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苦乐人生-第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泽东和赫鲁晓夫就翻了脸,传说毛还拍了桌子(实际是拍了沙发扶手),原因是赫鲁晓夫以大国霸权主义压我们,要在中国沿海建军事基地,毛坚决不同意。
那年弗伦希洛夫(时任最高苏维埃主席)来中国访问到沈阳参观,我校曾组织学生夹道欢迎。那时他已受到赫鲁晓夫排挤,回国不久就被解除职务当了平民。据传访问期间他曾私下对中国领导人说:“苏联完了。”不幸被他言中。
随后赫鲁晓夫撕毁协议停止所有援建项目,撤走大批苏联专家,我学的俄语已无用武之地,同样被我言中,被分配到工厂当了一名工人,开始我人生的第三阶段:磨难期。
我在中专时学习成绩并不很突出,只是中上等水平,比起班里和我年纪仿佛的张企祥就差点劲。他是优等生,毕业证是红皮的,我则是黑皮的,原因是我手工操作能力差,做实验马虎大意,写字潦草,毕业设计不整洁,宋泽老师给我打了四分(那时沿用苏联的五分制评分),虽然论文答辩得了五分,终究没有拿到优等生毕业证。
但在俄校我学习毫不费力,班里同学都十分钦佩,有人甚至带点崇拜的成分。他们认为我太神了,从来不上自习,每天不是逛街就是在宿舍鼓捣收音机,学习成绩却名列前茅。可见毛泽东被林彪之流的个人崇拜神化不足为奇,我那时就被同学的崇拜搞晕了,滋生出清高自满情绪,自认为比一般人天生优越,是个特殊的“神人”。
我也受到苏联女教师的垂爱,回国前给我留了地址(她住在当时的高尔基市,现在从地图上怎么也找不到了)),我们常常通信。后来又和她女儿涅丽娅成了朋友,直到中苏关系彻底决裂,直到我失去自由才断绝联系。
这段时期我也有苦恼和忧愁,那就是对朋友的思念。离开安华,离开心爱的姑娘陈英,在闹市的人海中举目无亲;不论到郊外散步还是去公园游逛都只有孤零零一人,没有知心朋友相伴,一阵孤独袭来倍感凄凉。我想念安华,更思念陈英,回忆起和他们在一起的温馨往事就像一帧帧电影镜头,令人甜甜欲醉。我的心已被她完全俘虏,害了痛苦的相思病。这个姑娘真让人难以捉摸,她若不爱我,早该表示绝情,不要这样若即若离,把心思秘藏不露,害得我苦受相思的煎熬。我恨自己过早成熟,过早懂的爱,过早承受无尽的相思。我明知她和邓仲夏的关系,却又固执地不愿相信,把一厢情愿的幻想强加到她身上,也强加给我自己。直到她把我写的小说《爱的徘徊》工工整整抄好,无声无息寄回,好像那是纯属虚构的情节与她毫无牵关系,我才恍然大悟,我经历了一场马拉松式的单恋!
啊,铁心的姑娘,我为你已燃到这般模样,你却是终年不化的北冰洋!
我反复斟酌她的种种温情,不像是拿我开心。她不是那种放荡不羁的女性,对待生活极严肃认真。或许她也像她弟弟那样尊崇“友谊论”:一个人可以有许多朋友,男朋友和女朋友,在众多的异性朋友中只能选一个作为爱人。那么她是把我当作一般朋友了,一个要好的朋友,互相了解可以开怀畅谈心心相印的朋友。
为了消除苦恼自我解脱,我决定写信请求她正式收我作义弟,这次她毫不犹豫欣然答应,并明确表态:“我同意收你这个弟弟,现在我有两个弟弟,两个同样古怪的弟弟。”
我古怪吗?!
读了她的信我感到一丝安慰,只要她不嫌弃我,只要能永远在她身边,常看到她的笑容、听到她悦耳的声音,我就心满意足。绝想不到一年后我将身陷囹圄,彻底丧失被爱的权利。
正是:
聪明上进欲何为,时运不济鼻碰灰;
再失亲人心意冷,跌入深渊倍悽伶。
九丧姐厌世
八年寒窗苦读把我造就成一个中级知识分子,结束了风华正茂的少年时代,到达人生的顶峰,今后摆在我面前的将是险情四伏的下山路。我虽然酷爱知识,脑子也不笨,但有一个致命弱点:是个十足的书呆子,对于变幻莫测的复杂社会和尔虞我诈的人际关系毫不知情,对命运给我的安排毫无思想准备。
社会犹如一道难解的多元高次方程,一个人处于动乱的社会环境中,他的人生道路可以有多种答案。特别在左倾路线统治下,运动接连不断,人人思斗,没有敏锐的政治嗅觉,没有看风使舵的高超本领,注定会在大风大浪中翻船。
我另一个致命弱点是以善度恶,或者说以德报怨。我对任何人都没恶意,就认为别人也会以善心待我,直到吃亏才知上当。但绝又不会吸取教训,只能再吃亏再上当,就这样循环往复。像我这样的人在人生旅程中不碰壁那才不可思议,尤其在大讲阶级斗争的年代,只能是阶级斗争的牺牲品。
俄校毕业后我回到家里等待分配。
这个假期我想了却一件心事:回老家看望二姐。春天大姐来信曾提到二姐病重,我日夜思念,恨不能插翅飞回,无奈远隔万里,我又学业未满不能如愿,现在终于可以了却夙愿了。
当我问起父亲二姐的病情时,他只说“好些了”,我提出回去探望,并要求立刻动身。原想他一定比我还着急,专等我回来就走,必然爽快答应。三年前父子俩曾回过一次老家,但行至太谷城,就被同村王老汉劝阻。王说现在风声仍紧,有人仍四处打听他的下落。他被吓得中途折返,只让我一人回去。现在解放已经八年,“镇反”、“肃反”运动已经结束,他的历史问题已有结论。“树高千丈,叶落归根”,离家十几年,他思乡之情定比儿子更甚。
不料他却平淡地说:“我看今年就不要回去了,明年再说吧。”
我一再坚持,他又说:“回去也于事无补,她的病短期不可能治好,不如等病好再把她接出来,你们一样能见面。”
看到父亲那无关痛痒的神情我心里着实不是滋味,二姐病的那么重他却像没事人似的,听他说话的口吻还很悠闲,真是铁石心肠!我不由对他又产生一丝恼恨。
第二天我闷闷不乐跑到父亲办公室想找本闲书消愁,拉开抽屉翻找时从教案里掉出一封信,正是大姐寄来的。信里写道:“父亲大人敬禀者,今去信告大人一个不幸消息:素娟的病医治无效已于半月前离开人世;望大人见信节哀,千万保重身体。另外此事暂不要告诉二弟,以免影响他的学业。切切至要,不孝女素贞。”落款日期是三个月前。
信从我手里滑落,我扒在桌边号啕大哭,衣袖尽湿。二姐呀,受苦受难相依为命的亲人,想不到那次争吵,竟成终生遗恨,为弟再没有机会向你陪罪了。二姐,你曾说狼不吃苦命人,为什么无情的阎罗要把你年轻的生命索走,你来世才二十六个年头,没享过一天福!
父亲走来见状全明白了,安慰道:“别哭了,人死不能复生,哭有何用。”
“你们为什么瞒着我,为什么不早告我?”
“你大姐不让告你嘛。”说着他的眼睛也潮湿了。
这噩耗太可怕了,我脆弱的神经难以承受,经受不住这样的打击。自母亲去世,二姐是我失去的第二个亲人。她生性懦弱,受尽屈辱总是逆来顺受,倍尝人间辛酸。如今姐夫对她很好,又有了儿子,正可享受天伦之乐,却过早离开了人世。这世道太不公平,怎么总让灾难降临到好人身上?
整个假期我都处于极度悲痛中,二姐的死讯像毒蛇吞噬着我的心,剥蚀着我的灵魂。长久的哀痛使我精神濒于崩溃,对人生,对整个世界产生了信仰危机。
人为什么要生,又为什么要死?既生就不要死,既死就不要生,这生生死死由谁操控?活着虽有知,一死万事空。那么,人活着还有什么意思,活着时有血有肉,死后就变成一具骷髅。啊,骷髅,多么可怕!
在悲戚中整天胡思乱想,精神惶惑,邪魔乘虚而入,我又一次对生活失去信心,产生了厌世思想。不论走到哪里,看那芸芸众生,在我眼里都是一具具骇人的尸骨,生的乐趣荡然无存。在我看来整个世界都笼罩在死亡的恐怖中,熙熙攘攘东奔西走的全是鬼怪骷髅!
在神魂颠倒如痴如狂中接到二机部通知,我被分配到阳泉晋东化工厂(代号为104厂)。带着对人生的厌恶和恐惧我登程赴任,心中暗暗祈祷,但愿新的环境不要再往我伤口上撒盐,像童年所受的苦难一样,让时间的流逝慢慢冲淡我的悲哀,逐渐医好我的心伤。
可是天会遂人愿吗?
正是:
说来荒唐可笑,岂知魔入膏肓;
方才踏入社会,飞来横祸一场。

10。第十章 莫须有罪 (一)

题记人生在世本就是一场磨难,从某种意义上说,每一个人来到世间都难免要经历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磨难。有人在磨难中退缩,甚而有人在磨难中丧命;但也有人在磨难中奋进、重生以至获得成功。民间从前有“贵人遭磨难”的俗话,人们心目中的“贵人”无非指的是那些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对现代人来说就是大官高干和各行各业成名成家者,总之是一些出了名的人。他们之所以被称为“贵人”是因为他们能青史留名,而青史留名是因他们所遭的“磨难”有人为他们记传彰显。绝大多数劳动人民,那些草芥平民所遭的磨难比“贵人”更多更悲惨更险恶,但却默默无闻,永远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据说“刘秀走南洋,走一国败一国”,但是后来他当了皇帝,也就成为“贵人”,成为“贵人遭磨难”、先遭磨难后成“贵人”的典型;他若当不上皇帝,就再遭多少磨难恐怕也无人知晓,就像从古至今无数涂炭生灵一样。
人间最大的磨难概而言之不外乎两种:天灾与人祸。天灾诸如地震、瘟疫、洪水等自然灾害虽然难以预测不可抗拒,但还是可以减免、给人心灵上造成的伤害也是暂时的有限的,因而也是可以宽恕容易忘却的;但战乱、凶杀、暴力等人祸相比天灾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就更大更深,大的无法估量,会永远铭刻在人们的记忆中。以近代历史为例,清朝出了个慈禧太后,挪用海军军费修建为她养老的颐和园,导致甲午战争北洋海军全军覆灭,从此中国的大门全部向帝国主义国家开放,中国人民几乎当了亡国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王朝,却又出了个袁世凯想当皇帝,皇帝没当成引起一场军阀混战,几亿人民生死不保、饱受其害。德国出了个希特勒,日本出了个东条英机,把全世界推入二次世界大战的滚滚硝烟中,多少无辜生灵涂炭,难以估算。现代美国出了两任布什总统,把伊拉克人民拖入水深火热之中。所以说绝大多数人祸正是某些“贵人”一手造成的,他们甚至可以改变历史,改变一个国家乃至人类世界的命运。
人祸比天灾更可怕!
我不是贵人,我遭受的磨难大多属于人祸。也许有人会说我所遭受的那些磨难微不足道,但我还是想把它记载下来,目的是为彰显草民百姓遭受的磨难开个先河。
写到此我想起一位作家的一段话:俱往矣,那个距离我们还不太遥远的史无前例的年代,还有那个虽非史无前例却已然开始离奇的年代。
那个年代会离我们渐行渐远,会被人们逐渐淡忘。但绝不应让它在人们心中彻底消失,应该让那段历史载入史册,因为那是教训,血的教训!

第五章莫须有罪(一)

一反右见闻
一九五七年对中国的广大知识分子来说是一个极不寻常的年份,这一年党中央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