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万历十八年-第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石铁匠看着这大铁炉子心里边便泛起了低估,看来自己还真的把自己祖传的手艺拿出来了,不然,在这东家眼前还真是没有地位了。有了这样的想法,石铁匠便开始干了。当然,对于石铁匠的心思,魏刚是不知道的,他现下也没有那个心思去琢磨这个石铁匠,他正在琢磨着关于火枪的问题。

一个现代人,来到古代社会,除了知道历史的走向之外,其实在社会生活中不见得就比古人强多少。人情世故若是不知道,他还真不如生活在现代。除了这些外,一个现代人,还有一点比古人有那么一点优势,这便是技术。当然,这要求那个现代人本身要学习过一定的知识。魏刚便是如此,他把自己学过的许多知识在闲暇时间都记录到了本子上,特别是他在大学那两年学的,他从穿越过来后就在尽量的回忆,想起来就往本子上记。他还真怕以后他事情一多,这些东西渐渐的被他忘记。

除了他学的那些知识,他本身干的这特工也是需要知道许多知识的。这个他也记下来,这其中就有武器。

当初他组建自己的亲兵队伍的时候,不是没想到这火枪,可是后来他私下里一打探才知道,这火枪在辽镇用的并不多,反倒是京师里有神机营。读看看不过现下人们说起这神机营,说起这火铳,那都是一个笑话了。朝廷的匠作营里边做出的火铳,要是有人敢用,那人的胆识都不是一般的大。要说这缘由吗,很简单,质量不过关,打一下可能蹦到眼睛,抑或是炸膛。火铳用的铁料那都是经过上下盘剥的,要是能好那才怪呢。除了火铳之外,朝廷武库发下来的刀剑或是弓箭什么的,辽镇的军将们用的都是少。也就是各镇军户拿来充数。这要是出去打仗,靠的还是辽镇李家或是别家自家的铁匠铺子打造出来的刀剑。要是拿着朝廷发的武器,那打仗的时候,保准还没打,一半的命就先没有了。

辽镇各家军将不用这火铳,不代表魏刚不用。而且他知道,未来火器将取代冷兵器,这个趋势改不了。既然辽镇各个军将都不用,都不打造,那就自己打造。可是当初他在孤山堡子的时候,也就是一个小小的百户,顶多就是招收些铁匠,弄出几个铁匠铺子。再大规模的作坊,他是不敢弄出来的。而且当初铁矿供应也是有限。

现在好了,这一切都不是问题了,那魏刚自然想到要把这火铳做出来。对于火枪的发展,熟悉枪械的他自然是很明白的。按照现下这个时代的技术,做出燧发枪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可比火绳枪好用多了。有了足够的铁料供应,魏刚便画出图纸,找工匠们开始打造。当然,他打造这燧发枪的时候还是比较谨慎的,采取的是分零件打造,最后组装的策略。招收来的铁匠们也是有人会打造那鸟铳的,按照魏刚说的,自然是各个部件都能打造出来。最后只是找那么几个手巧的铁匠,让他们在封闭的厂房里装配。其实魏刚倒是有些紧张过度了,这个时代的辽镇,私自打造鸟铳什么的,根本就没有人过问。

这一天魏刚正在和工匠们说着关于火铳的事情呢,这边有人跟魏刚说石铁匠过来了,说是找他有事。

魏刚一听到是石铁匠来,他才想起来这些日子这老石也没见着有什么新鲜东西拿出来啊。亏他当初还在自己眼前吹嘘,看来是着急了,嗯,这就好,这家伙说不准能弄出什么东西来。

不大一会儿,石铁匠被侍卫带了进来,要知道现下这造火铳的工坊可是防卫很紧密的,一般人是不让过来的。

“老爷,小的今日过来是想跟您说一声,小的造出来一柄刀,让您看看。小的当初夸下海口,若是现下不兑现,别人不说,便是小的自己也会觉得没脸见人的。老爷请看,这是小的按照祖传的手艺打造的一柄匕首。”石铁匠说着恭敬的双手举起一柄匕首,呈现到魏刚眼前。

魏刚也没说话,只是拿过那匕首仔细瞧了起来,并用手试了试刀锋,感觉还真是很快。他很小心,并没有让刀锋划破自己的手指。

石铁匠一看魏刚什么也不说,只是拿着那刀在看,心里可能是着急,便跟着说道:“老爷,这刀的锋利,单是看是看不出来的,要找个东西来试一下,请老爷看这里,小的给老爷演示一下,老爷便知道这刀到底有多锋利了。”说着他从怀里拿出了一块铁。

人常说所谓的宝刀都是削铁如泥的,魏刚一看他拿出铁块,就知道这石铁匠是想在他眼前上演这样的戏码了。他也不做声,把刀递给老石,让他在自己面前表演。此时,周围的铁匠也都是围了上来。他们都是同行,各人也都有各人的手艺,一般情况下,大家并不进行所谓的交流。都是各干各的。开玩笑,若是自家手艺让别人学去了,那以后自己还怎么吃饭。现下有了这样一个机会,众人自然是要仔细看了的。说不准自己还就能从这其中学点什么东西呢。

只见石铁匠把那铁块放在一个桌子上,拿着那把匕首,对着这铁块切割起来。还真怪,那铁块真的像木头一样,被这匕首一片一片的切了许多铁屑下来。众人看到这里都是惊奇,这可是宝刀啊,这仅仅是个匕首,若是一柄长刀,或是一柄利剑,那便可称为神兵了。古时候传说什么宝刀干将莫邪的,也不过如此罢了。而且那还都是传说,自己也是没有看过。他们这些铁匠,看过更多的好刀也就是几十炼的,挥砍扎甲能断个几扎的那种。不过那都是对着皮甲砍的,要是对着铁甲砍,那可就砍不断了。

然而这石铁匠做的匕首,竟然能把这铁块像木头一样的切下来,所谓削铁如泥,也不过如此了。看来这石铁匠还真是有些本事的。

众人看着神奇,魏刚却不怎么惊奇。在那个时空,能削钢如泥的刀具实在是太多了。很多工业车床上边的刀具,都是有这个功能的。要是没有,那还怎么加工钢材呢。不过这个时代,这石铁匠能做出这样的刀具,最起码说明这石铁匠还是有一些本事的。

“嗯,不错,看来你以前还真是没有说大话啊。只是不知道你这刀具是怎么做出来的?”魏刚跟着问了一句。

众人一听魏刚这么问,都是把耳朵竖了起来,想跟着听听这中间的细节。可惜,石铁匠并没有回答魏刚,反而笑着对魏刚说到:“老爷,您这就是不懂行情了,这是咱老石吃饭的本钱,哪里能那么容易就说出来。说出来,以后咱老石还靠什么吃饭呢。大人若是需要这样的刀具,咱老石倒是可以给大人造。不过这工钱却是要多一些。”

“嗯,先等等,你拿着你那把刀,再切切这块钢试试。”魏刚并没有对石铁匠的条件感到反感。毕竟,有本事的人才会要价。

“小人遵命。”石铁匠又拿起那匕首向魏刚给他递过来的钢料上切去。

众人此时眼睛也都是瞪得老大,看看这匕首切起这比铁还硬的钢会是个什么样子。还别说,这石铁匠造的匕首还真是锋利,竟然连那钢料也被切了下来。

合金刀具,一定是合金刀具,这石铁匠肯定在打造这刀具的过程中往里边加了什么别的金属,这才让这刀具这样的锋利。按照魏刚学过的知识来看,能切掉钢料的,这刀里边可能有钨、铬、钒,这是造高速钢必须的合金金属,也有可能是里边加了稀土元素。反正这石铁匠手里的刀肯定是合金不假了。若说这石铁匠学过冶金魏刚肯定是不信的,但一定是他的祖先在无意中发现了把一些金属参到这钢料里后能造出锋利的刀具来,这才让他有了今天的演示。若是这石铁匠今天不找他来演示,他还真不知道,竟然有人能在这个时代造出这合金刀具来。看来这石铁匠的秘法自然就是如何造这合金刀具了。

ps:求票啊!求点击和推荐!

-* |书友上传/-

第六十四章 燧发枪和火炮

请到 ; *阅读最新章节/

有了这石铁匠打造出来的刀具,那魏刚便可以用这些刀具做车床了。更新最快读看看虽然车床怎么做魏刚不知道,但是大致原理还是知道的,他跟工匠们这么一说,工匠们自然知道该往哪个方向想了。

有了这锋利的刀具,对于新造出来的燧发枪来说,就可以打造出光滑的内壁,这样子弹在出膛的时候,受到的阻力就小,这就大大的提高了火枪的性能。魏刚甚至还想到了在火枪内壁用那刻刀划出线膛来,可是后来这技术实在是不太容易实现,便暂时熄了这想法。不过关于这燧发枪其他方面的技术,魏刚却是可以实现的。比如这火药的配比,魏刚可是记得很清楚黑火药的军用配比(为了和谐,此处省略技术方面的数据,大家可以到百度上查,许多种田文当中也有)。而且他还知道作为发射用药,自然是要把这火药颗粒化。除了火药之外,子弹本身也是可以做技术革新的。提前在工厂里用纸筒包好,这样士兵们在战场上就不用在想装多少火药了,他们要做的只是用牙撕开底部的封口纸,然后装填、压实,最后扣动扳机发射就可以了。

以上这些,都是历史上技术不断进步的产物。除了这些之外,魏刚还做了一个革新,就是把铅弹也提前做好。火铳内壁既然能用道具来刮,那就能做到内径同一。这样在子弹这一方面,魏刚就可以提前做好固定大小的子弹。魏刚在那个时空刚学会打枪之前,就玩过。的子弹就是铅弹,虽然小,但是子弹后边通常都有一个尾翼,这样子弹整体上看就像一个圆圆形的礼帽。边上的裙边可以在受力的时候最大可能的张开,这样就保证了枪膛里边的气密性。为了不漏气,子弹的尾翼在张开后便保留住了后部枪膛里的气体不外泄。这样能对子弹造成持续的压力。魏刚正是用这个方法,在他造好的子弹后边留了一个空腔,这样一旦火药引燃,气体的冲击会把子弹后边的空腔冲开,这样那一圈裙边便会张开,最大限度的和枪膛接触,封闭枪膛里边的气体,使得子弹受力达到最大。请记住读看看这样射程自然是要远上许多。当然,对于其中的奥妙,工匠们是不知道的,他们只是在照着魏刚要求的做。

既然能造燧发枪了,火炮自然也是要造的。对于拿破仑口中的战争之神,魏刚自然是不会忘记的。

火炮其实说白了就是放大了的燧发枪,这其中需要注意的不过是炮管本身的质量以及火炮内壁的光滑程度罢了。以魏刚提供的技术,工匠们千方百计的琢磨试炼,最终还是能炼出足够的熟铁和钢料来造这大炮的。此时无论是西洋人还是大明朝廷本身,做火炮还都是用铁或是铜。而魏刚他们此时已经开始尝试用他们炼出的钢来造这火炮了。当然,这钢和那个时空的钢材在质量和数量上还都是有很大差距的。炮模也不是大明常用的陶模,而是瓷模。这方面倒是用上了魏刚老丈人老赵的手艺。

魏刚也是佩服,他老丈人愣是不用圆规什么的,竟然就能凭着自己的手感,造出很圆很圆的圆柱体来。魏刚后来用自制的游标卡尺(精度并没有他来的那个时空高)上下测量了一下,误差竟然不超过一毫米。他到这时不由得感叹起来,华夏历朝历代真是不缺人才啊,这样的良工换做此时的西洋,怕也只有瑞士的钟表匠能够跟他们相媲美了。

感叹归感叹,既然有了这样的良工,那要是不好好利用,那就亏大了。有了炮模,工匠们自然是在一番七嘴八舌的讨论后开始了实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