鉴于朝廷有明令禁止,在各个通商口岸,商人们干脆寄名在洋商名下,禁止令也就形同虚设。这样一来,咱大清的航运业可就相当于落到洋鬼子手中了,长此以往,恐怕军需粮款都将受制于人。因此,创办咱自己的船务招商局,也是势在必行的。六王爷也这么说,轮船必须为华人所有,采用官督商办的办法,由官总其大纲,察其利病,由商自立条议,悦服众商。这样一来,船务亦为官府所掌,同时也解决的航运的难题。李鸿章日前进了一道奏折,只是具体条陈还没有拟备,六王爷同臣等重新商研斟酌了一下,估计现在已经到内奏事处了,午后便能给太后呈过来。”

“原来是这样。算了,李鸿章的事以后再议。”眉声音里忽然多了一丝欢快,似乎又有种说不出的焦急,道:“六爷呢?他不是出城去接萧然了么,怎么还没回来?”

亲王华丰微一躬身,道:“回太后:老六昨日便已动接,这会儿应该已经接着了,晚上申末时分便能赶回来。”

一提到萧然,眉就没来由的一阵脸热心跳。分别已有四个多月,一百多天的思念真是熬人。这时想起马上就要见面了,只觉得心里像是有许多小虫子在爬,麻麻痒痒的,也说不上是紧张还是兴奋,或许二者兼而有之。一念至此,越发的浑身燥热,脸泛潮红,蓦然惊觉这是在养心殿东暖阁,外边可是好几位朝中重臣。幸好前面遮了一道幔帐,否则的话,自己这番模样羞也羞死人了!

心思一乱,便再也静不下来,忍不住的胡思乱想:待会见了那个冤家,不知他会做些什么?奏陈征倭事宜是一定的,那么然后呢?他是先回家去看老婆们,还是会留在宫里陪我……哼,这个没良心的家伙,一准儿是要先回家去看儿子的,哪里会记得我呢!唉,他府上那么些个美女老婆,也不知这一跤跌到温柔乡里头,要几天才爬得起来。我要是也能为他生一个儿子该有多少?这样的话,或许他就会多一点时间留在宫里头陪我啦!……

宝禄站在纱帘旁边,虽然低着头,却时不时的侧一侧脸偷瞧眉的脸色。见她脸颊腾起两朵红晕,俏脸盈盈,时而薄怒轻嗔,时而眉梢含笑,更显娇媚绝伦。宝禄伶俐乖觉,已知其意。忙转过脸去,险些憋不住笑出声来,深吸了一口气,好歹掩饰过去。

眉给他的吸气声猛然惊醒:喛呀,这都是在想些什么呢!我可是堂堂地国母,怎能……怎能想生孩子什么的!眉为自己这个糊里糊涂的念头又好气又好笑,忍不住暗暗淬道:呸!这个油嘴滑舌的家伙很好么?谁稀罕给他生孩子!

东暖阁一时安静了下来,外边的几位大臣心里可就犯了嘀咕:怎么着。难不成是那句话说错了?互相用眼色飞快的交流了下。都不明其意。周祖培仗着资格老些。壮着胆子道:“太后,敢问曾、左等人的折子……”

眉这时也有些拿不定主意,但是萧然一回来,事情就好办了。这家伙鬼机灵的,总能想出些歪点子来。沉吟了一下,道:“先搁着吧,等李鸿章地折子呈上来。一并批阅。”

却说此时,萧然率部队行至清驿,跟出城迎接地议政王奕前大臣景寿、大学士桂良、右都御使麟梅谷会合,先行了尊叩祭礼。景寿这人性子实诚,真地是那萧然当亲兄弟一样看待,多时不见,这时先见了礼,然后交臂拥抱。问长问短的。让萧然觉得心里热乎乎的。

上马还京,萧然跟奕仪仗开道。簪花鸣锣,好不威风。正走着,萧然忽然连连打了三四个喷嚏,心里颇为不爽,转脸瞟着奕嘀咕我。”

奕望着能跟萧然表一表孝心,不成想却换来这么句话。吓得就是一哆嗦,连忙道:“怎么会!德才兼备,功在社稷,诚为吾朝之栋梁,天下之楷模,崇尚都来不及,哪里有人会对你有不敬之心?”

“真的?”萧然似笑非笑的盯着奕子不见,嘴巴倒甜了不少啊!”

奕着萧老弟呐。老弟你这一出征就是小半年,像哥哥我就时常挂念,偶尔提起,那也是说不得的。”

萧然笑道:“那是,你怕我回不来么!对了六王爷,我倒听说,要是打一个喷嚏,是有人想他了;要是打两个喷嚏,那是有人在说他的坏话;要是打三个四个喷嚏么……”

奕道:“别紧张。要是喷嚏打个没完,那就是着了风寒了。”

奕太医来给你瞧瞧。”

萧然叹道:“唉,说来咱这贫苦人家的孩子,就是比不得有钱人呐,瞧这大冷的天儿,也穿不上件暖和袍子。哎,六王爷,你身上这件袍子不错啊,一定暖和的很吧?

奕银狐皮地大氅。这件大氅乃是异域贡品,由道光皇帝赐给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