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五代逆天-第27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三个问题,就是人事方面的问题了。这个东西没有什么经验可循,虽然楚国曾经灭掉了岭南的汉国,可汉国整个一太监国,除了极少数的人才之外,这些大大小小的太监基本上全部被赶回家种地去了,只要一开科举,汉国的人才可以说立刻就能被楚国任用了。可李唐不一样,李唐可是说是文人政府,这就要费点心思了。而且人事上的事情,可就不是徐仲雅还有江文蔚等人说了算的了,他们和马云商议了许久,终于,由马云下诏令,对李唐整个降官系统,做了调整,像胡则、韩熙载这样的人,自然得到了提拔,这些人在李唐的地位不高,正是属于哪种怀才不遇型的,而像常梦锡、孙晟这样的死硬分子,则是直接派人把他们给砍了头。马云本来是不想杀这些人的,他觉得这样都是忠臣,自己把忠臣给杀人,岂不是再说自己不需要忠义的大臣了吗?

可徐仲雅却是少有的一力坚持,他的理由也很充足,这些人是忠义之士不加,可是他们的这个“忠义”对的却是李唐,可不是咱们大楚。李唐现在是完蛋了,可是李氏父子对江南文人向来很优待。文人不管他心里是如何想法,在嘴上都是向往忠心耿耿的,如果大王您不杀常梦锡这样的死硬分子,无形中给了那些不安分的文人,心中一点希望,既没有生命之忧,又能博到美名,这些人说不定就会蠢蠢欲动,所以,一定要杀,而且还要把他们的罪名给彻底的固定下来。当然这罪名可不是什么忠于李唐,而是什么妄抗天命拉,盘剥苛刻拉,总之他们几个是李景粉饰太平的走狗文人。

至于宋齐丘、陈觉、冯延巳这些人。在楚国整个出兵的宣传过程中,他们几个是典型的跳梁小丑,是李景盘剥百姓的帮凶和走狗。马云就派人搜集搜集他们的罪恶证据,就直接派人咔嚓了了事。至于查文徽,马云则没用动他,反而还封了他一个虚衔,毕竟查文徽是带着一彪军队投降的。处理查文徽,说不定会让那群将军们有兔死狐悲的想法。

而对于刘仁瞻这样的人才,马云则是多次登门拜访,希望他们能够出山帮助自己。虽然效果不是很明显,可这种事情,向来都是急不得的,要是刘仁瞻登时就投降了,对马云反而是一个难题,重用的话,不放心,不重用的话,也难以真正的收服,还不如就这样子,先给他们一个虚衔,看看情况再说。

最后一个问题,当然就是楚军的军事部署了,怎么把李唐的降兵化为自己的军队,怎么对新的土地,划分行政区域,这对于马云来说倒不是什么难题。毕竟在处理岭南刘氏降军方面,马云是有经验的。

正文 第122章 攻陷河中

面对着郭威在河中城外筑起的铜墙铁壁,困守了将近一年时间的李守贞终于坚持不下去了。天福二年夏四月,河中城内的粮食消耗耗尽,药材等物品极度的困乏,从这个月开始,不断的有李守贞的军士趁着茫茫夜色,悄悄的缒城而下,跑到汉军的大营里投降。

饱受朝野内外重大压力的郭威,终于长长的出了一口气,事实上,以大汉朝的国力,不惜生命,用尽死力对付李守贞,赢是肯定能赢的,可是李守贞的军队战斗力不弱,在这样的攻城战中,杀敌一千,恐怕自己至少要损失一千二三了,郭威一方面是不愿意把大汉的老本都丢在河中城下,另一方面也想借机在军中培养自己的势力,提高自己的威望,所以,他采用了长围的办法。自二月份一来,大汉皇帝刘承佑已经多次下诏询问河中战事,这用意很是明显,就是变相的敦促郭威速战速决。而通过这些诏书,郭威也渐渐读出了些不同寻常的味道——小皇帝长大了。过去,朝廷的大政基本上都是由王章、史弘肇这几个铁杆兄弟把持的,小皇帝很少表什么态,可现在小皇帝却越过了王章这些人亲自给自己下诏。

作为刘知远的头号心腹,郭威的心情是矛盾的,一方面,他对刘氏是有感情的,二十多年来,刘知远对他很好。如果刘知远活着,郭威是绝对不会有什么异图的,即便是刘知远已经死了,郭威也基本上做到了谨守臣礼,对朝廷也算是忠心耿耿;另一方面,他也是惶恐的,他和十年后的赵匡胤的想法差不多,自己和刘知远感情深厚,可小皇帝未必知道啊,在小皇帝眼里,自己可能就够得上“功高震主”这四个字的评价了,所以,郭威他要给自己留一手,留下一条保命路。

如果说小皇帝这样意图掌控大权的举措,让郭威又是高兴,又是担心;那么,汴京城中的那些流言,就让郭威有些难以安睡了。

这些流言大多是说郭威专权在外,故意拖延战事,想借机在军中立威,进而取皇帝而代之。这流言刚刚出来,就有人禀报给了皇帝,而后碰巧被王章等人听到,于是,王章、史弘肇、杨邠这三个顾命大臣,全部跳出来,给郭威辩驳,说的小皇帝频频点头,直接下令,将那个多嘴多舌的大臣给暴打一顿,赶出了皇宫。

王章还将这事当成一个笑话,写在信里面,告诉了郭威,让郭威当时就忍不住摇了摇头,王章他们这么做,看起来是为自己好。可是欠思考啊。现在皇帝还不太懂事,等再过一阵子,皇帝大了些,这……这无疑是告诉了皇帝,自己四个人是一党的!而京中传来的消息,王章三人对文臣气指颐使,用之如呼喝家奴,朝野对王章三人多有怨言。朝廷上下暗波涌动,一旦皇帝改变了态度,那可就是一场大祸啊!

李守贞的事情,看来是要解决了,再拖下去,京中万一有变,那可就得不偿失了。郭威想着,自己暗暗下了决心,要赶紧解决了李守贞,回京师好好的劝劝王章他们。

“来人啊!击鼓聚将!”郭威命令道。

随着“咚咚”的聚将鼓声,不多久,白从珂、扈彦珂、刘词、常克恭等军中大将先后到了。郭威分析了一下形势,鼓舞鼓舞大家的斗志,事实上,河中城内没有粮食的事情,这些人也是知道的,在河中城下干坐了大半年,终于有机会打仗了,这些人一个个早就擦拳磨掌,根本就不用郭威做什么动员。

当下,郭威定下四面攻城之计,白从珂、扈彦珂、刘词、常克恭各帅一军,从四面同时向河中城发动攻势,而郭威自己则坐镇整军,接应四军。

这一仗和过去李守贞出城攻击郭威的寨栅完全不一样,那个时候,李守贞的军队也算得上是斗志昂扬,各个奋勇当先,李守贞的将军们也还盼着李守贞能够当皇帝,自己也好鸡犬升天。可现在,被围困了近一年的光景,那些将军们也早明白了李守贞是不是当皇帝的那块料,可以说上下已经开始离心离德,自己在河中城内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对汉军的进攻也是随便应付应付算了。

李守贞的军队毕竟还是有些战斗力的,汉军第一天的攻势结束之后,河中城还是牢牢的掌控在李守贞的手中。

汉军一攻城,李守贞就得到了消息,这人毕竟也是沙场老将了,眉头一皱,还真又想出了一个办法:现在城里没有粮食了,死守下去肯定是要玩玩了,左右都是死,不如带兵马突围。他白天死守了一天,晚上的时候,偷偷的派出五路人马,冲杀汉营,看那意思是准备玩一手迷惑之计,想趁乱从汉军中突围出去。

可惜,就算汉军再没有防备,人家也是有城墙,有营寨的,这几路人马兵力较少,最开始还能出其不意,等汉军反应过来之后,就彻底被人家给抱了圆了。汉军也不休息,竟然连夜反攻了过来,打得叛军节节败退,这一下子,李守贞的一些将领沉不住气了,举白旗投降了。

知道了几路突围军队全军覆没,以及汉军杀入城中的消息之后,李守贞就彻底了傻了眼,他长叹一声:“自做孽,不可活!”,于是,带着妻小**了(在五代时期,北方的战败者好像都挺喜欢玩**的,比如后唐末帝李从珂)。

李守贞这么一**,河中城内的叛军登时就没有了主心骨,投降的投降,装死的装死,汉军没有花费太大的力气,就杀进了河中城。

得知胜局已定,郭威兴致勃勃的进入了河中城。他刚进城没多久,就有人前来禀报,说是李守贞府邸里有个女子,自称是和郭大帅有旧。郭威很是好奇,他在河中哪有什么朋友啊。



原来,汉军闯入李守贞的府邸之后,就开始到处搜刮银子。他们一路刮到内宅,看见有一个盛妆女子,面无惧色的坐在厅前,大家伙一时有点面面相觑。有胆大的问一句:“你,你谁呀?”

这位女子怒喝道:“我是魏国公、守中书令、平卢军节度使符彦卿长女!我父与郭太尉向来莫逆,我可以说是郭太尉女儿,你们敢动我一下,小心灭了九族!”原来她就是李守贞的儿媳妇、符彦卿的大女儿,李守贞准备**,让儿子李崇训快把符氏找来一起死,可符氏并不愿当李家的陪葬,躲了起来。符彦卿的女儿,谁敢动她?

军士赶紧传报给郭威,郭威来到内宅,对符氏大加称赞:“一个弱女子居然能有如此胆识,实在不简单,可谓女中丈夫。”郭威命人护送符氏还京。后来郭威因为非常喜欢符氏,便命人请于符彦卿,将符氏嫁给了郭威的养子柴荣。当年李守贞曾经请陈传给自己的算命,陈传就让李守贞,将自己的家眷全部带到他面前来,陈传当即就指着符氏说:“此女有皇后命!”由于相士们说话,向来都是模棱两可,李守贞听了以后大喜,还以为自己儿子有皇帝命呢,从此就渐渐有了不臣之心。谁知道,这儿媳妇是真有皇后命,可惜自己儿子却是个短命鬼。

正文 第123章 汴京动荡

攻陷河中的消息传到了汴京,大汉朝廷上下齐齐的长出了一口气。虽然还有永兴(今西安附近)的赵思绾在,可是毕竟赵思绾只是区区一个牙将,实力微弱,全靠有李守贞在前面顶着,他才能苟延残喘的混到今天。现在李守贞挂了,想来这赵思绾的好日子也基本上到头了。

皇帝刘承佑非常高兴,接连下诏,诏令郭威回京献俘,受封。到了汴京城,刘承佑立刻赏赐了他一条玉带。

在这里郭威就显出极高的情商,他并没有趾高气扬,摆出一副老子功劳最大,这都是老子应得的,反而极为谦虚的说道:“臣侍奉先帝多年,见过的功臣也很多,可他们从来都没有被赏赐过玉带。而现在我能够率领着军队打败这些个叛贼,上靠大汉的赫赫威名,还有陛下的英明领导,中靠将相贤明,能够安定朝廷,抚慰天下,按时输送军粮军饷,安定军心,下靠士兵们不怕辛劳,奋勇争先,而我自己呢,只是借用了这大好的形势,才得以缴平反贼。臣建议陛下重赏这些有功人员!”

刘承佑年纪不大,正是处在一个根据别人的话语来判定这个人好坏的阶段,听到郭威的话是这么的谦虚,这么的为国家考虑,他心中大喜,当即就招来了王章、史弘肇、杨邠、苏逢吉、窦贞固等人,全部都赏赐了玉带,郭威见了之后,这才扭扭捏捏的接受了玉带。

这几个人心里明镜似的,只看看了刘承佑和郭威的样子,就知道自己能得到这玉带,十有**是因为郭威的推荐了。于是,他们当下投桃报李,一直建议在郭威枢密使的基础上,加授检校太尉兼侍中这样的一个荣誉头衔,郭威当场又一次推功,他非常谦虚的说道,这次能胜利,平章事杨邠参赞的好,三司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