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将血-第13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份战报并没有让他太过关注,早在意料之中的事情,若是西州回鹘夺下玉门关,还可以让他刮目相看一下,但现在嘛,玉门关城已经落入秦军手中,只能说,西边的战事,已经没什么值得关注的地方了。

    他的目光,此时已经望向了北边。

    合撒儿已经回去了草原,今年,木华黎应该做好了准备,将对不亦鲁黑汗发起进攻,能不能彻底消灭这最后一只乃蛮部族,就要看木华黎等人的领兵之能了。

    在去年,蒙古人并无异动,估计还在消化着他们掳掠所得,以及添着阔阔出之乱造成的损伤。

    王罕已经老的只能在床上喘气了,但他还没死,东克烈部便不会分崩离析,这位草原老人的生命力,真的强韧的可怕,不过现在看来,他活着比死了对大秦要有利的多。

    广阔的辽东原野上,已经出现了一大片真空地带,女真人黯然逃离,蒙古人却没有迅速南下,占据那里,河北的李任权到是对那里垂涎不已,种种迹象表明,这位贪婪的大秦叛将,正琢磨着怎么将那里一口吞下去。

    在赵石看来,那位年岁也已不小的叛将,真的是利令智昏了,河北虽说是他一家独大,还领受了后周的官职,但河北并非一块铁板,各人别有怀抱,纷争无日或休。

    去年年初的时候,被软禁在南京,缠绵病榻久矣的完颜和尚终于死了,李任权失去了最后一点掣肘,但同时也失去了最后一块遮羞布,其实这也正是他转而投向后周的原因所在。。。。。。

    以李任权现在的实力,后院还时不时要冒出些火头,他麾下的女真,契丹将领可不在少数,没有完颜和尚在,想要压制住这些人等,就要耗费很大的精力。

    而今,却还有闲心图谋山东,辽东等地,真的是让人佩服他的野心和过人的精力。。。。。。。。。。。

    这些消息陆续来到大秦都城长安,身居枢密要职的赵石,广就战事而言,消息要比以往灵通的多的多,对于当前大势,在把握上自然也要比以往清晰不少,这就是身在中枢,官居显位的好处了。

    不过,这些事,现在离他都有些远,而近在咫尺的长安,正在酝酿着一场风暴。。。。。。。

    这一天风和日丽,感受着春风中的湿润气息,农庄上一片祥和的氛围,赵石也绝了射猎的心思,索性带着家人,就像是一位领主巡视自家领地般,在农庄上闲逛了起来。

    还没有来到春耕的季节,但土地翻整已然开始,男女在田间地头忙碌着,而晋国公府这一大家子人,闹哄哄的行过,不时引起一片混乱。

    晋国公府主人们的踏青春游之举,看上去乱糟糟的,少了几分闲适和雅气,却凭空多了几许活泼的生活气息。

    依旧鼻青脸肿的赵君玉带着妹子,引着府中其他几个孩童,骑着马在前面撒欢,在后面,则是一众妻妾簇拥着赵石,停停走走,不时传来欢声笑语。

    老太太上了年纪,不愿怎么动弹,就留在了农庄上的屋宅之中,等着一众人等游兴尽了,好回去吃饭。(未完待续。。)i527

将血 第三卷失意自有心胸在 第十三卷龙盘虎踞春秋事第一千三百五十七章察觉

    不过,在这春光明媚之际,一家人看上去其乐融融,欢笑之声不绝,但实际上,妻妾们却也都担着心事。**

    头一次随丈夫一起出城郊游,过上几日,也就到了清明,也就是常说的踏青节,除了祭扫先人坟墓之外,最重要的节目就是踏青游玩了。

    她们本应该欢欣鼓舞,但在这样一个时节,谁又能真个没心没肺的谈笑言欢?

    也就是那位新自入府的吐蕃女儿,还能操着半生不熟的汉话,露出纯净而又无忧无虑的笑容,好奇的这瞅瞅,那望望,时不时的还骑着马,在队伍的前后左右溜上一圈,撒下一路银铃般的笑声。

    除了这位人如其名的吐蕃女子之外,其他人都算是强颜欢笑,连琴其海和达达儿真这样的草原女子也不例外。

    因为她们在汉地呆的已经够久,虽然还对汉家那复杂,而又庞大的行政机构不很熟悉,但也足够她们明白,汉人高官显贵之间的你争我夺,不比草原部族间的仇杀更平和半分。

    而在汉家朝堂上纷争日起的时刻,丈夫却带着家人出城郊游,这意味着什么,也就清楚的很了。

    连草原女子都明白的道理,就更别说李金花,种七娘这样出身官宦世家的女儿了,她们只会理解的更加深刻。。。。。。

    而作为主妇的范柔儿,此时身怀六甲,章是小心再小心的时候,若非赵石说了两句,她这会儿只会陪在老太太身边。安心养胎。

    所以这位主妇的注意力。全都在自己腹中的孩儿身上。其他的却也顾不了那许多了。

    这一众人等,多数担着心事,只是长安府之事,闹的丈夫雷霆大作,之后几日,脸色也阴沉的厉害,所以没人敢轻易动问,怕触了丈夫的霉头。若是丈夫斥责两句,在其他妻妾面前,这个脸可就丢的大发了。

    其实,晋国公府的女主人们中间,能就国事与赵石说上一些的,也就李金花和种七娘两个罢了。

    她们只要不说话,其他人也就更没有开口的余地了。

    而这两位,又数种七娘性子要急躁一些,此时开口探问的,自然也就非她莫属了。

    实际上。都是她们自己吓唬自己而已,其实她们心里也都清楚。自家夫君权势越来越是显贵,但自从她们入了赵家的门儿,无论大事小情,丈夫就算着恼起来,也从不曾跟她们发过一次火儿。

    在这一点上,平日里晋国公府的女主人们都自豪着呢。。。。。。。

    见种七娘小心翼翼的样子,又扫见一句话间,李金花和靖佳公主也都不自觉的凑了过来,赵石脸上不由露出些笑意。

    “也不过是出个城,又不是去了千里之外。。。。。。自家人散散心而已,管旁人什么事了?”

    这样的回答,自然无法让人满意,种七娘习惯性的如同少女时一般,鼓起了嘴巴,“夫君这个时候出城,就是不一样嘛。”

    此时凑过来的靖佳公主也开始帮腔,她这也是终于找到了机会,可以和情郎光明正大的行在一处,又能谈天说地,所以这心里除了忧虑之外,还颇有些温馨雀跃的情绪在里面。

    “嗯,国公此时出城游玩,确实有些不妥。。。。。。。莫要寒了人心才好。”

    种七娘却不怎么领情,看了旁边假模假式,还拿着公主架子的大长公主殿下,不由撇了撇嘴,心想,你们那点事儿谁又不晓得了,这个时候还装模作样的,也不知是给谁瞧呢?

    赵石笑了笑,却没急着回答女人们的追问,招手叫过胡离,命他带人去弄午餐。

    于是,片刻之后,就在田垄之上,搭起了架子,点燃了一堆堆的篝火,牛羊野味一样不缺,很快就都架在了篝火之上。

    从府中带出来的厨子成了最忙碌的几个人,吆五喝六的招呼着以往连正眼儿也不敢瞧的家将大爷们,很是威风了一次。

    而主人家这里,也分作了两处,一处就是妇人们聚拢了孩儿,在一处平坦些的地方铺上棉布,以做歇脚之处。

    另外一边,几个心思灵巧,城府不让男儿的女人,伴着晋国公在周遭绕起了圈子。

    此时,赵石望着欢笑之声不绝的人群,才终于开了口。

    “这一次。。。。。。中书的那些老大人们做的有些过了,我能安心出城,带你们来这里散心,可没有半点避祸退让的意思,有些人怕是要白高兴一场了。。。。。。。”

    “夫君是说。。。。。心中已有成算?”

    这次说话的换成了李金花,李金花如今已是四十出头的年纪,在赵石妻妾当中年纪最大,不过练武之人,筋骨强健,这些年养尊处优之下,看上去也不过三十许人罢了。

    只是眼角眉梢,已经带了些纹路,脸上的那道箭疤也越发的深刻了起来,不过这是她与赵石同生共死的证据,旁人都比不得。

    而点点滴滴的事情让赵石的妻妾们也都明白,李金花永远是晋国公府中最特殊的那一位,也只有她,敢在赵石暴怒的时候,安抚上一句两句。

    其实不独在晋国公府中如此,如今,李金花重任羽林中郎将,掌管着羽林左右卫,手握京军兵权十数载,是大秦当今唯一一位女性高级将领,地位极其独特。

    若非嫁了晋国公,封侯也只是早晚间事罢了,而且,羽林中郎将这样的职位,虽然差不多已经等同于虚衔,但却是正经的国朝大将军的位份,地位上,虽不及当年香侯陆闻香般显赫,但也差不太多。

    当然,没有大将军赵石站在身后,李金花也不可能走到今日地步,其实,作为一个女人,能够有今日这般成就,还要强求些什么呢?

    李金花一开口,赵石的脸色立马又温和了许多,让旁边正在察言观色的种七娘和靖佳公主顿时心里泛酸的不行,女人的嫉妒心,无时无刻不在左右着她们。

    赵石回答的很快,“成算不成算的谈不上。。。。。。不过李承乾枢密使之位一天不失,这些争斗也就无谓的紧了。”

    听了这话,靖佳公主蹙了蹙眉头,立即便道:“如此力保李大人,争斗岂非要愈演愈烈?”

    赵石摇头一笑,轻声道了一句,“旁的也就罢了,一些读书人在整军之事上指手画脚,能掀起多大的风浪来?到不如在兵部弄些由头,把成峦拉下来看上去还容易的多。”

    三个女人一下都笑了,靖佳公主翻了个白眼儿,妩媚之色一览无余,种七娘悄悄拉住赵石的手,腻声道:“妾身就喜夫君这等英雄气概。”

    说实话,三个女人中李金花反应最慢,不过笑过之后,看了看其他两位,却是偏过脸,将脸上那道箭疤露了出来。

    这一招其他两位想学都学不来,效果也是大佳,腰身一紧,已经被夫君强壮的手臂搂住,略微挣扎了一下,在其他两女不满的哼哼声中,顺势靠在了赵石身边,还微微仰起头,好像在显示着她李金花勾人的手段并不比其他人差了。

    赵石眯着眼睛,很是享受这等左拥右抱的齐人之福,不过他这心里,其实一直在琢磨着长安府之事的前因后果。

    那位逞了一时之快的提刑官,已经下了牢狱,去的地方自然是大理寺,因为晋国公府这边一直紧追不放,很长一段时间内,长安府是不用消停了。

    不把此事查个水落石出,赵石是不会答应的,阴谋陷害官员眷属,虽说名声极不好听,但判下来,也不会太重,当然,那位提刑官不在此列,他那是徇私枉法,与贪贿等同。

    官是不用做了,又实实在在的得罪了晋国公府,家破人亡已成定局。

    在涉及到家人的事情上,赵石从来眼中不留沙子,即便此人削官罢职,判个流放什么的,事情也不算完。

    他麾下的旧部遍布四方,一纸书信,就能定下此人的生死,这才是晋国公府的手段,其他不过是走个程序罢了。

    至于幕后之人,周枋也在他这里有许诺,只要查出来,定要先告知晋国公府一声,换来的,就是长安府的清净安宁,以及雄武军整编为长安府衙役之事的顺遂进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