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将血-第10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金人强大的印象,也彻底在蒙古诸部将领们的心中破灭了,蒙古诸部的收获简直让他们做梦也想不到,成群结队的战俘以及女子工匠,还有万千财货被送往北方,顺便点燃了蒙古诸部将领们心中的贪婪之火。

    虽未如另一个时空般,在野狐岭上演数万蒙古铁骑大破三十万金兵的神话一战,但却坚定了蒙古诸部南下攻金的决心。

    待得克烈部分裂的消息传到成吉思汗铁木真的耳朵里,除了愤怒和意动之外,他却也无奈的发现,蒙古诸部的将领们,已经被南方的繁华和富庶彻底吸引住了目光,即便是他想西进,也有点不可能了。

    而老奸巨猾的王罕,还挡在前面,封死了蒙古诸部西进的道路,成吉思汗铁木真,只能将自己的怒火,发泄到南边的金国头上,蒙古南下攻金的步伐,不可逆转的加快了起来。。。。。。。。

    而这一年,大秦大将军赵石统兵北上草原,收服鞑靼诸部,与漠北草原霸主乃蛮部交战,连战连捷,以一支孤军,深入草原千余里,并在与乃蛮部的战争中,杀敌无数,逼迫乃蛮人汗帐迁移,虏获牛羊马匹,部众无数,几乎将乃蛮部从中间割裂开来,并获得了压倒性的优势。。。。。。。。

    这一年,蒙古诸部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克烈部,分裂了开来,克烈部汗王王罕的儿子桑昆率领部众西迁,并向大秦表达了臣服之意。

    而这一年,大秦西北归义王所统辖之吐蕃低地所在,也是风起云涌。

    在大秦一力支持之下,吐蕃低地的骑兵显得是那样的强大而不可战胜,他们在这一年,开始了对吐蕃高地的猛烈进攻。。。。。。。。

    他们在和吐蕃高地各个部落的战争中,占据了完全压倒性的上风,他们接连击败各部联军,杀的吐蕃高地各部联军闻风丧胆。

    他们所到之处,杀死部落首领,释放奴隶,几次逼近名存实亡的吐蕃王庭所在,搅的吐蕃高地天翻地覆,一片狼藉。。。。。。。。

    天阳之子,李匪之名,在吐蕃或奉若神明,或视为魔鬼,已是名闻遐迩。

    翌年,归义王李匪继续率军进攻吐蕃高地,近两年的战争,让吐蕃高地残破不堪,高地诸部皆是元气大伤,本是锦衣玉食的各部首领和寺庙僧众,尽皆衣衫褴褛,如同乞丐。

    但随着战争的进行,分裂已久的吐蕃高地各部渐呈连结紧密之势,持续数百年的横征暴敛,奴隶起义接连爆发,寺庙供养太过丰足,僧众渐渐变得贪婪无度,等等矛盾,尽皆暴露了出来。

    而在战事不利之下,吐蕃各部涌现出了一大批要求改革的青年贵族和将领,他们在战争中成长了起来,等到情势越发不利之下。

    一些在战争中渐渐得到实权的青年贵族和将领,联合了起来,几个强大的部落几乎同时爆发了叛乱,最终这些青年贵族和将领以这样的方式从腐朽的部落首领手中,夺取了部落的权力。

    当然,这个过程是无比血腥的,而这也是一场彻头彻尾的吐蕃内乱。

    几个大部顺势联合起来,推举出了流着尊贵的王室血脉的哈萨重建吐蕃王庭,并在商议之下,减免税赋,释放大部分的奴隶,限制僧众的权力以及减少他们的供奉等等改革措施。。。。。。。。。。

    于此同时,他们还向太阳之子,大秦归义王李匪表达了善意,并愿意派出使者,带着礼物,去拜见大秦的皇帝陛下,向他表达吐蕃高地各部的顺服之意。。。。。。。。。

    吐蕃的归附,让大秦统一天下的进程翻开了崭新的一页,中原还在割据,但强盛的大秦,却已经收服了吐蕃高地,低地,蛮族以及包括鞑靼人,乃蛮人,蒙古人在内的许多草原部族,这样的功绩,让大秦成武初年,看上去是那样的强盛而又风光无比。。。。。

    (这一章从下午一直写到晚上,真的艰难无比,也算是一个阶段性总结的一章,没说的,继续求月票。)(未完待续。请搜,小说更好更新更快!

将血 第三卷失意自有心胸在 第十一卷 张弓北望射天狼第一千零六十三章 秋深(继续求月票)

    云外草原上天高云淡,秋风呼啸,大雁南飞,草木枯黄。

    秋深季节,南北一同,皆为收获之季节。

    南方汉人们收获着田间粮米,北方胡人收获着羊群马匹。。。。。

    大秦成武三年的草原,战事已经基本平息,乃蛮人在舔着伤口,警惕着他们的敌人明年再次发动进攻。

    克烈部分裂了开来,桑昆带领着部众在向西迁移,沿途的乃蛮人部落在他们的攻击之下,纷纷落败或者西迁,但分裂出来的克烈部部众也没有走出多远,他们选好了一处过冬的地点,便停了下来,这个冬天对于他们来说,无疑是一个艰苦而又难熬的冬天。

    而在云外草原上,却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马蹄声在草原上隆隆响起,震动着地面,这引起了迁移到这里,并啃食着草木,积蓄着过冬能量的兽群以及野马群惊慌四顾。

    远方,旌旗招展之下,一支支骑队纵横驰骋,马上的骑士欢呼雀跃,纵情呼啸。

    人数最多的一支队伍,马蹄阵阵,旌旗烈烈,在缓缓移动,正中猛虎旗之下,雄壮的骑士们盔明甲亮,腰佩钢刀,身背弓箭,环绕与大旗周围。

    大将军赵石策马于猛虎武胜军战旗之下,按辔而行,身上铠甲铮铮,盔缨摇摆,脸上带着浅浅的笑意,看上去心情很是不错。

    这是一场围猎,在与乃蛮人战争平息下来,送走了大同来人,钦差使节以及不颜昔班一行,大军停驻于云外草原,开始变得无所事事起来。

    乃蛮人没有了进攻的**,鞑靼人恋栈不去,秦军将士在禁令放开许多之后,开始了与鞑靼人联姻的漫长进程。

    征战数载,行程数千里。让这些远离故土的秦川男儿都感觉到了疲惫,思乡之情渐起,与鞑靼人联姻,交往,结成安达兄弟的渐渐多了起来。

    军中将领们都是乐见其成。多有推波助澜之举。无疑,秦军将领们都觉得,这是个安抚军心的好主意。

    而秦军将领们,也是鞑靼各部联姻的首选。很有些军中将校忍不住寂寞,讨了鞑靼人婆娘,往来于云中云外草原的信使也渐渐多了起来。。。。。。。。。。

    半个月间,大将军赵石亲自主持的婚娶之礼,便有三桩。顺便也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大将军被这些秦军将士们视若神明,这个态度一旦明确下来,许多人紧跟着便是闻风而动,婚礼成了这些时日大军营地的主要节目,一桩连这一桩,到得后来,同日之间,竟然能赶上好几桩办喜事儿的。

    如此,大军营地自然是一片欢腾。秦军将士思乡之情被这些喜事冲淡的几乎瞧不出听不见了。

    相比秦军将士,鞑靼人的反应才真叫欢喜过头儿,一个月过去,未曾婚配的鞑靼少女从云中草原成群结队的赶过来,弄的大军营地莺声燕语。到处都是咭咭格格少女清脆的欢笑之声。

    这里有鞑靼各部首领贵族们的推波助澜在里面,他们需要的其实很明白,大汗已经去大秦求取封号了,显然。以后鞑靼人将在大秦的战旗之下征战,和汉人的连结将更加紧密。汉人将来在鞑靼各部中的地位不言自明。

    这个时候,趁着大汗还没有回来,和汉人的关系越是紧密,也许将来在汗帐中的地位便越高。。。。。。。。。。

    虽然,依附于汉人,鞑靼人依旧要屈从于异族,但相比酷烈的金国人,慷慨而又友善的汉人,更得鞑靼人的拥戴。

    鞑靼人在金国人麾下,更像是仆从,而现在,他们可以说是汉人的兄弟,当然,他们更愿意作为尊贵的大将军的仆从,就像是巴勒塞合部那样,将来不定还有封汗的机会。

    但想归想,尊贵的大将军自从收服了巴勒塞合部作为自己的仆从部落之外,便没有向任何人表达过这个意思。

    没有人敢于开口向那个尊贵无比的人请求获得这个荣耀,因为鞑靼人的大汗,是尊贵的大将军的侄儿,虽然他们并不知道汉人疏不间亲这句话,但基本的道理还是明白的。

    所以,他们只能尽自己所能的,为部落的将来打算,和汉人联姻,是他们能想到的最简单而又直观的示好法子。。。。。。。。。

    除了这个,另外更重要的一个原因就简单了,鞑靼人经过这许多年的内乱,元气不可能一朝恢复过来。

    许多鞑靼男儿在内乱中战死,但妇女和孩子却是草原上最珍贵的财产,除了杀红了眼之外,女人和孩子很少会受到伤害。

    所以各部现在的情形是,女人很多,男人却很少,他们非常需要精壮的男人补充进来,诞下健壮的孩子,为部落延绵血脉。

    草原上有妻客一说,草原上的旅人,常常能找到歇脚的帐篷,并在帐篷中享尽温柔滋味儿,这不是说草原人无耻,或是女人天生**什么的,而是草原上艰苦的生活逼迫他们这样做。。。。。。。。。。

    唯一的目的,就是让部落壮大,将血脉传承下去,一切都是为了生存而已。

    鞑靼人人口骤减,但女人却并不比最强盛的时候少上多少,甚至于有的部落中,已经出现了长成的少女找不到男人的情形,这些在大部落中还不很明显,但在很多中小部落里面,却已经成为了一个影响到部落生存的严重问题,甚至于一些部落中只剩下了女人和孩子,比如曾经救过赵石的额尔勒所在的部落。

    草原上本来地广人稀,部落间的交往并不频繁,部落之间的婚娶一般都发生在部落贵族之间,带着浓重的联姻色彩,一般的牧民,多数是不会有这个机会的。

    如果按照这个草原上平常的规律进行下去,不出十数年,一些鞑靼人部落就会消失在草原上,他们唯一生存下去的机会就是将自己融入一些大部,这样的话,他们才能生存下去,但不到万不得已,部落中的首领贵族们是绝对不可能容许这样的事情发生的。

    而当鞑靼各部在推举出汗王,并与乃蛮人开战之后。

    这种情形完全的变了,云外草原上几乎看不到鞑靼人的部落了,他们都南撤回了云中草原,并尽量的靠近长城,以得到汉人的保护,甚至于,一些部落已经撤过了长城,内附于汉人地界。。。。。。。。

    这样一来,各部的距离却是近了许多,消息传递也便捷灵通了许多。

    当一些大部开始与汉人联姻的时候,许多部落都听到了消息,经过这一两年的时间,鞑靼人对于汉人已经并不陌生了,来自秦国的汉人的消息在各部传诵,连妇女和孩子,都开始试着讲一些简单的汉话。

    一些脑子活络的鞑靼人,已经开始与南边的汉人做一些简单的交易,用毛皮和马匹,向汉人交换茶叶和食盐等物,这不但让鞑靼人对汉人更加的熟悉,而且直接导致了失去一个最大财源的吕梁群匪开始陆续下山,或为良民,或从军为秦人征战,当然,这是个意料之外的效果了。

    话说回来,当可以与汉人联姻的消息传开,一些忧虑于部落将来的贵族们马上便行动了起来。。。。。。。。。。。

    当然,秦人将士首选的还是未曾婚配过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