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政客-第99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民间更是不用说了,节约成为了习惯,奢侈浪费是遭遇鄙视的。
至于说大晋的富裕。不是用简单的言语可以表述出来的,好多的藩属国,都恳请成为大晋朝廷治下的府州县,可惜皇上不允许,至于说西域的诸多金发碧眼的蛮夷,无数人来到了大晋。或者在京城,或者在山东,或者在浙江广东等地,自此定居下来,成为了大晋的子民,这样一股移民的热潮,持续接近十年的时间了。
变化最大的就是日本了。日本统治者一直都认为汉唐宋代表了标准的儒家文化,至于说后来的明朝,都是有着很大区别的,甚至有一些日本人认为,日本才是真正代表了儒家文化,可随着大晋朝廷的富裕和强盛,以及儒家文化的广泛传播,无数优秀的日本青年,漂洋过海,来到大晋。好多进入大晋朝廷做官,更有人打小就生活在大晋,进入学堂,参加科举考试,从头至尾基本都是大晋的人了。
从大晋七年开始。全面统一的大晋王朝,迎来了诸多的朝拜者。
在剿灭了后金鞑子之后,大晋朝廷全面转入到经济建设之中。
军队的建设当然不能够放松,江宁营总兵力维持在五十万人,其中专业的军官和军士维持在十万人左右,其余的军士全部都实行招募制度,十八岁至三十岁的男子,都在服兵役的行列,入伍之后服兵役五年时间,服兵役期间,军队发放的有补助,足够养活家人。
京城的禁军总人数依旧是两万人,但是非常的精锐,寻常人根本不要想着有机会进入,禁军的待遇高于江宁营,江宁营的将士每年都要进行大比武,特别优秀的军士,有机会在培训之后,进入到禁军的行列。
军队和军人的地位空前提高,这主要是因为军队和军人在朝廷之中的地位完全不一样了,尽管朝廷采取的是兵役制,但因为军队的人数太少,每年有大量的年轻人想着进入到军队之中,想要真正的成为军人,难度是不小的。
有了军人的身份,表现优异,可以通过军队内部的考试,直接进入朝廷,到朝廷或者地方上出任官员,这就更进一步的凸显出来军人的优势了。
不过朝廷的规定依旧严格,那就是军队处于皇上的绝对控制之下,服从都督府和兵部的命令,不准干预地方上的事宜,除非是遇见特殊情况,至于说地方上的治安事宜,一律由巡检司负责,包括地方官府。
京城之内的禁军,主要负责保卫皇宫的安全,京城的治安也是由五城兵马司直接负责,兵马司由应天府衙直接管辖,和地方的巡检司一样,不属于军队的序列。
变化最大的还是学堂。
随着经济的发展,朝廷对教育方面的投入越来越大,譬如说京城之内,专门用于基础方面教育的学堂,超过二十所了,一般省府所在地,学堂悉数都超过十所,府衙所在地根据人数的多少,南方人多的地方,也可肯超过十所学堂,县衙一般都有五所以上的学堂,一些特别偏远的地方,人口不多的,譬如说草原地带,学堂数目明显少一些,可能只有一所到两所的规模。
学堂越来越多,读书人也就越来越多了,因为科举考试的公正,加之就是从事商贾等活动,也需要一定的知识,老百姓越来越重视孩子读书的事宜了,不管家境的好坏,孩子都是必须要进入到学堂读书的。
学费都是官府承担,这也促使了更多的孩子进入到学堂读书。
当然,在女孩子读书方面,还是有着一些差距,官府正在努力,争取让更多的女孩子进入到学堂里面去读书。
地方上变化最大的是松江府。
松江府被大晋朝廷确定为另外一个港口之后,发展非常的迅猛,严格说,松江府的港口规模,是超过了登州的港口规模的。港口的发展,对于地方上经济的带动是非常大的,松江府迅速成为了商贾集聚的中心地点,不要西域的人也进入到这里生活,朝廷经过讨论之后。专门将松江府的地方划出来,成为了专门的商贸中心地带。
其次就是广东和福建,因为特殊的地理位置,也成为了仅次于松江府、登州府等地的商贸交易中心。
这些地方商贸的巨大发展,带动了周围地方,随着大型作坊的不断增加。老百姓的选择越来越多了,农闲之时总是有事情做,有些农民慢慢开始脱离耕种土地的事宜,他们在作坊里面做事情,赚到的钱足够养家糊口了。
军工和科技的发展,也是令人瞩目的。朝廷每年投入大量的钱财,专门从事军工的研发与科技的发展,这方面就连苏天成都没有想到,因为大型作坊的增加,因为市场的需要,雏形的蒸汽机居然在大晋出现了,蒸汽机出现之后。迅速就得到了朝廷的关注,开始加大力度研究,如何实施改进了。
工业化的浪潮,必将随着蒸汽机的出现,步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遗憾当然存在,苏天成看的非常清楚。
随着经济的发展,封建社会的固定格局正在慢慢被动摇,随着这种动摇的加剧,皇权必定要受到波及,这本来是社会进步的现象。苏天成是清楚的,也是支持的,但商业资本的迅速壮大,不一定是特别好的事情,这是必须要控制的。一旦形成了商业寡头,必然会左右政治,一切都是为了商业利益服务,这样的情况,对于大晋今后的发展,肯定会产生负面的影响。
资本运作才刚刚开始冒头,但力量巨大,足以影响到一切。
最为大晋的皇帝,苏天成密切注视这一切,至于说该如何的面对和预防这一切,有专门从事这方面研究的人,苏天成不会关心那么多。
世界永远是进步的,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情,就算大晋朝廷快速发展,或许几十年,或许百年之后,也是会遭遇到太多变化的,以前的苏天成内心充满的激情,可现在的他冷静下来了,认为干预的因素还是少一些,尽量遵循发展的规律。
朝着皇极殿走去的时候,朱审烜已经等候在乾清宫外面了。
一般的早朝都是在乾清宫,但新年之后的第一个早朝,一般都是安排在皇极殿的。
朱审烜的年纪大了,出现了白头发,但精神非常好,十多年掌控权力,他已经和以前大不一样了,自身的威严显露无疑,曾经有一段时间,朱审烜非常的担心,功高震主可不是什么好事情,不过皇上从来都没有这样的想法,对他的要求也是非常明确的,按照规矩办事情就行,不要坏了规矩,功高震主这样的想法不要有。
十多年时间过去了,朱审烜对自身和家人的要求还算是不错的,但要说完全没有照顾,那也不可能,毕竟他的妹妹是皇后,他的亲侄子是太子殿下。
“老朱,看上去身体不错啊,又是一年开始了,一年之计在于春,你可要好好忙碌一下了。”
“皇上,这是臣的职责,这录取官员的考生今年要进行了,臣还在担心啊,朝廷和地方上的官员总是不够用,皇上也该松一松了,都这么多年过去了,官员的编制也没有增加什么啊。”
“今年是应该增加一些了,重点在于户部,商贸这一块,要加大管辖的力度了,还有对外一块,常驻外面的使臣,到五年时间了,也该要调整一下了。”
(收官阶段了,感谢诸位读者大大的支持,新书《铁血兵戈》已经开始上传,恳请得到读者大大的支持,点击、收藏、推荐都是非常重要的,我会吸取本书的很多教训,也希望能够写的更好,但读者大大的认可才是决定性的,期盼继续得到支持,拜谢了。)

第一千三百零七章 万国来朝(2)

快要到皇极殿的时候,苏天成觉得有些不对,前方传来的声音有些大,这样的情况按说是不应该出现的。
朱审烜正准备开口说话的时候,苏天成加快了步伐,朝着皇极殿走去,朱审烜只好一路小跑跟在后面,掌权的时间长了,朱审烜走路的姿势都不一样了,很多时候都是慢慢的踱步,这样便于思考,也能够掩饰自身的情绪,唯一的例外就是跟着皇上走路,皇上走路一直都很急促,步子很快,好像总是担心时间不够用。
朱审烜甚至隐晦的提醒皇上,民间有言,走路如小跑,必定命不好,谁知道皇上当即就反驳了,说这是官本位的思想作祟,因为官步为了彰显尊严,为了拿架子,就是慢慢悠悠的,人家老百姓走路,谁耐烦慢慢走啊。
皇上出现在大殿之前,周围瞬间安静下来了。
五军都督府都督、禁军大将军刘铁汉脸上冒汗,来到了苏天成的面前。
“皇上,柳大人带着众多西域国使者进入了皇宫,属下阻拦,可柳大人说这些使者都是来拜见皇上的,这些使者进入皇宫,不知道规矩,吵吵嚷嚷的,属下刚才正在教训他们。”
刘铁汉是抱拳行礼的。
大晋朝廷早就废除了跪拜的仪式了,当然也不是说民间就没有跪拜礼了,一般情况之下,长辈和晚辈之间,才有跪拜的礼仪,至于说朝廷里面,不存在这些了,老百姓见到官员,同样不用跪拜。只不过这样的礼仪,还在慢慢的推广之中,主要是一些上了年纪的人,早就习惯跪拜了,特别是见到官员的时候。不自觉就要跪拜,年轻一些的老百姓早就按照朝廷的规矩来了,见到官员不存在下跪的事宜。
苏天成看了看大殿之外的广场,的确有很多金发碧眼的人,有礼部官员正在维持秩序,不过苏天成的身影出现这些。这些人很快乱了,想着涌过来拜。
苏天成很是奇怪,看着身边的朱审烜,这是唱的哪一出啊,这么多年过去了,大晋的触角早就伸向世界各地了。要说盘剥到财富不少了,要不然也不会有如此巨大的发展,大晋的银行开到了世界各地,狂吸资金,大晋朝廷发行的货币,世界各地都是流通的,世界各地的人辛辛苦苦的劳作。一部分的劳动成果,就是贡献给大晋王朝的。
有了这些收获,苏天成根本不在意各国是不是来拜见的问题,这么多年过去,唯一出现的三个变化,第一就是朝鲜正式成为了大晋王朝的一部分,朝廷在朝鲜设立了平壤府和汉城府,这些地方的年轻人,全部都是学习汉语和四书五经,参加大晋朝廷的科举考试。进入到朝廷和大晋各地为官,第二就是原来后金鞑子控制的建州,慢慢开始发展起来,大量的汉人移民到这些地方,好多的城池建立起来了。包括朝鲜的不少老百姓,都全家搬迁到建州一带了,满人的生存空间,被极大的挤压了,他们没有了丝毫的特权,第三就是草原的变化,草原上的城池多起来了,除开游牧民,很多的汉人也搬迁到草原,觉大部分都是商贾,凡是有钱赚的地方,就有商贾的存在,而草原的游牧民,也依赖城池,日常的衣食住行,都是到城池去购买,生活的风俗慢慢被汉化。
朝廷之中的诸多官吏,也清楚了这个道理,王朝的富裕,不是靠着嘴巴喊的,也不是绷面子绷出来的,是需要实实在在的成绩,需要老百姓的生活实实在在的富裕起来。
朝廷注重发展水师,完全控制了全世界的海运航运,大晋十三年的时候,西域的西班牙和葡萄牙之间发生了战争,两边都求助于大晋朝廷,最终朝廷除了派出强大的水师,还要求驻扎在当地的使馆和水师出动,给予两边水师沉重的打击,而且宣布对两国一年的经济制裁,禁止他们的商贾与大晋有通商往来,这一手差点令两国的统治者崩溃,最后他们派出所谓的总理大臣,专程到京城来请罪,恳请朝廷解除制裁。
当然,附近一些海域的就更不用说了,大晋朝廷俨然就是裁判长,有什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