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政客-第49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令苏天成感觉到不安的是,吴三桂的话语,显得不是那么爽快了,似乎有些抱怨的味道,认为大军不该在松山休整一天的时间,应该抓住这个时间,迅速的发动进攻,这样能够出其不意,减少伤亡,或许大军抵达大凌河城的时候,驻守的后金鞑子还不知道。
表面上看,吴三桂说的是很有道理的,但苏天成知道,吴三桂这些话,纯属无稽之谈,这次进攻大凌河城,主要是依靠炮兵营,也就是说,必须要拔除大凌河城外围的据点,这样炮兵营才能够在计划好的地方,摆放火炮。
摆放火炮是有着严格要求的,必须要根据射程来计划位置,火炮必须要能够直接炸毁城墙的一部分,要知道大凌河城的城墙是异常坚固的,两百门重炮同时对着一个点轰击,才有可能保证炸开一个缺口,大军不需要攻城,从缺口直接进入到城池里面。
理想型的安排也是可以的,吴三桂率领的关宁军,猝不及防的拿下了外围的据点,接着负责进攻的将士,慢慢的布置,甚至可以提前一天进攻大凌河城,令沈阳的皇太极都反应不过来,在这样的情况下,顺利的拿下大凌河城。
这样的想法,苏天成根本就没有计划过,他做事情,都是按照最坏的打算来计划的。
和洪承畴的交谈,几乎表现出来了他所有的计划,包括中长期的规划,所以说,不管是迂腐也好,还是按部就班也好,制定下来的计划,中途是不会轻易改变的,或许改变之后,一切都会出现变化的。
攻打大凌河的战斗,不同于千里奔袭的战斗。
吴三桂说出来这些话语,令苏天成很不安,这恐怕说明,吴三桂的心态出现了一些变化了,这种变化,有可能直接影响到进攻。
明末的领军将领,本来就是有些跋扈的,这样的情况,在辽东的反应更加的突出,长期驻守辽东,这里的边军,战斗力还是强于关内的,同时,因为朝廷无法担负军饷,一些地方上的卫所,名存实亡了,朝廷重点依靠的,就是京营和边军,这就更加的令边军嚣张了。
这样的情况,存在不是一年两年,尽管江宁营崛起了,但这样的情况还是存在的,皇上和朝中的大臣,都是知道的,所以每一次的征战,不管结局如何,首要的一条,朝廷必须要拿出来银子,否则难以调动军队的,就算是文官领军,下面的武将,不一定买账,阳奉阴违的事情,这些人一学就会。
苏天成曾经听到过反应,驻守山海关的关宁军,是有些嚣张跋扈的,吴三桂是祖大寿的外甥,土生土长的本地人,长期掌握军权,慢慢将关宁军看做自家的军队了,方方面面都是呵护关宁军的,八旗军几次入关劫掠,驻守山海关的关宁军,不派一兵一卒,理由是山海关需要坚守,这样的托词,是有些可笑的,若是京师出现问题了,山海关驻守百万的军队,能够有什么实质性的作用,用来造反还差不多。
出任了蓟辽督师,苏天成肯定是要下手整治这些问题的,有些时候,甚至会毫不留情,只要能够攻下大凌河城,稳固了关宁锦防线,下一步可就是统一指挥权的问题了,驻守关宁锦防线的总兵官,包括大同、宁夏、榆林、登州和莱州等地的总兵官,要随时进行调整,就和几百年之后军区司令员对调一样,不能够让军队属于某个个人。
裁军的问题,更是刻不容缓,辽东这个地方,养不活近六十万边军,朝廷也养不起,能够保留一半,就非常不错了,军士多了没有作用。裁军会牵涉到很多人的利益,特别是军官的利益,不采用铁血的手腕,是拿不下来的,好处是江宁营到了辽东,若是有军队哗变,江宁营随时可以镇压。
隐隐的,苏天成感觉到了,今日的进攻,恐怕会出现麻烦的,如果说在规定的时间之内,不能够拔除外围的据点,还真的是很麻烦的事情。
不到一个时辰,就要展开进攻了,大战之前,总是显得很宁静。
中军帐。
洪承畴进来了,脸上的神情有些严肃。
中军帐里面,只有苏天成一人。
“大人,下官有些担忧啊。”
“你有什么担忧,说说看。”
“大凌河城外围的据点,分布很广,这一代的地域也是开阔的,若是展开进攻,大军可以悉数压上,大人的要求,并非是歼灭驻守据点的后金鞑子,只要能够将鞑子赶回到大凌河城之中,就算是取得了胜利,如此的情况下,下官以为,吴将军应该是发动全面进攻,一鼓作气将后金鞑子从据点赶走的,后金鞑子有红衣大炮,这样的进攻,肯定是有着一些伤亡的,但能够速战速决,对于整体的局势是有利的,可吴将军的安排不同了,依旧是采用方阵的攻击形式,每个方阵两千人,这样的攻击办法,恐怕难以取得成效啊。”
苏天成的脸色开始阴沉了,吴三桂这样的安排,明显是保存实力,损失一个到两个方队,甚至是三个方队,也就是几千人的伤亡,但这样的伤亡,对于后面的方队,影响是致命的,谁都是怕死的,看着前面的方队失败了,后面冲锋的军士,心存顾虑,士气肯定是低落的,那样的情况下,攻击不可能取得成功。

第六百五十一章 恨铁不成钢(2)

历史上的吴三桂,应该是很能打战的,不管是在什么样的记载之中,都没有说过吴三桂是不能够打战的,最多也就是说,吴三桂为人圆滑,打战的时候,很注意保存自身的实力,这样的情况到处都是存在的,苏天成穿越之后,见到过太多了,保护自身的利益,这是人的本能行为,算不上什么稀奇的事情。
所以说,关宁军应该是能够打战的,至少在这一次不是太复杂的战斗之中,应该是能够取得胜利的。
就任蓟辽督师之后,苏天成没有重点考察军队,实际上这样的考察,也没有多大的作用,军队战斗力的强弱,有着很多的因素,前些年朝廷无暇顾及到军饷,各地的军队,是不大可能有多大的战斗力的,幻想中拿着无所求的军队是不存在的,每个军士都有具体的诉求,依靠军官来进行协调和教育,统一军士的思想。
之所以安排吴三桂拔除掉大凌河城外围的据点,苏天成也是有着自身想法的,既然自己穿越了,改变了历史,那就尽最大的可能改变历史上的人物,比如说孙承宗、洪承畴、孙传庭、刘宗周、黄道周等人的命运,基本都改变了,随着时间的推移,被改变命运的人,将会越来越多,最为明显的是,李自成、张献忠、罗汝才等人的命运,彻底改变,甚至是尘埃落定,流寇攻下北京城的故事,不可能发生了。
不管吴三桂的性格如何,既然在苏天成的指挥之下了,那么苏天成需要考虑的,就是发挥吴三桂正面的能量,尽量避免负面的效应。这也是领导者必须要具备的能力之一,安排吴三桂拿下大凌河城外围的据点,这不是最为艰巨的任务,但也是能够立功的,一旦大军拿下了大凌河城,产生的震撼是巨大的,朝廷也一定是论功行赏的。
可惜苏天成发现。穿越以来,自己第一次有些想当然了。
尊重下面指挥官的部署,这是苏天成坚持的原则,但面对吴三桂这样的安排,苏天成还真的有些坐不住了,驻守大凌河城的后金军士。做好了一切的准备,这个时候,需要的是一鼓作气拿下外围的据点,为大部队的进攻创造最好的环境,进攻的人数方面,就是最为关键的因素,岳托和孔有德可不是笨蛋。在外围设立的据点,范围广,战线拉得长,但人员是很集中的,便于相互接应和协调,这样的情况下,大部队集体的冲锋,产生的作用肯定是明显的。也是能够取得实际效果的。
吴三桂的安排,有些莫名其妙了。
两千人的方队进攻,而且是依次进行,这岂不是给予了设立在城墙上面的红衣大炮最好的标靶吗,人家可以集中火力,对准方队开火,尽管是实心弹。可造成的伤亡还是不小的,特别是实心弹制造出来的那种惨景,对于士气的打击是非常大的。
苏天成有些忍不住了。
“洪大人,我觉得这样的进攻方队是不行的。最好是组织万人以上的冲锋,战线拉的长一些,尽量避开炮火,也是可以减少伤亡,取得很好效果的,虽然驻守大凌河城的后金鞑子,已经有了准备,但还是很仓促,这次的进攻,重点的任务在于拿下外围的据点,将所有的后金鞑子,赶到城里面去,难道说吴将军不知道吗。”
“大人,下官已经提出来了异议,不过吴将军有着自己的理由,他认为首先要试探后金鞑子的战斗力,根据战场的具体情形,做出来相应的安排。”
“那相应的安排是什么,有具体的规划吗?”
洪承畴摇摇头。
苏天成的脸色严峻了,洪承畴是不好直接说的,他的职责,毕竟是负责江宁营的事宜,有些事情是不好开口说的。
“我看战术需要调整一下。”
“大人,下官觉得有些不妥了,进攻马上就要开始了,吴将军已经做好了部署,这个时候调整战术,恐怕影响到全面的部署了,效果可能更加的不好,下官的想法,进攻开始之后,再来调整相关的部署,还是要看看战局的情况如何的。”
“也好,拿下外围的据点,至关重要,你我都要前沿阵地去督查。”
“大人还是留在中军帐,此次战斗是下官负责指挥的,下官自然是要到前沿阵地去督战的,大人留在中军帐,全面协调就可以了。”
“不用说那么多了,我们一并去看看,我也想看看吴将军的准备如何。”
大军距离吴三桂的关宁军,尚有三里地,走过去也不要多长的时间,不过危险是很大的,关宁军驻扎的地点,在红衣大炮的射程之内,若是大凌河城墙上面的火炮发射了,炮弹可没有长眼睛,飞到哪里是说不准的。
朝着前沿阵地走去的时候,洪承畴依旧在劝解,要求苏天成不要到前沿阵地去,自己去督战就可以了,苏天成没有多说,一直朝着前面走去,见到这样的情形,洪承畴也不好多说了,说多了没有什么作用的,和苏天成一起这么长时间了,苏天成的脾气,他是了解的,决定下来的事情,是不可能轻易做出来改变的。
关宁军很是忙碌,确实在做着准备。
苏天成暂时没有惊动吴三桂,手持望远镜,观察后金据点和城墙上面的情况。
望远镜的作用确实不一般,苏天成很清楚的看到了,据点里面的后金军士,严阵以待,城墙上面的后金军士,更是做好了准备,看不到火炮,一般来说,火炮都是放置在城墙的里面的,除非是到了城墙上面,否则是看不见的。
关宁军的编队情况,很是明显,每一个方队都有军官指挥的,看着组成的方队情况,苏天成的心开始下沉,关宁军五万人,组成了大约二十多个方队,这说明吴三桂进攻的部署,完全形成了,当然,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在一个到两个方队发动进攻之后,接下来的进攻,一口气派出五个到六个方队,也是有可能的。
方队的进攻,有着自身的优势,这是步卒经常使用的一种进攻的方式,特别是对于正规部队来说,每一个方队就是一个整体,相互之间注意队形,可以相互照顾,在对付骑兵的进攻方面,方队的作用,得到了广泛的承认。
吴三桂终于得到了禀报,苏天成和洪承畴都来督战了。
本来有些不满的吴三桂,立刻改变了态度,急急忙忙朝着苏天成和洪承畴站立的地方来了,两位大人都来督战,说明了对关宁军的重视。
“苏大人,洪大人,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