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政客-第77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地方,所造成的伤亡肯定小一些,而且占据了这些地方,也能够给予江宁营沉重的打击。
多铎坚决不同意这样的安排,要说他的理由也是非常充分的。
江宁营主要驻扎在复州等地,目的就是要守住旅顺的码头,方便登州方向的江宁营,随时增援,所以反击就要选准复州和永宁,直接给予江宁营重大的打击,只要击溃了复州的江宁营军士,宣州、岫岩、凤凰城、旋城等地,唾手可得,江宁营根本就没有能力顾及到这些地方了,而且首先攻打岫岩、旋城等地,弄得不好会惊动江宁营,让江宁营军士在永宁和复州等地,做好充足的准备。
济尔哈朗不是听不进去意见的人,他也认为,多铎思考的是有一些道理的,所以也就没有完全坚持自身的意见,这并不是说济尔哈朗没有主见,相反,若是考虑成熟的意见,不管处于什么样的情况之下,济尔哈朗都是会坚持的,只不过这次进攻的方向,济尔哈朗听了范文程的一些建议,首先攻打岫岩,就是范文程提出来的。
主攻方向的选择,必须要呈报豪格与皇太极。
济尔哈朗与多铎经过好几次的商议之后,最终还是决定,直接进攻永宁和复州,由多铎率领五万大军,直接进攻永宁和复州,能够一举拿下最好,不能够立即拿下,也要坚持住,济尔哈朗会率领将士在关键的时候增援。
这份奏折,写的非常的详细,将所有进攻的理由,全部都说出来了,包括所有的安排部署、进攻的时间、行军路线等等,悉数都称述出来了,济尔哈朗与多铎直接将奏折呈报给了皇太极,没有经过豪格与范文程,这也是济尔哈朗聪明的地方,尽量的避免出现矛盾,既然范文程有着不同的建议,那就请皇太极直接做出来决定,若是皇太极征求了豪格与范文程的意见,还是决定从岫岩进攻,那就不是他所能够决定的事情了,多铎也必须要执行。
皇太极看了这份奏折之后,没有犹豫,立刻同意了。在这个过程中,皇太极没有征求豪格与范文程的意见,其实这里面的蹊跷,皇太极是清楚的,若是要求豪格与范文程拿出来具体的意见,恐怕还是进攻岫岩和旋城等地,迂回包围和进攻复州。
但皇太极还是做出来了一定的修改,那就是在参与进攻的将士人数方面,皇太极要求多铎率领三万将士进攻,盖州、耀州和海州,还是必须要固守的,济尔哈朗与多铎的奏折里面,陈述多铎率领五万大军进攻,那么守卫盖州等地的将士人数,明显有些少了,而且济尔哈朗还要率领大军后续增援,若是这里面,出现了什么差错,很有可能出现问题的。
接到了皇太极的圣旨,多铎非常的高兴,不管怎么说,他的建议得到了批准,而且带领大军直接进攻复州和永宁等地,是能够立下大功的,这样的功劳,足以傲视群雄了。
济尔哈朗显得很是平静,没有什么特别的表现,在安排出征将士的时候,济尔哈朗建议满八旗之中的镶白旗、汉八旗之中的部分正蓝旗将士,包括一部分的汉军,跟随行动,至于说具体的作战部署,早就确定下来,若是遇见什么特殊的情况,一切由多铎临时做出来决定。
在安排的过程之中,多尔衮再次给多铎写信了,专门告诫了多铎,一切的行动都要注意,都要禀报济尔哈朗,不管怎么说,济尔哈朗是主帅。多铎接受了这样的建议,一方面同意了济尔哈朗的安排,另外一方面,也将所有的作战部署安排,再次禀报了济尔哈朗。
一切看起来都是很顺利的,先头部队八月十六日从盖州出发,后面的大部队,八月十六日从盖州出发,两军相聚不过五十里地,大部分浩浩荡荡朝着复州的方向而去了。

第一千零一十五章 误判?(4)

先头部队遭遇打击,令多铎有些发蒙,两千余人的先头部队,虽说以汉军为主,战斗力只能够说是一般,但逃回来的不足两百人,这说明了对手的战斗力是不一般的,而且人数方面也是很多的。多次经历征伐,多铎还是冷静的,仔细询问了情况,得到的回答,令他更加的吃惊,逃回来的军士,说对方非常的厉害,铺天盖地的军士包围了他们,燧发枪的威力太大,令他们几乎没有还手之力,而且对手完全都是骑兵,没有看见步卒。
得到这样的消息,多铎开始思考了,大军暂时停止了前行的步伐。
多铎需要思考两个问题,一个是大问题,一个是小问题。
大问题就是,先头部队遇见的是不是江宁营的主力,难道说江宁营主力发动进攻的地方,是海州吗,辽东不是主攻的方向,要真的是这样的情况,那皇太极的判断和部署,就出现问题了,大清国的将士从复州方向发动进攻,可能会遭遇到重创。
小问题就是先头部队遭遇重创,几乎被全歼了,是不是要禀报济尔哈朗,进而对先前的部署做出来相应的调整,也就是说,盖州、耀州和海州,改变先前的部署,重点进行防御。
多铎不甘心,再次找来撤回来的军士,仔细的询问。
这一次的询问,出现了问题,找来的几个军士,各自的回答都是不同的,有的说对手不知道有多少的人马,铺天盖地,有的说对方至少在万人以上,有的说不是很清楚对手有多少人,问到了这样的情况,多铎很是恼火,再次仔细的询问,这次询问。他改变了方式,仔细询问了战斗进行的过程。
得知了战斗的过程之后,多铎的鼻子都要气歪了,原来先头部队根本就没有进行起码的警戒,大军从李家村出发之后,径直前行,没有侦查。完全是一头钻进了对方的包围圈。
询问清楚了这样的情况,多铎有了自身的判断,对手肯定是江宁营军士,但具体有多少人,那是不好说的,要真的是铺天盖地的江宁营军士。彻底包围了先头部队,区区两千先头部队,不可能逃出来一百多人,肯定是被全部歼灭,而且对方是骑兵,战斗力很是强悍,追击能力也是不弱的。试想一下,复州和宣州之战的时候,代善率领的两万正红旗的将士,被江宁营包围之后,基本没有逃出来什么将士,如今面对的不过是以汉军为主的先头部队。
从这一点方面,多铎迅速有了自身的判断,攻击先头部队的江宁营军士不是很多。这有可能是驻扎在复州的江宁营军士,为了配合辽东的进攻,而展开的一次偷袭,偷袭的目标,可能是盖州。
顺着这条思路考虑,多铎觉得豁然开朗,驻扎在复州的江宁营军士人数不多。若是死守城池,可能有很大的麻烦,还不如发动偷袭,令济尔哈朗和自己误解。认为江宁营的主力在复州一带,这样在辽东发动进攻的同时,复州也能够安稳。
多铎还是完全相信和崇拜皇太极的,皇太极已经做出来了判断,明军进攻的重点在于辽东,不是海州,大清国的将士,必须从海州方向,向复州发动进攻,大乱明军的部署。
至于说是不是禀报济尔哈朗,多铎稍微思考之后,认为没有多大的必要,既然江宁营进入到了盖州的地盘,那就与他们好好的厮杀一番,只要能够取得胜利,恐怕后面拿下复州和宣州之地,犹如探囊取物了。
多铎马上派出最为精锐的斥候,迅速去探明情况,尽管说他做出来了这样的判断,但还是要有情报来支持。
两个时辰之后,斥候回来禀报了。
先头部队遭袭的地方,有不少的尸首,显然是对手来不及打扫战场,从四周的情况来看,明显没有进行过于激烈的厮杀,也就是说,先头部队完全是在猝不及防的情况下,被对手打败的,细心的斥候,还专门关注了地上的马蹄印,因为前两日下过雨,战马奔腾之后,会留下一些马蹄印,马蹄印还是不少的,但绝非所说的有铺天盖地的军士。
斥候还说到了一个情况,他们去侦查的时候,是非常谨慎的,害怕再次遭遇江宁营的袭击,或者被江宁营的斥候发现了,不过战场的四周很是安静,根本看不见什么人,甚至连李家村的村民,都不知道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情。
听到斥候的禀报之后,多铎勃然大怒,再次询问了逃回来的军士,这一次,有军士说了,遭遇伏击之后,只顾得上逃命了,根本就没有像样的攻击,对手的燧发枪太厉害了,很多兄弟都是中枪之后倒下的。
也正是因为这些因素,多铎做出来了自身的判断,这估计是驻扎在复州的江宁营军士,专门针对盖州的袭击,江宁营军士人数不会很多,因为遭遇了先头部队,行踪暴露了,害怕遭遇到大队人马的袭击,所以说,迅速撤退了,甚至来不及彻底的打扫战场。
也就是说,江宁营的安排布置,与皇太极的布置,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想着依靠少数的兵力,袭击盖州,造成守军的恐慌,进而固守城池,放弃进攻的打算。
有了这样的分析之后,多铎做出来了决定,按照原定的计划行事,不要改变部署,而且大军要加快行进的步伐,最好是能够直接追上前来偷袭的江宁营军士。
下达命令之前,多铎有些犹豫,做出来这个决定,可不是简单的事情,要是出现了失误,后果是很严重的,但身边幕僚的一句话,令多铎彻底下定了决心。
在商讨这些情况的时候,一个幕僚说了,既然江宁营军士前来偷袭盖州,那就一定会派出斥候沿路侦查,也正是因为侦查行动产生了效果,所以先头部队才有可能遭遇伏击的,既然江宁营斥候进行了侦查,那是不是会发现后面大部队的行动呢,也有可能是发现了大部队,所以前来偷袭的江宁营军士,选择了迅速的撤退,而且可能回到永宁,加强防御。
多铎认为这个分析很有道理。
皇太极做出来的部署,就是在辽东固守防御,在海州方向发动进攻,如今这个部署,很有可能因为这一次的遭遇战,暴露出来了,若是被江宁营侦查得知了,迅速改变部署,增强永宁和复州的守卫,从登州再次调集军队,那么进攻复州的战役部署,将遭遇到重大的挫折,多铎想着立功的愿望,恐怕也成为了泡影。
在这样的情况下,多铎下定了决心,命令大军加快行军的步伐,就算是不能够追上这一股偷袭的江宁营军士,也要以最快的速度,赶赴永宁,展开厮杀。
也有幕僚建议,是不是将这里发生的情况,禀报主帅济尔哈朗,多铎听见这样的建议之后,没有表态,幕僚也很是知趣,没有继续提及了。
过去了两个多时辰的时间,多铎终于下达加快行军速度的命令了。
这一次,多铎吸取了教训,再次组建了先头部队,先头部队由镶白旗的精锐斥候与骑兵组成,人数依旧是两千人,但职责非同一般,负责沿路的侦查,先头部队与大军之间的距离,保持在二十里路程的范围之内,一旦先头部队遇见了危险,大军随时可以救援。
这样的安排,也暴露出来了问题,那就是先头部队不可能很好的完成侦查的任务,这方面,多铎是有着一些私心的,先头部队是镶白旗的精锐了,最为镶白旗的旗主,多铎当然想着能够尽最大的能力,保护镶白旗的将士,何况是精锐的将士。
大军出发的时候,多铎再次犹豫了,他想到了多尔衮的来信,不论大小事宜,都是要给济尔哈朗禀报的,毕竟济尔哈朗是主帅,若是真的擅自行动了,可能会形成矛盾的,先头部队遭遇毁灭性的打击,这样的事情,迟早是要暴露出去的。
但多铎更加清楚,依照济尔哈朗的习惯,先头部队遭遇了如此的打击,进攻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