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伐天下-第2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城防固然重要,但是当初赵抗就说过,决定战争胜负的始终是人,而进攻才是最好的防守,所以赵训的大部分精力还是放在军队的训练上,其中骑兵的训练更是令其呕心沥血。王德不但自己弓马娴熟,对于骑兵的运用和训练也有他的独到之处,可是由于统筹能力的先天缺陷,王德只在训练骑兵的单兵作战能力上显得才华横溢,而将这群单兵能力不俗的散兵游勇捏合成一支铁军的重任就不得不落到了对此并无多少实践经验的赵训头上。尽管前方布满荆棘,但赵训显出了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决心,他虽然有着赵宋嫡系皇族的身份,但遇到不解的时候一样不耻下问,向那些官兵甚至工匠求教,而他自己也不断进行总结和反思。在这段日子里,赵训不但在练兵上一日千里,而且从中引申出了治军和治国的道理。只是想到自己虽有最正统的出身,但却几乎绝无登上帝位的可能,赵训不禁一阵自嘲。即使现在的他已经今非昔比,但若要与赵抗为敌的话,他仍然提不起半点自信。

在赵训和王德等人的努力下,狼嗥山义军有了脱胎换骨般的变化,四个多月之后,赵训手下已经拥有了六千多合格的士兵,其中步兵和骑兵各占一半,而赵训从中抽出三百精锐骑兵和五百精锐步兵交给王德指挥,称为“陷阵营”,因为在几百人的小规模军队运用上,王德堪称天下第一。这支八百人的营级编制永远不会增编,有缺则补、有强则替,这在无形中使得加入“陷阵营”成为狼嗥山义军士兵普遍的渴望,而荣誉感也由此而生,从此这支发源于盗匪的队伍开始有了本质的变化。精兵初成之后,赵训亲自(其实说成是他跟在王德后面观摩学习似乎更合适一些。。。。。。)带着他们下山吃大户,由于一直以弱击强,一时之间战果斐然,再加上分支山寨上缴的贡赋,狼嗥山上原本有些拮据的财政状况开始有了明显的好转。尽管如此,为了避免过早地遭遇强敌,狼嗥山义军始终没有向金国的哪怕一座县城发动过进攻。

就在赵训打算继续韬光养晦以待天时的时候,金国国内的局势急剧动荡,火山义军作乱与契丹牧民造反,将金军的注意力都吸引了过去,而狼嗥山义军则迎来了加速发展的良机。其间火山义军首领李铁还曾经传书到这一带,希望共同起兵以壮声势,但赵训虽然只是与其简单地交流了一下,便看出李铁其人有勇无谋,而所谓的火山义军根本就是一股流寇,他本打算立即回绝。但是火山义军大多出身于马匪,其中擅骑射的不在少数,这又令赵训垂涎三尺,于是他便与李铁约定共同起兵,但在李铁要他派兵合攻火山县城时,赵训却突然“坠马受伤”而不能亲自前往,只派出了王德率“陷阵营”的三百精骑,这对兵力过万的火山义军来说只能算是聊胜于无。

王德率“陷阵营”来到火山县城外见到李铁后,李铁嫌他们兵少,便只让王德掠阵,所以等到李铁被乱箭射成刺猬的时候,王德他们居然毫发无伤。而布萨忠义并未大肆追击就急着撤军了,所以火山义军的骑兵基本上没有受到多大的损失,而群龙无首的他们早有羡慕“陷阵营”的装备和待遇,王德没费多少力气就拉来了不少人。结果,三个月后,当布萨忠义收到地方上传来的一份份“捷报”,以为火山义军的余孽已经土崩瓦解的时候,当初火山义军的八成骑兵和少量步兵都已经被赵训收入帐下,狼嗥山义军的实力有了质的飞跃。等到布萨忠义和纥石烈志宁联手平定斡罕之乱的时候,狼嗥山义军的总兵力已经超过了一万五千人,其中骑兵达到了八千多人,已经是一支不可小视的力量了,其中只有精锐的“陷阵营”依然没有扩编。

由于手中的斥候实力大增,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赵训终于成功地与赵国和南宋的情报机构取得了联系。两位皇兄自然对他取得的成绩大加赞誉,这令赵训的干劲更足。而本来就对要向金国上交“岁币”极为不满的赵昚,还特地将南宋“岁币”的运送路线与护送兵力通知赵训,结果赵训没有辜负他的期望,将价值五十万两白银和五十万匹绢全部拿下,大大改善了狼嗥山的收支状况。完颜亮何等聪明,立刻就想到是南宋那边故意泄漏情报,但苦于没有实证的他也只能吃下这个哑巴亏,孤注一掷大举南下的想法变得更坚决了,而现在有点得意洋洋的赵昚却对此一无所知。由于赵国采购各种战争物资,南宋原本因“蕃客”大量外逃而受到沉重打击的商业终于得以恢复,赵昚现在的心情可好得很呢。但是,对于他泄漏情报以赖掉“岁币”的行为,却有不少大臣不以为然。。。。。。

第四百三十八章 梁山烽火

 当然,因为没有实证,这只是大臣们的猜测,所以他们也只能隐晦地表达了不同意见。赵昚原本打算对他们的话置之不理,可是张浚却提醒他,赵训在宗法上可是比他更正统的皇位继承人,以前他没实力自然翻不起什么波浪,可要是他手中有了足够强大的军队,那情况就全然不同了。而赵昚居然还傻乎乎地出钱帮助自己可能的敌人发展壮大,真是要多蠢有多蠢,当然,张浚不可能说得这么难听,但意思却是一样的。赵昚这下追悔莫及,好在也就值一百多万贯,他现在只能这样安慰自己了。不过这件事以后,赵昚对张浚更加信任,已经将赵构当初的遗言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狼嗥山实力大增,本该引起金军的注意,却因为完颜亮的一个决策而避过了一劫。虽然当初完颜亮接受了布萨忠义的建议,放弃水师的建设,而将精力集中在收买南宋水师将领上,可是北方人会水的太少,总不能全靠投降的南宋水师吧,完颜亮心里实在是不踏实。于是他决定训练一批擅长水战的战士,但并不花大气力造船买船。他的如意算盘是,只要一部分南宋水师投降,他就可以派这些人接收南宋的好船。对完颜亮的这个主意,他麾下的两员大将都没有提出异议,但执行的时候却遇到了大麻烦。。。。。。

要练水兵,自然需要一片广阔的水域,在金国境内实在没哪儿比梁山泊更合适了。在完颜亮选定这个地点之后,山东的官吏再也瞒不住真相了。完颜亮知道山东居然有着这样一支实力惊人的“贼寇”之后大为震怒,立即派出一万金军前去征剿,并将山东境内的军官全部贬官或撤职,而地方上的文官也刷掉了一大半,一时搞得人心惶惶。

完颜亮本以为梁山泊“贼寇”再怎么厉害,也决计不可能抵挡得了一万正规军的进攻,可结果却令他大跌眼镜。在石贵他们的奋战下,这支金军在付出了三千多的伤亡之后铩羽而归,这时完颜亮才想到当初遇到的那支神秘军队,他很自然地将两者联系在了一起。赵抗在金国埋伏下一支如此实力的队伍,而金国的官吏为了避免遭到上司的斥责处罚,居然一直欺瞒上官,完颜亮终于意识到国内的官吏已经腐化到了何等程度。在整顿官僚体系的同时,完颜亮更加坚定了尽快南下的打算,再拖下去金国不要说统一天下了,能不亡国就不错了。

而若要南下,梁山泊这个钉子便不能不拔,完颜亮再次派出大军征剿,这次是纥石烈志宁挂帅,军队规模也增加到五万多人。可是志在必得的完颜亮再次被泼了一盆冷水:梁山泊的地理条件实在太优越了,而石贵、沈泉等人也均非泛泛之辈,再加上金军又大多不习水战,结果纥石烈志宁连续三次进攻都被梁山泊独立师击退,伤亡五千余人,不得不收聚兵力暂时修整。

尽管在两次反进剿的过程中,梁山泊义军的表现上佳,可一个小小的梁山泊绝不可能挡得住完颜亮倾国来攻。但是,石贵并没有看出金军的真实意图和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决心,他们实在舍不得丢弃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根据地,结果错失了乘胜突围的良机。等到石贵他们完全明白过来的时候,完颜亮已经增兵二十万,将梁山泊团团围困,这时石贵他们就算插翅也难飞了。。。。。。

尽管已经走投无路,但是石贵他们却拒绝了完颜亮的劝降,全师上下磨亮刀枪准备应战。石贵本以为八百里水泊足以大大遏制金军的攻势,但赵训当初的担忧不幸而言中了,金军强迫当地百姓作为向导,硬是在水泊中找出了一条水浅的通道。接下来一个大国的人力物力展现无遗,只用了三天时间,金军就在水泊中填出一条足以让十匹骏马并行的大道。没过多久,孤立无援的梁山就被二十万金军给彻底围死,他们连最后一点生的希望都断绝了。。。。。。

在失去大部分地利的情况下,明知必死的独立师将士与凶残的敌人展开了一场极为惨烈的战斗。等到金军完全占领梁山后,山上连老弱妇孺在内,幸存下来的不足一百人,而所有出身赵国的军官全部战死或自尽,没有一个投降,令完颜亮唏嘘不已。为了拿下连老弱妇孺在内也不过几万人的梁山泊,金军累计付出了五万多的伤亡,这令完颜亮日后南征的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但是,他还有别的选择吗?

靠着汉人的供养成为纯粹的寄生虫,而又失去了战争的磨砺,女真人将在不久的将来彻底沦为废物,这绝不是完颜亮愿意看到的。其实完颜亮也知道,现在族内对其不满的呼声越来越大,金国境内汉人已经足以令女真人过上安逸的生活,所以他们大都不愿意再去打仗了。可他们却没想到,如果继续这样下去,用不了多久女真人将无力应对北方的威胁。到那时,要么金国被草原鞑子给灭掉,要么依靠汉人的力量抵御住他们的进犯,可要那样的话女真人被赶下统治者的宝座也就指日可待了。所以完颜亮宁可承受各方面的不满,也要强逼着昏昏欲睡的女真人奋力一搏,至于是否能够成功,就只能尽人事、听天命了。。。。。。

利用这段难得的空隙,赵训的狼嗥山义军继续大踏步地成长起来。由于斡罕反乱令完颜亮对契丹人倍加警惕,本来各方面都受到优待的契丹人境遇大不如前,再加上金军镇压反乱的过程中也制造出了新的仇恨,契丹人开始与女真人离心离德。契丹人勇猛善战,尤擅弓马,一心想要建立强大骑兵队伍的赵训自然不会放过这个好机会,他在半年时间内吸收了一千多通汉语的契丹勇士加入狼嗥山义军。在这些契丹勇士的示范作用下,汉军骑兵的水平进步神速。再加上赵训通过各种方法(比如分兵劫掠土豪、封锁商路收取保护费等等。)广开财源,购入和抢掠了大量好马,从而将手中的骑兵数量增至一万五千余骑,总兵力已经接近三万人,若是将工兵和狼嗥山义军的附属势力也算上,不下十万之众。

不过说来也有些匪夷所思,赵训的大军有如此规模,河北与山西等地的金军居然都没注意到它的存在,赵训现在终于明白为什么当初王善等人能在太行山脉号称百万之众了,因为它实在太长,山区面积就已经很大了,而且太行山下交通便利,出山后几乎整个河北与山西都可以轻易攻掠,这活动面积就太大了。十万大军是不少,可被这么大的地面一分摊,就根本算不了什么,再加上赵训一直坚持将手中的军队分成小队行动,就什么异状和迹象也看不出来了。。。。。。

第四百三十九章 叔侄激辩

 赵训在北方艰苦奋斗的时候,他那刚刚行过冠礼的小兄弟赵奈却因为一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