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政客-第87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面的崇祯皇帝远远比不上的。
待到两人恭恭敬敬的站在面前之后,苏天成也没有啰嗦,开门见山。
“张大人,吴大人,我考虑让你们来主持刑部和大理寺的事宜。”
张溥和吴伟业感觉到吃惊,这是很正常的,在朝廷里面,刑部和大理寺的确重要,但相比较来说,吏部、户部甚至是礼部,地位都更高一些,更不用说内阁了,当然苏天成如此的安排,两人也不会说什么的。
苏天成没有等到张溥和吴伟业开口,继续说下去了。
“有一个观点,你们都是知晓的,那就是王子犯法庶民同罪,这个观点,几乎没有谁提及,那也是因为官吏和士大夫,有着特殊的权力,《礼记》上面已经记载了,礼不下庶士,刑不上大夫,故而官吏和士大夫阶层,总是觉得高高在上的,历朝历代,都是有免死铁券的,代表了特殊的殊荣,也表现出来不一般的地位。”
张溥和吴伟业的脸色微微变化了,他们从苏天成的话语里面,感觉到了不一般的意思。
“对于《礼记》之中礼不下庶士,刑不上大夫的要求,我是坚决不同意的,如此的赋予官吏和士大夫特权,本末倒置了,官吏和士大夫都是读书人,更应该清楚法律的尊严,更需要维护法律的尊严,试想一下,皇亲国戚杀人之后,可以不承担责任,随意凌辱百姓了,却因为特殊的身份,不予追究,长此以往,法律还有什么尊严,老百姓会如何的看待官府和官吏,读书人会有着什么样的想法,这岂不是要天下人都知道了,读书考取功名之后,就可以为所欲为,就算是犯法了,也能够得到保护,不承担责任,如此的观点横行无忌了,我们的官府如何真正为老百姓办事情,我们的官吏如何真正将百姓的利益放在心上。”
“要做到王子犯法庶民同罪的要求,对刑部和大理寺的要求就不一样了,在审理和侦办案件的过程之中,不管遇到什么人,都要大胆的办理,都要坚持原则,必须要排除一切的阻力,坚持执行法律的规定。”
“真正要做到这一点,难度是不小的,故而我考虑让你们来主持刑部和大理寺的事宜,你们一定会感觉到为难,不过我们已经替你们考虑了一些事情,第一个方面的事宜,府州县乃至于诸省,凡从事审理和侦办案件的事宜,悉数都是独立的,不接受省府州县衙门的领导,独立办理和侦办案件,原则上接受上级的领导,你们的权力,可以直接插到县里去,但你们也要记住,这种插手可不是随意能够进行的,凡是证据确凿的案件,你们不能够随意更改判决,要尊重法律,尊重判决,第二个方面的事宜,刑部、大理寺乃至于府州县从事侦办和判案的官吏,单独设立,必须要经过专门的培训,要熟悉法律,绝不能够草菅人命,否则自身将要承担不一般的责罚,这些人必须要熟悉法律,熟悉大明律,一切都按照大明律的要求来审查和侦办案件,第三个方面的事宜,我计划在成立一所专门的学堂,进行相关法律的专业培训,能够进入这个学堂学习的人,必须是读书人,而且学习之后,就是要从事专门的法律工作,就是要做到秉公办理案件…”
张溥和吴伟业目瞪口呆,他们听着苏天成如此的说,感觉到有些不可思议,其实法律的公平执行,最大的问题还是在皇帝本身,好多的时候,就是因为皇帝本身的特权,导致了法律难以贯彻下去,再说法律从一定程度上面来说,就是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苏天成这等的做法,岂不是不遵照这个原则了吗。
就在两人还没有彻底理解过来的时候,苏天成再次开口了。
“要做到王子犯法庶民同罪的要求,我是必须要首先尊重法律的,你们大可以放心,我不会赏赐诸位官吏什么特权,不管是谁,都必须在法律要求之内做事情,包括我本人也不能够例外,也只有做到了这一点,才能够真正保证法律的尊严,才能够让你们真正的按照法律的要求来做事情。”
“当然,对你们的要求也是明确的,你们必须熟悉法律,从现在开始,你们就专门研究法律,大明律有些地方,恐怕需要做出来必须的修改了,这也是你们的责任。”

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历史性的转变(1)

(感谢我家团团投出了宝贵的月票,感谢我家团团的打赏,拜谢了。)
苏天成接二连三的部署,令众人有些眩晕,这些东西他们从来没有想到过,也没有见识过,在众人看来,苏天成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凭着超人的能力,振兴大明王朝,也是因为这样的能力,苏天成能够成为皇帝,能够完成改朝换代的任务,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够承受的,也正是因为众人认知了苏天成的能力,所以才心甘情愿的跟随苏天成打天下,或者说治理天下,但苏天成的一系列部署,令众人感觉到了不一般的氛围。
皇上的权势是不能够质疑的,是至高无上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尽管有不少的文武大臣,想法设法的争取权力,巩固权臣,但总体上来说,臣权是绝对服从皇权的,皇上也是需要无条件巩固自身权力的。
可苏天成的做法恰恰相反。
先前苏天成宣布的诸多限制文武大臣权力的事情,令众人感觉到了一丝的不对劲,感觉到苏天成一定是有着铁血手腕的皇上,是不简单的,在苏天成手下做事情,必须要小心谨慎,可不能够抱有侥幸心理的,尽管说内心有些不舒服,但众人还是按照要求讨论,制定相关的制度,也正是因为思想上面的不统一,制定制度的过程,就显得有些迟缓。
但苏天成关于都察院、刑部和大理寺的安排事宜,悉数都公布出来之后,带给众人的就不是一般性的震撼了,这是臣权得到极大加强的结果,试想一下,都察院可以直接查处六部极其以下的官吏,甚至连内阁大学士出现了问题,都可以查处,最为关键的是。都察院有着直接处理三品一下官吏的权力,直接对皇上负责,不受任何其他的牵制,这在以前是不可能想象的,这岂不是硬生生的抢夺了皇上的权力吗,偏偏这是苏天成亲自安排出来的。
众人都是读书人,也都在朝廷里面做过很长时间的事情。当然明白如此安排的意思,也就是说了,从这以后,都察院集合了锦衣卫、东厂以及原来的都察院的所有权力,处置三品和三品以上的官员,需要皇上和内阁共同商议。其余的官吏,都察院直接做主,在省府州县,悉数设立都察院的分支机构,直接从属上面领导,当地官府根本就不能够干预,这就令都察院有了极大的权力了。
这样的要求。真正能够执行下来,对于官吏是有着巨大震撼的,也让官吏绝不敢随便的伸手,要不然就有可能被直接处理了,这无疑是保证省府州县衙门认真做事情的最大保证。
另外有关刑部和大理寺的安排,这一点众人暂时难以彻底的理解,也是因为众人思想的局限,暂时不可能想到那么远的。不过大明不缺乏人才,这样的规矩开始执行之后,很快就有专人进行研究了,而且得出了很多的精辟结论,不断充实和完善这种制度了。
崇祯十六年五月初十,众人再次集中开会了。
不会有人想到,这一次的会议。会被历史永远的记住,更不会有人想到,这一次的会议改变了历史,以至于百年之后。那些历史学家研究和探讨这次会议的时候,认为这是一个非同寻常的里程碑,不管如何赞誉都不为错的。
苏天成做事情要求雷厉风行,也是他要求尽快商议上次会议布置的任务了。
商议的议题,主要是两个方面,第一是官府的设置和官吏的安排,以及官吏的俸禄事宜,第二是征伐南直隶和下一步战役安排的事宜。
有关进攻南直隶的安排,带有一定的保密性,参与商议的人不会很多,也是在小范围之内统一意见,但有关官吏安排的事宜,却是众人都要知晓的,一旦商议确定下来了,就要开始在山东、浙江、福建等地开始实施了,等到拿下南直隶之后,苏天成正式称帝,朝廷开始履行职责的时候,就要全面推开了。
官府和官吏的重要,这是不需要强调的,谁都是明白的。
参加商议的众人,提出来了许多的意见,各自都难以完全统一,特别是范景文和徐尔一两人,在着手开始组建都察院之后,对于官府以及官吏的设置,更是提出来了不少的要求,两人的想法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官府和官吏要规规矩矩办事情,若是在开始设立规矩的时候就乱套了,到时候都察院岂不是要忙死,不知道要处理多少的官吏。
苏天成内心有了初步的想法,在众人商议的过程之中,他的一些想法慢慢开始成熟和定型,他这是拿着几百年之后的先进理念,开始在大明贯彻,若是这件事情很简单了,那才是笑话了,众人一时间也不可能完全理解,只有在慢慢贯彻之后,经过了数十年的执行之后,众人才会真正明白其中的含义。
主持讨论的朱审烜,在会议上一脸倦意的汇报了商讨的情况,他根本想不到商讨会如此的激烈,充满了争论,不管是谁,都坚持自身的意见,其实都察院和刑部、大理寺的设置事宜,苏天成早就和他交换了意见,在未来的朝廷之中,他也是当仁不让的内阁首辅人选,所以目前的基础工作至关重要,只有制定好了制度,将来才好贯彻下去,众人才好执行。
当然,最终能够产生决定性意见的,也就是那么几个人,包括杨嗣昌、范景文、徐尔一、张溥、鹿善继等等,而洪承畴和卢象升等人,主要关心征伐的事宜去了。
朱审烜说完之后,要求众人都发表意见。
第一个站起来说话的是杨嗣昌。
作为曾经的内阁首辅,杨嗣昌非常清楚官场的规矩,他的认识也带有不小的局限性,譬如说在官吏的权力方面,杨嗣昌是特别坚持的,认为寒窗苦读多年,考取了功名是不容易的,读书人和老百姓之间的地位本来就不一样,老百姓目不识丁,需要官府去引导和带领,凡是官府倡议的事情,老百姓就能够去做,凡是官府认为不合适的事情,老百姓就不能够去做,而且从历朝历代来看,官吏都是拥有一定的特权的,若是让官吏和老百姓完全一样了,那也是说不过去的,这样的认识肯定会遭遇到极大的阻力,甚至是无法执行的。
“德王殿下,臣以为,提高官吏的俸禄势在必行,既然不允许官吏拥有土地,就只能够从俸禄方面予以补偿,这一点臣也想明白了,若是不能够要求官吏做到,那下面也就无法落实了,从抑制土地兼并的角度出发,臣认为这样做,能够收到最好的效果,历朝历代的土地兼并问题,一定能够得到彻底的解决。”
“至于说官吏的家眷,当然也就不能够拥有土地了,所谓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这一点臣也是赞同的。”
“官吏的具体俸禄多少,臣以为还需要仔细的商议,历朝历代的读书人,都是引领百姓做事情的,士农工商的区别,虽不能够过于的强调,可也是有道理的,若是官吏进入朝廷为官了,因为俸禄不够的事宜,伸手去贪腐了,那就失去了抑制兼并土地、保持官吏清廉的意义了,故而官吏的俸禄,必须要认真考虑。”
“臣有些观点还是要坚持的,官民之间必须有区别,譬如说在府邸方面,在出行方面,以及在相应的礼节方面,有些事情官吏可以做,但老百姓就不能够做,必须有这些规矩来支撑,才能够不乱了规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