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贞观大闲人-第2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腰间随意用草绳系了个结,迎着长安街市上路人各异的目光。慢慢吞吞地行走挪动……

    忽然间,民夫的队伍里传出一声凄然的嚎哭,哭声刚响起便生生止住。

    李素勒停了马,在路边等这队民夫走过以后才继续前行,目光里的决绝却愈发明显了。

    …………

    太极宫。太极殿内。

    朝会再次陷入了争吵,气氛僵冷中带着几分诡异。

    魏徵头上裹着布带,站在殿内慷慨陈词,说到激动处不由老泪纵横。

    李世民面无表情地坐在殿上,耳中听着群臣窃窃的议论声,眼睛却扫视着殿中的某些特定的角落。

    君臣之间出现了从未有过的对峙,贞观年里的君臣关系第一次出现了危机。

    尴尬的僵持中,一名宦官匆匆入殿,附在李世民耳边悄悄说了几句话。

    李世民眉头一皱,冷冷道:“把他带到甘露殿,有事待散朝后再与朕说。”

    宦官领旨,急忙退下。

    刚退出两步,李世民却忽然改了主意,又叫住了他:“既然他要来朝会,朕便破例让他来吧,把他领进殿来,看他到底想说什么。”

    许久之后,李素穿着浅绯色官袍,腰间悬着一个银鱼袋,在殿内众臣好奇的目光注视下走进太极殿。

    众人不得不好奇,在这个殿里,浅绯色官袍的人还真不容易找,因为浅绯色属于官阶较低的官员穿的,三四品以上的朝官都着紫色官袍,按大唐制,参与日常朝会的大臣,品阶必须是四品以上的京官,所以太极殿内参与朝会的大臣都是清一色的紫袍,鲜少有别的颜色,除非是礼部临时安排的外地述职面圣官员,或是他国使节。

    迎着众人奇怪的目光,李素神情坦然走进殿内,朝李世民行跪礼。

    “臣,泾阳县子,火器局监正李素,拜见陛下。”

    李世民袍袖一挥:“平身,李素,今日是朝会,尔品阶爵位甚低,为何执意入殿?”

    李素垂头,语气平静:“位卑未敢忘忧国而已。”

    殿内君臣一楞,接着眼中大放亮彩。

    李世民深深看了他一眼,忽然放声大笑:“好一个‘位卑未敢忘忧国’,不愧是我大唐的少年英杰,出口皆是字字珠玑,得此少年,大唐幸甚。”

    笑容一敛,李世民若有深意地盯着李素,道:“卿既忧国,不妨直言所忧何事,朕与殿中朝臣可为你解忧。”

    李素露出了笑容,抬头直视李世民。

    李世民眼皮一跳,这小子的笑容太奇怪了,他预感到会有什么事情发生,这件事必然不是他想看到的。

    于是抢在李素开口之前,李世民飞快地道:“卿所忧者若是大明宫之事,则不必开口了,此事不日便有定论……还有,牛进达金殿辱骂君上,罪不容赦,亦不必开口了。”

    话音刚落,群臣中发出不少冷哼声,显然对李世民这句话不满者大有人在,站在大殿中央的魏徵最不客气,毫不掩饰地重重一哼,若非朝仪所制,怕是当场又会大骂三声昏君了。

    一句话把别人即将要说的话全堵了回去,当皇帝就是这么任性。

    殿内的李素却不慌不忙,平静地直视李世民,道:“臣不说大明宫,也不说琅琊郡公,只是臣昨夜闲暇无事,作了一篇长赋,引以为自得之作……”

    说着李素忽然笑了笑:“……殿内诸位朝臣皆是小子的长辈,大家知道,小子刚行过冠礼,还只是个轻狂浅薄的少年,少年郎做出什么自以为得意的事情,总想拿出来炫耀一下的,还请诸位叔伯莫与小子计较。”

    李世民哼了哼:“李素,此地乃是朝堂金殿,是商议国事朝务的地方,所言者皆是社稷民生大事,诗赋者,闲暇事尔,你觉得适合拿到金殿上来说吗?”

    李素垂头一笑:“既然陛下说不适合,那臣便不说了吧。”

    李世民目光渐渐露出几分怒火,这句以退为进的话出口,朝臣最近对他满腹怨气,岂有不应声而出者?

    果然,李素话音刚落,沉默许久的魏徵站了出来,若有深意地朝李素一瞥,然后道:“陛下自登基以来广开言路,善纳百谏,今日为何不能让一弱冠小子念几句他的诗赋?陛下如今难道连这点胸襟都没有了吗?”

    魏徵可以算是大唐朝堂里的反对党首领了,一辈子不知令李世民当众难堪多少次,这次也不例外,此言方出,殿内不少朝臣纷纷点头附和。

    李世民脸色难看,狠狠瞪了李素一眼,暗含警告之色,然后强挤出笑脸道:“既然诸卿都想听听李素的诗赋,李素,你便念来听听。”

    李素笑道:“遵陛下旨,诸位皆知,臣住长安城外,小时候臣便听说过,长安城百里外有一座秦宫,名曰阿房宫,后来楚汉相争,阿房宫化为一片焦土,臣上月曾去阿房宫的遗址盘桓游览,见曾经辉煌雄伟的阿房宫如今处处残垣断壁,不由心生万千感慨,于是昨夜作了一篇长赋,名曰《阿房宫赋》,臣将此赋念来,请诸位叔伯指正。”

    李世民眼皮猛跳,心生不祥的预感越来越强烈。

    李素从怀里掏出一本奏疏,将其徐徐展开,面色平静地开始念了起来:“……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开头几段颇为温和,旨在描述阿房宫的雄伟,殿内君臣静静听着,李世民紧皱的眉头也渐渐舒缓下来。

    谁知长赋描述过后,语调忽然一转,渐渐露出了直指人心的锋芒。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

    君臣脸上渐生凝重之色,诸人能站在这朝堂金殿之上,自然皆是饱读诗书,鸿儒博学之人,文化素养不是一般的高,长赋到此处,众人渐渐品出味道了。

    这几句看似描述阿房宫的雄伟,实则暗指秦始皇骄奢淫逸,为一己之私大兴土木,阿房宫越是雄伟广阔,便越能体现始皇的昏庸和贪欲多么可憎。

    李世民眼中的怒火越来越盛,明着说秦始皇,实际上在说谁,这还用推敲吗?

    这小子到底想做甚?

    ps:还有一更……今晚不放鸽子,鸽子被我炖汤了……(未完待续……)

    。。。

章节目录 第三百零二章 谏书犯颜(下)

    随着李素缓缓的念诵,殿内的空气渐渐恢复了刚刚的僵冷。

    李世民脸上的笑容看不见了,面无表情地看着李素,群臣眼神复杂地看着他,有敬佩者,有叹息者,还有一些若有深意的冷笑者。

    程咬金站在武将朝班里,听着李素低沉的念诵,不由摇头,再看看殿上面无表情的李世民,程咬金嘴角露出一丝不知是嘲讽还是痛惜的笑容。

    殿内群臣窃窃私语,议论声已有点大了,众人察觉到了一丝不同寻常的味道,或许今日,李素的这篇长赋即将成为一根导火索,彻底引爆多日来朝堂君臣喋喋不休无尽无止的争执,营建大明宫一事,今日必将= 有个最终的,无可逆转的说法。

    大殿中央,李素的念诵仍旧不疾不徐,声音低沉,却振聋发聩,在这偌大的殿堂内悠悠回荡不息。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

    殿内君臣的神情由凝重渐渐转为震惊。

    这篇长赋,好锐利的锋芒!

    “……秦人视之,亦不甚惜。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嘶——

    殿内数十道吸气声此起彼伏,无数道敬佩的目光渐渐掺杂了一丝不同的意味,群臣面面相觑间,互相传递着一个同样的信号。

    这小子……疯了?

    李素仍不疾不徐地念道:“……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这句话出口。殿内反而鸦雀无声了,“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八个字,可谓诛心之极,群臣的目光齐刷刷望向李世民。

    李世民已是满脸铁青,抿着唇坐在殿上。宽阔的身躯气得瑟瑟直抖,阴冷的目光杀人似的盯着李素,从齿缝里冷冷迸出两个字:“……闭嘴。”

    李素浑若未闻,只是念诵的语速徒然加快,语调也越来越高亢。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李素,给朕闭嘴!”李世民暴怒,拍案而起。

    李素继续念:“……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语落,殿内回声隆隆,声音仿佛传出了大殿,在大唐江山的大地上回荡不息。

    “闭嘴!给朕闭嘴!闭嘴!”李世民怒极咆哮。

    李素将奏疏往怀里一塞,朝李世民咧嘴一笑:“陛下,臣已念完了,陋作浅薄疏狂。请陛下指正。”

    群臣屏住呼吸,静静看着君臣二人面对面的交锋。

    李世民狂怒的目光恶狠狠地盯着李素。粗重地喘息着,像一只即将伸出利爪捕获猎物的狮子,而李素,眼神清澈,无悲无喜,平静地直视李世民。

    交锋!火花!震撼!还有接踵而至的无边杀意!

    这是殿内所有人心头最直接感受到的东西。

    君臣对视不知多久。李世民终于开口,嘿嘿冷笑道:“好个少年英杰,今日方知才名不虚,李素,你想知道朕将如何指正你的阿房宫赋吗?”

    “臣洗耳恭听。”李素微微躬身。

    “你在大理寺洗耳恭听吧!”李世民袍袖狠狠一挥。扬声大喝:“来人!剥去李素官衣官帽,打入大理寺监牢!”

    殿外武士入内,很快将李素的官衣官帽剥去,李素毫不挣扎,仍面带微笑看着李世民,官衣被武士粗鲁地剥下,刚才那道奏疏也随之落地。

    直到李素被武士押走,消失在大殿内,殿内仍旧一片寂静。

    那道落地的奏疏,仍静静躺在光滑的地面上。

    魏徵迈着略见蹒跚的双腿,俯身将李素的奏疏拾起,翻开一字一句仔细看了一遍,在李世民愤怒的目光注视下,魏徵忽然大声赞道:“壮哉!千古雄文!”

    殿内无数反对营建大明宫的文臣们仿佛约好了似的,忽然异口同声地附和道:“壮哉!千古雄文!”

    “退朝!”

    *

    第三次入狱了。

    李素望着大理寺那道熟悉的门楣苦笑不已。

    难道我天生长着一张作奸犯科牢底坐穿的脸吗?

    大理寺门口,官员得了宫里的消息,早早在门口等候,看见李素那张比熟客还熟的脸,官员们脸上也露出了苦笑。

    其实,大家彼此都不待见,都希望此生相忘于江湖,可惜造物弄人,相思不如相逢好……

    背后传来一阵大力的推搡,李素被推得一踉跄,回头淡淡看了一眼押送他来的禁宫武士。

    “两位客气点啊,再推我就自己撞一头血然后躺下,现在朝堂里还有无数双眼睛盯着我呢,两位可是浑身长满嘴都说不清了。”

    两名武士勃然变色,好无耻的招数,但是……好像真的很有威慑力啊。

    两名武士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