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政客-第3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四百四十二章 张凤翼的贪心

张凤翼的自我感觉很是良好,这一次出任辽东经略,很快就能够和满蒙军队交战,而且还是在充分预计到满蒙军队行踪的情况之下,当然,他也有不放心的地方,那就是后金是不是会发动这样的一次袭击,会派遣多少的军士,偷袭的规模如何。
不管怎么说,他已经赶到了昌平府,这里距离京师不是很远,走官道不过一百多里地,也就是一天的时间,还不需要很急的赶路。
大同边军已经接到了命令,总兵王朴带着五千军士,星夜兼程赶往居庸关,至于说山海关方向,张凤翼认为,不需要调遣那么多的军士,后金既然是做做样子,也不会怎么大举进攻的,最多就是摆摆威风罢了。
昌平府巡检司的军士,早就接到了命令,延庆卫、延庆左卫的一万多军士,开赴昌平府,统一接受调遣,设伏的地点都选好了,距离昌平府城三十余里的地方,那里的地势险要,山峰林立,官道穿行于大山之间,若是能够发动突袭,效果一定不错的。
此外,张凤翼还有两个得力助手,原兵部右侍郎、现任辽东巡抚的卢象升和原福建巡抚、现任兵部左侍郎的熊文灿。
卢象升在兵部的时候,深得张凤翼的信任,这一次,张凤翼离开兵部,出任辽东经略,本来没有想着带走卢象升,可新任的兵部尚书杨嗣昌,与卢象升之间的关系一般,杨嗣昌刚刚上任,就在某些见解方面,与卢象升不和,见到这种情况。张凤翼索性上奏皇上,举荐卢象升出任辽东巡抚,和自己一起去抗击后金。
辽东经略和辽东巡抚,两个职位本应该是互相制约的,从大明朝重文轻武的意义上来说。辽东巡抚的职权还要大一些的,但这些年以来,抗击后金屡屡失利,对付后金军事上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所以,辽东经略的重要性。已经超过了辽东巡抚。
至于说福建巡抚熊文灿,是杨嗣昌举荐的。
熊文灿已经调到了兵部,出任右侍郎,这次跟随张凤翼,实际上是代表兵部督战的。
按说这次征战,兵部督师应该是右侍郎徐尔一的。不过徐尔一是苏天成的恩师,因为苏天成率领江宁营,接连取得征战的胜利,徐尔一自然水涨船高,在兵部的地位十分牢固,杨嗣昌出任兵部尚书之后,很是倚重徐尔一。
徐尔一这人有个最大的好处。对事不对人,不管是谁出任兵部尚书,都是兢兢业业,尽最大能力做事情,这当然得到杨嗣昌的赏识,同时,通过徐尔一,也能够改善与苏天成之间的关系,所以说督师的事情,落到了刚刚升任兵部左侍郎的熊文灿的身上了。
张凤翼自然是信任卢象升。
卢象升的本事。他是清楚的,有勇有谋。
大明朝的重要武将,几乎都是文官兼任的,譬如说辽东经略、蓟辽督师、三边总督都职务,担任这些职务的文官。必须是进士出身,一直到了崇祯十四年之后,大明朝的局势危若累卵,这才开始启用武将,担任重要职务。
进士出身的文官,年轻的时候,都是写八股文的,不一定要具备全面的军事素质,甚至是不具备多少的军事素质,这样的文官,骤然派去担任重要的军事指挥官,不一定能够很好的指挥作战,不过有着雄厚的知识基础,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砺,大都是能够胜任的。
明朝很多著名的将领,也是文官出身的。
卢象升就是其中的代表,少年读书的时候,卢象升不仅仅读儒家的四书五经,也研习兵书,练习武艺,这让他奠定了很好的军事素养。
卢象升是坚持抗击后金的,决不允许投降议和现象,也正是因为这件事情,卢象升与杨嗣昌之间,产生了直接的矛盾,杨嗣昌的意见,与后金议和,全力对付流寇,待到剿灭流寇、稳定内部之后,全力抗击后金,这样的先例是不少的,当年雄才大略的唐太宗,也曾经采用过这样的策略。可卢象升的认识不同,特别是在后金建国之后,卢象升认为,后金的策略完全发生改变,他们不会满足于居安一隅,图谋的是大明的天下,若是在以前,后金疯狂劫掠的阶段,议和这等事情,还可以提及,但现在不行了,后金会在议和的时候,提出来诸多的要求,有些甚至是朝廷无法答复的要求。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情况,张凤翼更加的信任卢象升,他认为,在抗击后金的事情上面,卢象升是会倾尽全力的。
至于说熊文灿,张凤翼没有多大的兴趣。
熊文灿是杨嗣昌信任的人,这一点首先就触犯了张凤翼的忌讳,他认为杨嗣昌做事情,有些不冷静,或者是可能得到了皇上的信任,有些忘乎所以了,怎么能够派出自己信任的人,去监督前任兵部尚书征战呢,这样做,会引发什么样的后果,杨嗣昌应该知道。
张凤翼表面对熊文灿很是客气,但牵涉到排兵布阵的事宜,他根本没有问过熊文灿,仿佛熊文灿跟着来,就是看看军士是不是打战的,具体安排就不要过问了。
张凤翼和卢象升已经多次交谈商议,有关这次抗击后金军队进攻的事宜。
出乎张凤翼的预料,卢象升的意见与他有着很大的不同,而且卢象升很是固执,坚持自己的观点,无奈之下,来到昌平府之后,张凤翼专门与卢象升商议,这次若是不能够统一意见,他甚至准备找到熊文灿,侧面帮助一下自己。以便能够统一认识。
在迎战后金的事情上面,张凤翼很是谨慎,这么多年以来,担任辽东经略职务的官员,几乎都没有好的下场,他可不想重蹈覆辙。
看见卢象升进入到房间里面,张凤翼关好了房门,亲自给卢象升倒茶。
“卢大人啊,找你来还是为了我们商议的事情,你看,我们已经到昌平了,王朴带领大同的军士,星夜兼程,明后两日,就可以到达居庸关了,延庆卫、延庆左卫的一万多军士,明日也要达到昌平府,你我之间的意见,应该要统一啊。”
“大人,下官还是以前的意见,我大明边军,战斗力不强,这是众所周知的,故而应该守护险要地界,喜峰口、居庸关两地,可以埋伏重兵,首先在喜峰口阻击满蒙军队进入我大明地界,满蒙军队见到我大明边军严阵以待,一定会退缩的,他们需要的奇袭成功,若是知道我大明已经做好了准备,肯定是有所顾虑。”
张凤翼有些头疼了。
“卢大人啊,我大明边军,多年以来,畏惧恐怖满蒙军队,这到底是为什么啊,若说我大明边军战斗力孱弱,这我是万万不承认的,一个人对付不了满八旗军士,两个可以吧,三个人可以吧,这一次的机会很好啊,我们已经预测到后金的侵袭,而且准确掌握了地方,所有有利的条件,都在我们这一边的,这样的时候,若是能够巧妙布置,打一个大胜仗,未尝不可,若是失去了这样的机会,殊为可惜啊。”
看见卢象升依旧皱着眉头,张凤翼再次开口了。
“你想想,若是我大明边军,能够重创满洲八旗、蒙八旗,这是鼓舞士气的事情啊,后金刚刚建国,本来是想着炫耀武力的,遭遇如此的重创,对他们是沉重的打击,这是一举多得的事情啊。”
卢象升看了看张凤翼,还是开口了。
“大人,明朝边军的实力,下官知晓,若是兵力方面,占据绝对的优势,还有可能抗击后金军士,这也需要我方占据足够的地理优势,边军畏惧满蒙军队,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解决的事情,军士内心有些恐惧,这也是实际情况,此次后金建国,若是进攻我大明,必定会派出精锐的军士,两相比较,大人确定的战略,想要实现,有些难度啊。”
卢象升说的非常委婉,这样的争论,不是第一次了,可卢象升一直坚持自己的观点,不同意设立口袋阵,他认为大明边军缺乏这样的实力,固守城池、扼守险要的地段,可以与满八旗、蒙八旗的军士抗衡,若是直接与后金军士野战,局面很悬。
内心里面,卢象升也想支持张凤翼的意见,毕竟大明边军,若是能够布置好了,面对后金军士,打一次胜仗,意义非同一般。可理智告诉他,这样的想法不能够存在,指挥作战需要依照实际情况来,不能够头脑发热。
看见这样的情形,张凤翼知道,继续争论下去,已经没有必要了,时间上也来不及了,他下定了决心,坚持自己的认识。
“卢大人,我意已决,就按照口袋阵的部署来进行,你我分工一下,你马上到居庸关,直接指挥王朴,在居庸关设伏,最大限度的打击后金军士的气焰,记住,不可恋战,以最快的速度撤离,引导后金军士进入到伏击圈,不管后金派遣多少的军士,先头部队不可能有很多人,能够达到两千军士,就算是不错了,我大明接近两万军士,一定要想办法歼灭后金的先头部队。”

第四百四十三章 排兵布阵

(感谢老衲姓彭陈投出的宝贵月票,谢谢了。)
卢象升还是非常谨慎的,他一直都认为,将后金的军队挡在大门之外,更加的保险一些,若是打狗不成反惹一身骚,那就麻烦了。
可张凤翼是辽东经略,主政辽东军政事务,自己虽然是辽东巡抚,但以前就是张凤翼的下属,而且也是张凤翼举荐自己出任辽东巡抚,若是刚刚上任的时候,就和张凤翼对着干,于情于理都有些说不过去的。
按说自己这个辽东巡抚,去指挥大同总兵王朴,是没有多少问题的,辽东巡抚,同样可以节制宣府、大同、榆林、山海关、锦州、宁远一带的边军,这些边军的主要任务,就是抗击后金的军队,不过卢象升还是有些担心的。
大明的边军,经过多年的演变,本质上面有些变化了,名义上是朝廷的军队,可实际作战的过程中,仅仅听命于军官的调遣,对于朝廷下达的命令,多数时间阳奉阴违。
毕竟朝廷没有能够拿出来足够的军饷。
非常时刻,他想不到那么多了,接受任务之后,没有在昌平府耽误,带着几个军士,直接赶往居庸关。
卢象升和王朴几乎同时到达居庸关。
居庸关属于明长城的一部分,这里建有一座小型的城池,重点是用来屯军的,不过平日里,这里并非是防卫的重点区域,所以说,驻守的军士不多。
王朴带着五千军士赶来,很快就引起了驻守军士的好奇,加之辽东巡抚卢象升赶来了。就是傻瓜也知道,可能是后金的军士要攻打这一带了。
居庸关的空气都变得紧张起来了。
偏偏在这个时候,卢象升与王朴之间,产生了一些小矛盾,大战之前。主要的将帅之间,产生矛盾,这是很致命的事情。
主要原因,还是作战思路的分歧。
卢象升认为,不管后金派出来多少的军士,从喜峰口一路奔袭到居庸关。还要有一段时间,沿路也会和诸多的边军作战,因此,大同来的五千军士,可以分出去两千人,沿着喜峰口到居庸关的沿路。找到很好的伏击地点,给予后金军士突然的袭击,就算不能够获取到很大的胜利,也可以震慑后军军士的士气。
这两千军士,不可恋战,偷袭成功之后,迅速撤离战场。回到居庸关,做好防守,相信有诸多将士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够守住居庸关的。
想不到王朴的想法,根本就不是这样。
王朴带领五千军士,昼夜兼程赶到了居庸关,首先提到的问题,竟然是粮饷。
王朴认为,军士辛辛苦苦赶到居庸关,本来以为是临时调防的事宜。谁知道居然是抗击后金的军士,谁知道后金军士有多少人啊,这五千军士,难道能够抵抗后金的侵袭,这样的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