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千里追魂到天堂-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方志敏一直跟随粟裕率领的先头部队行动。方志敏与粟裕研究商定部队必须立即出发,当晚突破敌人包围圈,进入闽浙赣苏区内。粟裕率领先头部队先出发,刘畴西率领军团主力迅速跟上。刘畴西派人来说:由于官兵已经十分疲劳,建议休息一个晚上再走。粟裕坚决不同意,他让来人回去告诉刘畴西今晚必须行动,否则将面临极大的危险。之后,方志敏担心刘畴西行动犹豫,决定留下了等待兵团主力。
1935年1月16日晚,粟裕率领红十军团800官兵,从敌人严密包围的缝隙中冲出来,等了七天之后,他们从电台里听到一条消息,国军在怀玉山清剿已基本结束。
原来方志敏没能说服刘畴西,红军主力原地休息,天降大雪,敌人把十军团层层包围,而后,从四面杀进来,把红军分成碎块疯狂扑杀。
方志敏在怀玉山东麓陇首村被俘。
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团从此在中国革命史中消失了。
1935年8月6日,方志敏在南昌城外被杀害,是年三十六岁,在牢房的墙壁上留下的遗言是: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


五 二十五军进伏牛山
更新时间20101222 7:39:38  字数:1425

 二十五军七千兵,身受使命往远征,
哭天归队七仙女,笑山伏牛三队兵。
1932年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因国民党军的疯狂围剿,撤离了鄂豫皖苏区,红二十五军就是红四方面军留下部队,被国民党军打散的官兵,聚集在一起,于1932年11月再次重新组建起来的二十五军。军长吴焕先,政委王平章,两个师长是姚家芳和徐海东,总人数约7000人。
1933年临时中央局所奉行的“夺取一省或数省先胜利”的政策。鄂豫皖省委确定黄安和七里坪等几个城市为进攻目标。
七里坪是湖北东北部的一个集镇,攻打七里坪对二十五军来说是一场灾难。年轻官兵面对强大的国民党军队发起一轮又一轮的冲锋,都因牺牲严重而放弃。在战斗几乎无法进行的时候,徐海东等人建议撤退,但被指責为“右倾”后,红二十五军陷入艰苦的攻坚战长,达四十三天之久。国民党军趁机深入到苏区核心地带进行大规模的破坏。在仅存的红色区域也完全消失的情况下,1934年6月13日,鄂豫皖省委终于对红二十五军下达了撤出战斗的命令。
七里坪战斗之后,二十五军进行了整编,撤销了一个师的番号,部队仅剩6000人。10月2日在通过公路时又遭伏击。
1934年11月4日,在皖西北的大山里同国民党军周旋的红二十五军和鄂豫皖省委,收到了郑位三的来信:“中央派来程子华同志送来重要指示,已到我处,请你们接信后,火速领二十五军到鄂东来。”
1934年11月6日,红二十五军开始西进。这时张学良东北军第一0七、第一0八、第一0九、第一一0、第一二九师,共五个整师已经在红二十五军西进的路上设置了数到封锁线。红二十五军面临生死存亡的考验,他们的选择只能是打,与敌人拼个你死我活。战斗从上午一直打到黄昏,红军阵地始终屹立不倒。国民党进攻的锐气逐渐减低,红军开始了大规模的反击,向当面敌人猛扑过去。国民党军立即慌乱起来,接着就是兵败如山倒的大撤退。俘虏敌人4000多,光是机枪就有100多挺。
1934年11月11日,在桃花山寨举行鄂豫皖省委第十四次常委会,决定红二十五军向西进入河南与湖北交界处的桐柏山和伏牛山。
根据二十五军军长徐海东的提议,会议决定程子华任二十五军军长,徐海东任副军长,吴焕先为政治委员。
经过急促行军红二十五军进入桐柏山。因为这里距离平汉路和汉水太近,又不利于打运动战。决定部队继续向北,通过豫西平原,向河南西部的伏牛山转移。
出发的时候因军情险恶,军部决定七名女红军战士离开红军部队。这七名女红军战士并排坐在大路边放声大哭。她们一边哭一边喊,红军到哪里,我们就跟到哪里!军领导为此再次开会研究,大家认为:她们都是孤儿,离开了红军就等于死路一条。困难再大也不至于带不走几个女娃娃。军政委决定给七个女红军每人配一匹小马,以免在危机的时候掉在后面被敌人捉住。后来战斗证明,她们是自己不骑让给伤员,她们既是勇敢的战斗员,又是活跃的宣传员。
红二十五军终于冲过了豐河,进入了伏牛山大山之中。刚刚进山,政委吴焕先说:“同志们,咱们来了三个团的援兵!”官兵们顺着政委的手看去,他们看见了伏牛山的三座高高的山峰。
10月初,国民党军重兵集团继续向中央苏区腹地推进。这时,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博古等领导人,未经中央政治局讨论,即决定放弃中央苏区,到湘西与红2、红6军团会合。10日晚,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率中央红军主力5个军团以及中央、军委机关直属队共8。6万余人,从瑞金、古城等地出发,开始长征(见彩图)。红军第24师和地方部队共1。6万余人,在项英、陈毅领导下,留在当地坚持斗争。


六 湘江战役
更新时间20101222 7:51:24  字数:1593

 大搬家呀大搬迁,剥夺主席带兵权,
四天四夜湘江血,八万六千剩三万。
21日晚,中央红军以第1军团为左路前卫,第3军团为右路前卫,第9军团掩护左翼,第8军团掩护右翼,中央和军委机关及直属部队编成的军委第1、第2纵队居中,第5军团担任后卫,从江西于都县城西南的王母渡、新田之间突破了国民党军第一道封锁线,25日全部渡过了信丰河。此后,中央红军继续以甬道式的队形携带大量笨重的物资器材沿山路西进,行动缓慢。直到11月15日,才先后通过了国民党军的第二道、第三道封锁线,进至临武、蓝山、嘉禾地域。
1934年11月中旬,蒋介石真正搞清了红军战略转移的目的地。他任命湘军头目何健为“追剿军”总司令,调动湘军和桂军,在零陵至兴安之间近300里的湘江两岸配置重兵,构筑碉堡,设置了第四道封锁线。,蒋介石以16个师的兵力专事“追剿”,并令粤军、桂军共9个师进行堵截,企图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地区。
宜章至湘江之间广大地区的国民党军兵力薄弱,担任“追剿”、堵截的国民党军,因派系矛盾,动作不一。
11月20日,白崇禧见红军的一支部队占领了湘南的江华,又向广西恭城奔来,白崇禧同粤军和湘军一样,不愿同红军硬打而消耗实力,以防红军进入本省或被蒋介石吞掉,就借口兵力不够及防止红军南进广西,在11月21日忽然从兴安、全州、灌阳撤兵,使湘桂军阀联合防守的湘江防线出现了一个缺口。何键为求自保,也不尽快派兵南移接防,致使这130里防线无兵防守达7天之久。
顺利通过第四道封锁线的机会到来了。可惜,红军未能抓住这一良机。
11月25日,中革军委才下达抢渡湘江的命令。红1军团先头部队于11月27日赶到界首,未经战斗就占领了这一渡口,很快控制了界首以北60华里的湘江两岸。这时军委纵队也到达了离渡口不到80公里的灌阳以北的桂岩地区。
**纵队不能加快行军的速度。11月26日,走了8公里;27日,只走了6公里;28日,走了28公里;29日,走了32公里。足足4天,才走到湘江岸边。最高三人团是想将中央苏区整个地搬到湘西去。临突围前,雇了几千名挑夫,绑了三千多副挑子,兵工厂拆迁一空,工厂都卸走机器,凡是能够搬走的值钱的东西都装在骡子和驴子的背上带走,组成了庞大的后方运输队。需要七、八个人抬的石印机,需要十几个人抬的大炮底盘,也舍不得丢下。在山间羊肠小道上行走,这样的队伍怎么能加快行军速度呢?
11月29日,湘军和桂军蜂拥而来,敌人向正在渡江的红军发起了进攻。两岸的红军战士,为掩护党中央安全过江,与优势的敌军展开了殊死决战。红军的阻击阵地上,炮弹和重磅炸弹的爆炸声不绝于耳,许多来不及构筑工事的战士们被震昏了,耳鼻出血。装备单一的红军要用血肉之躯抵挡敌人飞机和重炮的狂轰滥炸,战斗的残酷可想而知。但“保卫中央纵队安全渡江”的口号仍响彻在阵地上空。
12月1日,战斗达到了白热化程度,敌人对我发动了全线进攻,企图夺回渡口,歼我于半渡中。这是生死存亡的一战,是意志的较量。狭路相逢勇者胜。红军将士硬是用刺刀、手榴弹打垮了敌军整连、整营的一次次进攻,湘江两岸洒下了无数红军将士的鲜血,渡口始终牢牢地掌握在红军手中。至当日17时,中央机关和红军大部队终于拼死渡过了湘江。
湘江战役是中央红军突围以来最壮烈、最关键的一仗,我军与优势之敌苦战,终于撕开了敌重兵设防的封锁线,粉碎了蒋介石围歼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
红军虽然突破了第四道封锁线,但付出了巨大的代价。5军团和在长征前夕成立的少共国际师损失过半,8军团损失更为惨重,34师被敌人重重包围,全体指战员浴血奋战,直到弹尽粮绝,绝大部分同志壮烈牺牲。渡过湘江后,中央红军和军委两纵队,已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到3万人。
湘江一战,是红军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惨败。血的事实,宣告了“左”倾教条主义军事路线的彻底破产,使广大红军指战员对王明路线的怀疑、不满以及积极要求改变领导的情绪,达到了顶点。


七、强渡乌江
更新时间20101223 8:22:40  字数:1441

 通道会议改路线,主席力主川黔边
强度乌江气老蒋,红军里面活神仙。
湘江之战以后,蒋介石重新调整部署,向黔阳、洪江地区转移兵力,企图围歼红军于北出湘西的路上。
1934年12月12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在通道,就红军到底往哪里走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在此危急时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毛主席力主放弃原定的与红2、红6军团会合的计划,改向国民党统治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通道会对共产党机关和红军部队进行了改编,并对红军高级干部进行了调整:撤销红军第八军团建制,人员并入第五军团,第八军团长周昆和政治委员黄延回军委工作,五军团十三师师长为五军团参谋长,第八军团政治部主任罗荣桓为第五军团政治部主任,军委一、二纵队合编军委一纵队,红五军团参谋长刘伯承任军委纵队司令员,叶剑英任副司令员,陈云任政委,钟伟剑为参谋长,军委纵队下辖三个梯队,第一梯队司令员刘伯承,第二梯队司令员何长工,第三梯队司令员李维汉。
12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黎平举行会议,接受了毛主席的主张,决定中央红军向以遵义为中心的川黔边地区前进,从而使红军避免了覆灭的危险。
1934年12月31日中央红军到达了乌江南岸不远安县猴场。中央政治局再次召开会议,毛主席直接向周恩来表示,继续让红军置于李德和博古的独断指挥下是危险的,而且还建议必须再做个决议,以坚决遏制在政治局作出决议后随意修改的恶劣作风。毛主席说,这种恶劣作风是违反组织原则的。
会议开始博古就提出两条建议:1、不要过乌江,也不要试图在遵义附近建立根据地;2、杀个回马枪坚决与二、六军团会合。李德随即警告说,乌江可能是另一条湘江,强度很可能失败,或要付出巨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