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铸第三帝国之新海权时代-第8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呃,嗯,是啊!”

塞肯道夫显然还在考虑一些东西,所以回答起来有些心不在焉。

张海诺见状,又试探性的说道:“只可惜巴西海军现在一年都难得拨出两艘驱逐舰的预算,不然我倒是可以替塞肯道夫先生介绍几笔大订单!”

塞肯道夫的眼神显然有些暗自失落,“嗯,是有些可惜!我们造船在战争期间建造了大批品质优秀的舰艇,这在海军界是有目共睹的,可如今凡尔赛条约也签订了,机器设备也要被拆走了。我们今后恐怕是没有什么机会建造大型舰艇了!”

“塞肯道夫先生这话有些过于悲观了,只要保留下来这方面的专业人才,等到德国摆脱凡尔赛条约束缚的时候,重新购买设备和建造军用舰艇还会是难事吗?”

张海诺心里盘算着,建造大型军舰虽然很诱人,但施奈德造船厂还没有那样的实力和底气。一战期间,建造一艘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的成本折算美元得要上千万,且不说施奈德造船厂能否拿出这么多资金来,建造这样一艘战列舰无疑会引起英美等国的强烈关注,这又和张海诺的初衷相违背了。

考虑到船厂的持续性发展,在张海诺的计划中,船厂的技术研究将尽可能的和经济挂上钩:不仅是货轮、轻型舰艇可以卖,性能较为逊色的潜艇同样可以出售给南美诸国——市场摆在那里。就算自己不卖,英美地造船厂也照样会将二流甚至三流的潜艇出售给他们,虽然南美各国对潜艇的总需求可能还达不到两位数,但作为政治投资来说影响力却不可小视。

“塞肯道夫先生也不用太悲观,等我们的船厂在巴西的影响力扩大之后,必然会和上层官员搞好关系。一旦巴西政府有大型舰艇的订购计划,我们定会为我们的合作伙伴争取!”

张海诺刻意在“合作伙伴”这几个字上加重了语气,不过按照历史的发展来看,巴西在一战前刚刚向英国订购了米拉斯。吉拉斯级和里约热内卢级战列舰。虽然被誉为“多炮塔神殿”的里约热内卢级因为巴西国内财政危机而被迫放弃,但米拉斯。吉拉斯级地两艘战列舰——米拉斯。吉拉斯号和圣保罗号却一直服役到了50年代,在此期间巴西只驱逐舰。二战前后还向美国租借了一批驱逐舰,所以,塞肯道夫是基本上没有机会从巴西政府那里接到大订单了。

可是,这个对造船订单无限渴望的造船厂经营者兼大股东哪里知道未来的局势发展,考虑再三之后。他最终允诺道:

“我们完全可以在合作协议中约定有关轻型军用舰艇设备地转让事项,包括鱼雷艇、布雷舰、海防炮舰和巡逻舰!”

虽然这其中并没有张海诺最渴望的潜艇,但他很清楚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的道理,从谨慎的角度考虑,目前他们的要务是先和这家德国造船厂建立起合作关系。至于潜艇,只要和威塞尔造船厂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今后再找机会并不难。

在达成初步意向之后,塞肯道夫热情地为张海诺和赫森举办了一个内部晚宴,参与者尽是这家造船厂的高层管理人员。显然,这样一笔总额有可能超过100美元的大交易让每个人都对这两位“奥地利富商”恭敬有佳,并将其视为造船厂本年度最受欢迎人物。

在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双方开始就合作的具体细节进行协商。为了显示自己的实力,塞肯道夫大方地派出一个五人专家团队专程陪同他们参观造了船厂的设计室、零部件生产流水线以及造船区,并向他们详细介绍了各种船只的建造过程。在张海诺眼里。这家德国大型造船厂虽然没有做到标准化,但从它齐全的造船设施来看,年造船能力也是相当可观的。

相比之下,施奈德造船厂在这方面还几乎是一片空白,唯一的优势,就是巴西目前的工业用土地价格相对便宜,这次萨尔瓦多市政府批下来的土地面积就有80公顷,而且海德伍特向张海诺保证,规模继续扩大,船厂附近的空地将优先提供给他们。

“马丁博士。可以问您一个比较私人的问题么?”

刚刚参观完威塞尔造船厂历史最悠久的1号干船坞,张海诺有意让全程陪同他们参观船厂的专家团成员马丁。齐尔格博士跟自己走得稍微靠后。而赫森则与船厂派来的另外几位陪同参观人员走在前面。

“当然!”

年纪刚到五十、头发就只剩廖廖几根的造船专家马丁。齐尔格显然应了“聪明绝顶”这个成语。

之前张海诺已经从另外几个随行专家那里旁敲侧击的了解到,马丁是威塞尔造船厂在战前从汉堡一家造船厂挖来的,是舰船动力系统的专家,在柴油机方面颇有研究,战争中德国海军从威塞尔订购地几批雷击舰和潜艇他都参与了设计和施工。随着战争的结束,德国海军取消了之前全部订单,马丁便重新转回民用船只设计部门。

一听到是柴油机方面地人才,张海诺当时眼睛就绿了,让这样的专家埋没在民用轮船部门,简直就是一种罪过。于是,他开始盘算着怎么才能将这位博士挖走。

“许多人都认为大型舰

煤和重油锅炉的天下,柴油机只适合在小型舰艇上使快艇和潜艇,您也这么看吗?”

马丁显然没有想到张海诺所谓的“私人问题”会是自己非常感兴趣的课题,这一点他几乎不用思考就能说出一大堆专业上的东西,不过考虑到眼前这位只是个有意和威塞尔合作的商人。他从简说道:

“就目前的技术而言,柴油机的体积过大,且在高功率航行时会产生剧烈震动,从而影响到火炮精度。其实我们在战争中曾试着在两艘新造地战列舰上使用柴油机动力,但这些尝试后来都失败了。不过,柴油机在油耗率方面的优点也是显而易见的,搭载同样重量的燃料,使用柴油机的船只续航力要远远超过使用重油和煤炭的船只!”

看到马丁博士一副认真的表情,张海诺决定进一步让他放松警惕。

“这两者不可以互补吗?博士。我的意思是在一艘需要进行远洋作战的军舰上,可不可以既装重油锅炉又装柴油机,这样巡航时只使用柴油机。作战时使用重油锅炉,就能既保证续航力又能提供一定地最高航速!”

马丁想了想,“这在理论上是可行的,但前提是将大功率柴油机的体积减小到一定地程度,以现今的柴油机技术还达不到!也许10后技术就能进步到那种承担。但也许30年都不够!”

“那么马丁博士今后准备投身于这方面的研究吗?”

马丁一愣,紧接着一脸无奈的摇摇头,“先生也看到了,目前船厂新建的货轮所采用地都是传统的燃煤锅炉,因为它们比重油锅炉和柴油机都要便宜!战争中为了配合雷击舰和鱼雷艇的建造,船厂组织了一个柴油机研发部门。可是战争一结束,所有人都被调回原来的岗位了!再说,用不了多久这里的机器就要被英国人拆走,造船厂也就变成一具空壳了!”

“真是可惜啊!”

张海诺一起摇摇头,可若不是这种情况,他要想从造船厂挖走这方面的人才,余地恐怕就很小了。

在接下来地几天时间里,张海诺时不时的找马丁聊上一聊。内容大都是和柴油机方面的发展有关的。张海诺虽然不是这方面的行家,但对未来舰艇动力系统的发展还是有所了解的,凭这些就足以勾起马丁这样一个柴油机专家的胃口。到了最后,他悄悄告诉马丁,自己在巴西投建地船厂不仅要建立专门的柴油机研究部门,还准备积极从德国引进这方面的人才和技术。

马丁嘴上没有说什么,而张海诺也没有立即向他发出邀请,而是用平常聊天的口吻告诉巴西政局稳定、消费水平低,切经济和工业都在快速发展,如今前往巴西的德国移民也越来越多。在说出施奈德船厂已经从巴西政府那里拿到了若干永久居留身份的名额、像马丁这样的专家全家过去都能很快办妥移民手续之后。张海诺欣喜的发现马丁已经开始动摇了!

赶在协约国派来的监督专员抵达之前,张海诺他们和威塞尔造船厂的总体合作协议终于在各个方面达成了一致。眼看上百万美元地大项目即将到手,塞肯道夫他们自然不会拒绝张海诺的小小附加条件——让马丁博士以“技术专家”地身份长期留在施奈德船厂工作。

两周之后,英法等国派来了查封工厂设备、负责拆迁和拍卖的监督专员,在清查了工厂的机器设备之后,他们随即公布了拆除和拍卖计划:包括威塞尔造船厂在内的十余家德国造船厂、以克虏伯为代表的德国军火工厂的设备,都将进行拆除,拍卖面向所有的外国公司,并采用现拆现卖的方式进行。

在公众眼里,英法这样的暴行简直无耻到了极点,他们就像是一伙强盗,不但冲进别人家里拆东西,拆了还肆无忌惮的当场进行拍卖,普天之下这样荒谬的事情大概也只有英国人和法国人能做得出来!

张海诺虽然对协约国也是心存鄙夷的,但这无疑给了施奈德造船厂一个扩充实力的好机会。不仅是造船设备,张海诺还让赫森前往蒂森工业区看看有没有机会买到克虏伯军火的生产线,可惜的是,协约国在军火制造设备这方面还是较为谨慎的,他们宁可将这些设备当作废铁出卖,也不愿意将包括关键设备在内的机器成套卖给一个陌生的巴西造船厂。

最终,在塞肯道夫和造船厂内部人员的帮助下,张海诺以远远低于市场价的价格买下了威塞尔超过三分之一的机器设备,另外一些则被来自荷兰、丹麦和挪威的造船厂买走。

至于不莱梅威塞尔造船厂,在遭遇这次重创后并没有就此沉沦,和约监督委员会的人员撤离之后,他们对造船厂进行了重组,不久之后便通过动用储备资金和贷款买来了新的设备,以巴西施奈德造船厂货轮和3油轮的订单为契机,他们逐渐恢复了往日的造船能力,从代中末期开始又陆续恢复了各型军用舰艇的建造。

无独有偶,和威塞尔遭遇相似境况的克虏伯也在暂时的沉寂之后设立新公司、建立新工厂,买下新煤矿,产品主要销往苏联。后来,在德国参谋部的要求下,克虏伯家族秘密参加了德国的重新武装,1926年制造出了第一批装甲车,两年后恢复了大炮生产。

崛起之路

第051章 … ~拯救埃德文~

不莱梅威塞尔造船厂顺利带回合作协议,并买下大批后,张海诺他们开始筹措运输这些设备机器用的货轮,同时,他们还面临着一个新的问题,那就是“人口”——艇员及其家属共计163人,赫森他们在不莱梅雇佣了3造船工程师、9名技师42熟练的造船工人,这些人都愿意到巴西去定居;张海诺聘请来的3潜艇专家中只有克莱斯特孤身一人,另外两个都带了助手和家人,这里又是19人;厂提供46名技术和辅助人员将在一周后做好出发准备。

这样一来,要乘船前往巴西的总人数已经接近

快速号只是一艘远洋货轮,如果将货舱全部改造成住舱的话,倒也可以装载两三百号人前往巴西,但这样一来船上的居住条件就非常差了。考虑到这之后的一系列问题,张海诺最终同荷兰的皇家船运公司签订一份大额运输协议,租用包括5500吨~级的远洋货轮“王冠”号在内的7艘轮船,以尽快将这里的人员和设备运回巴西。

经过这么一番折腾,日历已经翻到了1919的11月,这距离张海诺他们初抵不莱梅港已经过去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