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曼婚-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此时徐家人和陈家人各自互相行礼。曼娘虽着急见到姨母,可也要谨守规矩,等轮到自己行礼时候,叫了声五姨母,听到陈珍兰含笑说:“曼娘比三年前可长高许多,是大姑娘了。”姐妹们彼此声音总是有些像的,曼娘听在耳里只觉得这是娘在对自己说话,那泪忍不住又要出来,当着众人又不能如此,微低下头让眼里的泪消失才抬头一笑:“都三年了,若我再不长大,岂不辜负了吃下去的那些饭菜?”

少女清脆的声音里微微带上一点鼻音,显得格外娇嗲,徐大太太笑出声:“小十三这张嘴,越来越像你三婶婶了。还辜负了吃下去的那些饭菜,亏你想的出来。”陈珍兰笑着把曼娘拉到自己身边坐下,对徐大太太道:“曼娘这样,倒有些像她舅舅,外甥像舅,这话是果然没错的。”

在座众人自然都点头,又说几句家常,徐大太太就吩咐八小姐她们陪陈珍兰的两个女儿去园里逛逛,话音刚落,柳嫂就笑着走进来:“太太,姨奶奶带来的三位表少爷说要进来给太太磕头呢。”

陈珍兰生的两儿两女,怎么这会儿又多出来一个?陈珍兰已经笑了:“另一个是我五叔家的孙儿,亲家太太在京里时见过他的。”徐大太太了然点头:“原来是九舅老爷的孙子,记得他素来很得太皇太妃的疼爱,做齐王世子伴读,怎的会随你们一道回来?”

齐王是仁宗皇帝的幼子,今上皇叔。生母是仁宗昭仪,先帝尊封为贤太妃,今上更尊为贤德太皇太妃,外人只知这位太皇太妃是陈珍兰父亲陈阁老的妹妹,却少有人知道这位陈太妃原本只是陈家丫鬟。那年发大水,爹娘死在大水里面,太妃就卖身进陈家做丫鬟得来银钱葬了爹娘。

过得一年,仁宗皇帝因上年发大水而特地来此地巡行,当时有人看陈家不顺眼,竭力在仁宗面前称赞陈家女儿相貌出众人品端庄,这样的人若在民间随便嫁了岂不可惜?仁宗皇帝虽对女色不大在意,但听到陈家女儿从小熟读诗书,胸中有大丘壑也未免动了念,下诏招陈家女儿入宫。

仁宗当时已年近六旬,陈家适龄的女儿不过十五六岁,怎舍得就此送进宫去伴驾?但也知道这事是有人在背后作梗,若真的抗旨,就算皇帝不追究,也挡不住小人在背后再次作梗。

一家子正在愁眉苦脸时候,还是陈太妃越众出来,称愿意代主人进宫,唯一的条件就是陈家视自己的弟弟为子,让他读书长大。陈阁老的父亲仔细看看这位太妃,见她生的也好一个模样,再细一问,原本就识得字,进陈家这一年多来伴着主人更多读了几本书。况且圣旨之上只写了要陈家女儿进宫,可没有说是哪位女儿,更没有说是义女亲女。送她进宫也不算欺君。

自然满口答应,当场收这位太妃为义女,序了排行,在姐妹们排行为八,让全家上下都来认过,从此就没了那个丫鬟而只有一位陈八小姐。

到得圣旨上说的那日,陈家把这位八小姐装扮好了,又备了厚厚一份嫁妆送到仁宗行宫。仁宗不过偶然兴起,见陈家送来这个果然相貌出众,再问几句诗也能答上来,也就宠幸一度封做美人带回宫去。

陈家这边放下心,那头就把太妃的弟弟接进家来,依旧序齿排行,称做九爷。过的三年传来喜讯,陈美人生下一个儿子,仁宗年将六旬而得儿子心里也是欢喜的,将美人进为婕妤,传旨封赏陈婕妤家人。

陈家上下得到消息当然也很高兴,陈阁老的爹是忠厚人,问的九爷本姓也是陈,索性把陈九爷的亲生爹娘当做支系写进陈家族谱,又写明他们本是九爷本生父母,九爷本是过继过来的。这样等陈九爷异日得了功名,也能诰封亲生父母。

陈阁老的爹做事漂亮,陈婕妤知道后也心中深感,转眼仁宗皇帝宾了天,儿子封王后陈太妃就出宫和儿子居住,弟弟也接来京中,说起陈家许多好处,两边也真当族中一般来往,外人不知道的也只当陈太妃和陈阁老是亲兄妹,并不晓得其中弯曲。

陈珍兰听到徐大太太这样说就笑着道:“正是因为太得太皇太妃疼了,五叔才说男子汉哪能不经风受雨,在京中人人捧着,倒不如出来游历一番。我正巧出京就一起带他出来,等在家里待上些日子,还要出去游历呢。”

她们在那说话,小姐们已经走到门外,一群正当绮年玉貌的少女,衣饰都是鲜明的,走在那里让人眼都移不开。曼娘正和表妹琦玉说话,就觉有人瞧着自己,还以为是哪个姐妹,正要去看就听到表妹发出喜悦叫声:“十二哥哥,你们是进来给亲家太太问安的?”

少女们这才发现院门口多了几个少年,领头的是小九爷,陈珍兰的两个儿子和俞家两弟兄众人也都熟,唯独有个少年从没见过,他眉似刀裁鼻如悬胆,天庭饱满唇边含笑。正对琦玉点头:“是,我们正是要进来给亲家太太问安的?小琦玉,你刚进门就要缠着表姐妹们带你去玩?”

这人说话是京里声口,和别人都不大一样,曼娘顿时知道这位就是九舅公的孙儿,那位齐王世子伴读,陈铭远。

定论

都是表弟兄姐妹们,身边又跟随了不少的丫鬟婆子,徐家的小姐们也没有那么扭捏,彼此又见了一轮礼,琦玉已翘起小嘴说:“十二哥哥,你还是赶紧进去给亲家太太问安吧,我啊,要和姐姐们去园子里逛逛,免得被你白说了。”

陈铭远笑的一双眼弯起来:“小琦玉果然长大了,都晓得说我了。”琦玉小嘴一撅:“那是,我现在可不是小孩子了。”众人见这样都笑了,陈铭远笑的格外开心。曼娘还是头一次看都陈铭远,不由多看一眼。

余下姐妹也大都如此,既彼此见过礼,少年们也就往里面去给徐大太太问安,少女们继续往园子里面去,刚走出数步,就听到陈铭远笑嘻嘻地问俞泠:“俞表哥,那个穿月白的,就是俞家嫂子吧?”这轻浮的儿郎,曼娘顿时有些恼了,琦玉瞧见了忙笑着道:“表姐,十二哥哥素来都爱开玩笑,和俞家大表哥又是熟识的,等过会儿我让他来给表姐道不是。”

当着自己远道而来的表妹,曼娘也不好说什么,虽算起来和琦玉是亲亲的姨表姐妹,但也不过见过几回,和他们那些在京中常来往的表兄妹是不一样的。八小姐也轻轻握住曼娘的手:“邱大表妹说的是,我们总要出阁的,等出了阁遇到的人总不像在闺中一样,那时若还似现在这样腼腆温柔,怎么料理家务这些?”

曼娘点头:“我没有恼,只是觉得有些……”不等曼娘说完,九小姐已经嘻嘻笑了:“只是觉得有些害羞?”曼娘方才收起的恼意这下全出来了,握起粉拳就往九小姐肩头捶去:“九姐姐惯会取笑我,等……”

不等曼娘说完九小姐已经笑着往十小姐身后躲去:“等什么?等我出嫁,我可和你说,我的性子你是晓得的,可不会像你这样腼腆温柔。”曼娘方才的三分嗔意此时变成七八分,虽被八小姐拉住,也要上前去扯九小姐。

九小姐往后一躲,谁知却撞到了人,原本以为是哪个丫鬟也不大在意,听到琦玉喊宋姐姐忙站直身子,回头瞧见是绵珠,正弯了腰在那去摸脚面。九小姐猛地想起方才撞到时候好似踩到什么东西,难道踩的就是绵珠的脚?忙扶住她:“绵珠姐姐,对不住的很,我没瞧见你。”

八小姐她们也围上来,先把绵珠扶了坐下,十小姐亲自动手替绵珠脱了鞋袜一瞧,见那脚面上青了一块,八小姐边说抱歉边对九小姐道:“你也是个姑娘家,怎地下脚没有轻重,青紫成这样?”说着就让丫鬟快些去寻徐大太太拿些上好药酒来,又让婆子们抬乘小竹轿来,好送绵珠回去。

绵珠想也是有些疼,但见几位小姐乱成一团,咬牙忍痛开口道:“不关九妹妹的事,是我听的邱家两位妹妹来了,想过来瞧瞧,谁知走的急了,没瞧见九妹妹走过来。”绵珠相貌本来就生的极美,此时俏脸雪白,又咬牙忍痛开口为九小姐求情,越发让人对她心生好感。

众小姐们忙齐齐安慰,此时婆子已抬了竹轿过来,众人也没有游玩的心情,簇拥着绵珠上轿离去。

徐大太太听丫鬟来报九小姐不慎踩到绵珠,要寻上好药酒,忙让柳嫂寻了药酒出来,又让柳嫂代自己致意,柳嫂自然应是。原本陪着徐大太太说话的陈铭远已经起身道:“亲家太太,孙儿在京城时和宋家妹妹也是熟识的,既她伤了脚,还请亲家太太允孙儿去探望下宋家妹妹。”

陈铭远说去,小九爷他们自然也要跟随去探望,毕竟绵珠是客人,又是被这家里人踩伤的,做长辈的不好去道歉,做小辈的代为道歉也是常事。徐大太太点头让他们都出去了,这才转向陈珍兰:“贵府这位十二表少爷真是生的好,教养也好,说来没听说他定亲的消息。”

大抵上了年纪的老妇人瞧见个出色的男子总要打听定亲了没,也好为自己家里的女孩们谋划一番。陈珍兰自然晓得徐大太太这问话的意思,笑着道:“原本太妃瞧中了一家女儿,想去求陛下一道旨意,可谁知算命的说这孩子不宜早娶,总要再等些年议亲。”

陈太妃瞧中的姑娘还要去求今上下旨,只怕是皇家女儿,这么一说徐大太太就明白了,陈太妃既然看重这位侄孙,以后他的婚事自然也是太妃做主,别人说不得话,笑着道:“难怪九舅老爷要他出来游历,原来也有这个主意。”

丫鬟掀起帘子,徐琴走了进来,她和陈珍兰也是熟识的,也无需多说也就坐下说话。徐大太太是长辈,自然是她先开口:“五姨远道而来,我们聚在一起也是难得的,算起来八奶奶的孝期,到明年八月也就满了。曼娘那时也是及笄之年,你大姐姐你是知道的,这些年油盐酱醋绊的也头疼。想早些娶媳妇回去照管着,虽说这事夫家娘家做主也成,可舅家也要商量着,不然这亲戚就疏远了。”

按说曼娘有舅舅,外祖也在,这事寻舅舅商量就是。但徐大太太晓得,陈阁老的家,陈珍兰不说全当,也能当一大半。和子孙繁多的徐首辅不一样,陈阁老子女上有些艰难,年过三十才生了陈珍兰,过得两年又生下八奶奶。此后陈夫人又没了动静,陈阁老四十岁那年为生子纳了一妾,可那妾也没有生下什么。

足足到陈阁老五十岁那年,陈夫人才老蚌生珠得了个儿子,那时陈珍兰已经十七,见弟弟年幼,父母皆已年老,若姐妹们都出嫁了,弟弟谁来照管?放心不下家里的事,又在家待了五年才出嫁,那时八奶奶都嫁到徐家生下曼娘了。由此陈珍兰虽出嫁,但陈阁老还是倚重这个女儿,大事总要和她商量。

对曼娘的婚事嫁期,陈珍兰晓得徐家都已定了,笑了笑道:“此事亲家太太要问侄女,侄女也只有乐见其成的,不过曼娘毕竟年纪不大,又失了母亲,贵府虽则长辈们极多,亲家太太也是疼爱孙女的,但有些细微事难免照料不到。侄女有个不情之请,不晓得亲家太太能否答应侄女?”

徐大太太笑了:“你我两家虽则异姓,却是至亲,你说的定是为曼娘好的事,但说无妨。”陈珍兰笑了:“侄女不过是想着,既然大姑奶奶也是长居京城的,索性就带了曼娘和难哥儿往京城去,曼娘待嫁,我家那几个孩子这些年渐渐长大,我倒觉得没有孩子牙牙学语有些寂寞,想照顾下难哥儿。”

这话一说出来,徐大太太就晓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