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花落燕云梦-第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过了没多久,几声太监传报:“皇上驾到!”
百官匍匐于地,叩首齐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身着龙袍的朱元璋在众臣的三呼万岁声中,登上金阶,缓缓坐了下来。旁边侍立太监随即上前宣例行公事的套话:“众臣有事启奏,无事退朝。”只见一人低头出班奏道:“微臣曾与数名同僚联名写奏折一封,恭请皇上圣裁。”正是老臣汤和。朱元璋说道:“朕已经阅过了。你们所言之事,朕何尝不是日夜忧心,国中不可久无储君,朕是该立太子了。只是立谁朕还需斟酌,今日正要与各位爱卿商议。”
我心中暗惊,没想到这么凑巧,恰好让我碰见朱元璋计问群臣立何人为太子的精彩场面。群臣面面相黜,不敢轻易出列回答。朱元璋道:“朕既然问你们,有什么想法都尽管直言说来,说对说错都没关系,有什么好顾虑的?”终于有一人出班说道:“臣以为燕王殿下仪表堂堂,雄才大略,有皇上之风,堪立为太子。”
一石激起千层浪,霎时,金殿中议论之声四起。随即又有一人出列,奏道:“臣以为万万不可。”按历史记载,此人应该是翰林学士刘三吾,一个起自田间、博通经史的宿儒。

风摇金阙(2)
朱元璋道:“你说说看,为何不可立燕王?”
朱元璋的话语分明是支持他继续说下去。
刘三吾朗声说道:“有两不可。太子世嫡承统,乃是礼制所定,岂能随心所欲更改?此其一;废长立幼本是国之大忌,若立燕王,皇上将置秦王、晋王二位殿下于何地?此其二。”朱元璋欣然道:“那依你之见,朕的太子当立何人?”刘三吾毫不犹豫说道:“皇长孙业已成年,仁厚宽攸,可堪承袭大统。若能立为皇太孙,必定四海归心,请皇上三思。”殿中众臣一眼就明白了朱元璋的态度,纷纷出列启奏,要求立朱允炆为皇太孙。朱元璋见状哈哈大笑道:“既然你们都是如此认为,朕也不必再思了,朕即日就立允炆为皇太孙,你们也可以安心了。”刘三吾道:“皇上圣明,有皇太孙为储君,实乃我朝苍生万民之福祉。”我躲藏在屏风背后,心道你恰好说错了,这恐怕未必是什么福祉,而是一场灾难的开始。
群臣散去,朱元璋也在太监宫女的簇拥之下离开勤政殿,偌大的金殿内又沉寂下来。朱浣宜从屏风后伸出小脑袋,四处看了看,对我说:“蕊姐姐,他们都走了!”我和她一起出了勤政殿,从御花园中经过,恰好碰见朱允炆迎面走来。他身边的太监似乎在低声耳语什么,朱允炆虽然面不改色,却掩饰不住兴奋的神情。
宫中太监们时常暗中互通消息,其中不乏趋奉未来天子之人,朱允炆想必已经知道了皇帝早朝时金口玉言说出将立他为太孙,此事已成定局,只待圣旨颁下。朱浣宜一看见了他就说道:“允炆哥哥,恭喜你要做皇太孙啦。”她停了一下,又说:“不对,我应该叫你太孙殿下,不可以再叫你允炆哥哥了。”朱允炆微笑了一下,说道:“你们是我的妹妹,又不是朝臣,叫我什么都没关系的。”朱浣宜心直口快,接着说道:“我们是可以叫你哥哥,那皇叔他们呢?他们若是见了你,是你先拜见他们,还是他们先拜见你?”这个问题可把朱允炆给问住了。朱允炆一向孝顺,对诸位藩王都是毕恭毕敬,但是如今他的身份地位已经不同了,按道理秦王他们都要先拜储君。但是要朱允炆坦然接受叔叔们的叩拜,他恐怕一时也难以接受。他愣了一下,说道:“百善孝为先,若是皇叔他们来见我,我会先行子侄之礼。”看来朱允炆的脑子里依然充斥着儒家思想。一名御前太监匆匆而来,跪地禀道:“皇上有旨,宣长孙殿下至宣化殿见驾。”朱允炆不敢迟误,跟随他而去。
明洪武二十五年九月,朱元璋昭告天下,册立已故懿文太子长子朱允炆为皇太孙,授命洪武进士黄子澄任修撰一职,侍读东宫。
十月初,秦王薨逝于西安王宫。同时,太原传来消息,晋王卧病不起。
其他诸王看似都很平静。
但这平静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汹涌暗流?难道这些强大的藩王们真的甘于平静吗?秦王已是强弩之末,无法承受这样的打击;晋王的卧病,分明是一种消极的对抗;驻守边塞手握重兵的诸王,又有谁愿意对这个年不及弱冠的小侄子俯首称臣?
圣旨颁下后,常妃、吕妃高悬了半年之久的心终于落地了。
东宫上下一改往日的凄清景象,又恢复了一片生机。
冬至时节,东宫照例设宴,常妃和吕妃喜听昆曲,小小戏台上旦角所唱正是《牡丹亭?游园惊梦》,我和朱浣宜一起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眼前一片歌舞升平的景象。朱浣宜对此丝毫不感兴趣,只顾东张西望。她拉拉我的衣袖,悄声说道:“蕊姐姐,我怎么觉得今天有些奇怪?”我问道:“哪里奇怪?”
她指了指常妃身侧那几名少女,说:“你看!我认识她们,都是朝中二品以上官员家的女儿。”那些少女个个装束雅致,举止端庄,她们不断注意着身边的常妃和吕妃,眼睛却偷偷睨向另一侧端坐的皇太孙朱允炆。朱允炆却是专心致志陪常妃看戏,根本就没有看她们一眼。我心中立刻明白,对她说道:“母妃她们是暗中给哥哥选妃子呢。”朱浣宜忽然站起身来,我拉她不住,她已经走到了朱允炆的面前。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风摇金阙(3)
不知道她和朱允炆嘀咕了几句什么话,朱允炆立刻转移视线,目光投向了那几名少女。等到她转身过来时,我看见她面带得意的笑容。
那些少女见年轻的皇太孙注目自己,一个个都娇羞无限,更加矜持。
我剥开一颗新鲜的龙眼,递给朱浣宜道:“你跟他说了些什么?”
她开心大嚼,低声说:“我只是告诉他,要他选啊!他不看,怎么选得出来?”她竟然直截了当跑去告诉朱允炆,要他在那些女孩子中选一个。我哭笑不得,说道:“你以为意中人是随便选得出来的吗?”
她反倒很迷惑,说:“为什么不能?”
我说:“好,那就说你自己吧,如果要你在你认识的人中间选一个嫁给他,还要在一起过一辈子,不准反悔,你能选得出来吗?”
她托着下巴思考了半天,说:“除了皇叔和哥哥,我认识的人不多……三皇叔最和气,四皇叔最帅,不过我最喜欢和十七皇叔一起玩!……允炆哥哥只喜欢写写画画,和他在一起太闷了;景隆哥哥又帅又能干又会玩,却总是不理我。”我不禁失笑,她评价好男人的标准是“能够和她玩到一起去”,于是说道:“所以,你该知道找一个十全十美的人有多难了吧?”她轻轻点了点头,似有所悟,说道:“那我还是选景隆哥哥好了,他不冷淡我的时候,对我真的很好。”我留心观察她的神态,或许这个天真烂漫的小郡主已经暗暗喜欢上了李景隆,只是她自己还没有发觉而已。
我们正在桌旁窃窃私语不休,外面太监来传报:“曹国公求见娘娘和太孙殿下。”才说到李景隆,没想到他就来了。常妃道:“宣他进来吧。”
李景隆神态庄重,进入殿中,对常妃等人一一行礼毕,才开口说道:“臣听闻二位娘娘都喜欢狸猫,机缘巧合下得到几只,特来献给娘娘赏玩。”他身后跟随之人将手中所捧大红锦缎面的盒子打开,里面果然是三只一模一样,玉雪可爱的小猫,猫眼睛呈现碧蓝之色,身上的白毛连一丝一毫的杂色都没有,圆溜溜的大眼睛正打量着周围的人。常妃、吕妃见之大悦,吕妃伸手抱起一只小猫,那猫立刻依偎在她怀中,吕妃见状即夸赞道:“果然是有灵性!”常妃笑视李景隆道:“难得你这样有心,恐怕不是机缘巧合得来,是你费尽心思寻来的吧?”李景隆答道:“无论怎样得来,能让娘娘开心一笑,臣就知足了。”常妃抿嘴一笑,目光扫向我和朱浣宜身上,说道:“你那点心思我早猜到了几分,只是现在还不到时候,过些日子再说。”李景隆低头,恭声说道:“娘娘本是慧眼。”他们二人似乎在打哑谜,说一桩只有他们二人才知道的秘密。
李景隆最近来东宫十分频密,而且分明是在刻意讨常、吕二妃的喜欢,朱允炆正位东宫以后,趋奉的朝臣官员不计其数,都在尽力巴结这未来的皇上,李景隆多来走动走动也无可厚非。朱浣宜也凑近去看那几只小猫,逗弄它们玩耍,对李景隆说道:“景隆哥哥,我也好喜欢它们!”盒中小猫憨态可掬,伸出小爪子去抓挠她的掌心,逗得她笑出声来,李景隆见此情景,也不禁浮现微微笑意。没想到朱浣宜和那小猫玩闹过了头,去拔它的胡须,小猫受惊跳起,在她的手背上抓出了几道深深浅浅的血痕,她回头向李景隆娇嗔道:“啊,你的小猫好坏,居然抓我呢!”李景隆赶紧走近去看她的手伤,说道:“你不先去惹它,它怎么会抓你?”常妃早已命道:“快去拿伤药来给郡主敷上!”我想起上次纪纲给我天山雪莲所制灵药,未用完的被香云收起携带,映柳阁中还有一些,站起身道:“我那里有灵药,这就去拿给妹妹,虽是小伤,若留下疤痕就可惜了。”朱浣宜听到我说“疤痕”,吓得忙说:“蕊姐姐你快去拿啊。”
我正好觉得殿中有些喧闹,借故走出准备回映柳阁,没想到李景隆竟然也跟着我走了出来,在我身后叫道:“郡主请慢走,我陪你一起去吧。”我觉得他有些奇怪,止步回眸说道:“不过几步路而已,我用不着人陪。映柳阁是我们姐妹的闺房,你怎能随意接近?”没想到李景隆竟然面红耳赤,一时答不上话来。我这才觉得刚才说话的语气太重,憷得他有些尴尬,连忙解释道:“我并不是说你举止失当,只是……”看到向来高傲不凡的他竟然也有理屈词穷之时,忍不住笑了一下,接下来的话就没有再说下去。
 电子书 分享网站
风摇金阙(4)
他低头从袖中取出一个精致的锦盒,说道:“今天是冬至节,福清郡主喜欢小猫,那小猫就送给她了。我另有件礼物想送给郡主。”他随后跟着我出门,原来是要送我礼物,大约他是见常妃和朱浣宜都有小猫,怕我怪他厚此薄彼,得罪了我。此人处事确实八面玲珑,颇有手段,由此可见一斑。我不便拒绝他的好意,随手接过,料定是珠宝玉石之类,并未打开置于袖中。他见我坦然接受,微微一笑道:“刚才是我失言,郡主请速去速回。”转身即回殿中。
晚间,朱浣宜和银萍等侍女还在与那只小猫玩耍,她对那小猫视如珍宝,亲手喂饲,还给它起了个名字叫“雪圆”,此刻正趴在它面前说:“雪圆,以后我就是你的主人了,你再不能咬我抓我,听见没有?不然我可就要打你了!”我在灯下展开那精致锦盒,里面竟然是一枝碧玉珠钗,特别之处在于它的钗体中央镶嵌着一颗红色宝石,盒底还有一张散发着淡淡松香的小纸笺。我心生疑惑,将那纸笺展开,其上题着数字:“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语出曹操《短歌行》,曹操引《诗经?郑风?子衿》中“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之句,借以表达自己当时求才若渴之心,原作却是一首情诗。“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李景隆写这么暧昧的诗句夹带在锦盒之中给我,难道他是在向我表达爱慕之意?难道他和常妃之间的秘密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