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政客-第8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这一次。邓辉坚持要见到苏天成和朱审烜。
苏天成不是很忙,可朱审烜忙的晕头转向,苏天成刚刚下达了任务,接手济南府、兖州府和东昌府,可不是嘴上说说就能够做好的事情,特别是在官吏的配备上面。这是决定性的因素,官吏配备好了,很多的事情就能够顺利的推进。徐继礼、顾兴松和苏天浩三人,泡在督师府,与朱审烜、张溥一同商议官吏的人选问题,尽量考虑到方方面面。
进入厢房的时候。朱审烜一脸的疲倦,相对苏天成的风淡云轻来说,对比太明显了。
“邓辉,有什么事情直接说吧,晋王殿下非常的忙碌,时间宝贵啊。”
“大人,晋王殿下。事出突然,下官仔细考虑之后,才到督师来禀报的,下官说的情况,牵涉到登州府的稳定,登州府以前有三位同知,其中的徐继礼负责农业生产,顾兴松负责商贸赋税,刘崇三负责官府的日常管理,如今徐继礼和顾兴松马上离开登州府了。人手突然有些不够了,恳请大人和晋王殿下考虑。”
“最为重要的事情,还是官吏的稳定事宜。”
邓辉说出来这句话的时候,苏天成的神情变得严肃了,他听渠清泽说过。也引起了高度的重视,如今邓辉专门来禀报了,说明事态有些严重了。
朱审烜略有耳闻,但管的事情太多了,暂时顾不到这方面来,可邓辉专门来禀报了,也引发了他高度的重视了。
“主要还是刘崇三的问题,下官早就感觉到,刘大人的某些认识,有些不合适,特别是在如何处理与朝廷的关系方面,张凤翼大人曾经带领三万大军驻扎在登州的时候,刘大人就提出来了,作为地方上的官吏,应该是去拜访的,但下官没有允许,如今矛盾有些公开化的意思,刘大人就觉得,登州府的有些做法,属于大逆不道了。”
邓辉说的很是委婉,但意思非常清楚了。
苏天成的脸上露出了冷笑,他之所以重用刘崇三,重点还是考虑到了刘崇三的父亲刘耳枝,刘耳枝被皇上誉为神笔,在大明的名气还是很大的,而且为官也是颇为清廉的,而且刚刚来到登州的时候,面对的是一片疮痍,需要本地人来帮忙建设,凝聚人心,至于说对刘崇三本人,苏天成没有太深刻的印象,刘崇三也没有什么功名,不过是生员的身份,要说在朝廷里面,根本就不可能担任官员的。
渠清泽早就说过这个刘崇三了,思想认识方面有些问题,对督师府的所作所为,颇为不屑,甚至认为苏天成是大逆不道,言谈举止之间,这等的意思也有所流露。考虑到刘崇三做事情的确是兢兢业业,苏天成曾经嘱托过邓辉,多多影响刘崇三,看样子效果不怎么样。
邓辉今日将这个话题挑明了,说明事态严重了,必须要处理了。
苏天成秉承的原则是很清楚的,登州、莱州和青州,乃至于整个的山东,不能够出现丝毫的问题,必须要保证绝对的稳定。
“晋王殿下,这个问题,你看该怎么办啊。”
朱审烜脸上的神情颇为不屑,他不熟悉这个刘崇三,只是知道刘崇三是生员的身份,这样的身份实在不算什么的。
“依我看,处理这件事情也简单,免去刘崇三登州同知的官职,让他继续做老百姓就可以了。”
苏天成摇了摇头。
“如此处理不是不行,只不过显得过于的突兀,后金的皇太极,尚且能够容忍投降汉人的反叛,我们若是没有一点气度,也说不过去的,我看这件事情,还是交给朝廷去处理吧,登州是必须要稳定的,刘崇三不再担任登州府同知,邓辉马上写出来奏折,举荐刘崇三,让这个刘崇三到京城里面去当官,或许在京城磨砺一阵子之后,他就知道厉害了。”
朱审烜愣了一下,很快笑了。
“好,好,这个办法好,今后若是出现这等的情况,都可以如此的处理,除非那些公开反叛的官吏,必须要严肃处理。”
邓辉离开之后,厢房里面仅仅剩下了苏天成和朱审烜。
“晋王殿下,刘崇三出现的这些倾向,是要引发我们高度重视的,虽说这种情况不多见,可我们一旦将整个的山东省都纳入到麾下了,这类的情况肯定是不少的,特别是山东各地的一些士大夫,他们的认识短时间不会出现改变,需要我们耗费很大的精力来扭转,你要记住,我们要稳固政权,就必须要争取人才,要学会取舍,有些人才,看似是威名赫赫的,但不能够为我们所用,就不要眷恋,尽管推出去,可我们也不要着急动手,尽管让这些人到京城去,让他们去体会那种尔虞我诈的境况,有些人才,能够为我们所用,但也要让他们明确态度。”
朱审烜点点头,其实登州还有麻烦,杨嗣昌和徐尔一还没有表态。
“对了,我们在山东准备采取的措施,已经通报给杨嗣昌和徐尔一了吧。”
“已经通报了,杨嗣昌什么都没有说,徐尔一则认为这样做不合适。”
“唉,也不能够事事如意啊,杨嗣昌和徐尔一两人,影响太大了,我们要尽全力争取,依我看,争取到杨嗣昌的问题不是太大,徐尔一就有一些难度了,不过问题也不是太大,我已经考虑过了,各个府州县都要开始创办学堂,这类的学堂,与朝廷的不一样,不会以教授四书五经为主了,还要传授其他的知识,学堂的所有开销,一律由官府来承担。”
朱审烜瞪大了眼睛,其实各府州县都有学堂了,苏天成为什么会说出来创办学堂的事情。
朱审烜的表情,苏天成看见了,他不好解释,这里面的道理,朱审烜一时半会是不会明白的,有可能越是解释,朱审烜越是糊涂的。
“晋王殿下,这段时间,你的事情太多了,非常的忙碌,不过还是要注意身体啊,有些事情,就不要过多操心了,只要抓住主要的就可以了。”
“我没有什么问题的。”
邓辉的动作很快,奏折马上写好了,这份奏折,加盖了督师府的大印之后,飞速送到了京城,而且直接送到了内阁首辅周延儒的手里。
奏折引发了周延儒的高度重视,很快就有了反应了,尽管说刘崇三不过是生员的身份,但周延儒还说大胆的启用,让刘崇三进入到了工部做郎中。
刘崇三离开登州的时候,没有表现出来很高兴的态度,他时时刻刻维护朝廷的利益,甚至认为苏天成是谋反,本来以为可能保不住性命了,想不到最终是这样的结局,反过来想,若是朝廷面对这样的失去,会怎么做,能不能有如此好的局面。
或许这个问题,刘崇三要思考很长的时间,后来出现的一些事实,彻底教育了他,也令他那一份愚忠的思想,慢慢出现改变了。
刘崇三的事情,对杨嗣昌和徐尔一也形成了不小的影响,眼看着鹿善继已经跟着苏天成做事情了,两人所受到的触动还是很大的,这也加速了他们决策的时间了。

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自作孽(1)

(感谢不左不右选择走中间路线的打赏,感谢长期的支持,谢谢了。)
苏天成在登州又大动作,周延儒也不例外,同样在京城有大动作。
内阁有着自身的特点,内阁大臣实际上就是宰相,虽然说明朝废除了宰相制度,可之后成立的内阁,慢慢演变成为宰相制度,而且内阁的权力更大了,甚至能够起到欺上瞒下的作用,让皇上整个的蒙在鼓里。在几百年之后,看到这种情况,有些不能够想象,可是在通讯一点都不发达的明朝,这样的情况是完全存在的。
各地的奏折,首先都是进入到内阁,内阁看过这些奏折之后,认为有必要上奏的,才会呈奏给皇上,否则就会直接压下来了,若是所有的奏折,都让皇上来定夺,皇上就是二十四小时不吃不喝,也无法处理这么多的奏折。
内阁里面,最终决定是不是将奏折呈报给皇上,重点在于内阁首辅的意见,诸多的内阁大臣,各自有着分管的一块,牵涉到这一块的事情,将其中重要的奏折会同处理的意见,首先给内阁首辅汇报,简单的事情当时就确定下来了,重大的问题,需要研究的情况下,内阁首辅召集诸多的内阁大臣,甚至有六部的尚书参与,一并来研究,拿出来意见之后,最终呈奏皇上,做出来最后的定夺。
从这个层面来说,内阁首辅的权力是很大的,但因为内阁大臣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宰相,当初设立内阁的意思,也就是相当于皇帝秘书班子的含义,所以内阁的权力大小。重点还是看皇上是如何授予权力的,皇帝本人懒惰,不爱过问朝政,如此情况下,内阁的权力就很大了。皇上若是很勤奋,掌握朝中一切的事情,内阁就不一定有那么大的权力。
周延儒再次成为了内阁首辅,当然是想着追求最高权力了,与温体仁的交锋,留给了他太深的刺激。虽说温体仁已经过去,而且也是被撤去了内阁首辅的职位,可周延儒实在不甘心,他首先要做的,就是尽可能的清理温体仁当年提拔的一些官吏,接下来周延儒还要尽最大努力。维护自身的权力,排除一切可能存在的威胁。
也正是因为在这等心思的指引下,周延儒上任就表现的与众不同。
通过这一次官员的调整,诸多的文武大臣都明白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周延儒可以决定官员的职位,除开内阁大臣,就算是六部尚书。恐怕也是有可能调整的。至于说内阁诸位大臣,更是明白这个道理,他们和周延儒比较,不管资历方面,还是经验方面,都是无法匹敌的,所以这也促使周延儒能够更加集中权力。
想要专权,还有一个最为重要的方面,那就是如何的应对皇上,一方面要得到皇上的信任。另外一方面也要瞒住皇上,不能够什么事情都让皇上知道,那样就不利于专权了。
偏偏周延儒掌握了皇上最大的软肋,那就是喜欢听好话,喜欢被吹捧。喜欢沾沾自喜,认为自己比唐宗宋祖都要强,都要厉害的。掌握了皇上的这个软肋,周延儒自然有办法应付的,最为明显的事情就是朝廷与后金鞑子的谈判,周延儒总是捡好的说,譬如说什么皇太极特别的敬畏和尊重皇上,异常害怕皇上的睿智,沈阳等地的汉人百姓,时时刻刻都想念皇上的恩典,皇上的威名,不仅仅在辽东传开了,甚至在更远的黑龙江,都是传颂的。
要说皇上完全相信这些话,那是不大可能的,毕竟朱由检不是笨蛋,而且非常的勤勉,但多年来的勤奋和压抑,令朱由检的性格有些怪异了,听见周延儒这样的歌颂,他就是特别的高兴,歌颂的话语听得多了,也就真的以为是那么回事了。
当然这里面还是有些事实的,至少朝廷府库里面存有银子,足够开销的,而且各地的灾情也得到了赈济,没有流寇造反了,大部分的地方,基本平静下来了,后金鞑子也到京城来乖乖的臣服了,多年的努力,让千疮百孔的局面得到了缓解,这也是朱由检高兴的原因。
也正是因为此等的情况,朱由检开始放心让周延儒掌握权力了,他一直都是相信周延儒的,哪怕是周延儒归隐的那段时间。
周延儒着手处理的最为重要的事情,就是后金鞑子的臣服事宜。
其实在内阁之中,也有着不同的看法,陈新甲与后金鞑子打过仗,而且是惨败,对于后金鞑子的骁勇,有着很深的印象,所以在后金鞑子表示臣服的时候,也是重点关注后金鞑子的军队如何的安置,至少要接受朝廷的管制,范景文也是坚持这种意见的。
可惜的是,这个意见,其实是杨嗣昌提出来的,当初杨嗣昌不同意后金鞑子的臣服,正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